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神經音樂治療學(簡體書)
滿額折

神經音樂治療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神經音樂治療學是一個新興的、重要的音樂治療流派,可用於治療因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言語認知、感覺運動等功能障礙。患有卒中、腦外傷、帕金森病、亨廷頓病、腦癱、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以及其他影響交流、認知和運動的神經系統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肌營養不良症等)的人,都可以從這種治療中獲益。近年來,神經音樂治療學迅速發展,已經成為許多神經康復項目中公認的非常具有價值和前景的學科。

《神經音樂治療學》是該領域裡程碑式的綜合性教材,它集結了來自全球的前沿學者,全面總結了音樂治療在神經康復領域的應用,詳細介紹了這種經過科學驗證和臨床檢驗的革命性模式。《神經音樂治療學》介紹了20項神經音樂治療學的臨床技術,涵蓋其具體的實踐流程、研究結論和臨床診斷方面的背景信息,充分展現了音樂是如何對以大腦為核心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康復做出重大貢獻的,以及音樂治療師是如何跨學科地為患者的康復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援的。

《神經音樂治療學》對於從事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音樂治療工作的音樂治療師、臨床醫師以及該專業的師生來說,都是一本必讀教材;對於各類神經康復團隊來說,也是一份具有重要價值的臨床指南。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邁克爾·H. 托特(Michael H. Thaut)

現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與健康研究合作實驗室主任,曾任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生物醫學與音樂研究中心主任、音樂學教授、神經學教授。


沃克爾·霍姆伯格(Volker Hoemberg)

德國海德堡康復基金會健康中心神經科主任,還就職於德國梅爾佈施聖模裡西斯醫院。



譯者簡介


張曉穎,醫學博士(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音樂治療學碩士(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心理科音樂治療中心副研究員,中國音樂治療師行業委員會督導師


名人/編輯推薦

由首都醫科大學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組織翻譯的《神經音樂治療學》,涵蓋了音樂治療在神經康復領域方方面面的應用。其主編為音樂治療學創始人Michael H. Thaut以及Volker Hoemberg,他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臨床專家共同打造這本歷程碑式的教材。本書是音樂治療、康復醫學、物理治療學等專業的學習者的必讀書目。

