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佛性思想(三版)
滿額折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佛性思想(三版)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佛性(如來藏)思想由印度流傳至中國﹐經過千餘年的發展﹐可謂源遠流長﹐其思想複雜且豐富﹐對由中國佛教有很深遠的影響﹐如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等都是建立在佛性的思想上。本書共收六篇專文﹐前三篇是印度佛教中有關 佛性思想之經論的研究﹐即《大般涅槃經》、《寶性論》、《佛性論》的佛性思想。第四篇討論《大乘起信論》的心性說。第五篇討論初唐性宗和相宗關於「一性」、「五性」的爭辯。最後一篇則是從天台宗主張草木有性談到現代 深層生態學﹐以論證佛性說可為現代生態學的哲理基礎。

作者簡介

釋恆清

1943年生,台南新營人。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佛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著有Syncretism of Ch'an and Pure Land Buddhism、《菩提道上的善女人》、《佛性思想》等中英文專書及多篇期刊論文,並英譯《優婆塞戒經》 (The Sutra on Upasak Precepts)、《四十二章經》、《心經幽贊》等。

自 序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有三大學派:即中觀(Màdhyamika)、瑜伽(Yogàcàra)和如來藏(Tathàgatagarbha)。中觀學派的思想建立在「緣起性空」上,代表有宗的瑜伽學派強調「境空心有」的唯識思想,而高舉「自性清淨心」的如來藏思想,則闡揚眾生本具佛性。
 
如來藏(佛性)思想淵源於《阿含經》的心性本淨說,《增支部》曾明確地指出人心極光淨,但為客塵煩惱所染。在部派佛教中,大眾部(MahàsaMgika)和分別說部(Vibhajyavàda)沿襲《阿含經》的說法,繼續宏揚心性本淨說。此二部派均認為眾生心乃性淨而相染,雖有雜染相,而心的淨性不變。然而,心性本淨說並非普遍地被所有部派所接受,說一切有部(Sarvàstivàda)即認為它是「非經」、「非了義說」,此乃因為它與原始佛教的根本要義「無我」理論有相當的差距,這也就是許多如來藏系經論常辯解如來藏非神我的原因。
 
大乘佛教興起後,最早出現的般若系大乘經典亦採用心性本淨說,不過,它們從般若空慧的角度,給以不同的詮釋,如《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一說:「是心非心,心相本淨故」,因為心是空寂不可得的「非心」,所以說心相本淨,也就是《大智度論》卷六十三所說的「畢竟空即是畢竟清淨」。將般若空與本性淨等同視之,雖符合中觀思想,但與如來藏系的說法則有相當的差距。
 
自成體系的如來藏學說約在三世紀興起,而盛行於四、五世紀,其經典屬於大乘佛教的後期。雖然有關如來藏思想的經論為數不少,但其主流者有所謂的「三經一論」:《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勝鬘夫人經》、《寶性論》。《如來藏經》是奠定如來藏說基礎架構最重要的經典。其篇幅極小,但主題相當明確,經中以九種譬喻,直指如來藏學系的中心思想「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不增不減經》從眾生界的不增不減說明如來藏的空義、不空義、平等義,其文約義精,近於論典的體裁,是如來藏學教義的重要依據。《勝鬘夫人經》強調「正法」(一乘)的殊勝,從闡明一乘而說到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且首度以「空如來藏」和「不空如來藏」說明如來藏,深具特色。《寶性論》是代表如來藏學的集大成論典。它廣引各種經論,以「七金剛句」(佛寶、法寶、僧寶、佛性、菩提、功德、業)詳論如來藏思想。
 
除了以上主流的「三經一論」之外,《大般涅槃經》和《佛性論》也是闡揚如來藏(佛性)的要典。《大般涅槃經》極力提倡「如來常住」、涅槃有「常樂我淨」四德、「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它的一大特色是將中道第一義空解釋為「正因佛性」,對如來藏的神我色彩給予相當的淡化。《佛性論》乃真諦於陳代譯出,是會通如來藏學與瑜伽學的代表作,例如它引入瑜伽學的三自性、三無性、轉依等思想,作為融會如來藏的理論依據。整體而言,《佛性論》雖未偏離《寶性論》的如來藏學說,但已顯現如來藏和瑜伽融和的事實。另一部具有融會性質的論典是《大乘起信論》。此論以「一心開二門」闡釋真如門自性清淨心和生滅門染污虛妄心如何融攝於「一心」。雖然自古《大乘起信論》即有「疑偽」的爭議,但是它對中國的佛性思想有很大的影響。
 
佛性思想萌芽於印度,卻在中國結出燦爛之果。由於「人人皆可成佛」,與中國「人人皆可成堯舜」的說法相契合,佛性思想傳入中國後迅速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中國佛教重要的宗派,如華嚴宗、天台宗、禪宗等都是建立在佛性思想上。
在中國佛教中,佛性思想發展的關鍵人物是晉宋之際的竺道生。他在大本《涅槃經》未傳入之前,就能孤明先發,倡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亦可成佛」,開啟了南北朝時期各種佛性論說爭鳴的盛況。當時有《大乘玄論》所謂的「正因佛性十一家」和《大乘四論玄論》的「正因佛性本三家末十家」,諸家大都著重在佛性一詞的釋義上,這是早期中國佛教對佛性的瞭解。到了隋唐時期的天台、華嚴、禪宗等,對佛性思想的內容有更深度的闡發和創造性的詮釋。性宗和相宗對「一性皆成」或「五性各別」曾提出精彩的論辯。
 
