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楚辭選(簡體書)
滿額折

楚辭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價
:NT$ 252 元
優惠價
87219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楚辭》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和他的後學者的作品集,西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他們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從此以後,“楚辭”就成了一部總集的名稱。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個人專著詩集。《楚辭》中作品數量最多的是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辯》等。《楚辭選》一書精選屈原、宋玉名篇,精加注釋,剖分段落,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總體介紹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是普通讀者閱讀古典文學的入門書和基礎書。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歷史超過60年。這套叢書旨在把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經典作家作品呈獻給普通讀者,為讀者提供一個了解、品鑒古典文學可靠版本。這套叢書以中國歷代文學經典名著、詩文名家作品為物件,約請相關領域卓有成就的學者整理注釋,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質量可靠且方便閱讀的中國古典文學基本書和入門書。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是在“讀本叢書”的基礎上進行分化重組(四大名劇和小說部分另做新叢書)、遴選再版、增補擴充而成。該叢書分批編輯出版,第一輯於2017年12月出版,第二輯於2020年1月出版。第三輯於2021年1月出版。

這套叢書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這是一套古典文學普及讀本,叢書以選本為主,擷取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把古典文學最精華的部分呈現給讀者。

二、時間從先秦至晚清,貫穿中國古代歷史,文體涵蓋了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詩、賦、樂府、詞、散文、戲曲等主要文體。

三、整理者皆是學殖深厚的學者,如錢鍾書、王伯祥、俞平伯、余冠英、遊國恩、唐圭璋、蕭滌非、夏承燾等,他們都是當代學術大家、名家,工作嚴謹細致,認真規範。這些圖書也是他們的代表作。

四、眾多圖書經過幾代讀者的認可,具有良好的質量口碑。

五、叢書至今歷時六十余年,圖書經過多次再版修訂和編輯加工,質量日臻完善。

六、本次出版,所有圖書皆重排、重編、重校,版式、封面設計典雅大方。

第三輯書目

1.楚辭選(金開誠 高路明 選注)

2.唐宋詞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選注)

3.元明清散曲選(王起主編 洪柏昭 謝伯陽 選注)

4.唐宋傳奇選(張友鶴 選注)

5.高適岑參詩選(孫欽善 武青山;陳鐵民 何雙生 選注)

6.白居易詩選(顧學頡 周汝昌 選注)

7.陸遊詩選(遊國恩 李易 選注)

8.元好問詩選(郝樹侯 選注)

9.李夢陽詩選(張兵 冉耀斌 選注)

10.何景明詩選(饒龍隼 選注)

11.謝榛詩選(李慶立 選注)

12.李攀龍詩選(李伯齊 李斌 選注)

13.錢謙益詩選(孫之梅 選注)

14.吳梅村詩選(葉君遠 選注)

15.王士禛詩選(趙伯陶 選注)

16.袁枚詩選(王英志 選注)

17.黃景仁詩選(李聖華 選注)


前言

“楚辭”按其本義來說就是楚人的歌辭,它是用楚國方言按照獨特的語言方式寫作,富有濃郁的楚地色彩和風情,並且有的還能夠歌唱的一種詩體。楚辭這種詩體最早產生於楚國民間。偉大詩人屈原就是在學習和接受了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發展了“楚辭”這一新詩體,並以其光輝的創作奠定了楚辭的典型形式。

“楚辭”經過流傳,至西漢末年由劉向編輯成書。劉向所編《楚辭》十六卷,除了收有二十五篇屈原的作品,還有屈原之後,自宋玉至西漢時期一些模仿屈原、用楚辭體寫作的作品。東漢王逸為楚辭作注,成《楚辭章句》十七卷。《楚辭章句》收錄屈原作品共二十五篇,即《離騷》一篇,《九歌》十一篇,《天問》一篇,《九章》九篇,《遠遊》、《卜居》、《漁父》三篇。《楚辭章句》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收錄了屈原作品的著作。