目次

貢獻作者


縮寫詞中英對照表


第1章 神經音樂治療學:從社會科學到神經科學

 1.1 引言

 1.2 理性科學仲介模型

 1.3 總結


第2章 神經科學家視角中的神經音樂治療學


第3章 神經音樂治療學中的音樂技術

 3.1 引言

 3.2 音樂數字接口

 3.3 硬體設備

 3.4 軟件

 3.5 康復中的腦機音樂接口和音樂視頻遊戲


第4章 神經音樂治療學中的臨床即興創作

 4.1 引言

 4.2 音樂概念和素材

 4.3 音樂執行功能訓練

 4.4 音樂心理社會性訓練與諮詢

 4.5 總結


第5章 模式化感覺增強技術和強制誘導治療:從作業治療到多學科上肢康復的展望

 5.1 引言

 5.2 強制誘導治療

 5.3 強制誘導治療與運動控制

 5.4 模式化感覺增強和運動質量

 5.5 模式化感覺增強的臨床應用

 5.6 模式化感覺增強和強制誘導治療的聯合應用


第6章 評估和轉換設計模型

 6.1 評估原則

 6.2 對轉換設計模型的評估

 6.3 評估工具


第7章 節奏聽覺刺激對帕金森病患者步態康復的影響:研究視角

 7.1 引言

 7.2 背景

 7.3 節奏聽覺刺激的定義

 7.4 理解節奏聽覺刺激

 7.5 節奏聽覺刺激對步態及其相關功能的影響

 7.6 節奏聽覺刺激對帕金森病步態影響的系統綜述文獻

 7.7 節奏聽覺刺激的新應用

 7.8 結論以及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第8章 節奏聽覺刺激

 8.1 定義

 8.2 目標群體

 8.3 研究總結

 8.4 治療機制

 8.5 臨床方案

 8.6 節奏聽覺刺激的執行步驟

 8.7 對各種人群實施節奏聽覺刺激的建議


第9章 模式化感覺增強

 9.1 定義

 9.2 目標群體

 9.3 研究總結

 9.4 治療機制

 9.5 臨床方案

 9.6 促進練習和實施模式化感覺增強的提示


第10章 治療性器樂演奏

 10.1 定義

 10.2 目標群體

 10.3 研究總結

 10.4 臨床方案


第11章 旋律發音治療

 11.1 定義

 11.2 目標群體

 11.3 研究總結

 11.4 治療機制

 11.5 臨床方案


第12章 音樂語言刺激

 12.1 定義

 12.2 目標群體

 12.3 研究總結

 12.4 治療機制

 12.5 臨床方案


第13章 節奏性言語提示

 13.1 定義

 13.2 目標群體

 13.3 研究總結

 13.4 治療機制

 13.5 治療過程

 13.6 五步訓練方案

 13.7 通用要訣和技巧

 13.8 針對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療應用

 13.9 針對痙攣型、失調型或混合型構音障礙患者的治療應用

 13.10 針對口吃患者的治療應用


第14章 口腔運動呼吸訓練

 14.1 定義

 14.2 目標群體

 14.3 研究總結

 14.4 治療機制

 14.5 臨床方案


第15章 聲音音調治療

 15.1 定義

 15.2 目標群體

 15.3 研究總結

 15.4 治療機制

 15.5 臨床方案

 15.6 總結


第16章 治療性歌唱

 16.1 定義

 16.2 目標群體

 16.3 研究總結

 16.4 治療機制

 16.5 臨床應用

 16.6 總結


第17章 音樂發育性言語和語言訓練

 17.1 定義

 17.2 目標群體

 17.3 研究總結

 17.4 治療機制

 17.5 臨床方案

 17.6 總結


第18章 音樂象徵性交流訓練

 18.1 定義

 18.2 目標群體

 18.3 研究總結

 18.4 治療機制

 18.5 臨床方案

 18.6 總結


第19章 音樂感覺定向訓練

 19.1 定義

 19.2 目標群體

 19.3 研究總結

 19.4 治療機制

 19.5 臨床方案


第20章 聽覺感知訓練

 20.1 定義

 20.2 目標群體

 20.3 研究總結

 20.4 治療機制

 20.5 臨床方案


第21章 音樂注意力控制訓練

 21.1 定義

 21.2 目標群體

 21.3 研究總結

 21.4 治療機制

 21.5 臨床方案


第22章 音樂忽略訓練

 22.1 定義

 22.2 目標群體

 22.3 研究總結

 22.4 治療機制

 22.5 臨床方案

 22.6 評估


第23章 音樂執行功能訓練

 23.1 定義

 23.2 目標群體

 23.3 研究總結

 23.4 治療機制

 23.5 臨床方案


第24章 音樂記憶法訓練

 24.1 定義

 24.2 目標群體

 24.3 研究總結

 24.4 治療機制

 24.5 臨床方案


第25章 音樂回聲記憶訓練

 25.1 定義

 25.2 目標群體

 25.3 研究總結

 25.4 治療機制

 25.5 臨床方案


第26章 情緒記憶聯合訓練

 26.1 定義

 26.2 目標群體

 26.3 研究總結

 26.4 治療機制

 26.5 臨床方案


第27章 音樂心理社會性訓練與諮詢

 27.1 定義

 27.2 目標群體

 27.3 治療機制

 27.4 研究總結

 27.5 臨床方案


書摘/試閱

第1章

神經音樂治療學:從社會科學到神經科學

Michael H. Thaut,Gerald C. McIntosh,Volker Hoemberg


1.1引言

現代音樂治療,起源於20世紀中葉,最初屬於社會科學的概念。一般傳統意義認為,音樂的治療價值由人們在其個人生活中的情感和社會角色以及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決定。因此,音樂被賦予了情感表達的傳統功能,在促進社會各群體建立聯繫、社會組織融合、代表共同的信仰和思想、支援教育目的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在音樂與腦功能研究新視野的推動下,音樂在治療中的作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現代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技術的出現,如腦成像和腦波記錄等測量手段,使我們能夠實時生動地觀察並研究人腦的高級認知功能,從而出現了大腦生成音樂並感知音樂等高度複雜的信息加工場景。有關音樂的腦科學研究表明,通過在生理上對複雜認知功能、情感功能和感覺運動進行音樂化的刺激,大腦會受到顯著的影響。此外,生物醫學研究人員還發現,音樂不僅是一種高度結構化的聽覺語言,涉及大腦中複雜的感知、認知和運動控制,這種聽覺感知語言還可以有效地用於對受傷的大腦進行再訓練和再教育。

