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暢銷親子作家彭菊仙的教養三部曲:《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管教的勇氣》+《誰說分數不重要?》
滿額折

暢銷親子作家彭菊仙的教養三部曲:《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管教的勇氣》+《誰說分數不重要?》

定  價:NT$ 940 元
優惠價:9084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93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2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教養是甜蜜又帶點重量的責任,也是無可取代的幸福之旅。

親子教養三部曲
《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教養的過程,就是發現孩子的天賦之旅
《管教的勇氣》為什麼要怕孩子生氣?愛孩子,請拿出管教的勇氣!
《誰說分數不重要?》勇敢面對教育體制,也看到分數之外的孩子

我當然想永遠被孩子愛戴、擁抱,做個他們心目中的「好大人」,但是我這個好大人若要能擔保在未來產出另外三個「好」的大人,就得始終如一的守住「愛孩子」與「管理孩子」的分際。--彭菊仙

《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開始天賦教養的5堂課》
不論你生幾個孩子,從頭到尾,心裡會不會都只有唯一的一套教養模式,因為你的思考點是從自己的經驗與判斷出發,因此設想出來的成功模式也只有一種?
親子書暢銷作家彭菊仙,從陪伴三個男孩成長的教養經驗與歷程中看到: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有個天賦導航,他們天生就熱愛學習,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向。父母若讓孩子遵從內心的召喚,就能從旁引導他們踏上學習之旅。
教養的過程,就如同一趟發現孩子的天賦之旅。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的旅程,走起來腳步才輕盈、輕鬆又自在,才能感受無上的樂趣。當你能看見孩子真正的樣子,就可以給他最適當的引導與幫助,幫助他們完成自己想要的學習旅程。並且在這段圓夢的過程中,永遠秉持著這個理念:「孩子,你們有想法,我們就幫你想辦法!」

《管教的勇氣:該管就要管,你要幫孩子變得更好》

親子之間不可能沒有衝突,然而,適當的管教,也絕不會讓孩子不愛你。
現在有太多的家長因為害怕「激怒」小孩、失去孩子的愛,拱手放棄了父母的教養權,將孩子寵溺上了天,結果造成了許多的社會問題。也有的父母誤解「愛的教育」,以為放任孩子、不加干涉、無條件支持就是最好的管教方式,結果卻失去了矯正行為的良機,製造出一群無法融入人群、終身依賴父母的啃老族。
隨著家中的三個男孩逐一步入青春期,暢銷親子作家彭菊仙十多年來最深刻的體認就是:在教養與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大人絕對不能沒有──勇於管教的勇氣!要敢放膽「得罪」孩子,該管就要管,該疼就要疼,溫柔而堅定地運用「愛與責備」的教養心法,讓孩子懂得為自己設想,練習安排學習與生活,學習承擔後果,面對受挫,嘗過失敗,最終成為懂自己、會做人、能做事的孩子。
有效「管」,用心「教」,孩子會知道,在管教背後,是愛的力量。

《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在乎成績」一定是「不快樂的童年」嗎?
「不在乎成績」一定能保證「快樂的童年」嗎?
「不喜歡讀書」就代表「不需要努力」嗎?
「成績優不一定會成功」,所以「毋須努力學習與準備考試」?

儘管許多學者與教養專家常大聲疾呼不需在意成績,但99%的孩子都離不開現有的教育體制。多數最終得靠著分數來填寫志願的孩子也會發現,「分數不重要」只是一句美麗的謊言。
從過去「拒絕聯考的小子」到現在崎嶇難行的「教改之路」,考試的名稱換了又換、成績的計算稀奇古怪,升學主義仍陷在借屍還魂的輪迴裡。
看著孩子在體制內一路求學,從自由探索快樂天真的小學進入課業繁重、競爭壓力激烈的體制中學,暢銷親子作家彭菊仙很清楚,自家三小子都不具渾然天成的天分,甚至「一分耕耘」還不見得能獲得「一分收獲」。但正是因為孩子的資質平凡,才能及早把焦點放對地方:「努力」,而非「天資」!