屈原是“楚辭”的開創者和最主要的作家。屈原名平,出身於楚王朝的遠房宗族。根據近代一些學者的研究,比較合理的說法是,屈原生於公元前三五三年(楚宣王十七年)的正月二十三日。在楚懷王時期,屈原先任三閭大夫,這是一個與宗族事務有關並負責督導楚王朝貴族子弟的職務。之後,屈原又任左徒之職,“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史記·屈原列傳》)。起初,楚懷王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此能夠接受屈原的進步主張,對內修明法度,對外聯齊抗秦,使楚國的國勢一度出現上升的趨勢。但是,屈原的進步主張和變革措施嚴重損害了整個舊貴族勢力的利益,於是發生了激烈的政治斗爭。屈原遭到來自楚國的貴族集團的誣陷和迫害,楚懷王也終於疏遠屈原並使政治變革中途夭折。屈原的變革主張,概括起來說就是通過修明法度與舉賢授能來實現楚國的富強。修明法度與舉賢授能在戰國時代都有明確的針對性,前者反對舊貴族違法亂紀、為所欲為;後者反對權貴世襲與任人唯親。二者都觸及了舊貴族的根本利益,因此,舊貴族們必定要竭力阻撓變革的進行。

政治變革的失敗,使楚國的形勢急轉直下。在此後的十余年中,楚國屢次遭受秦國的侵略和欺騙。隨著楚國形勢的轉惡,屈原也一再遭受迫害。先是被斥離郢,謫居漢北。當他從漢北被召回不久,秦昭王約楚懷王會於武關,懷王被囚而客死於秦。頃襄王即位,屈原的處境更加惡劣,被流放到江南,一去不返。最初,屈原從郢都出發,沿長江、夏水向東南流亡,經過洞庭湖和夏浦,然後到達陵陽(即今安徽青陽縣南的陵陽鎮),在那裡逗留九年之久。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之後,屈原又大致循原路西還,重經武漢地區,然後穿洞庭,入沅江,而至於辰陽、溆浦。屈原到達辰陽、溆浦之後,本來是不可能再有大的遷移了。但頃襄王二十二年(前277年)秦兵攻陷了楚國的黔中郡(郡治故城在今湖南省沅陵縣西),迫近了屈原的流放地。因此屈原只得重入沅江,橫渡洞庭,至於湘江流域。此時楚國大勢已去,不可避免地要被秦國吞並。屈原在極度悲憤與絕望中,在長沙東北的汨羅江投水殉國。據考證,屈原的逝世當在頃襄王二十二年(前277年)或二十三年(前276年)。

屈原對楚國懷有深厚的感情,這與我們今天所說的愛國主義當然有很大的區別。但是,愛國主義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在種種不同的歷史背景中有種種不同的具體表現。屈原作為一個愛國者,最關心的顯然是楚國的興衰成敗及其在列國中的地位與處境,所以他的愛國之情首先就表現為參與楚國現實斗爭的政治熱情。正是這種熱情,既支持他在斗爭實踐中百折不撓,甚至以身殉國;又凝結為一系列具有深刻政論性的抒情巨作。屈原的愛國熱情還表現為強烈關心楚國人民的命運;深刻戀念楚國人民開辟和建設起來的美好鄉土;尊重楚國的歷史和文化並為之自豪;特別是他始終懷著由楚國來統一全中國的遠大理想和迫切願望,說明在他心目中全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整體,諸侯割據只是歷史發展中的暫時現象。這種種思想感情的因素,都表明屈原的愛國主義是含有值得肯定的歷史內容的。如果把愛國主義作為一種發展著的思維經驗來看,那麼屈原的詩篇確曾為它提供了有價值的內容。

