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色諾芬筆下的哲人與君王(簡體書)
滿額折

色諾芬筆下的哲人與君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古典學研究:色諾芬筆下的君王與哲人》收錄專題文章4篇:潘戈文章(曾俁璿譯)分析了色諾芬《會飲》中折射出的蘇格拉底對公民特別是年輕人愛欲的引導與爭奪;伯恩斯文章(曹彧譯)通過居魯士與其父岡比瑟斯的正義探討,揭示了居魯士所受教育之得失;彭磊分析了《回憶蘇格拉底》中蘇格拉底如何以智慧使朋友受益;高挪英揭示了色諾芬《斯巴達政制》中隱含的對斯巴達生育法的批評。
論文部分,陳湛以敘利亞文別西大版本為例,展示了如何通過文字的細讀和譯本的比較,來取得文學史和宗教社會史的結論;時霄分析了18世紀“古今之爭”中蒲柏的立場和信仰;鄒蘊圍繞嵇康《聲無哀樂論》,探討了音樂的教化功能;董成龍發掘了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中的多重古今之變和“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觀察。
書評部分,楊志城認為塔圖姆《色諾芬的帝國虛構》受限於“虛構”敘事,忽視了虛構人物本身以及色諾芬寫作意圖的複雜性;謝乃和介紹了潘斌《宋代“三禮”詮釋研究》對於推動宋代經學史和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意義。

作者簡介

《古典學研究:赫爾德與歷史主義》由劉小楓主編,彭磊擔任執行主編。
本輯收錄潘戈(曾俁璿中譯)、伯恩斯(曹彧中譯)、彭磊、高挪英專題文章4篇,陳湛、時霄、鄒蘊、董成龍論文4篇,楊志城、謝乃和書評2篇。

名人/編輯推薦

《古典學研究》輯刊由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古典學專業委員會主辦,致力於研究、解讀古典文明傳世經典,旨在建立漢語學界的古典學學術園地,促進漢語學界對中西方經典和其他傳統經典的再認識。本刊立足于中國文明的現代處境,從跨文化、跨學科的視角出發,力求貫通文學、哲學、史學和古典語文學,從具體文本入手,研究、疏解、詮釋西方、希伯來和阿拉伯等古典文明傳世經典。

目次

目 錄

專題:色諾芬筆下的哲人與君王
色諾芬《會飲》中的蘇格拉底政治哲學 潘戈
岡比瑟斯與居魯士論正義 伯恩斯
《回憶蘇格拉底》中的“朋友” 彭磊
《斯巴達政制》中的女童教育和婚姻法 高挪英

論文
《以賽亞書》敘利亞譯本探微 陳湛
蒲柏早期詩歌中的宗教議題 時霄
音樂與自然情感:嵇康的樂教 鄒蘊
《明夷待訪錄》的通史“法”意 董成龍

書評
評塔圖姆《色諾芬的帝國虛構》 楊志城
評潘斌《宋代“三禮”詮釋研究》 謝乃和

書摘/試閱

《回憶蘇格拉底》中的“朋友”
彭磊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摘要:在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中,與蘇格拉底交往的人的類型極其多樣,但並非每個人都是蘇格拉底的“朋友”。通過細緻解讀第二卷第四章到第十章以“朋友”為主題的內容,可以看到蘇格拉底區分了基於用處的朋友和基於美德的朋友,前一類朋友代表了實用的、功利的、庸俗的友誼觀,後一類朋友代表了城邦中“既美又好的人”的政治友誼,蘇格拉底為這類友誼辯護,同時又指出了這類友誼的缺陷,暗示在這類友誼之上還有一種基於真正的美德的私人性友誼,亦即蘇格拉底式的友誼。色諾芬還展示了蘇格拉底如何解救“朋友們”經濟上的困頓,從而展示了蘇格拉底對於“朋友們”的用處,並暗示了蘇格拉底獨特的生活方式。