作者簡介

彭菊仙

廣受父母喜愛與信任的親子作家,文風多樣,描繪親子生活時而細膩溫暖,時而幽默風趣;批評教育時勢又敏銳深刻,文章常見於網路、親子網站。
擁有三個男孩的她,喜歡孩子,也喜歡和孩子玩,不論天文、地理、英文、自然,她義無反顧跳進孩子的學習「玩」國裡,和孩子共學、共做、共玩。
然而,她也感受到,孩子不只需要愛與陪伴,更要管教,就像一株植物,趁其枝條幼嫩時,必要把握良機,剪除雜枝,塑其健朗之身心與品格,灌注「愛的教育」之前,先給予「鐵的紀律」!
如今她的孩子都已進入青春期,她深感青少年是父母教養的頭痛期,許多父母在此階段已徹底放棄。她希望以自身經驗告訴家有青少年的家長,不要放棄他們,青春期終究會過去,親子關係卻一去不復返。
 
著作包括:《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誰說分數不重要?》、《管教的勇氣》、《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教出好兒子一點都不難!》、《幸福教養》、《教養好好玩》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開始天賦教養的5堂課》推薦序
混亂與出錯,是兒童創造力的源頭!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王宏哲

很多的家長及老師,都會問我一個問題:「兒童的創造力該怎麼培養?」,我的回答很簡單,有三個大的方向:一是動手做中學,千萬不要只有用想的、用看的、用聽的;二是除生活規律外,不要凡事要求孩子井然有序,孩子就會窮盡腦袋,整理出一個新的方向;三是沒有錯誤失敗,讓孩子總是贏家的教養方式,會讓孩子不會從錯誤中修正,更別提能培養出預防錯誤的創造力孩子。
美國哲學家及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曾經提出「Learning by Doing」的學習方針,他認為直接、具體的實際經驗才是真正學習的過程。
另外,教育學家大衛科博(David Kolb)後來也更提出了經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他認為這種方式,會讓孩子積極參與問題解決的歷程,最後帶來最佳學習效果。國內外更有些研究發現,動手讓孩子去參與,學習的效率及成就竟然提升十二% 二十%的結果。另外,從腦科學的觀點,動手學習可以增加大腦神經元的連結,增加孩子的智力與創造力,這些都是現代家庭及教育應該了解的科學育兒新觀點。
創造的內在動機及學習慾望,是孩子本身就有的,我想這是菊仙老師在這本著作中最想讓家長們知道的。那大家一定在思考:「那父母的角色在哪裡?該做些什麼?」,我自己是兩個孩子的爸爸,透過這本書,深深的被菊仙老師啟發,對於從以前到現在,啟發天賦向來這麼難的育兒議題,有了初步的想法:

1.幫孩子解決問題前,家長先等一等,放手讓孩子去做,你就會很驚訝的發現,他會的比你想像中的多;而且你的想法,不見得是孩子的想法,陪伴就好。(在Lesson 2的「拖著他走,不如陪他前進」)。

2.提供孩子環境或材料就好,孩子不一定需要爸媽這本參考書,因為孩子有他的想法,孩子會變出自己的玩具,孩子也期待自我發揮(在Lesson 1的「空間不受限,創意就越自由」)。

3.透過遊戲的方式來進行,玩中學就是做中學,從小提升孩子的興趣,讓他發自內心覺得好玩,比提升孩子的技巧還要更重要。(在Lesson 4的「興趣在哪裡,學習就在哪裡」)

4.尊重孩子透過感官體驗到的東西,並參與孩子的夢想話題,讓孩子當當小老師來增加自信心與成就感(在本書Lesson 3的「做孩子的熱情啦啦隊與頭號粉絲」)。

5.父母帶著孩子,透過更多生活的、自然的體驗,跳出教養的框架,讓你們有第二層、第三層的親子關係,而不是停在上對下的教養關係。(在本書Lesson 5的「有自信,才能更快樂的自主學習」)。

育兒教養的現場,不需要太多的理論,而菊仙老師總是用最動人的筆觸,將她多年來豐富及成功的教養經驗,分享給所有台灣的爸媽們。如果要發掘孩子的天賦,要打造孩子的創造力,育兒一定要有方法。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創造力育兒寶典,每一章的故事及做法都深得我心,誠摯的推薦給大家!

