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滿額折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9040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發展性社會工作強調跨學科的整合,有利於更準確地回應社會問題與需求,因此愈來愈多非營利組織投入其中。而台灣近年來不斷興起的社會問題,如青年貧窮、長期照顧,都意味著我們需要有新的思維與工作方法,因此「社會創新」便成為發展性社會工作實踐的一條途徑。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從2015年開始至今,與台大社工系合作辦理三場有關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國際研討會,並將會中分享彙整為《發展性社會工作:理念與實務的激盪》、《發展性社會工作:全球應用.發展對話》及本書出版。
本書以「社會創新」為主題,收錄正在實踐的發展性社會工作創新案例,亦彙整演講及論壇記要,以分享發展性社會工作的理念、實務及對話,希望有助於讀者開拓更廣、更深的創新思維。

作者簡介

周鎮忠
學歷: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社會福利博士
現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Hutto-Patterson慈善基金會講席教授
研究專長:社區服務、社會服務輸送、社區分析、需求評估

楊培珊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博士
現職: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研究專長 : 長期照護、老人福利、質性研究、社會工作整合服務模式、失智友善社區網絡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為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1942年2月28日-2003年2月8日),因著上帝的呼召及一顆愛身心障礙者的同理心,捐出多年稿費,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秉持「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的理念,提供身心障礙朋友各項社會福利服務,並傳達基督救贖的訊息,落實福利與福音並重的使命。

主編序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於2014 年首度舉辦「發展性社會工作:理念與實務的激盪」國際研討會,當時提出「發展性社會工作」概念可說是石破天驚的創舉,引起諸多迴響;之後於2016 年再度以「全球應用‧發展對話」主題、2019 年第三度舉辦國際研討會,提出「社會創新」的主題。這三次國際研討會,逐步累積出更寬廣的概念範疇與實踐領域,但始終如一的是,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核心精神,就是「對話」、「共生共融」、「在地紮根」與「不斷創新的改變」。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三次研討會的發表論文,都在基金會同仁的高度專業協助之下,以專書論文集的形式正式發表,不讓研討會中的精闢發言,在一天半的熱鬧之後就消失而無從參採或引用,這實在是非常大的一項工程,甚至可說是台灣社工界近年來碩果僅有的大建設,趁此機會,我要特別給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全體同仁,熱烈的掌聲以及一個大大的擁抱,你們真棒!多年以來,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非常榮幸能成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忠誠伙伴,我系古允文教授、鄭麗珍教授、以及我系多年好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周鎮忠教授,長期在「發展性社會工作」這個主題上,亦師亦友地陪伴基金會同仁,2019 年本人有幸能躬逢其盛,接下前輩教授系主任的棒子在台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舉辦國際研討會,同時也非常榮幸擔任2019 研討會論文集的主編,繼續協力辦好
這項有意義的工作,更豐富了台灣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文獻與資料庫。

2019 年會議邀請到國內外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專家學者,內容精采絕倫,本人全程參與,見證了研討會現場熱烈的氛圍,以及不同世代的社會工作者所共同擁有的願景與目標:改變社會結構性貧窮、提升個人發展與福祉、以及不斷地以社會創新來因應變動中的全球與亞洲國家內部的經濟與社會難題。這些精彩的報告,不僅僅推促著社會工作者向前奔跑,也激勵著我們每一位回到社會工作的初衷本懷,無論是在兒少、老人、精神康復者、智能障礙者、弱勢者就業與培力、資源缺乏的偏遠社區工作、新興的社會企業等,都能以本次大會的主軸精神,在永續性與適切性的標準下,不斷的精進、調整服務內容與服務輸送的模式。

這本論文集包括理念篇、本土篇、海外篇、以及統整性的對話篇,會議講者們將會議報告精心整理為論文,共計12 篇文章,不但將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再次做一個整理,同時介紹近年國內和國外的實際案例分享,是理論與實務對話的典範,這樣的對話非常值得各位讀者細心閱讀(對,要閱讀喔)與反思。同時,亦可作為各單位彼此之間交流分享時的參考,以刺激出更多的創新火花,與有效執行的方法。