這項音樂治療的研究結果令人矚目,因為它可以作為神經科學研究的新體系,顯示出對音樂的有效利用,其具有針對性的治療結果比“幸福感(well-being)”等一般概念所產生的效果更強且更具體。有研究證據表明,音樂在多種治療應用領域的效果甚至超過了之前的假想或嘗試。

音樂的轉化生物醫學研究使科學證據出現了“聚集式(clusters)”發展,這些證據表明,特定的音樂幹預具備有效性。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音樂治療、神經科學和腦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與臨床醫師一起,開始將不同領域的證據集群(evidence clusters)分類為具體的治療技術體系,即現在的神經音樂治療學。神經音樂治療學體系在科學證據的支援下,其標準化的臨床技術得到空前發展。目前,神經音樂治療學臨床方法的核心由20餘種技術組成,本書依據以下原則對這些技術進行總結:(1)臨床診斷和治療目標;(2)音樂及其機制在音樂感知和音樂表現過程中的作用以及達到的治療目標。本書將從臨床醫師的角度介紹這20餘種技術,包括技術定義、診斷應用範圍、研究背景,以及最重要的——使用每種技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應用病例。由於神經音樂治療學是從文獻資料庫中總結而來的,因此它將隨著新研究的湧現而不斷發展。

這種理念的轉變在音樂治療與醫學的發展歷史中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神經音樂治療學中治療性的音樂活動練習(therapeutic music exercises,TMEs)並非僅被視為增強其他“核心”治療的輔助和補充學科,而是在神經科學框架內非常有效的應用,主要在腦損傷的訓練和重塑方面,如運動系統治療、言語和語言康復以及認知訓練等核心領域。在科研資料和音樂與腦功能新視角的推動下,人們對音樂治療的傳統觀念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從它是社會文化價值的載體,轉變到影響認知和感覺運動功能的神經生理科學。我們現在可以假設,音樂可以作為連接大腦中運動控制、注意力控制、語言生成、學習及記憶的刺激通道,幫助重塑並恢復受到損傷或有疾病的腦功能。

下面有六項基本定義用以闡明神經音樂治療學最重要的原則。

1.神經音樂治療學是使用音樂在人體神經系統疾病或損傷中對認知、情感、感覺、語言和運動功能障礙的治療應用。

2.神經音樂治療學建立在音樂感知和音樂生成的神經科學模型基礎上,觀察未經過音樂學習的大腦及其行為在音樂刺激下的影響。

3.治療技術是在專業術語和應用上的標準化,主要應用於適合患者需求的、治療性音樂活動。

4.治療技術是基於科研成果轉化的資料結果總結,直接導向非音樂的治療目標。

5.除了進行音樂和神經音樂治療學方面的學習,還需要對從業人員進行神經解剖學和生理學、病理學、醫學專業術語以及認知、運動、言語和語言功能康復方面的教育。

6.神經音樂治療學是跨專業的學科。音樂治療師可以為治療團隊做出有意義的貢獻,使治療團隊的工作更加高效。在其他相關臨床醫學領域工作,並接受過神經音樂治療學培訓的非音樂治療師,可以有效地調整神經音樂治療學的使用原則和素材,供本專業使用。

1.2理性科學仲介模型

音樂是人類大腦古老的、內在的生物學語言。審美上較為複雜的“現代”藝術品(例如,雕塑、雕刻、繪畫、裝飾品和實用樂器)約在10萬年前隨著現代人腦的出現而出現的,比人類有記載的書面語言及計算能力早了幾萬年。