目次

《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開始天賦教養的5堂課》目錄

前言:出發前,請先認識你的小小探險家
你的愛,能支持孩子勇敢向前衝

Lesson 1 從家啟動 :讓孩子和環境談戀愛
1.對環境好奇探索,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2.家,要跟孩子一起分享
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家的設計
在客廳打造一個「孩子角落」
浴廁就是玩水天堂
我家的開架式遊戲工作房

3.空間不受限,創意就越自由
不「蒙式」,也能玩出很多可能性
所有玩具關在一個大箱子?錯啦!
像百貨公司的櫥窗,開放式櫥櫃要定期更換擺設
透過巧手,垃圾也能變成寶
「混亂」是創作的必要之惡

Lesson 2 放手觀察:找到孩子的亮點
1.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遊戲高手
換雙眼睛,看見衛生紙變雪花的創意
大人所見的牆壁,是孩子眼中的大畫布

2. 拖著他走,不如陪他前進
只有自由意志,才能對大腦「墾荒」
興趣就是人生路程的指標
斷捨離的放手教養,從不做貼身保母開始
你認為的捷徑,可能讓孩子繞了遠路

 Lesson 3 從心激勵 :做孩子人生的經紀人
1.父母願意陪伴,孩子就會放膽追尋
不把自己變成孩子,就不會遇見你真正的孩子
孩子的熱情在哪裡?答案就在遊戲中
專心陪伴,心「誠」則「靈」
用孩子的話好好的解釋

2. 遊戲房就像彈藥庫,貨源充足很重要
他有想法,我就要不斷想辦法
我是孩子未來的「行銷經紀人」

3.做孩子的熱情啦啦隊與頭號粉絲
聽孩子說自己的夢與故事
發自內心的讚美,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亮點
問「好問題」,讓他的想法轉個彎
學李安的雜食,吸取多元的創作養分
幫孩子找到展場和舞台

Lesson 4 點燃專注 :教孩子取捨的智慧
1.家有不可思議之工作狂
在對的時間,碰到對的事情,就會樂此不疲
重複,是因為無法阻擋的熱情與著迷
熱情如煙火,一朵滅,一朵起

2.動手做,讓學習變好玩
透過雙手,開始探索環境,認識世界
數位世界讓孩子從善用雙手,退化到只用一根手指
虛擬國度裡,沒有「手腦並用」的模式
善用網路,它就會是最好的老師
網路和手機是工具,而非玩具

3.興趣在哪裡,學習就在那裡
我家沒有資優生,只有樂在興趣中的孩子
快樂學習的荷爾蒙能令人上癮

Lesson5 走向自信、自律與自由:讓孩子成為他天賦藍圖的主人
1.狼爸虎媽也打不出「自我鞭策」
孩子比你還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瓶頸是逗點,不是句點

2. 有自信,才能更快樂的自主學習
考不好,人生依舊是彩色的
孩子的自信,不是來自父母虛偽的讚美

3.沒時間陪伴,孩子也能自得其樂
有限的陪伴時光,不是虧欠,是祝福
懂得跟自己相處,是學習「專注」的起點
無用就是有用,無所事事才能有所試試

4.無論幾歲,都給他繼續遊戲的權利
愛玩,就會有創意
十二歲前,是「創意腦」的保鮮黃金期
設定終生學習的模式

5.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使用手冊

《管教的勇氣:該管就要管,你要幫孩子變得更好》目錄

第一章 孩子吃定「怕孩子生氣」的父母
別擔心,孩子生氣,不是因為不愛你
教養黃金期,只有十年
「只要要求合理,媽媽就不怕得罪你們!」
我是嚴厲的慈母
世界上的愛,永遠不可能讓孩子獨享
是表達自我,還是惡劣頂嘴?
「你又說謊!」為什麼孩子不敢說實話?
【父母怎麼辦】事業、家庭難兩全,我該辭職回家帶小孩嗎?

