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奧匈帝國:霸佔中東歐的紙老虎(簡體書)
滿額折

奧匈帝國:霸佔中東歐的紙老虎(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4 元
定價
:NT$ 324 元
優惠價
8728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奧匈帝國存在於1867年至1918年,是當時歐洲五大強國(德、英、法、奧、俄)之一,也是地跨中歐、東歐、南歐的一個幅員遼闊、文明輝煌的大國。然而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奧匈帝國逐步瓦解,奧地利的文化精華也隨著大量流失。本書即通過講述奧匈帝國由興到衰的歷史過程,為讀者立體式地呈現一個社會矛盾錯綜複雜、歷經滄桑的帝國,並力圖探究奧匈帝國社會的歷史特點,再現其帝國時代的光輝。

作者簡介

何蓉,陜西城固人,1996年獲陜西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2003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從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學理論、經濟社會學與宗教社會學。出版專著一部、譯著兩部,發表論文十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奧匈帝國有雄踞中東歐的霸主地位,但是脆弱的軍事力量和多民族矛盾重重的政治體制讓其霸主形象如紙糊的一般,隨著戰爭的失利,帝國走向了分裂。


* 茜茜公主和奧地利皇帝的愛情因政治而起,也因政治而走向其悲劇的結局。作者以女性的視角,細膩、真實地再現了當時困在政治生活陰影下的柔弱的愛情之花。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王朝榮光:帝國與人民

一、哈布斯堡:中歐的主宰

綿延久遠的哈布斯堡王室夢想著征服世界,使帝國的榮光遍及全球。1522年,這個家族分裂為西班牙系和奧地利系,後者抵御並戰勝了土耳其人的進攻,於是發展成為歐洲強國。如何來形容它那廣大的領土呢?如果說,哈布斯堡家族統治著美麗富饒的多瑙河谷地,那麼 這一描述無論如何也包括不了荷蘭、布賴斯高及北義大利,還應加上加利西亞、波斯尼亞、布科維納以及波希米亞。從民族來看,哈布斯堡家族原本是日耳曼王室,後來相繼加入了西班牙和義大利成分,這使王室本身帶有某種世界性視野和宏大帝國的野心,但相應地,卻沒 有一種民族能夠在帝國境內占有絕對優勢,王室的日耳曼特色在它所棲居的維也納表現濃厚,其他地區則呈現出色彩斑斕的民族特點。在歐洲,沒有哪個王室產生過如此長期而深刻的影響,中歐的歷史是一部圍繞著哈布斯堡王朝的歷史。

這個王朝同樣以善於結盟和聯姻建立帝國而著稱。奧地利大公、 德意志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1493—1519)使哈布斯堡王室統治了16世紀的歐洲,他通過自己的婚姻取得尼德蘭,通過繼承條約和軍事壓力取得匈牙利和波希米亞,靠兒子菲力普的婚姻得到西班牙及其帝國。一位匈牙利國王曾說過這麼一句常被引用的話:“讓別人去發動戰爭吧,你,幸福的奧地利,結婚去吧!戰神馬爾斯給別人的東西,愛神維納斯會賜給你。”其中的諷刺與無奈顯而易見,但對於人民而言,他們恰恰更喜歡關注民生、進行國內建設的 統治者。人們喜愛建成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弗裡德裡希三世,破例把他葬在大教堂裡,他的座右銘正是“奧地利帝國就是我們的天地”。哈布斯堡王朝最受人愛戴的統治者瑪麗亞•特蕾西亞鄭重宣布:“寧可要中庸的和平,不願要光榮的戰爭。”

哈布斯堡家族同樣以贊助藝術知名,維也納在輝煌燦爛的巴洛克時代大興土木,巨大的建築物拔地而起,可以與凡爾賽宮相媲美;啟蒙時代,高揚理性與人性的人文主義也在這裡傳播開來,“改革帝王”約瑟夫二世謀求實施行政、司法、經濟和宗教改革,下令廢除農奴 制,確立宗教平等,允許新聞自由,致力於教育與科學的發展,推進境內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新的生活方式;生性寬容而愉快的維也納人吸引了歐洲各地的藝術大師,使自己的家園成為藝術與美的源泉,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等古典音樂大師的作品被認為是人文主義精神的最高表現。