華嚴宗的佛性思想以其「性起」為基礎,主張一切眾生無不具足如來智慧,若稱性而起,即可成佛,而一切諸法正是佛性的體現。相對與華嚴宗的性起說,天台宗主張「性具」,即一法具一切法,一切法具一法。在「一念三千」、「十界互見」、「三諦圓融」的性具思想基礎上,天台宗提出最具創造性的「性惡論」和「草木成佛」的佛性思想,意義至為深遠。天台宗認為佛與一闡皆具性善和性惡,不同的是一闡提雖具性善,但未斷修惡,而佛雖不斷性惡,但不起修惡。性惡論除了顯現佛能「于惡自在」之外,最大意義在於證成一闡提因性善而終可成佛。天台宗師倡導無情有性、草木成佛最有力的是湛然。他以真如遍在、三因佛性等思想架構在性具理論上去論證無情有性,甚至可成佛,可謂將中土的佛性思想推衍到最高點,也是最具創造性的詮釋。
 
由以上的簡述,可知佛性(如來藏)思想由印度流傳至中國,經過千餘年的發展,可謂源遠流長,其思想內容複雜且豐富,要能全盤精通,實非易事。筆者自學佛以來,即深深被「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的教義所吸引,因為它是如此地肯定眾生的本性、潛能、尊嚴和價值。基於對佛性思想的相契,筆者專注於有關佛性經論的研讀,並發表數篇論文。後應傅教授偉勳之邀,將拙文彙集成書收編於其主編的《現代佛學叢書》之中。
本書共收六篇專文,前三篇是印度佛教中有關佛性思想之經論的研究,即《大般涅槃經》、《寶性論》、《佛性論》的佛性思想。第四篇討論《大乘起信論》的心性說。第五篇討論初唐性宗和相宗關於「一性」和「五性」的爭辯。最後一篇則是從天台宗主張草木有性談到現代深層生態學,以論證佛性說可為現代生態學的哲理基礎。
 
最後要感謝東大圖書公司劉董事長振強先生,無視於微薄的商業價值,肯出版像這樣一本純學術性的論文集。
 

目次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自 序

第一章 《大般涅槃經》的佛性論
一、《大般涅槃經》的傳譯
二、《大般涅槃經》的中心議題
(一)如來常住
(二)涅槃四德常樂我淨
(三)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三、《大般涅槃經》的佛性義
(一)《涅槃經》前分的佛性義
(二)《涅槃經》續譯部分的佛性義
(1) 從「二因」、「三因」論佛性義
(2) 從因果論佛性義
(3) 以第一義空論佛性義
(4) 以有(不空)、無(空)論佛性義
(5) 以定不定論佛性義
四、結 論

第二章 《寶性論》的如來藏思想
一、《寶性論》的內容架構
二、《寶性論》所依的經論
(一)《如來藏經》
(二)《不增不減經》
(三)《勝鬘經
(四)《涅槃經》
(五)《大乘莊嚴經論》
(六)與《寶性論》同時或晚出的有關如來藏思想的經論
三、《寶性論》的如來藏義
(一)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
(1) 法身遍滿義
(2) 真如無差別義
(3) 實有佛性義
(二)自性清淨心與煩惱
(三)信與如來藏法門
(四)空智與不空智
(五)依與轉依
四、結 論

第三章 《佛性論》的佛性說
一、佛性說的意趣和辯正
二、破除對佛性義的執見
(一)對小乘執見的評破
(二)對外道的評破
(三)對大乘執見的評破
三、佛性的體性
四、佛性十相
(一)佛性的自體相
(二)佛性的四相
(三)佛性的果相四德
(四)佛性的總攝相
(1) 轉 依
(2) 法身與涅槃
(五)佛性的分別相和階位相
(六)佛性的無變異相
(七)佛性的無差別相
五、結 論

第四章 《大乘起信論》的心性說
一、眾生心生滅依與涅槃依
(一)心真如門
(二)心生滅門
(三)無明與本覺
二、生滅諸識生起的因緣
三、心識染淨互熏論:人性善惡之消長
四、結 論

第五章 《法華秀句》中的佛性論諍
──以靈潤的「十四門論」和神泰的「一卷章」為主
一、唐朝前的佛性說
(一)以假實為正因佛性:第一及第二家
(二)以心識為正因佛性:第三至第七家
(三)以理為正因佛性:第八至第十一家
二、靈潤與神泰之爭辯
(一)靈潤之有性說
(二)神泰之反駁
三、靈潤和神泰佛性論諍之評議

第六章 《金剛錍》的無情有性說與深層生態學
一、草木有性
(一)吉藏的「草木有性」義
(二)湛然《金剛錍》的「草木有性」義
二、深層生態學
三、結 論

參考書目
索 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