第二章 孩子尊敬「多一分堅持」的父母
放手的第一課:訓練孩子自己起床
即使下雨,也要讓孩子自己上學
別當「寶媽」,就不會養出「媽寶」
吃學校的營養午餐,就是種幸福
終於等到這一天!孩子會主動打招呼了
「這是我的暑假ㄟ!」對,但你還是得幫忙曬衣服
凡事多想一步棋
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是我不變的堅持
【父母怎麼辦】不做家事的孩子,長大也難找到工作

第三章 孩子信服「自己先做到」的父母
孩子讓我成為更好的大人
打包食物,讓孩子學會我的惜物之道
勇於嘗試,父母先做榜樣
當孩子問:「我們家有錢嗎?」
父母的成績單
感恩教育,從體認父母辛苦開始
【父母怎麼辦】先生沈迷3C,教我如何管教孩子?

第四章 孩子依戀「表達愛意、合情合理」的父母
一言為定的「預想管教法」
最具時效性的「當下管教法」
孩子最無感的「飆狠話管教法」
犯錯時的「同理管教法」
換一句話說,孩子的耳朵才會打開!
幫孩子成為時間達人
如果可以,就一直抱到十八歲吧!
用親子情書傳達你的愛
【父母怎麼辦】連我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壞,怎麼辦?

第五章 孩子需要「訂好規則並相信他們」的父母
漸進式放手的功課監督法
讓孩子摸索讀書法很重要,但補習也不是壞事
從最後一名,變成傑出校友
讀書聽音樂,是助力還是阻力?
兒子的十三歲生日禮物:申請臉書
送手機,也要附上「使用說明書」
【父母怎麼辦】如何讓孩子不被網路、手機牽著走?

第六章 關於孩子的前途:社會選擇「懂自己、會做人、能做事」的孩子
99%的父母都會犯的錯:好成績≠好孩子
複雜的人際互動,比讀書更難學
為什麼孩子的自尊那麼脆弱?
眼高,手更要高
好好學煮一味,就是頂尖
我不希望孩子一路好命到底
【父母怎麼辦】我的孩子討人厭,怎麼辦?

《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目錄
一、成績到底多重要?
不必「只在乎成績」,但「分數不可能不重要」!
教育體制內的求生之道
別讓「分數至上論」或「分數無用論」,都只是父母的自以為是
課業與社團,只能二選一?
準國中生該如何做準備?
如果孩子與名校無緣

二、認真,是種基本的人生態度
不愛讀書,不代表不需要努力
名列前茅,不代表一定熱愛學習
分數背後,孩子「有沒有自己」?
第一名,不是成功的保證
天賦論V.S.後天努力論

三、讀書,終究是孩子自己要承擔的責任
媽媽要不要當書僮?
「漸進式放手」的功課監督法
如何讓孩子自動愛上讀書?
爛透了的成績,反而讓大腦活起來
與分數和平共處

四、無法翻轉教育體制,孩子也能樂在學習
補習,真的「有補有保庇」?
考試技巧是可以練習的
被考笨的孩子,如何找回創意?
教改改不停,唸私校真的比較好嗎?
多元入學時代,只會考試真的不夠!

五、預先儲備堅實的學習力
108課綱,幫孩子把「對的力氣」用在「對的方向」
大學選才方式大變革:活用科技,適性揚才
會考新時代的生存之道
學歷貶值,窮忙「薪」酸,青貧世代的未來只是夢?
再談考試:找到適者生存的法則,勇敢做自己定義的贏家

