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上林繁葉:秦漢生態史叢說(簡體書)
滿額折

上林繁葉:秦漢生態史叢說(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的秦漢時期,中國文明的構成形式和創造內容都有重要的變化。秦漢時期的總體生態環境狀況與現今不同,各個地域間的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差異,前後400餘年間的生態環境狀況也有所變化。研究秦漢史、總結秦漢歷史進步的條件,不能忽視生態環境的作用。

本書從氣候、野生動物、植被、人為因素等幾個方面討論了秦漢時期生態環境條件的基本形勢,也從思想史和觀念史的角度闡述了秦漢人的生態環境觀以及生態環境與秦漢社會歷史的關係。對這一時期生態環境的若幹個案,作者也進行了分析,如秦漢宮苑“林麓之饒”,太史公筆下“鼠”的故事,秦漢陵墓“列樹成林”的禮俗等。既有史料解讀,又有相關考古方面的蕞新發現,是一部以生態環境史角度切入的別具一格的歷史讀物。


作者簡介

王子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任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訪問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兼職教授,南京師範大學鴻國講座教授。曾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著有《秦漢交通史稿》《史記的文化發掘》《中國女子從軍史》《中國盜墓史》《古史性別研究叢稿》《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秦漢史:帝國的成立》《秦漢邊疆與民族問題》《秦漢名物叢考》《秦始皇直道考察與研究》《秦漢鹽史論稿》《插圖秦漢兒童史》等。

名人/編輯推薦

1.書中既有對史料的解讀,又結合了蕞新的考古發現,作者善於將傳世史料與出土文獻相結合,以“切片”式的研究方法,去粗取精地研究了與秦漢時代生態環境有關的重要問題。2.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盛時期,在前後400餘年中,中國文明的構成形式和創造內容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秦漢時期的總體生態環境狀況與現今不同,各個地域間的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差異,因而在研究秦漢史、總結秦漢歷史進步的條件中,生態環境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我承擔過一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課題“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2000 年立項(項目編號:00BZS009), 結項鑒定等級為“優秀”。最終成果為學術專著《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9 月出版。可能是比較注重運用考古文物資料的緣故,這本書2008 年6 月被評為“2007 年度全國文博考古十佳圖書”。2009 年9 月又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面世後,《文摘報》2007 年10 月21 日、《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通訊》2007 年(總第36 期)曾發表書訊,《中國文物報》2008 年1 月16 日發表孫聞博書評《領域開拓與史料發掘——讀〈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科學時報》2008 年3 月13 日“讀書周刊”發表李迎春書評《透過生態史看秦漢》。

大概用時六七年完成了這項工作。但是關注生態環境,特別是秦漢史的生態環境背景的興味,可能因為學術慣性的作用,後來並沒有消減。2007 年以後十數年發表的相關論文,還有一些,比如《漢魏時代黃河中下遊域における環境と交通の関係》(《黃河下流域の歴史と環境——東アジア海文明ヘの道》,東方書店2007 年2 月),《秦漢關中水利經營模式在北河的復制》(《河套文化論文集》二,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年2 月),《方春蕃萌:秦漢文化的綠色背景》(《博覽群書》2008 年第5 期),《走馬樓竹簡“枯兼波簿”及其透露的生態史信息》(《湖南大學學報》2008 年第3 期),《甘泉方家河巖畫與直道黃帝傳說——上古信仰史與生態史的考察》(《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21 輯,三秦出版社2014 年12 月),《論漢昭帝平陵從葬驢的發現》(《南都學壇》2015 年第1 期)等。有的論文的主要內容經充實更新,觀點亦有提升,收入《漢代絲綢之路生態史》書稿,如《簡牘資料所見漢代居延野生動物分布》(《魯東大學學報》2012 年第4 期),《北邊“群鶴”與泰畤“光景”——漢武帝後元元年故事》(《江蘇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 年第5 期),《“海”和“海子”:“北中”語言現象》(《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 輯,科學出版社2015 年5 月)等。也有一些編入其他文集中。

本書收錄的《趙充國時代“河湟之間”的生態與交通》(《青海民族研究》2014 年第3 期)等,按照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要求,也做了改寫。拙文《秦漢北邊“水草”生態與民族文化史進程》,是《中國社會科學報》約稿,2020 年8 月14 日刊出時,文題改為《從秦漢北邊水草生態看民族文化》,收入本書,恢復了私意以為更合適的原題。關於生態條件“水草”對於絲綢之路交通及漢帝國西北方向拓進的意義,漢代史籍文獻有“善水草”“美水草”“水草美”“饒水草”“水草之利”以及“水草少”“乏水草”“無水草”等表述,都值得生態史研究者關注。