屈原的辭作富有積極浪漫主義色彩。在他之前,藝術文學創作中的浪漫主義基本上處於樸素、自發的階段;自屈原始,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才得到比較自覺的運用,並集中表現於詩人自我形象的塑造。在楚國當時的現實中,反動貴族勢力占有很大優勢;但以屈原為代表的進步勢力,在比較長久的歷史發展中卻有其較為遠大的前途。屈原基於一定的歷史預見而對自己的理想懷有堅強的信心,並在文學的創作中有氣魄把自己刻劃成一個崇高、完美的藝術形象。同時還通過形象的對比,把那曾在楚國倡狂一時的反動勢力,從政治上、道德上、美學上加以鞭撻和摧毀。同時,為了塑造崇高、完美的藝術形象,屈原也充分發揮了他的豐富想象,繪製不受時間空間局限的廣闊背景,配備多種多樣、生動奇異的景色和事物。因此,他的許多詩作都顯示了色彩濃艷、形象瑰麗、氣勢雄偉等特色,能以足夠的容量來表現他深刻的思想和奔放的熱情。

屈原辭廣泛運用了比興的藝術,使抽象化的政治熱情得到生動具體而豐富多彩的表現。比興手法在《詩經》中已經大量運用,屈原對此做了巨大的發展。他所運用的比興形象不再像《詩經》所用的那樣比較單純和靜止,而是豐富複雜,互相聯繫,且有很大的能動性;因而就更有藝術表現力,能夠生動地表現事物之間的複雜聯繫及其變化和發展。

屈原辭的詩歌語言也很有特點。他在創作中一方面大量運用華美的詞藻,寫得五彩繽紛,花團錦簇;另一方面又總是用質樸本色、剛勁堅實的語句來構筑篇章的骨架。像《離騷》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抽思》的“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孰無施而有報兮,孰不實而有獲”等等,表現著認識的深度,情感的高潮,把抒情和說理融為一體。在屈原的詩中,華美和質樸兩種語句總是恰當交織,相得益彰,所以就形成一種華而又實、豐厚茂密,多彩而統一的語言風格。

另外,屈原的辭作中多有對偶句的錘煉和運用,這是一種積極修辭的形式,目的在於利用漢語漢字的特點,使詩歌語言更加美化。這一特點對後來詩賦詞曲等各種文學形式的語言運用都有深遠的影響。

下面對本書的體例做幾點說明。

(1)王逸《楚辭章句》所標明的屈原作品是二十五篇,本書以之為據,排列的順序也依照《楚辭章句》。涉及作品真偽和順序問題的不同意見,則於各篇題解中議及。

(2)本書采用的底本是《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楚辭補注》。遇底本有誤,征引異文校正。校勘征引異文,以洪興祖《楚辭補注》所引異文及朱熹《楚辭集注》為主,凡有校正,皆寫入注文,不另出校記。原書中的繁體字、古體字一律改為通行簡體字。

(3)題解說明各篇的篇題命意、創作背景、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等,並對某些疑問或有爭議的問題做簡要的述介。

(4)本書注釋包括詞語的解釋、典故用事的說明等,力求準確、簡明。除表達我們的意見之外,對於有分歧的字詞的解釋,也有選擇地加以介紹,以供讀者參考。詞語的解釋不避重復,但同一篇中意義相同的詞語一般只注一次。生僻的字詞,用漢語拼音和同音漢字注音。引文必注明書名,但以段落為單位,同一段落中,同一書名只出現一次,如再次出現同一種著作的引文,書名則省。

(5)注中對原作的大部分句子,基本上以兩句或四句為單位作了串講;其中標明“以上二句說”的,大體上是直譯;標明“以上二句意思是”的,大體是意譯。另外有個別句子由於理解有異,或者譯文不能充分反映作者用意,則在串講之外再作簡要的文字解釋。