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實務經驗分享,以及工作同仁的現身敘事,是2019 年研討會的閃閃亮點。在本論文集中,我們可更深入瞭解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長期投入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成果,包括經濟弱勢戶的就業培力與脫貧、智障者的自立生活,以及這次代表團聲勢龐大的香港伙伴們所分享的自閉症朋友們的社交發展計畫、社會共融餐廳、及由精神康復華麗轉身為精神健康的工作模式等,都是非常令人驚豔的社會創新。這些實務計畫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發展性社會工作中強調的「伙伴關係」與「資源網絡」,換句話說,在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實踐路途,社會工作者必須彼此合作,同時也要突破我們的同溫層,牽起企業、政府、社區各種資源伙伴的手,才能共創美好新世界。但挑戰的是,在牽手的同時,社會工作者也要保持我們的獨立性與倡議性,以免反而受制於政府的階層管理及資本主
義的泥淖之中。

在這篇序文的最後,我想再次強調,社會工作的本質永遠是“progressive”激進的,我們致力於挑戰既有的不公平、不正義、與限制人類發展與解放的框架與元素。根據Merriam-Webster 辭典的解釋,“progressive”必須是有進展的,因此社會工作者必須時時保持敏銳與警覺,不能耽於每天重複性的工作流程中而原地踏步,只求每年的預算達標,計畫核銷順利就好;就如演講人之一,亞洲社會企業研究所主席Marie Lisa M. Dacanay 所強調:「社會創新必須讓社會產生變革或轉型」,而這指涉的變革或轉型,是直指主流社會的,而不是只在社會工作者自己的單位或圈子之內。

再者,“progressive”必須是能運用或連結新觀念、新知識發現、及能掌握新契機的,社會工作者所對應的總是社會中弱勢、缺乏、不被看見的人群和他們的需求與夢想,如何能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我,也挑戰我們的專業,俾利於更好的服務成效,以免永遠追在社會問題的後面氣喘噓噓地追趕,卻無法打破貧窮、歧視、創傷與孤獨的循環。正如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黃秉德教授所看見的,目前社會創新的投入規模不足,以及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侯勝宗教授所體驗到的社會在創新典範轉移過程中的動能不足,以及不同部門之間合作的困難,都挑戰著發展性社會工作現在與未來是否能真正成功翻轉主流社會結構性壓迫所產生的「弱勢人口」與「社會問題」。

正如大會主題演講嘉賓國際社會發展聯合會主席Manohar Pawar 所高聲呼籲的:「發展性社會工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創新;當社會創新之風吹起時,請隨之而飛。」各位親愛的社會工作者與伙伴們,希望這本論文集能成為您飛翔時翅膀下的風!

楊培珊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目次

推薦序一 / James Midgley
推薦序二 / Jo Spangaro
推薦序三 / 古允文
推薦序四 / 李禮孟
主編序 / 楊培珊
謝誌 / 林文賓

理念篇
1.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
/ Manohar Pawar(國際社會發展聯合會 主席)
2. 經濟成長與社會總體發展共同演進的推手─社會經濟
/ 胡哲生(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理事長)
3. 亞洲社會企業發展:為發展性社會工作帶來的洞見與學習
/ Marie Lisa M. Dacanay(亞洲社會企業研究所 主席)

本土篇
1. 以在地投資活化社區產業
/ 高永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執行顧問)
2. 公私協力推動偏鄉區域創新:梨山長照交通接送個案
/ 侯勝宗(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 特聘教授)
3. 社會工作的創新實踐:南投埔里鎮厚熊笑狗生活照顧體系
/ 梁鎧麟(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專案助理教授)
4.「 錢盡」與「前進」?! 談經濟弱勢戶就業困境與培力
/ 林祈妏(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北區區長室 高專)、王珮君(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恩望身心障礙者人力資源中心 主任)、林易萱(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恩望身心障礙者人力資源中心 組長)
5. 自立培力‧遊戲自在:發展性社會工作於智能障礙者社區居住之運用
/ 徐慧敏(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新北區區長室 特專)、簡仲君(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新北市汐止秀峰家園 組長)

海外篇
1. 閃亮星星的孩子
/ 陳進松(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賽馬會心志牽社交能力發展及就業支援中心 經理)
2. 社會共融餐廳:以香港扶康會社會企業餐廳案例說明
/ 麥潤芸(香港扶康會 副總幹事)、蕭慶華(香港扶康會服務總監)
3. 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從精神障礙轉變到精神健康
/ 黃素娟(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社會企業 總經理)