應當指出,有關《史記》的幾篇拙作,《太史公筆下“鼠”的故事》《〈史記〉說“蜂”與秦漢社會的甜蜜追求》《〈史記〉“芬芳”筆墨:秦漢人的嗅覺幸福》等,是為中華書局《月讀》“《史記》講座”撰寫的文字。我承擔的這個欄目,從2019 年9 期起,已經陸續發表小文23 篇。以這樣的微觀視角讀《史記》,形成“碎片化”的心得,還有《太史公筆下的“蠶”》(2020 年第2 期),《〈史記〉對“大疫”“天下疫”的記錄》(2020 年第3 期),《〈史記〉最早記錄了蝗災》(2020 年第6 期),《〈史記〉中的“絲路酒香”》(2021 年第2 期)等。《史記》卷一〇五《扁鵲倉公列傳》載錄扁鵲語,說到“以管窺天”。這樣的《史記》研究方式,正是以小窺大。但是通過這樣的觀察,也是可以“窺”見《史記》這部偉大的史學名著為我們展示的萬裡晴空的。也許用許許多多這樣的“碎片”,是可以拼合成歷史文化的輝煌全景的。

拉拉雜雜說了以上這些話,是想告知讀者我這樣的點滴心得:生態環境史研究,秦漢生態環境史研究,還有非常廣闊的學術空間,還有許多許多富有趣味的學術切入點,還有許多許多有意義的學術主題。正如本書中所寫到的,張衡《西京賦》使用“山谷原隰,泱漭無疆”文辭。薛綜解釋說:“泱漭,無限域之貌。言其多無境限也。”漢武帝茂陵附近出土漢“泱茫無垠”文字瓦當,文意也是大體接近的。班固《西都賦》所謂“靈草冬榮,神木叢生”,張衡《西京賦》所謂“嘉木樹庭,芳草如積”以及“神木靈草,朱實離離”等,都描繪了漢代生態環境綠意盎然的風景。希望學界朋友們,特別是青年學人願意關注這一方向,發現其中爛漫的春光、豐盈的生氣和多趣的故事。為理解和說明這一歷史時期文明進步的生態背景有更多的富於創新性的學術推進。

我翻譯日本學者梅棹忠夫著《文明的生態史觀》列入姚鵬主編《世界賢哲名著選譯· 貓頭鷹文庫》第一輯,上海三聯書店1988 年3 月出版,算來是33 年前的事情了。《解放日報》1988 年6 月11 日曾經發表顧國泉書評。此次《上林繁葉:秦漢生態史叢說》面世,全承上海人民出版社馬瑞瑞等編輯的鼓勵,辛苦編發,細心校定,付出甚多。前後多年上海書界朋友的支持,子今感念至深。


2021 年6 月29 日北京大有北裡


目次

001 / 序

001 / 上林濃綠:秦漢宮苑“林麓之饒”

009 / 《西京賦》的“椶柟”

013 / 四皓“紫芝”故事

025 / 漢代關中竹林

029 / 關於“伐馳道樹殖蘭池”

035 / 上林“植物斯生”

043 / 放馬灘秦墓木板地圖記錄的公元前3世紀秦嶺西段生態環境

060 / 裡耶秦簡“捕鳥及羽”文書的生態史料意義

081 / 漢代的斗獸和馴獸

110 / 秦史蝗災記錄

143 / “澤”與漢王朝的建國史

164 / 漢代“天馬”追求與草原戰爭的交通動力

178 / 武威雷臺銅馬“紫燕騮”說商榷

183 / 秦漢北邊“水草”生態與民族文化史進程

190 / 趙充國“河湟之間”交通經營的生態史背景

213 / 生態史視野中的米倉道交通

242 / 秦漢時期的“虎患”“虎災”

247 / 太史公筆下“鼠”的故事

264 / 《史記》說“蜂” 與秦漢社會的甜蜜追求

283 / 《史記》“芬芳” 筆墨: 秦漢人的嗅覺幸福

301 / 上古社會生活中的鶴

319 / 秦漢陵墓“列樹成林”禮俗

352 / 關於曹操高陵出土刻銘石牌所見“挌虎”

357 / 曹操高陵石牌文字“黃豆二斗”辨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