但是,處在東西強國之間,哈布斯堡王朝在每一個時代都必須承擔起它的“使命”:在東方,先是土耳其人的進攻,後是俄國沙皇的野心;在西方,拿破侖帝國金戈鐵馬,勢如破竹,19世紀中期以後又有以統一德意志為業的普魯士咄咄逼人。因此,雖然哈布斯堡王朝並不以軍事強力著稱,但是在來自東、西兩方面的歐洲強國的共同壓力之下,即使是生性善良慈愛的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王,甫登基就不得不進行一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其後,在俄、普的策劃之下,奧地利又參與了數次瓜分波蘭的行動。

1793年,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王的女兒、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奈特被送上斷頭臺,自此厄運降臨哈布斯堡王朝。拿破侖當上法蘭西帝國皇帝稱霸歐洲的時候,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王的孫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預見到神聖羅馬帝國的沒落,哈布斯堡需要更明確的權力範圍,乃於1804年宣布自己兼任奧地利皇帝,稱弗朗茨一世。他代表歐洲的舊勢力向拿破侖挑戰,但奧斯特裡茨戰役的慘敗徹底粉碎了奧地利稱雄的野心。在拿破侖建立萊茵聯邦之後,弗朗茨放棄帝國皇位,1806年8月,神聖羅馬帝國壽終正寢。1809年,奧地利試圖作為獨立國家的努力被拿破侖輕易擊碎,只是由於俄國與法國在瓜分戰利品時出現分歧,出於歐洲勢力均衡的需要,奧地利才得以留存下來。或者說,俄、法認為,與其混戰出英雄,不如將被分割過的領土仍然交給這個已在歷史的長河中耗盡其創造力的王朝。1809年,梅特涅出任奧地利外交大臣,他巧妙地促成弗朗茨一世的女兒瑪麗•路易絲與拿破侖的婚事,因此,聯姻再度發揮作用,使奧地利獲得了行動的自由,其國土範圍得到承認,成為除俄國以外歐洲最大的國家。對梅特涅個人而言,他得以掌握奧地利的外交政策,並以其出色的外交技巧和個人魅力影響到整個歐洲,因此,1815 年至 1848 年被稱為“梅特涅時代”。但是,在梅特涅眼中,奧地利是一個只存在於外交領域的詞語。他本人是來自萊茵區的德國人,其教養和觀念都是西歐式的,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確信在一個變動不定的世界中可以建立有秩序的均衡社會。歐洲需要奧地利,奧地利也需要確認自己在歐洲的存在,而不能執行一種孤立的政策。

梅特涅的成就是使奧地利安然度過了1809年以後最困難的時光。拿破侖垮臺之後,他主持了維也納會議,使奧地利和他本人都成為歐洲秩序重建的中心,其個人品格力量保證了奧地利在德意志邦聯中的主導地位。哈布斯堡王室的收獲十分可觀: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 因、蒂羅爾和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在奧地利王室的統治下獲得松散統一;南部的義大利半島成為其屬地,特別是由於兼並了倫巴第與威尼斯而進一步加強了其在中歐的支配地位;在東部,整個伊斯特拉半島與達爾馬提亞沿海一帶及島嶼都成為奧地利的屬地,並重新獲得拿破侖戰爭中被奪走的斯洛文尼亞、卡林西亞西部、克羅地亞的一部分和加利西亞。以當代歐洲地圖作為比較,奧地利帝國包括了今天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等國家,另外還統治著波蘭、羅馬尼亞的某些地區以及義大利的威尼斯、維奧納、 曼圖亞和的裡雅斯特等地,中歐統一在哈布斯堡王室的霸權之下。