《斯巴達政制》中的女童教育和婚姻法
高挪英
(廣東工業大學政法學院)

摘要:色諾芬的《斯巴達政制》如其名所示,探究的是立法者呂庫戈斯規定的城邦政治生活。其第一章三至九節,主題是呂庫戈斯的生育法,具體包含女童教育和婚姻法。節選文本的細讀顯示,在色諾芬看來,呂庫戈斯的生育法太過野蠻,它們絲毫不著意于培養美德及美德的基礎品質節制,而其終極目標是針對其他城邦的戰爭,並且它實際上導致了城邦的混亂與虛弱。遵此生育法生活的斯巴達人豪無教養。哲人色諾芬的教誨是城邦立法者若不致力於靈魂美德的培養,城邦也無法長治久安。


《以賽亞書》敘利亞譯本探微
陳湛
(哈佛大學近東語言與文化學系)

摘要:關於敘利亞文別西大(Peshitta)版本的希伯來聖經的產生歷史,學術界百年以來有過不少回合的爭論。關於譯者是誰、在什麼時候、以怎樣的方式翻譯等諸多問題,在爭論中一直懸而未決。本文通過分析三節《以賽亞書》經文(25:6-8)的敘利亞文翻譯,來展現如何通過版本學和文字學的方法,來取得文學史和宗教社會史的結論。通過文字的細讀和譯本間的比較,我們可以確定,相應經文的譯者不僅是新的基督宗教的信奉者,並且可能是被壓迫的匿名信徒。通過精妙的、閃語獨有的文字遊戲,他們將新的信仰信息,掩藏在自己對希伯來文以及希臘文的敘利亞譯文之中。這一研究將促使我們反思別西大版本的翻譯史迄今為止的研究方法論。


蒲柏早期詩歌中的宗教議題
時霄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摘要:英國詩人蒲柏難以稱得上是一位虔敬的信徒,但他在何種程度上偏離了正統,至今並無定論。在宗教方面,他的公共性詩歌和私人性文本之間存在微妙的聯繫和張力,其真實信仰因而難以琢磨。蒲柏早期詩歌中多次涉及宗教議題,從中也可以窺見其信仰問題的複雜性。通過梳理《論批評》《彌賽亞》和《溫莎森林》中的宗教議題,結合黨派之爭(托利黨與輝格黨)和古今之爭等歷史語境,並考察相關私人書信文本,本文旨在展現早期蒲柏在宗教信仰方面的複雜性:他支持高教會、托利党和崇古派的保守宗教立場,也短暫地迎合了溫和輝格黨的崇今派宗教詩學;與此同時,相關私人書信則展現了他對現代自由化宗教觀念的認可。


音樂與自然情感:嵇康的樂教
鄒蘊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摘要:嵇康的《聲無哀樂論》中呈現出了兩種教化的路徑:一種是無為而治的“無聲”教化,另一種是制禮作樂的人倫教化。這兩種教化模式看似矛盾,實際上指涉的是嵇康對於音樂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理解。本文將以“至德”之世和“衰蔽”之世這兩種時代狀況作為線索,來考察音樂能否協調自然情感,從而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同時,本文在《聲無哀樂論》的基礎上結合《琴賦》、《養生論》等其他思想文本,來揭示出嵇康對於音樂局限性的反思,進而探討其他教化方式的可能。


《明夷待訪錄》的通史“法”意
董成龍
(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

摘要:《明夷待訪錄》具有回顧中國通史的立意,但因為不同時代的解釋旨趣,它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需要回到黃宗羲的歷史現場和文本現場,挖掘黃宗羲在明清之際作為“今人”的“當代”觀察,勾勒其作品中的三重古今之變:三代以上與三代以下的古今之變,有明一代與有明以前的古今之變,明朝兩個立朝傳統的古今之變。由此方知,《明夷待訪錄》是明清之際轉身回望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之作,對於今人的當代問題意識或有助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