金開誠高路明


目次

目錄

前言

屈原

離騷

九歌

東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

天問

九章

惜誦

涉江

哀郢

抽思

懷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頌

悲回風

遠遊

卜居

漁父

宋玉

九辯


書摘/試閱

離騷

本篇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辭中最重要的一篇。《離騷》篇名的解釋,舊說可概括為兩類:(一)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說:“離騷者,猶離憂也。”班固《離騷贊序》訓釋更為明確:“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二說略同,多為後人所宗,並有所申說。(二)王逸《楚辭章句·離騷經序》說:“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諫君也。”此說釋“離騷”為“別愁”,在後世也很有影響。在近人的解釋中,影響較大的亦有兩說:遊國恩先生認為,“離騷”與《大招》中的“勞商”雙聲通轉,“勞商”,王逸注為古曲名,則“離騷”亦應為古曲名,用於篇名與《九歌》、《九辯》相若。至於“離騷”二字本身的意義,遊國恩認為,“離騷”即“牢騷”,二字當釋為一詞,不宜分釋(說詳《楚辭概論》)。又錢鍾書先生說,“離騷”是“欲擺脫憂愁而遁避之”的意思,與用作人名的“棄疾”、“去病”,或用作詩題的“遣愁”、“送窮”相類(說詳《管錐編》第二冊)。此二說亦頗新穎別致。從屈原的生平事跡和屈辭用詞之例來看,我們認為司馬遷和班固的解釋較符合題名原意。

關於本篇的創作年代,漢代學者大都認為作於楚懷王時期。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但說到《離騷》具體的創作年代,漢人之說莫衷一是,多有矛盾,不可輕信。例如,《屈原列傳》既已明確指出《離騷》作於楚懷王怒而疏屈原之後,但後文又認為作於懷王時被放逐之後,而且在《太史公自序》中更肯定地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班固在《離騷贊序》中認為,“懷王怒而疏屈原,屈原以忠信見疑,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但在《漢書·地理志》中卻說:“屈原被讒放逐,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王逸《離騷序》也有類似的矛盾。屈原的被疏與被放分別在楚懷王和頃襄王兩個朝代,中間相隔數十年,漢人卻混為一談,可見他們對《離騷》具體創作年代的認識是十分模糊的。在漢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對《離騷》本文和屈原生平事跡的分析,我們認為《離騷》的創作是在楚懷王朝屈原遭讒被疏、多經挫折之後,但他尚未離開郢都去往漢北。

《離騷》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僅見的長篇抒情詩。全詩以強烈的愛憎、豐富的形象、濃重的色彩深刻反映了詩人屈原與楚國沒落貴族之間的激烈的政治斗爭,突出表現了屈原本人的進步理想、政治熱情、峻潔的品格和頑強的斗爭精神。詩中反復強調修明法度、舉賢授能,是使楚國強盛的正確道路;而違法亂紀、結黨營私則必然要將楚王朝引向危亡。詩人熟練地運用比興的手法,描寫兩種主張和做法之間的斗爭。由於《離騷》的創作真切地反映了楚國當時的政治現實,作者在強烈的政治傾向的推動下,又創造性地在抒情敘事中融進了說理的成份,因而使全詩具有鮮明的政論性,這正是它的思想性的集中表現;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屈原作為進步政治家所達到的思想高度及其必然存在的歷史局限。

《離騷》作為抒情詩,大大突破了《詩經》中基本定型的“短章復沓”形式,它在高度概括複雜的現實矛盾的基礎上,對抒情主題做了富於變化而層層深入的表達。全詩篇幅宏偉,氣勢磅礴,波瀾起伏,氣象萬千。詩人屈原在創作上的一些主要特徵,如積極浪漫主義、比興藝術和華實並茂的語言風格等,都在《離騷》中得到最充分、最典型的表現,因而也最能夠顯示屈原的藝術個性和獨特風格。總的來說,《離騷》的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標志著詩歌創作進入了新的時代。

帝高陽之苗裔兮〔1〕,朕皇考曰伯庸〔2〕。攝提貞於孟陬兮〔3〕,惟庚寅吾以降〔4〕。皇覽揆余初度兮〔5〕,肇錫余以嘉名〔6〕。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7〕。紛吾既有此內美兮〔8〕,又重之以修能〔9〕。扈江離與辟芷兮〔10〕,紉秋蘭以為佩〔11〕。汩余若將不及兮〔12〕,恐年歲之不吾與〔13〕。朝搴阰之木蘭兮〔14〕,夕攬洲之宿莽〔15〕。日月忽其不淹兮〔16〕,春與秋其代序〔17〕。惟草木之零落兮〔18〕,恐美人之遲暮〔19〕。不撫壯而棄穢兮〔20〕,何不改此度〔21〕?乘騏驥以馳騁兮〔22〕,來吾道夫先路〔23〕!