書摘/試閱

《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開始天賦教養的5堂課》

不得了,孩子天生就帶著神祕魔法!
這真是太神奇了!為什麼七坐八爬九月長牙?
每當我快忘記孩子狂熱學習的本質、堅決的意志力時,我會把腦海中的畫面轉到孩子踏出第一步的當下。
我永遠記得,孩子每跌倒一次就會爬起來一次,跌倒了一百次就會爬起來一百次,小寶貝像一個小鬥士,始終專注認真,絕不被挫折擊倒。
「為什麼我永遠不會擔心寶貝們學不會走路?」
「為什麼我也從不憂慮他們在一次一次的跌倒中放棄學步?」
這些提問總會讓我想起:孩子與生俱來,無可例外的,都具有自我鞭策、向上求好的本然天性。
往後的歲月,我一再欣喜地遇見孩子頑強的向上本能。
兩個月大時,每當寶貝從飽滿的睡夢中甦醒,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撐起小脖子,用清澈無瑕的雙眼環顧四周。撐累了,小圓頭就自動趴下,但不一會兒,小圓頭兒又重新撐起。
趴下、撐起、趴下、撐起,寶貝像是接收到一個個中央指令,不厭其煩的鍛鍊自己的小頸項。
四個月大時,小寶貝又變身為一台機油飽滿的翻土機,不斷練習翻身。從床的中心翻到從床邊,翻到滾下了床還是鍥而不捨的繼續翻滾!
寶貝們給我的連連驚喜,一次比一次更精彩:七月學坐、八月學爬、九月站立……,初為人母的我在在目睹寶寶出於自主、操練自我的強大本能,一個教養信念慢慢在我心中生根:
在每一個階段,寶貝都帶著天賜的堅決意志,依循成長藍圖中神祕的既定規劃,一步一步完成生命中自我成長的任務。
學走的寶貝一旦鬆開我的手,一雙小腳就再也停不下來,不住的自我練習,直到能自己走穩、走好,直到跑跳自如。
他們的一小步,撐起我全然的相信與憧憬;同時,他們跌倒後愈發清亮的眼神,激發著我將母愛化為追尋孩子成長祕密的探索。

開啟「天眼」,看孩子的敏感期
後來,我終於在「蒙特梭利理論」中找到了答案,不僅研修「蒙特梭利居家教育」課程,更期盼把所思所學運用在自己三個孩子之上。
我首先最感激的是學到了「敏感期」這個觀念。
孩童在每一個特定的時期便會主動發展一種特定的能力,或是對某一個特定現象產生莫大的興趣。人類的成長就是被這樣的力量所支配、引導,依循著不同時期的「敏感期」而自動產生強大的學習驅力。只要掌握到這股驅力,孩子都能獲得非常驚人的成長力量,也能達到極度優質的開發。

驚人自學力,無人能阻擋
我像是找到世界上最棒的寶藏,歡欣鼓舞地一路跟著孩子,滿心期待地與他們的「敏感期」相遇。
寶貝一兩歲時,總是伏在地上撿拾大人們忽略的小東西,一顆顆小種子、小石頭,在寶貝眼中都成了至寶。這是對「小東西」的敏感期,目的是學習探索環境,同時也自我訓練手眼協調。
三四歲時,他們的小耳朵總能輕易地捕捉到幾百公尺以外的細微聲響,分辨是救護車,還是消防車?這是「聽覺的敏感期」,他們自動的學會分辨聲音的細微差別,甚至能輕易地學習不同語言。
四五歲時,寶貝喜歡指認各種汽車的logo:BMW、Volvo、Ford、Nissan…,如數家珍。寶貝正處於「符號敏感期」, 自我訓練辨認與組織符號的能力。
五六歲時,招牌上的大字突然有了魔力,頻頻對孩子放電,他們指字問字,有邊念邊、無邊念中間。靠著自學,能神奇地辨認出很多國字。寶貝正處於「閱讀敏感期」,向著文明人類的溝通方式靠近。
我細細思量著每一個畫面,孩子的發展就如同浪濤,一波接一波湧至!回想每一個當下,我總在寶貝不斷進行的一場場自我學習中,捕捉到可愛又可敬的專注神情。
一歲寶寶的手指頭還不太靈活,卻非得把小東西撿起來不可,這對學步兒來說一點也不簡單,但他們卻願意反覆練習!如果計算寶貝撿拾小東西的次數,將會驚奇的發覺,大人們可都會輸給孩子。
沒人能夠阻擋他們不斷的自我鍛鍊、學習如何運用手指、磨練鉅細靡遺的觀察力;更沒人能理解何以如此辛苦的練習,孩子的臉上卻綻放光彩?
這種自我追求的精神,是寶貝與生俱來的珍貴魔法,在寶貝每一次面臨自己抉擇的全新學習時,都能像學走路之時,爆發如排山倒海的巨大能量,非達目的不能干休!
我好比開啟了「天眼」,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從此,他們每一個令人費解的怪怪舉動都產生了新的、正向的、美好的意義。他們既不是怪胎,更不是奇才,我則清楚自己的教養工作是:
好好的陪伴著孩子,深刻地去觀察、感受他們經歷各種敏感期的銳變與提昇!