現在有研究表明,音樂與大腦之間有著使人著迷的相互關係。音樂是人類大腦的產物。但是,大腦在參與音樂的時候已經被音樂改變。大腦因音樂學習和演奏而產生變化的例子不勝枚舉。但音樂活動並不只是啟動腦中負責音樂的區域,對音樂活動的加工會以高度分佈和分層的方式進行——從脊柱和皮質下的不同水準,到皮質區域的“多模態(multimodal)”腦區,來整體調節認知和感覺運動中樞。同時,也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音樂與語言和言語功能共享一條中樞神經通路。可以肯定地說,音樂參與了廣泛分佈的神經網絡,與“非音樂”的認知、運動和語言功能共屬同一網絡。因此,將音樂理解為治療過程中的“仲介(mediating)”“過渡”式語言是較為合理的解釋。大腦在加工音樂的時候並不限於音樂,而是可以參與、訓練且重塑非音樂的大腦和行為功能。

這是音樂在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這意味著該理論模型必須首先基於對音樂感知過程的理解,在講授神經音樂治療學之前進行治療理念的轉換。將音樂轉換為治療和康復中“仲介”式的語言,是理論演進的新路徑,由此,將理性科學仲介模型(rational scientific mediating model,RSMM)概念化(Thaut,2005)。

在音樂治療的文獻中有建議認為,這種音樂治療在音樂行為的心理、生理模式中的科學定位是由Gaston(1968)、Sears(1968)以及Unkeferand和Thaut(2002)等開拓者構想的音樂治療未來的基礎。神經音樂治療學總結了這些早期先驅者的思想和探索的內容,旨在將它們構建為連貫的科學理論和臨床系統。

理性科學仲介模型是一種理論認識模型,說明了音樂與治療之間產生聯繫的認識論方法。在這項認識論的應用中,理性科學仲介模型的理念可以説明我們瞭解如何去瞭解以及如何去研究(或學習以及如何學習)。理性科學仲介模型沒有預先確定音樂治療作用機制的具體內容,而是表明通過連接適當的知識體系,需要哪些信息在邏輯上支援下一步的探索和發現,以邏輯、系統的結構找到它們,從而建立一個具有連貫性的理論。

理性科學仲介模型的前提是,音樂治療的科學基礎可以在感知和生成音樂的神經、生理和心理基礎中找到。在此基礎上,理性科學仲介模型的邏輯結構按照以下研究步驟進行。

1.音樂反應模型:根據認知和情感、言語/語言和運動控制的過程,研究音樂行為的神經、生理和心理基礎。

非音樂反應的平行模型:研究在相似的認知、言語/語言和運動控制的過程中,音樂與非音樂的腦/行為功能之間重疊和共享的過程。

仲介模型:研究音樂究竟在哪些重疊和共享的過程中影響非音樂的腦和行為功能。

2.臨床研究模型:進行研究,在其中找到仲介模型,以確定音樂是否會影響治療和康復的訓練和學習。

1.2.1第1步:音樂反應模型

在這一步驟中,理性科學仲介模型需要研究在認知、運動控制和言語/語言等領域音樂感知和表現背後的神經生物學和行為過程。

研究需要解決的相關問題包括:

音樂學習中的哪些過程可以建立有效的音樂記憶?

音樂中的哪些過程可以塑造並控制音樂注意力?

音樂的感知和表演如何與執行功能聯繫在一起?

音樂中的哪些過程會塑造並影響情緒和情感反應?

音樂學習如何塑造人聲控制?

有效的音樂運動控制背後的過程是什麼?

1.2.2第2步:非音樂反應的平行模型

在這一步驟中,理性科學仲介模型需要分兩步進行研究,每個步驟在邏輯上都建立於另一個步驟的基礎之上。第1步,研究基本的相關概念和機制,同時也是認知、運動控制和言語/語言功能中非音樂加工過程的結構和組織形式。第2步,將這些發現進行比較,以瞭解平行於音樂功能中的共享過程。

研究需要解決的相關問題包括:

非音樂和音樂注意力控制、記憶形成、執行操作、情感體驗、運動控制以及感官執行之間是否存在共享的過程?