對話篇
1. 綜合座談:能力的培養與建立─跨領域合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工具及資源
/ 周鎮忠(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 教授)、Manohar Pawar、Marie Lisa M. Dacanay、胡哲生、黃秉德(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常務董事)、楊培珊(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教授)、侯勝宗

書摘/試閱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Manohar Pawar

「發展性社會工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創新;當社會創新之風吹起時,請隨之而飛。」 Manohar Pawar(2019)

首先,我要感謝周鎮忠教授為我介紹,以及主持這場綜合座談會,我非常榮幸能在第三屆國際研討會「發展性社會工作研討會:與社會創新的對話」中為大家演講。我很高興能來到這裡,這是我第一次來台灣台北。當我踏出機場時,看到了手上拿著我的名牌的志工,我感覺自己好像沒有出國似的,這種有人打招呼和接待的感覺,我彷彿就像是回到家一樣,而且志工還陪伴我到飯店,確認我安全抵達了目的地,非常感謝你們的用心和熱情款待。帶著親切和尊重的態度接待客人已經深植在我們的文化當中,而這是我們應該學習且珍惜的價值。而在這樣的實務操作中,其實也存在著創新的元素。

在我開始演講之前,我想先感謝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成亮董事長,以及Ivy Chen、Emma Lee、Elieen Lu 女士,感謝你們的照顧,以及花費這麼多時間與我溝通,我想感謝他們的付出和努力。另外我還想感謝這裡的所有貴賓、國際執行委員會、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各個大專院校的與會來賓。雖然我無法記住所有人的名字,但我很感謝大家在今天這個早上來參加這個重要的研討會。

在看過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業務之後,我發現他們的服務內容深得我心。我在1983 至1984 年畢業時,我做過的其中一個工作是職業重建和就業輔導專員,當時我服務的機構是印度孟買的NSD Industrial Home for the Blind 。我主要的工作是負責為視障人士尋找就業機會,那是一間專為視障人士設立的安置機構,我在那裡工作了約一年半的時間。在那段工作期間內,我拜訪過不少公司,請他們提供工作機會給視障朋友,他們需要的並不是安置,而是一個工作機會。他們可以從事許多的工作,是真的可以。但是在那一年之內,我卻只能幫一位視障人士找到工作,這足以看出社會、職場和僱主看待身心障礙人士的態度。在我離職之後,我總覺得自己雖然在那裡工作了一年半,卻沒有做出足夠的成績,我每天都去拜訪這麼多家公司,但卻沒有任何公司願意提供工作機會給身心障礙人士。我的失落感非常強烈,我在那個機構工作了一年半,領了一年半的薪水,但我
只幫一個人找到工作,因為只有一位僱主願意給予機會。我覺得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他們的努力應該要被大家看見以及獲得支持。

同樣地,我自己的家人也有身心障礙者。我的年邁祖母有一次摔下床,導致髖骨骨折,於是她臥床養病超過十年之久,我們這些孫子也無法為她提供或規劃妥善的照顧,因為我們多數人都去了外地工作,這是現代社會的趨勢。雖然有些老年人可能無法對生產經濟做出直接的貢獻,也可能無法就業也無法創造收入,但我們還是應該要照顧他們,特別是如果他們患有身心障礙的話。這是我透過自己幫助身心障礙人士和照顧年長者的生命經驗,而有了這樣的領悟(請見Pawar, 2017a;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_IBqMpfuk)。所以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在我心中有著很特殊的地位,基金會做得很成功,僱用了 3,000 多人來服務身心障礙社群,以及照顧了許多的弱勢族群。

「發展性社會工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創新;當社會創新之風吹起時,請隨之而飛。」(Pawar, 2019)我特別為我的主題演講創作了這個口號,我要在此把這個口號獻給這個研討會,獻給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我要向他們表達祝賀,他們擁護了社會發展的理念和發展性社會工作,並且在這些領域做了很多的實踐。我從未見過有任何一個如此投入於落實發展性社會工作的非政府組織,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透過具有重大意義的方式執行發展性社會工作,不但向大家展示了實踐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可能性,同時也展示了實踐的方法。其實,許多社工學校和類似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如果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以及幫助弱勢族群,都能以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作為榜樣。

