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85213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3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資訊社會研究》第 41 期,「AI、傳播與社會」專題在作者、編輯委員與評審 委員們的努力與合作之下順利出刊。在這個人工智慧的運作日漸深入日常傳播情境的今天,這個專題希望能夠向讀者更深入地介紹人工智慧相關現象與議題。「AI、傳播與社會」專題由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王維菁教授擔任客座主編。王維菁教授本身即是 AI 與傳播領域的重要學者,曾擔任科技部 AI 創新研究中心專題計畫案總主持人。本期專題在王維菁教授主編之下,共收錄了三篇專題論文。

第一篇專題論文為劉湘瑤、張震興、張瓅勻、趙恩、李思賢等人的〈人工智能倫理的挑戰與反思:文獻分析〉,本篇論文中,作者們針對 2018 年至 2019 年間,AI 與倫理相關文獻進行綜合剖析,期能借鏡國外 AI 與倫理相關研究,來作為我國 AI 科技治理策略之參考。第二篇論文是黃昭謀的〈人工智慧開採行為剩餘:串流遊戲平台的演算法監控與遊戲工人勞動〉,本篇論文中,作者從監控資本主義出發,分析谷歌、微軟和亞馬遜等業者跨足串流遊戲市場,如何以演算法監控並開採遊戲工人的行為剩餘。第三篇論文則是則是林思平的〈人工智慧與人機傳播:傳播的擴充與弔詭〉,本篇論文從工具理論切入,耙梳人類與機器的關係,並從人工智慧的發展進程思考人機傳播所代表的意義。這三篇論文涵蓋了基本的 AI 倫理議題、人機傳播現象的探究,以及演算法監控的經驗現象分析,相信可以提供讀者們具啟發性的討論與視野,也期待本專題作為引子,激起資訊社會學界更多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研究。

本期除了「AI、傳播與社會」三篇專題論文外,也收錄了一篇一般論文。這篇論文是孟祥瑄與王紹蓉的〈熟齡族 Line「長輩圖」分享因素:使用滿足與社會情緒選擇觀點〉。在這篇論文中,作者們分析了台灣近年來頗為熱議的 Line 群組「長輩圖」傳播現象,探究其分享背後的相關因素。

而在〈對話世界頂尖學者〉專欄,本期邀請到密西根州立大學傳播藝術與科學 學院院長Prabu David教授,與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張皪元副教授進行對談。對談主題為:「新冠肺炎大流行下的中介溝通:媒體科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在對談中,Prabu David教授從三個角度——教育、健康與資訊——分享了科技中介傳播如何影響了 Covid-19 疫情下的日常生活。Prabu David教授主張,在疫情的隔離狀態中,科技有助於橋接社會與心理距離,緩解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Prabu David教授也建議,學術研究應該更加關注諸如文化建構的風險如何傳播?以及錯誤資訊( misinformation )與虛假資訊( disinformation )如何管理等議題。最後,他也提醒我們不應忽略人與人實際的關係連結的重要性。

第 41 期順利出刊消息之外,也向各位讀者報告,我即將結束在《資訊社會研究》的服務。海外編輯助理李若筠博士也將一同卸任。接任《資訊社會研究》主編這三年多來,我主要致力於將這本期刊提升為一流學術期刊,並以國際學術交流為目標前進。因此,我在任內陸續開始了幾項創新的嘗試,包括參照國際頂尖期刊作法,組成包含國內與國外共三十人的評審委員會,以提供更優質的審查意見;我也提議設置〈對話世界頂尖學者〉專欄,不僅促成國際學術交流、增加國際能見度,也以此吸引國內讀者;在國際能見度宣傳部分,更在過去幾年把握國際傳播學會年會的契機,於年會期間一同舉辦學術聯誼活動,邀請國際相關領域學者參與。當然,努力總是需要時間等待成果,我也期許《資訊社會研究》未來逐漸茁壯,邁向通往國際一流期刊之路。最後,也感謝編輯委員會同仁在我任期間給予的支持與協助。

本刊也將持續透過專題徵稿,希望能夠促進並引領學術界就相關重要議題進行對話。最近的專題,「傳播社會網絡分析」之截稿日期為 2021 年 11 月 1 日。徵稿訊息請參閱本刊網站。本專題由中研院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賴至慧副研究員擔任客座 主編,歡迎學界相關領域研究者惠賜稿件。《資訊社會研究》也將持續為推動資訊社會相關重要議題與現象之對話、交流而努力。

 《資訊社會研究》主編 魏然博士 2021 年 7 月 5 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213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