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滿額折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

定價
:NT$ 530 元
優惠價
90477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建基文本 探討文學 延伸文化


本書適合金學入門讀者,全書分為六章,涵蓋金庸小說總貌概述、金庸小說的故事情節結構分析、金庸小說中應用的各種文學技巧特點、金庸小說版本研究初探、十五部金庸小說概述 ,以及淺析「金庸文化」。

 

本書有三個特色:

第一、提及金庸小說版本演變時,會重點介紹一些各版讀者不曾注意的情節。如降龍十八掌最早在《書劍恩仇錄》出現;《倚天屠龍記》中的謝遜,原來會三招降龍十八掌;新修版中的《九陽神功》,作者原來是覺遠大師的朋友。

第二、寫作方向以文獻作主導(但會避免艱深的考證過程),重在整合各種資料,以深入淺出方式向讀者介紹金庸小說各個現象。

第三、內容以文字為主,但在提及金庸舊版小說與跨文本現象時,會輔以罕有圖片,透過圖片深化說明。

本主作者邱健恩是香港文化博物館特約研究員,幫助博物館策劃金庸相關展覽,他的寫作特色是資料搜集扎實,文字平易近人,非常易入口。這本小書建基文本、探討文學、延伸文化,希望做到小而有趣、多樣、扎實,締造一種良好的輕閱讀氛圍。

 

特別收錄 不容錯過

l 《雪山飛狐》連載插圖(雲君繪)全套四十九幅完整收錄

l 特大書衣,一圖盡覽六十年代《射鵰英雄傳》精彩連環圖

l 隨書附送六十年代《倚天屠龍記》漫畫復刻本

l 圖錄重現金庸武俠小說十大經典場景與十大經典武器

作者簡介

邱健恩,文學博士, 金庸舊版小說、漫畫收藏愛好者,曾舉辦「金庸小說版本展」,並獲香港文化博物館委任為特約研究員。近年專注探討文學的版本問題與文字的跨媒界現象。

序 無心插柳的金學路

1

1999年,我選定了以金庸小說為研究對象,撰寫博士論文。一年過去,指導老師看我毫無進展,就替我報了名參加在北京大學召開的「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我像趕鴨子上架般,發表了人生第一篇會議論文〈虛竹傳奇的格雷馬斯解讀〉,雖然沒有引起很大的注意與回響,但算是正式邁上了金學路。

金庸出席了研討會頭兩天活動。台下的他,邊用心聽台上的人發表對自己小說的看法,邊用筆寫下重點,聽說是為修改小說收集意見(也就是後來的新修版)。我一直很好奇,聽別人對自己作品大放厥詞,到底會有甚麼感受。休息時間,金庸從洗手間出來,其他人正要蜂擁而上,我使出了「凌波微步」,迅速靠近金庸,請朋友為我們合照。午餐時間,還沒有開席,大家都在等金庸,我一看到他進入餐廳,甫一坐下,又使出了「神行百變」,再次迅速靠近金庸,請他替我在鄺拾記出版的舊版《天龍八部》第一冊(十六回本)上簽名。當時心裏盤算:其他人都是拿內地三聯版或香港明河版《金庸作品集》給他簽名,只有我拿鄺拾記舊版,金庸一定會注意到,就更可能答應簽名了。金庸簽是簽了,但搭上一句:「這本是盜版的。」其實我一直聽不明白金庸的外省口音,但很奇怪,這句我懂了。我當時很愕然,明明是正版出版社,為甚麼會說是「盜版」小說?我得到啟發,日後研究金庸舊版小說時,提出「鄺拾記盜印金庸小說」看法。每次惹來質疑,我都理直氣壯地說:「金庸親口說的」。

2

2009年,由於工作需要,我拿出了壓箱底的收藏,舉辦「金庸小說版本展」。為要讓展覽更有看頭,我冒昧寫信給金庸,請他借出或送出手稿。信寄出後一個多星期竟然得到回應,明河社職員請我到北角辦事處拿手稿(掃描稿見本書「第一派 金庸小說概述」)。我清楚記得,那個時候我還多咀地問:「要還的嗎?」「當然要了。」語氣溫柔,語調堅定,讓人不敢造次。