我的演講題目是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我很喜歡這屆研討會的主題:「發展性社會工作研討會:與社會創新的對話」。「對話」這個詞暗示著這個主題/議題是可以開放討論的,其意義可以透過對話的過程演變,而不是已經有了結論或判斷;另外這也暗示著大家都能有自己的詮釋,所有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我覺得結合這些字詞是很棒也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就是在討論、探索這個主題的意義,試圖去瞭解其中的含意,這並沒有一種結論性的斷論,所以我們可以合作探討其中的意義。以這個觀點來看,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政治和生態脈絡之下,本文要討論發展性社會工作、社會發展、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之主題。此外,文中還會討論創新所需的條件,以及為何創新講求特定的脈絡,另外本文也會分析採納和適應發展性社會工作的瓶頸,以及探索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機會。文中認為發展性社會工作本身即是一種創新,遺憾的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採納和適應上,現在應該要把握時機,努力追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腳步。

壹、社會經濟、政治和環境脈絡
發展性社會工作和創新的實踐及其應用常見於普遍的社會政治、經濟與環境的脈絡之中,認識這些脈絡很重要,因為對脈絡的認識與否能夠促成或阻礙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實踐與創新。雖然基於探索的目的,我們可以透過社會政治、經濟和環境的角度來勾勒出這些脈絡,但其實這些脈絡之間關聯是環環相扣的,彼此之間還會產生正面與負面的影響。我們可以透過兩個廣泛的社會力量來探討社會政治的脈絡:地方/國家認同與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數位科技的採用促進了全球化的進展,而全球化的發生讓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社會文化之間的交流變得頻繁,就連生產商品和服務並送達世界各個角落的所需時間也大幅地減少了。歷經約三、四十年的外包作業後,這個全球化的過程逐漸將各種生產手段(土地、人力和資本)轉移到世界各地。更重要的是,隨著大家都轉向南方國度尋找便宜的人工、數位科技的創新、汽車機械化以及人工智慧的問世,「人力」這種生產手段慢慢地在這樣的過程中失去了重要性。因此,這樣的現象導致了生產、消費、獲利和財富累積都集中在少數人身上,另外這也促使了文化帝國主義的崛起,通常影響是從北方國家到南方國家,和/或西方國家到東方國家。

這個全球化的過程在經歷過一段時間後,通常在世界上特定幾個地方都會出現失業率攀升與收入不敷使用的問題,特別是在歐洲和美國;因為經濟的停滯不前或成長速度過於緩慢,導致一些民眾對於大型的政黨和政府的期待落空,心生不滿。在某種程度上,全球化也腐蝕了地方性、民族性和認同感,大家可以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中發現當地語言、宗教和社會文化習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現象。這些社會經濟的過程讓受到影響的人們改變了看法,而他們對社群中所謂的「自己人」和「外人」、全球化、自由化與自由貿易的態度也有了轉變,且他們對各個政黨和政府體制的不滿似乎也與日俱增。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某些政治領袖和政府「不近人情」。

就我的分析來看,這樣的過程在經歷過一段時間後,會產生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潮流,藉此對抗全球化的勢力及其帶來的後果。有些精明的政客發現某些選區擁有這些問題與類似問題,於是他們似乎利用了民眾日益不滿的情緒,透過承諾開發就業機會、重振當地的產業和貿易,以及促進某些政策(Fenger, 2018;Ketola & Nordensvard, 2018)來保護當地和國家利益,藉此安撫人民的創傷情緒;例如,建立國界邊境圍欄、對船民進行差別待遇或拘留、限制自由貿易、提高關稅、限制特定人民無法享有國家提供的社會保障福利,以及增加本國居民的權利使其優於外來移民,進而導致公然的歧視問題。這種由民族主義支撐的民粹主義潮流讓保守黨的勢力崛起,這些政黨對於右翼思想存在著隱晦或明顯的好感,而右翼思想接連帶來了種族歧視、偏執、反猶太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等問題。從本質上
來說,這種思想已經導致或有可能導致基於種姓、宗教、膚色、血統、語言、城鄉出身和其他社會文化習俗的歧視。這些過程會給特定的弱勢族群造成極大的不安全感,例如移民、難民、尋求庇護者以及其他的少數族群。過去 150 年來,一個文明化的社會(和/或正邁向文明化的社會)在人權、社會正義以及平等方面所形塑的價值和達成的成就,似乎在保守化的過程中逐漸遭到破壞。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