錯過敏感期,就像漏針的毛線衣無法補救
在一路尾隨孩子的過程中,我也印證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也就是:
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不僅時間很特定,而且錯過了就不會再回來。
比如,當他們學會走之後,就不會再爬行;認字之後,也不會再像一個小傻子,老是辨識各式各樣的汽車牌子。
每一次的敏感期都非常的強烈與集中,好像那一陣時期,寶貝的生命就只為那一件事情而創造,極度專情。我思忖:若是能善加把握每一個獨特的敏感期,孩子不就能把自己磨練得耳聰又目明嗎?
當孩子處在聲音的敏感期時,我就試著讓他們浸淫在英語的兒歌與故事中,果真,他們竟能用全副的能量吸收英文的特定語調、發音方法,輕鬆自在的感受到不同語法的結構。
蒙特梭利曾說:「就像打毛線時漏掉了一針,錯過了「敏感期」,想要回頭彌補那一針,可是絕無可能!」當我聽到這驚人的道理時,回過頭來看自己,才理解到為什麼我的英文發音總是土里土氣,而長大之後學講台語時老是舌頭打結?那股覺察聲音細微差異的「特異功能」畢竟就只有在幼兒的「聲音敏感期」發功啊!
我們常常會看到某些人動作笨拙、或不善交際、或沒有音感、或文字學習得很緩慢等,這都極有可能是在成長時漏掉了那「幾針」吧!
我自己錯過了「敏感期」是無可追補的,但對於自家寶貝的「敏感期」,我則像等著看一部連環圖畫一般,期待捕捉到每個「發光期」的綻放!這樣,我方能確認何時伸手、牽引他們、供給他們,讓他們順理成章的踏進先天已內建的學習路徑!

《管教的勇氣:該管就要管,你要幫孩子變得更好》
放手的第一課:訓練孩子自己起床
每次去演講,我都會隨機做個田野調查,問問誰家的孩子能每天自己起床?沒想到,每一場演講、每一個學校的結果都一樣,總是只有一兩位媽媽舉手。緊接著,旁人都用不可思議的眼光望向他們,大家的眼神透著一樣的好奇: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而媽媽們的回答都一樣,除了讓孩子「睡飽」是一個最重要的前提之外,要讓孩子養成自己起床的習慣,就只有一個法寶狠下心!絕對不要插手去叫孩子起床!要能狠下心看孩子姍姍醒來,狠下心看孩子草草用餐,狠下心看孩子匆匆出門,狠下心看孩子頻頻遲到。這樣,「不出幾個星期,不用父母嘮叨,孩子就會養成自動起床的習慣了!」
為什麼?因為遲到會被學校處罰,所以孩子與生俱來的「警戒心」就會升起;因為太晚起床,凡事匆匆忙忙,孩子才懂得自己設定鬧鐘、計算時間,則「時間感」才會在其內部建立與運作。
更因為體驗到「自己能為自己的起床」負責,因而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有信心,才可能進一步去嘗試更多必須自我掌控、自我負責的任務。
台下的父母聽完這些狠心父母的心得,都面面相覷,大家心知肚明,道理都懂,但都輸在狠不下心!
「就是會怕孩子遲到啊!」
「就是會怕孩子早餐沒吃飽啊!」
「就是會怕孩子丟臉啊!」
「就是會怕孩子被處罰!」
於是,一次又一次,一天拖過一天,錯過了孩子應當自我訓練的最佳時刻!

