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儒釋道思想的現代詮釋(簡體書)
滿額折

儒釋道思想的現代詮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9 元
定價
:NT$ 474 元
優惠價
874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作為《現代儒學》系列叢書的第四本,本書重在同時對中國哲學思想的既有論點與其理論性進行檢視,並探索推進其理論性的可能發展向度。所收錄的文章並不局限於儒學之研究,並兼及於道家與佛教的理論探討。

當吾人在進行哲學上的探討時,有一個應當注意但往往容易被忽略的向度,此即某個學說之論點與其理論性之區分。我們可以指出,儒家思想蘊含了豐富的政治思想與倫理學說,並整理出這些理論的內容,賦予各種現代詮釋。而這所涉及的是儒學的具體論點問題。然而,這些論點與詮釋是否能成立?其理論效力又如何?相對於西方哲學在相關領域的理論發展,這些觀點的長短優劣又如何?以上所追問的就是儒學之理論性問題。就哲學研究而言,論點的整理與理論性的檢視這兩個面向必需齊頭並進。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有各大高校知名學者,除了陳來先生外,特別邀請到港臺知名學者撰文。如馮耀明,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榮休教授,著有《公孫龍子—— 一個分析哲學的觀點》等。林遠澤,臺灣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儒家後習俗責任倫理學的理念》等。何信全,臺灣嘉義人。臺灣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文學院院長。著有《儒學與現代民主——當代新儒家政治哲學研究》等。方萬全,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叢書更著力於發掘中青年學者中的後起之秀。


書摘/試閱

靈竅與天成

——王陽明良知學與道教內丹心性論

馮耀明

在王陽明的著作和語錄中,他常稱良知為“虛靈”“精靈”“靈明”“靈能”“明覺”“虛靈明覺”“昭明靈覺”“天植靈根”“造化的精靈”“靈昭不昧處”“發竅之最精處”及“圓明竅”等。此“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王陽明全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07頁),故可概括為“靈竅”一詞。王門高弟王龍溪和錢緒山則直接以“靈竅”稱謂良知,龍溪更有“靈氣”“靈機”“玄機”“天根”“性之靈源”“人身靈氣”“一點虛明”“一點靈機”“真陽種子”“第一竅”“天然之靈竅”“先天靈竅”及“虛竅靈明之體”等種種稱謂。

就個人所知,陽明之前似無儒者以“靈竅”或“發竅”等一系列詞語來稱謂本心或良知。但在醫書與道教著作中則不乏類似的詞語出現。醫書常有“發竅”之說,而陽明之前的道教著作雖無直接以“靈竅”立論,卻有類似的概念出現。道教內丹術語中有“玄關”“玄竅”“關竅”“祖竅“歸根竅”“先天道竅”“虛無一竅”,更有“虛靈一點”“真知靈知之體”“靈機”及“真陽種子”。相傳尹真人高弟所著而於萬歷年間初刻的《性命圭旨》則有“靈關”“靈關一竅”及“靈明一竅”等用語。從這些陽明之前及稍後的道教內丹著作中有關“玄竅”或“靈竅”的概念群之發展,可知陽明及其高弟所言良知之“發竅”或“靈竅”之說或多或少是淵源於道教內丹心性之學的。

本文將探討道教內丹心性論對王陽明良知學之影響,及王陽明的天成觀念與其良知學的關係。

一、 王陽明的“良知”並非知性概念

“良知”是王陽明哲學中的一個至為重要的概念,但歷來對此一概念之解說紛紜,且缺乏善解。由於它不可被理解為知覺思慮或見聞之知,不少學者遂以良知為一種非感性、非經驗或超經驗的知識或認知能力。但“非經驗”或“超經驗”之意為何?一些有超越主義(transcendentalism)傾向的學者為了說明此點,會斷定此既不是感性直覺,也不是分解智性的能力及知識,並構想其必為一種非感性的直覺(nonsensible intuition)或智的直覺(intellectual intuition),以此直覺為與物無對者。一些較少或沒有超越主義傾向的學者則以良知之能力在其能發動道德踐履,故可視為一種如何之知(howknowing)或技能之知的能力。但我認為,前者是值得置疑的,因為其說與主張人心有一種吊詭性或不可說之神秘精神力量的神秘主義十分接近。後者也是難以被接受的,因為其說並不能說明何以王陽明相信良知是“無知而無不知”的及“草木瓦石也有良知”等說法,更遑論有關“性即氣”“心外無物”及“知行合一”等說法。一般而言,二說皆不能響應從文本中提出的問題。

我認為這些不同的詮釋都是錯誤的,這不僅是因為諸說不能提供一令人滿意的解說,更且因為它們並不是在正確的進路上。要給王陽明的良知說一個融貫而完備的解釋,必須擺脫上述這些觀點所共有的心靈主義的(mentalist)或知性的(epistemic)進路,不管是超越主義還是非超越主義的類型。不同觀點的學者都會認同,良知並不是一種感覺經驗的知識或理論認知的能力,但大家沒有注意到更重要的一點,即對“良知”概念之理解不是或不僅僅是基於其所指者之非經驗或非感性、非知性或非辯解的特性,而是基於此說背後有一深層的結構。以下,我將嘗試展示此一深層結構,並論證良知不能只被描述為非經驗的或非感性的,非知性的或非辯解的,更重要的是不能被界定為任何種類的知識和認知能力、覺悟和體悟能力,或智的直覺和神秘感受等。究其實,“良知”並不是一個知性概念(epistemic concept)。將之理解為一種知性的機能或心靈能力,將會遠離王陽明哲學列車的軌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