〔1〕帝:指傳說中的遠古帝王。高陽:古帝顓頊(zhuān xū專須)在位時的稱號。苗裔(yì億):後代子孫。宋代朱熹《楚辭集注》說:“苗者,草之莖葉,根所生也。裔者,衣裾之末,衣之余也。故以為遠末子孫之稱也。”按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之先祖,出自顓頊高陽。高陽是黃帝之孫,昌意之子。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之弟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羋(mǐ米)姓,楚其後也”。又據王逸《楚辭章句》,楚武王生子瑕,受封於屈地,因以為氏。屈原是屈瑕的後代,所以“自道本與君共祖,俱出顓頊胤末之子孫,是恩深而義厚也”。

〔2〕朕(zhèn陣):我。古時候人人都可以用“朕”自稱,從秦始皇開始,才為帝王獨用。皇:大。一說“美”。考:對亡父的尊稱。伯庸:是屈原父親的名或字,但也可能是一個化名。

以上二句說:我是古帝顓頊的後代,我那已過世的偉大父親叫伯庸。

〔3〕攝提:是“攝提格”的簡稱。這是古代“星歲紀年法”的一個名稱,指歲星在星紀宮、太歲在寅位的年份。按:“星歲紀年”是“歲星紀年”和“太歲紀年”的合稱。歲星即木星,自西向東運行,以接近十二年的時間繞太陽一周,十二年中經歷星紀、玄枵、諏訾、降婁等十二宮。這是天文上實有的現象,構成了“星歲紀年法”的天文學基礎。太歲是一個假設的星名,古代星歷家為了應用方便而假想它自東向西運行,與歲星背道而馳又緊密對應,十二年中“經歷”人們所用慣了的子丑寅卯等十二辰位,依次記年。所以這是“星歲紀年法”的一種實用方法。又太歲“經歷”十二辰位,各有一個名稱,其中“太歲在寅”之年,就叫做“攝提格”。貞:正,正當。孟陬(zōu鄒):正月。按夏歷每一年的正月是寅月。

〔4〕惟:發語詞。庚寅:指屈原的生日,這一天用“幹支”來計稱,恰好是庚寅日。降:降生。

以上二句說:太歲在寅之年,正當新正之月,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了。

〔5〕皇:上文“皇考”的省文,指父親。覽:觀察。揆(kuí奎):估量。度:時節。“初度”,初生之時。

〔6〕肇(zhào兆):開始。錫:賜給。嘉名:美名。

以上二句說:父親在我初生之時仔細觀察我,一開始就給了我美好的名字。

〔7〕以上二句意思是:給我取名叫正則,表字靈均。古人有名有字,這裡“名”和“字”都用作動詞。據《史記·屈原列傳》,屈子名平字原,所謂“正則”、“靈均”當是與“平”、“原”二字意義相應的化名。清代王夫之說:“平者,正之則也;原者,地之善而均平者也。隱其名而取其義,以屬辭賦體然也。”(《楚辭通釋》)

〔8〕紛:盛多的樣子。楚辭句例,往往以一個字或三個字的狀語放在一句之前,形成其句法特點之一。此處“紛”字即為狀語提前的一例。內美:內在的美好質量。

〔9〕重(chónɡ蟲):加上。宋代洪興祖說:“重,再也,非輕重之重。”(《楚辭補注》)修能:優秀的才能。清代錢澄之說:“內美以質言,修能以才言。修能猶云長才也。重之,言既有其質,又有其才也。”(《屈詁》)