對多數低年級以下的小朋友來說,因為其自我掌控力尚不成熟,時間感又極為薄弱,因此,無法自己起床是極為正常的,也很難訓練。
但是中年級開始,就是訓練孩子自己起床的最佳起始點。
孩子一聽到要開始自己起床,都會憂心忡忡,不相信自己夠能做到,因此一定會跟我們討價還價。
父母不需要跳出來痛罵孩子懶惰,而是要理解他們內心的憂慮,一步一步帶著孩子做準備工作,說服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做到,幫助他們去累積成功的經驗。
首先,給孩子一個連續鬧鈴的鬧鐘,帶著他去計算醒來到起床的時間、刷牙洗臉更衣的時間、吃早餐的時間,讓他非常清楚從醒來到出門,大約要花費多少時間,然後教導他如何設定鬧鐘。
前兩個星期,孩子多半聽到鬧鐘鈴響,仍舊無法自己起床,我們可以循序漸進的幫助孩子。
‧第一至二個星期:教導孩子設定鬧鐘。鬧鐘響時,可以提醒孩子,一聽到這個聲音,請警覺要自己起床。
‧第三至四星期:每天叮嚀孩子在睡前設定鬧鐘,允許孩子每週有一到兩次依賴媽媽喊醒,其他則放手不管。
‧第二個月:每天叮嚀孩子睡前設定鬧鐘,但是放手讓孩子自己起床,並提醒自己要堅持到底。
‧第三個月:不再叮嚀孩子睡前設定鬧鐘,放手讓孩子養成自己設定鬧鐘自己起床的習慣。
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律性仍舊會起起伏伏,即使逐漸上軌道,也仍舊會有一兩次脫軌演出,不是忘了設定鬧鐘,就是鬧鐘響了不小心按掉,或是鬧鐘壞掉了根本不知道。特別是寒流來襲、春寒料峭之際,孩子還要對抗暖烘被窩的誘惑,難度更高。
但是既然已經把「起床」這件事情交到孩子自己的生命手中,那麼,就和孩子以及他的鬧鐘保持距離吧!只有透過每一次的失誤,孩子才可能認真去思考癥結所在,也才會逼迫自己做好自我管理、對自我負責。

《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名列前茅,不代表一定熱愛學習

關於這個主題,我自己應該是最好的例證,我就把自己當成個案好好分析吧!

我知道如何考第一,卻找不到自己的興趣
進入國中後,我意識到聯考的壓力,於是用上洪荒之力廢寢忘食的苦讀。當然,皇天不負苦心人,三年的國中,除了一、兩次段考落到第二名之外,我是次次穩拿第一。
我換得的是,父母以我為榮、同學以我為尊;我能驕傲地站到升旗台上接受全校同學的欽羨目光;每次考完試,我都優先享有選擇教室座位的特權。如同紀錄片〈學習的理由〉裡一位男孩的比喻:「考試就像寒天,你會很有飽足感,但真的沒吃到什麼營養。」
於是,讀書對我的意義就只有三個字:爭第一!
上學的動機也是三個字:考第一!
學習的樂趣當然也只剩三個字:拿第一!