為了展覽,我製作了宣傳單張與場刊,以圖文並茂方式簡略介紹展品特別之處。沒想到一石激起千重浪,雖然展覽只有短短兩天,但得到很大回響,之後我還經常收到電郵,索取場刊。後來跟內地金迷多了交流,有些人表示,那本場刊讓他按圖索驥,有系統地去收集金庸舊版小說。我知道那是恭維話,不可盡信,但二手書市場上確實多了買家,金庸舊版小說售價自此水漲船高。

展覽舉辦後三天,我立刻歸還手稿。沒想到一個多月後,意外獲得金庸邀請,到香格里拉酒店「夏宮」參加晚宴。當晚出席的,還有金庸的好朋友倪匡與有「女金庸」之稱的武俠小說新進作家鄭丰。我雖然敬陪末座,但一次能夠近距離接觸三位當世著名作家,也就值了。席間主要是倪匡高談闊論,金庸很少發言。後來即使多說了,我卻因聽不懂他的口音而沒有任何反應,幸得查太太第一時間轉述,我才懂得回答。其實,就算不是口音,我也會因為過於緊張而影響聽力。整個晚宴,我只聽懂金庸說的一句話:「我現在膽子很小,因為割了膽子。」不過,其實到了今天,我都不能確定自己有沒有聽錯。事隔多年,我早已忘記晚宴的確切日期,幸好金庸送了我他寫的《金庸散文》,上面簽了名,日期是「二○○九、九、八」。

展覽舉辦後,我收到中大中文系教授的邀請,希望我參加學術研討會「中西與新舊 香港文學的交會」。我在準備展覽時,對舊版的金庸小說有了更深的體會,怕日子一長會忘記,於是寫了〈自力在輪迴:尋找金庸小說經典化的原始光譜 兼論「金庸小說版本學」的理論架構〉,認真探討舊版金庸小說的連載與出版問題。我運用了師承自台大中文系的「版本學」與「目錄學」,小心比對舊版藏書與報章複印資料,釐清當時脈絡,也糾正了一些坊間以訛傳訛、想當然的錯誤(例如,一般人認為三育版的金庸小說與連載版都屬於舊版,內容一模一樣,但其實,三育版已經經過金庸修訂)。

3

我原以為與金學的關係到此為止,沒想到四年之後,我獲得「香港文化博物館」委託,為「金庸館」開館做研究,題目是「金庸小說與流行文化」。研究完成後,我借出了全數收藏給博物館。後來又應《香港作家》邀請,發表了〈一人有一個金庸〉,內容其實是「金庸小說與流行文化」的簡略版。之後由於配合博物館「金庸館」的開幕宣傳,我在書展上做過講座,也接受過專訪,既談金庸舊版小說,也談「媒體衍生下的金庸小說」。

2017年,我又收到邀請,到蘇州大學參加「第二屆中國現當代通俗文學暨武俠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我害怕面對各方專家,本想拒絕,但邀請人是老師,那是不可抗逆的因素,我只好以〈他力復轉生:50-80年代金庸小說漫畫發展述略〉為題,再次參加研討會。

2018年10月底,金庸辭世,我又應邀寫了一篇記念文章〈從金庸小說到金庸小說現象〉。2019年8月,獲得台灣遠流出版社的接納,出版《漫筆金心 金庸小說漫畫大系》。

過去二十年,我都走在金學路上。現在回想,其實大部分研究都是「應制」之作,被動多而主動少。許多專家學者都在金學領域表現傑出,我難望其背項。我唯一可恃的,就是自己不算少的舊版藏書與金庸小說漫畫。慢慢地,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金學路:結合古代藏書家與現代文學研究的方法,從「自力輪迴,他力轉生」兩個角度,探討金庸小說各版發展與跨文字現象,多年來也累積了一些看法。「千江有水千江月,一人有一個金庸」,是我對金庸小說以至金庸小說現象的最終評價。

4

寫作本書,可以視為自己閱讀金庸小說從無到有的總結。副題「金學入門六大派」指探索討金庸小說的六個向度:舊版版本、故事情節、寫作技巧、內容修訂、專書探討,以及跨文字改編。金學的內容當然不止這些向度,但作為「入門」書,從這些範圍出發,尤為適合。