二、東方問題:帝國的軟肋

梅特涅的成功掩飾了奧地利的弱點。在德意志邦聯中,出於對拿破侖的恐懼和對法國革命觀念的戒心,普魯士雖然是第二強國和奧地利的合作伙伴,但被後者當作有時需要奉承、有時需要保護的窮親戚看待,踏實的普魯士人做工作,精明的奧地利人坐享其成。在東方,通過夸大法國和激進民族主義的危險,梅特涅成功地與俄國保持和平,並防止俄國向西擴張。盡管俄軍在1829年跨過多瑙河,使梅特涅面臨重大政治危機,但是在法國爆發的1830年革命似乎證實了他的保守主義的擔憂,並消解了俄國軍事行動帶來的重大危機。這更強化了梅特涅的看法,即奧地利外交的重點在西方,確切而言是防範法國。他有一句名言:“巴黎一打噴嚏,歐洲就會感冒。”但歷史的發展證明他完全弄錯了,經過一系列國內動蕩和海外征戰,法國已經不再是歐洲的主宰者。真正威脅並最終摧毀奧地利的,是來自東方的俄國。整個40年代,俄國磨刀霍霍,逐步但越來越公開地向近東“保持現狀”的政策發起挑戰。

出於歷史、民族的原因,奧地利國內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東方問題。在以維也納為中心的下奧地利和以林茨為中心的上奧地利,人口絕大多數是德意志人,在倫巴第與威尼斯地區,義大利人是主要居民,其他所有地方都是各民族混合居住,甚至在維也納市還存在一個人數相當可觀的捷克人區。每個省都有德意志人,德意志人大約占整個帝國人口的1/5,但除了在蒂羅爾、斯特裡亞和卡林西亞幾省占據人口優勢之外,德意志人居住區像是被包圍在斯拉夫人、馬扎爾人和羅馬尼亞人的茫茫大海中的一處處小島。因此,盡管德語是官方第一語言,但帝國本身並不能被看作是一個純粹德意志性質的機構。其實,早在瑪麗亞•特蕾西亞的時代,從丟失工業發達的德意志人居住區西裡西亞開始,哈布斯堡統治區的德意志特點就被愈來愈濃的東方色彩所衝淡。

另一方面,在歐洲各種政治勢力之間遊刃有余的梅特涅在國內政治中影響有限。波希米亞的貴族科洛夫拉特在1826年被任命為國務大臣和內閣會議主席,梅特涅因而受到極大牽制。梅特涅盡管是個德國人,卻不喜歡中央集權,科洛夫拉特雖然鼓吹中央集權,卻不喜歡德國人,而以波希米亞愛國者的面目出現,這兩個人又都指責對方的地方主義口味。

科洛夫拉特是一個約瑟夫二世時代的官僚,蔑視傳統,完全沒有重建時期的保守主義色彩,他不喜歡梅特涅這個“外國人”為奧地利安排的角色,作為梅特涅的長期政敵,他以巨額的個人財富為後盾,動輒以辭職相威脅。個性耿直、反應遲鈍的弗朗茨皇帝對維新深惡痛 絕,不許任何人冒犯他的尊嚴,盡管他不喜歡科洛夫拉特,而與梅特涅交好,但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又使他不得不將梅特涅的影響力限於外交領域。內政,特別是官員的任命均由科洛夫拉特主宰。因此,奧地利的重建完全按照約瑟夫二世的意志進行,實行中央集權主義和專 制主義,絲毫不考慮民族差異,也不建立梅特涅所要求的各有專司的部門。在高層決策圈中,科洛夫拉特成為那些出生在奧地利的所謂“真正的奧地利人”反對梅特涅“外國”花樣的領袖。梅特涅的外交政策意味著費用巨大的軍事干預或軍事準備,如為了防範法國而屯兵義大利,此類財政負擔可以部分地解釋帝國境內的經濟滯後,同時,也使科洛夫拉特能夠在內政上牽制梅特涅。一直到1848年革命以前,奧地利帝國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缺錢,既沒有錢打點外交事務,也無能力進行國內投資。