以上二句說:我既有這麼多內在的美好質量,又加之以優秀的才能。

〔10〕扈(hù戶):楚方言,披的意思。江離:香草,即芎(xiōnɡ qiónɡ兇窮),也叫川芎。芷(zhǐ止):香草,即白芷。“辟芷”,生長在幽僻之處的芷草。

〔11〕紉:連結。秋蘭:香草,即蘭草或澤蘭(一類二種),因在秋季開花,所以這裡稱之為“秋蘭”。按:屈原辭中多次說到“蘭”,不少舊注以“蘭”為蘭花,實則屈原所說的蘭是指蘭草。蘭花和蘭草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但蘭花無枝無莖,葉呈條形,花香葉不香;蘭草則有枝有莖,葉呈卵形,花葉俱香。宋代朱熹說:“大抵古之所謂香草,必其花葉皆香,而燥濕不變,故可刈以為佩。若今之所謂蘭蕙,則其花雖香,而葉乃無氣,其香雖美而質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其非古人所指甚明,但不知自何時而誤耳。”(《楚辭辯證》)這是從可否“刈而為佩”來區別蘭草與蘭花。總之,屈原所說的“蘭”確指蘭草或澤蘭無疑。舊注凡以“蘭”為蘭花、或在解釋中把蘭草、蘭花相混者,皆不可信。佩:名詞,指古代人身上佩帶的飾物。洪興祖說:“蘭芷之類,古人皆以為佩也。”

以上二句說:身上披帶著江離和白芷,又把蘭草連結成串作為佩飾。

〔12〕汩(yù 玉):楚方言,水流很快的樣子。這裡是比喻時間過得快,並用了狀語提前句式。不及:來不及。

〔13〕與:等待。“不吾與”,不等待我,是否定句賓語提前句式。朱熹說:“言己汲汲自修,常若不及者,恐年歲不待我而過去也。”(《楚辭集注》)清錢澄之說:“此言其進德修業,欲及時也。”二人解釋正確可參。

以上二句說:時間過得飛快,我總好像來不及似的,怕的是年歲不等人。

〔14〕搴(qiān千):楚方言,摘取。阰(pí皮):土坡。木蘭:樹名,落葉喬木。晚春時開紫花,所以俗稱紫玉蘭;又花形如蓮,所以又叫木蓮。

〔15〕攬:采,取。洲:水中的陸地。宿莽:經冬不枯的草。一說即拔心不死的卷施草。

以上二句意思是:早早晚晚都采用芳香而生命力堅強的植物以為裝飾,比喻德和才的頑強進修。

〔16〕日月:指時光。忽:過得很快的樣子。淹:久留。

〔17〕代序:時序更相替換。

〔18〕惟:思、想。一說此處“惟”為發語詞。

〔19〕美人:泛指有德才或有作為的人。遲暮:晚的意思,比喻年老。

按:“日月”以下四句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日月不留,美人衰老,是泛言人生的道理。以此作為過渡,就使前文較為自然地轉入後文,就是說,作者由追述自身的進修轉而勸告楚王要上進。

〔20〕撫:持有,引申為憑藉的意思。壯:指壯盛之年。穢(huì匯):臟東西,比喻惡行;一說比喻讒佞之臣。

〔21〕度:指行為的準則,一說指態度。

以上二句,上句指出楚王沒有憑藉壯盛之年來拋掉不好的行為,下句質問他為何不改變這種做法。又清代徐煥龍解釋下句的“何不”,認為“與上句互文,上‘不’字已暗合一‘何’字,而又帶起下文之詞。”(《屈辭洗髓》)按照徐氏的說法,則上下二句都應作問句來讀,可作為參考。

〔22〕騏驥(qí jì其記):駿馬。“乘騏驥”,比喻楚王任用賢能。馳騁:比喻楚王大有作為。

〔23〕來:來吧,是招呼楚王之詞。吾:屈原自指。道:同“導”,引導。夫(fú扶):語助詞。先路:前面的路。

以上二句說:如果你乘上駿馬以奔,那就來吧,我來給你引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