高中時,我當然順利考上北一女,但這光榮的一刻卻也是災難的開始。當全國第一名都匯聚一堂時,第一名再也不在我的掌控之中了。一上高中,我就落到四十多名,然後經常在三十幾與四十幾名之間徘徊。
拿不到第一,當然就對學習的胃口盡失,我因此找不到任何一個打從心裡真正喜愛的科目,我沒享受過純粹為了追求知識而得到的樂趣。高中時我有好長一段時間根本不清楚為什麼要讀書。
到高二要分組時,我當然想不清楚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這是一道遠超出我思考能力的難題。要選文組?還是理組?我對自己的性向一無所悉。而高一悲慘的分數經驗告訴我,生物我根本讀不好,數學又太艱深,所以只要能躲掉這兩科就是最好的選擇於是我「逃」到文組「避難」。
到了高三,大學聯考的壓力迫近,於是我整個人又像瘋子一樣鎮日埋在書堆中狠拚,因為師長們一再說,分數愈高,選擇愈多,於是當務之急,當然不是搞清楚自己的方向,而是儘可能拚到高分以增加自己的選擇權。一切都等考到高分再說吧!
果真,在一年閉關式的苦讀之後,我的分數在文組裡很漂亮,足以上台大外文系,但我到底要念什麼才好?我仍舊沒有一丁點想法。
父親告訴我,不知道念什麼就念師大吧,女生就是當老師最好!但我一想到遇過的種種老師的面貌就打了退堂鼓!
有人告訴我,資訊管理系將來出路好、商學院也不錯,但我算了總分,數學不太漂亮,加權計分後竟然上不了。
而我那一位就讀台大國貿系、但最後卻搖著筆桿當記者的大姊告訴我,當年她的分數太高,錯過她最想讀的「政大新聞系」(當年是按照分數分發),甚為可惜,於是要我幫她「補念」回來,我覺得這樣也挺好的!
於是,我就在自己沒有任何鮮明主張之下,決定唸政大新聞系。這,就是我選大學校系的荒誕經過。

從逃避,到找到自己的路
荒誕的選擇,注定四年的空虛。既內向、又對公共事務興趣不高的我,根本對新聞採訪相關課程沒有半點興趣, 唯有接觸到部分具有創意性質的課程,如廣電節目製作等,我才感覺大學總算有點色彩。
畢業後,當然還是搞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但既然讀了廣電新聞,而當年電視記者的待遇又好,第一選擇當然就是去報考電視台記者。藉著音質還不錯,我順利考上電視記者。
不料,這又是另一個噩夢的開始。上線後,因為對新聞判斷不夠精準、漏新聞等,讓我愈來愈沒自信;粉墨登場播報新聞讓生性羞怯的我得不到任何成就感。在工作兩年之後,我的自信盡失,但直到此時,我才意識到關鍵的原因是:我對新聞工作根本沒有熱忱。
於是,我又採取「逃避路線」,用自己工作兩年存到僅有的錢,選了一所美國很便宜的學校就遠走高飛。
這是我獲得的最後一個學位。因為年紀漸長,不能再蹉跎光陰,我終於認清「思考自己」是最根本的一件事,於是開始認真思索:我到底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我想起學生時代最喜歡、也拿到最高分的一個科目:電視節目製作;也想起曾經在大三全力投入參加的廣播創意節目比賽,以及在新聞工作中常常享受於包裝一則小新聞的聲光布景而非新聞的走向……,於是,有一條路在心裡漸漸浮出。
當我學成歸國後,就毅然決然轉到以創意為導向的電視節目製作路線,這時才真正恍然大悟:我總算走對了路!雖然為時不算太晚,但也著實走了不少冤枉路!

拿高分≠認清自己
孩子只要願意用功,就代表真的熱愛學習?享受學習?
孩子只要名列前茅,就前途無憂?
父母必先確定孩子的成績夠好,其餘免談?

從我自身的成長經驗來看,願意逼自己苦讀拿第一的孩子,可不代表一定樂在學習。追分之外,更重要的是自我的認識與探索、以及不斷釐清自己該走的方向,這才可能引導出最真實持久的學習動力與樂趣。
愈會讀書考試的孩子愈要有的心理準備是:科科高分,不表示條條道路都能通達羅馬;漂亮分數,反而可能迷惑了視線,讓自己看不清、或錯過自己該走的方向。
對於能「拿高分」的孩子而言,有個最大的陷阱是,不小心誤以為「拿到高分」就已經達到目的,而自始至終忘了要好好面對自己、認識自己,從而看到分數背後代表的意義,做出適合自己的抉擇。
為了追求高成績表現,勢必得犧牲很多東西,如睡眠、休閒、與親友的相聚等,但若是犧牲或是逃避掉的是「自我的認識與探索」,這筆帳勢必還是會在日後追加回來,並且,很可能加倍奉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84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