這樣,盡管在討價還價上很成功,梅特涅的外交政策在執行方面實際是失敗了:正如一個比利時人曾經對維也納會議所評論的那樣,只看到人們“在舞動”,“但不見(事情)移動”,什麼都沒有變,有的話,只是變得更糟糕;在國內,他沒有能夠改革中央政府,復興地方主義的嘗試又帶來了出乎他本人意料的結果,哈布斯堡國家性質的不明確,使他在為這個王朝服務了二十多年以後非常厭倦:“我的時間都耗費在支撐一個腐朽的機構上了。”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後期,梅特涅在西歐和俄國的影響漸近終點,他沒有黎塞留或俾斯麥式的自信心,眼看著權力無可挽回地從手中流逝,人也變得愛慕虛榮,喜歡高談闊論,即使某項政策非其所願,為了製造大權在握的假象亦肯為其承擔責任,從而成為壓制與反動的象徵,為國人所厭惡。人們的一切行動都受到穿制服的人的限制和監視,但一切限制和監視又都半真半假,政策只在紙面上鏗鏘有力,大多數人都不把它當回事,社會猶如死水一潭,人民缺乏活力,奧地利的經濟與政治始終徘徊不前。

19世紀40年代,隨著歐洲知識階層中民族主義思想的發展與傳播,多民族的奧地利帝國各省產生了對哈布斯堡王朝試圖擴展和實現其統治權力的抵御,歐洲的另外一種重要思潮——自由主義在奧地利同樣發生作用,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雖然在義大利、法國是相互促進 的,在奧地利卻相互掣肘,甚至相害。王室的德意志性質和統治者地位使哈布斯堡王室不得不迎接來自雙方的共同挑戰。這又需要我們回到哈布斯堡統治區色彩斑斕的民族組成上來。

三、急就章:輝煌之下的矛盾

奧地利帝國還不能說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各民族共存,互相之間卻有明確的地位、階級、文化區別,他們自認為是奧地利的德意志人、奧地利的斯拉夫人,卻並不存在著明確的“奧地利人”這一共同的身份認可。奧地利人,並不同時意味著某種民族感情,亦即,並非 就具有可以稱為“奧地利的”民族屬性,德意志人、馬扎爾人、義大利人、波蘭人在王朝歷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維也納著名劇作家格裡爾帕策曾這樣總結各民族的恩恩怨怨:“匈牙利人仇恨波希米亞人,波希米亞人仇恨德意志人,而義大利人則仇恨所有這些人。”弗朗茨皇 帝建立的奧地利帝國更像是個急就章,表面的強大與輝煌之下隱含著深刻的社會問題。

概言之,奧地利社會毋寧說是一個階級分化與多民族共存交織起來的複雜圖樣。

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期間,在各地原有的社會階級和經濟組織被破壞殆盡的情況下,哈布斯堡王朝轄區內出現了大量的大地產所有者,在混戰的中心區——波希米亞最多。這個階層完全是哈布斯堡的皇帝一手扶持起來的,因此享有經濟利益與政治特權,與當地民情相 隔,更不可能有認同感。甚至在匈牙利這個獨立傾向很強的地區,那些大地產所有者身上也極少體現出傳統色彩。只有波蘭和義大利例外:崇尚自由的波蘭人從來不會忘卻民族的偉大歷史,義大利人即便走遍全球也仍然認為義大利才是自己的也是最好的世界。