我一直認為當代的流行文學(或稱「通俗文學」)研究走錯了方向,或至少,起錯了頭。古人研究重版本考證,建立目錄,但學院派對流行文學的研究,過於著重探索作品的深層意義,反而忽略了流行文學的社會流布現象,諸如各地異時的不同版本出版概況,以及散見於網絡世界、電子媒體、印刷媒體等的相關資訊(包括有關作者的訪問)。現代資訊雖然發達,但資料過多更易於流失,研究流行文學的人,理應為作品蒐集各式各樣的資料,製作目錄,但真實情況往往背道而馳。學界不重視,但禮失可求諸野,本書「第六派 讀金庸的三個方面」,提到台灣許德成的〈金庸作品改編影視年表〉、吳貴龍的《亦狂亦俠亦溫文 金庸的光影歲月》,以及楊曉斌的《紙醉金迷 金庸武俠小說大系》,正是最佳示範:任何喜愛金庸小說的人,只要持之以恆,都可以在金學領域獨當一面。

當然,一切須從「入門」開始。

目次

序 無心插柳的金學路

 

第一派 武俠小說與金庸小說

武俠小說的內涵與本質 011

金庸武俠小說創作、連載與修訂 015

金庸小說的故事系統 032

 

第二派 金庸小說的情節與結構

武俠小說故事情節的特點 037

金庸武俠小說的 敘事功能 041

金庸武俠小說情節結構的啟示 063

 

第三派 金庸小說的藝術技巧

金庸小說語言的特色 068

金庸小說的影劇敘事技巧 086

 

第四派 金庸小說改版

金庸小說改版是文學史的大事 105

重要修改舉隅 106

三版小說各有千秋 124

 

第五派 十五部小說分論

書劍恩仇錄 128

碧血劍 131

射鵰英雄傳 135

雪山飛狐 139

神鵰俠侶 143

飛狐外傳 147

鴛鴦刀 149

倚天屠龍記 152

白馬嘯西風 156

天龍八部 159

連城訣 165

俠客行 167

笑傲江湖 170

鹿鼎記 174

越女劍 178

 

第六派 「讀」金庸

閱讀金庸 181

研究金庸 184

觀賞金庸 189

 

參考書目

鳴謝

書摘/試閱

金庸的小說語言

 

從開始寫作小說的時間順序來說,金庸在上述三人中, 排在第二,在他之前的是梁羽生(幾乎同期),在他之後的是古龍與溫瑞安。如果說,古龍與溫瑞安的小說語言,以創新為主,那梁羽生與金庸,則得力於傳統小說,有着許多舊小說的影子。不過,梁金二人都以白話文寫小說,加上個人的學識才情,筆下的小說語言又呈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梁雅、古新、溫奇,那金庸呢?可以一言記之曰:醇。醇,可以解作味道濃郁,又可以通「淳」,解作質樸。金庸小說的語言,看似平平無奇,沒有搶眼的特色,卻又是最流暢與合適的小說語言。

 

(1) 專家意見

歷來探討金庸小說語言的人並不多。楊興安《金庸小說十談》收錄了兩篇文章論及金庸小說語言,〈韋春花愛子情深 ─談文字語言〉探討的是小說中人物的說話有何精彩之處,也指出金庸能夠因應人物出身與個性設計對白;〈苗人鳳英雄無淚─談金庸影劇語言〉雖題為語言,實質探討寫作技巧。劉紹銘、陳永明主編的《武俠小說論卷》,收錄了黃維樑的〈童蒙可讀此而學文─金庸武俠小說語言的抽樣分析〉,這是目前最早用統計學方式探討金庸小說語言的論文。該文選擇了不同的文本為研究對象(金庸小說、其他現代文學作品、外國文學翻譯作品,以及法律文件),以 1,000 字為限,統計及比較不同文本句子的停頓單位數量,結果發現,金庸的小說停頓最多。黃維樑的結論是:金庸武俠小說的語言,沒有語法不通之病,沒有冗長西化之弊;反過來說,其語言非常簡潔暢達,兼有淺易文言和現代語體的優點,頗為靈活有變化。從抽樣的片段來看,金庸不是力求創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文體家(Stylist)。舒國治認為:

 

金庸的文字,既有文言簡潔而意在字外之優,又有白話平易而陳事明確之長。

 

嚴家炎也有類似的看法:

 

金庸的語言是傳統小說和新文學的綜合,兼融兩方面的長處,通俗而又洗練,傳神而又優美。但如果仔細考察,金庸語言的基礎仍是新文學,或者說主要得力於新文學的修養。他保持了「五四」新文學語言的新鮮活潑,少了一點歐化,增加了一點淺近的文言,既流暢利索,又古樸有力,類似於沈從文。

 

三人都認為,金庸小說的語言,以白話文為主,而加入淺近的文言。這種新與舊的結合,結果是使行文簡潔、流暢,而又「古樸有力」。金庸曾兩次大幅修改小說,除修改內容故事外,着力最深的,還有小說的語言。他在小說的後記中曾說:

 

我所設法避免的,只是一般太現代化的詞語,如「思 考」、「動機」、「問題」、「影響」、「目的」、「廣泛」等等。「所以」用「因此」或「是以」代替,「普通」用「尋常」代替,「速度」用「快慢」代替,「現在」用「現今」、「現下」、「目下」、「眼前」、「此刻」、「方今」代替等等。(修訂版《射鵰英雄傳》後記)

 

這部小說的文字風格,比較遠離中國舊小說的傳統,現在並沒改回來,但有兩種情形是改了的:第一,對話中刪除了含有過分現代氣息的字眼和觀念,人物的內心語言也是如此。第二,改寫了太新文藝腔的、類似外國語文法的句子。(修訂版《飛狐外傳》後記)

 

明顯地,金庸刻意地要令自己的小說語言,擺脫過於現代的風格。為甚麼他要這樣做呢?嚴家炎認為是:「金庸小說因為取歷史作背景,必須和過去年代的氣氛協調,必須避免 太現代化的詞語。」

曹布拉是第一個以獨立章節來討論金庸小說語言的人, 他對金庸語言的評價,也最詳盡:

 

金庸的小說語言是以現代白話文為基礎,在遣詞造句中適當運用古漢語的語法和修辭手法,靈活地化用熟語、成語,也吸收經過提煉的民間口語,從而形成他那形象傳神、活潑生動、通俗暢達而古樸的語言之美 [ …… ] 他的小說語言,注重語感,講究語速,體現出對漢語音韻之美的自覺掌握;對大量熟語和成語駕輕就熟、不露痕跡的巧妙化用,既顯示了他紮實、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極為豐富的詞彙量,也表現他在語言方面推陳出新的創作力。特別是他後期的一些小說,其文字功夫確已達到將古今漢語熔為一爐的境界,創造出一種語言的雅潔之美,煥發出漢語言的迷人魅力。

 

除了指出文言與白話的結合外,曹布拉還認為金庸的小 說語言「注重語感,講究語速」。

 

「語感」指人面對語言文字時的感覺。同一個詞語,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應。例如「東坡肉」一詞,饞嘴的人看到,會聯想到好吃、食指大動;但怕肥的人,則可能會想到要做很多運動才能消耗熱量。曹布拉說金庸小說的語言「注重語感」,意思應該是:金庸運用語言時,會考慮到不同的詞語可能在讀者心中產生何種聯想,並希望讀者能夠與他自己一樣,有相同的聯想與感覺。這正好符合嚴家炎所說的: 由於故事發生在古代的社會,小說所用的語言便不能給人太時尚的感覺,而必須「和過去年代的氣氛協調」。

 

「語速」一般指說話的速度(一分鐘能夠說多少個音節), 但曹布拉所謂的「講究語速」顯然不是說閱讀金庸小說的速度,而是指語言所傳達的節奏,因為他接着說,金庸小說的語言能夠「體現出對漢語音韻之美的自覺掌握」。不過,所謂「漢語音韻之美的自覺掌握」又是甚麼呢?金庸小說所呈現出來的音韻之美到底是甚麼模樣?而這種美感又為小說呈現何種特色?曹布拉卻沒有更進一步的說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77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