音樂中是否存在可以增強或優化平行非音樂功能的共享過程?

如果這個共享的過程是必要的存在,那麼至少在理論上以音樂為主導增強或優化機制的過程中,理性科學仲介模型將繼續進行第3步,研究這種潛在的影響。

有三個例子可以說明這種對共享過程的探索。

充分利用時間因素對非音樂化和音樂化運動學習的影響非常重要。在音樂活動中,運動時機是由音樂聽覺節奏的時間框架驅動的。因此,聽覺節奏是否可以作為樂器學習的時序範本(temporal template)來促進運動學習,且在以非音樂為目標的訓練中提高上下肢神經肌肉控制的精確運動和(再)訓練中的運動規劃呢?

音樂和語言,特別是在唱歌的過程中,與聽覺、聲響、實時效果、神經肌肉、神經中樞、交流和表達等方面,共享多重控制通路。因此,音樂是否可以通過參與這些共享通路來增強言語和語言的感知和產生(例如,通過代償的語言路徑,控制語言運動同時輸出,提高呼吸和神經肌肉語言控制),增強對交流信號和語言學習的理解,或者塑造語音聲學效果,例如,提高音高、調性、音色或音量?

時間加工(例如,關於時間順序的加工)在諸如注意力、記憶形成和執行控制的認知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聽覺語言,它通過其固有的時間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和執行控制。那麼音樂結構能否增強音樂之外的認知過程,例如非音樂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1.2.3第3步:仲介模型

這一步驟的研究建立在第2步發現的假設之上。在此步驟中,音樂對非音樂行為和腦功能的影響會涉及對健康參與者或臨床佇列的研究,但就其機制或短期影響來說,可為未來臨床研究的可行性提供證據。例如,第3步的研究觀察了節奏音樂提示對運動控制(步態、上肢)的效果,或使用樂器來刺激上肢手功能精確運動康復的效果。有研究探討了在節奏框架提示下,是否能夠提高語言流暢度或清晰度。認知方面的研究探討音樂情緒引導是否會改變健康參與者或患者的自我感覺狀態,以及一首歌是否可以成為記憶非音樂信息的方法(《ABC歌》)。如果發現由於音樂引起的非音樂行為在臨床上能產生有意義的變化,則理性科學仲介模型將繼續執行第4步。

1.2.4第4步:臨床研究模型

這一步驟沿用第3步的結論,並將其應用於臨床和轉化醫學研究。第4步的研究從患者群體出發,著眼於音樂在重新訓練大腦和行為功能中有意義的治療效果。

第4步的研究闡述了幹預或幹預模型對長期學習和訓練的影響。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神經音樂治療學在大多數技術中都利用音樂結構的感知屬性來發揮治療或康復功能,或者使用代償的途徑來促進康復和發揮大腦的可塑性。只有在音樂心理社會性訓練與諮詢(music in psychosocial training and counseling,MPC)的技術中,才是利用音樂反應中的互動和情感表達功能進行治療的。情緒記憶聯合訓練(associative mood and memory training,AMMT)技術建立在經典條件反射(Hilgard and Bower,1975)和聯想網絡理論機制(Bower,1981)的基礎上,是連接了心境和記憶的聯動機制,可促進學習和記憶。

1.3總結

遵照循證醫學的科學規律,在以神經科學為導向的康復醫學作為基礎、以資料實證為基準的康復治療原則的指導下,神經音樂治療學已迅速在康復醫學和治療學的主流中佔有一席之地。此外,神經音樂治療學將音樂作為一種生物語言,它的結構元素、感覺屬性和表達特性能使人腦更加全面而複雜地參與運行。在神經音樂治療學中,音樂作為治療工具並不起人文類、文化類作用,而是有著人腦的核心語言機制。在此情況下,音樂作為重新學習和訓練受傷大腦的功能性工具,可以讓臨床醫師、科學家和音樂家都充分理解並評估運用。神經音樂治療學是先進的循證醫學音樂治療。音樂影響大腦的技術和機制基於腦和行為的神經生物學原理,因此神經音樂治療學可以將音樂整合到康復醫學的跨學科專業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