奧地利貴族與其他階層之間界限鮮明,他們形成一個封閉的圈子,只與身份相當的人交往、通婚。這種獨特性表現最典型的地區莫過於維也納,各個民族會聚於此,就像著名的維也納咖啡一樣是種“混合物”,但在人們眼中卻分屬兩個世界,即宮廷人士和被拒於宮門之外的平民。上層人士一起出入劇院、舞會,他們可能是德國人、法國人、義大利人、匈牙利人等,卻能夠用上流社會的語言(通常是法語)自如地交流,一個匈牙利貴族用德文記日記或者說法語、德語比說匈牙利語流暢是很正常的事。帝國的高級軍官、外交官和大臣都出自貴族階層,而且一直到瑪麗亞•特蕾西亞和約瑟夫二世的中央集權化改革之前,貴族們在自己的領地上設有封建法庭,進行行政管理。自18世紀以來,王朝的改革危及貴族們的利益:權力收歸中央妨害了他們的獨立,農業改革挑戰著他們的經濟特權,而自上而下普遍建立的帝國官僚系統破壞了他們把持地方行政的局面。因此,盡管貴族階層本身是王朝的產物,但 19 世紀的奧地利貴族為了保護自己的傳統利益必須抵抗哈布斯堡的變革。同時,他們又清楚自己與宮廷之間微妙而不可或缺的聯繫,因此,奧地利自由派或民族主義者無法將貴族當作真正可靠的聯盟。

瑪麗亞•特蕾西亞的行政改革造就了另外一個自認為是真正“奧地利人”的階層——帝國官僚。他們在帝國的各種組織機構中工作,擁有某種頭銜,但在保守的奧地利人看來他們屬於“第二等級”。這個階層並無單一的民族或階級背景,有的是匈牙利大貴族,有的則是 捷克人,如科洛夫拉特,但大部分官僚還是來自城市地區的德意志人。官僚階層尊崇約瑟夫二世,試圖以啟蒙時代的原則建立一個統一、一致、非強調民族主義的帝國。同時,隨著中央對地方行政的控制,作為官方語言的德語也隨之在地方行政中確立。因此,德意志文化在帝國內部具有了特殊的優越地位。

官僚階層具有德意志色彩還另有原因。無論由於出身還是職業,這些人都屬於城鎮居民,而哈布斯堡王朝基本上是一個農業國家,主要的城鎮都是德意志化的,曾經有過的某些歷史悠久的城市,如捷克的布拉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分別被哈布斯堡王朝和土耳其人所占領,中斷了原有的發展,留下來的只是一些貿易中心。無論是哈布斯堡王朝建立起來的,還是往來客商集聚而成的,都毫無例外地說德語,尊奉德意志文化。1815年,布拉格共有約5萬德意志人,而僅有1.5萬捷克人,1848年以前,在布拉格街頭,如果用捷克語向有點地位的路人問路,就會令對方很不高興,因為這些捷克人只說德語。當然也有例外,帝國的意大 利部分和加利西亞被並入奧地利為時不久,況且義大利是現代歐洲貿易與城市文化的發源地,完全不需要德意志文化來重塑自己;去往加利西亞的商人又多是猶太人,而非德意志人。

哈布斯堡王朝的德意志中等階層也與君主制有分歧與衝突。他們基本上支持王朝統治,但希望那是一個建立在自由主義原則基礎上的王朝;他們不滿於大貴族出入宮廷,把持重權,希望自己不僅是帝國日常行政的執行人員,而且能夠在政策制定上有發言權。與大貴族的不滿一樣,官僚階層的怨言並非挑戰帝國的存在,其爭議的實質只在於改革進行的速度。因此,在19世紀早期,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基礎是大貴族和中上層德意志人。這一時期的德意志民族主義者們希望強化帝國的德意志色彩,但是當民族主義發展到要求建立單一民族國家時,由於奧地利帝國的多民族實際狀況,他們本身就陷於某種困境而分裂:一些極端分子要求推翻哈布斯堡王朝,建立德意志民族國家,另一種極端人士則想把哈布斯堡轄區的各民族統統並入德意志民族國家,大多數人則希望德意志國家將捷克和斯拉夫地區包括進去,匈牙利則不計在內,但同時,推翻哈布斯堡王朝或並入德意志國家對於奧地利帝國境內的德意志人來說,又意味著他們將喪失自己原有的特權地位。因此,他們一方面反抗大地產主和大資本家樂於具有的“奧地利人”身份,一方面仍然希望帝國成為他們的,亦即德意志人的帝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8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