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讀懂易經:掌握人生應變力
滿額折

讀懂易經:掌握人生應變力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79277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華人世界第一位把《易經》活用在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學者。
從易經的觀點和角度來破解萬物現象,指導後人如何在無常萬變的紅塵人世了解自己的處境、心境,掌握時機的變與不變,體察人情而後能應對萬事萬物,創造圓滿人生!

★易經不只是占卜卦象,更是聰明生活的利器!

★我們平日朗朗上口的用語:「鐵齒」「不三不四」「三陽開泰」「物極必反」這些現代用語,其實正是出自於易經。現代人若能重新認識易經,就更懂得如何在生活與事業之中趨吉避凶,擁有順遂人生!
本書為嚴定暹教授執筆,不僅闡釋學理,深入生活,以「易學入門」,為現代人在紅塵之中找到應變力。

作者簡介

嚴定暹
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員
中華華美媒體傳播協會理事
YWCA(基督教女青年會)國學經典講座
臺灣漢聲電臺「易起幸福」節目主講人
NeedsRadio全球華人廣播網「字裡行間」節目主講人

著作
.《山重水複必有路-活用孫子兵法》 天下文化 2003年出版
(上海三聯書店 2008年於大中國地區發行,書名定為《格局決定結局-活用孫子兵法》)
.《不信好命喚不回-易學命理淺談》 天下文化 2003年出版
.《笑談孫子兵法》好優出版社 2013年出版
.《笑談易經》 好優出版社 2013年出版
.《情愛紅塵--史記的生命美學》台灣清涼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年出版

影音著作
˙孫子兵法/走出思維的迷局/找到獨家〝成功術〞音頻
已於2017年3月10日於中國喜馬拉雅網上線播出
˙智慧密碼―孫子兵法今譯
(DVD音像著作) (台灣清涼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出版)
(中國國際音像出版社2008年6月於大中國地區出版發行
北京中智信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銷
出版品定名為「新解孫子兵法 基礎篇、應用篇」共16碟)
˙「古月照今塵」系列(DVD音像著作)
古月照今塵(一)全系列(台灣清涼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出版)
一、浴火鳳凰---太史公司馬遷之生命重建
二、10倍速思考---孫子兵法的時間觀
三、創新者的修煉---孫子兵法的智慧思考
四、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從韓信的悲情看處世智慧
古月照今塵(二)全系列
一、孫子兵法之人性化管理智慧
二、謹守分際、忍辱負重的賢相---蕭何、曹參
三、從表相到真相---孫子兵法的形敵術
古月照今塵(三)全系列(2017年4月24日出版)
痞子英雄:劉邦的成功學---亙古不變之職場勝出術

名人/編輯推薦

《自 序》
走入紅塵,不惹塵埃 嚴定暹
在紐西蘭,自己開花、自己結果,跌落滿地,無人珍惜的奇異果,到了臺灣,卻是論「個」計價,為什麼?空間不同了嘛!「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的廬山,為什麼會呈現不同的樣貌?因為,觀看者的位置不同!「一江春水向東流」在唐山是定理,過到臺灣,可是「江水西流」,因為,臺灣的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其實,不止是奇異果、不止是廬山、不止是長江大河,至聖先師孔子不也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即便是孔子,和他關係遠近不同,也會對他產生不同的觀感——「位」之用,大矣哉!

漢代著名的哲學與科學家王充,在他所著的「論衡」書中有一則小故事:
有一天,一位白鬚老翁在路邊哭泣,哭得非常傷痛,有人好奇,問他如此哀傷的原因?這位老翁說:少年時出來作事,長官喜歡老成之人,因為他年少,長官怕他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靠,所以,不受重用;不久,有戰事發生,有武藝在身的人常受到不次拔擢,他就去習武;習武有成,戰事已經平定,政府中,開始重用有文才的人,他的一身武藝已無用武之地,只得重新開始習文,習文有成,已垂垂老矣,而此時政府中又開始重用青年才俊——他的命運多舛,因為一生都不能逢「時」!

有一少女,幼時訂親,佳期將近,對方突然暴斃,他的父親不忍女兒守望門寡,就到處說親,但是,只要訂親,對方就死;到後來,甚至晚上在家說:「明日要到某家提親!」第二天,對方就死,一連提了十七家,都是這種情形,父親氣惱至極,就對女兒說:
「我看,妳就許配給我們家的小狗吧!」
沒想到小狗也死了!父親氣不過,就對女兒說:
「妳的命這麼硬,我看妳自己去死吧!」

這位少女想到自己如此命硬也是真是傷心,哭哭啼啼的來到河邊,想要跳河!剛好有一名男子,愁眉苦臉的在河邊,看樣子也是想跳河,這名男子看見少女要跳河,出於本能的攔阻,並好奇的探詢原因,待知道原因後,就對她說:
「唉!我已經剋死了三個太太,我也不怕人家命硬會剋我,妳若願意,就嫁給我吧!」
兩人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命硬?看是碰到誰,碰到更硬的,真不知是誰怕誰?天下事,因「人」而異,也是定理!

「時」、「位」、「人」的重重互動,交織成萬丈紅塵,在這張塵網之中,「江上不賣魚、林中不賣柴」是知「位」之理;與時推移,是用「時」之道;「因人而異」是處人之法——「定位」思考,「時成」之理暨旁通「人情」是博大精深的《易經》中,所提示的「執簡馭繁」的簡易之理!

更迭不已,瞬息萬變,乃是自然現象,佛家云:「一呼吸間,有千百個生滅。」確實,在一眨眼之間,寰宇之中即已千變萬化,不過,在此千變萬化的紅塵萬象之中,實亦有一些不變的變化規則,大文豪蘇東坡執此兩端而寫下: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物與我皆無盡也!」(〈赤壁賦〉)

變與不變之間,認知:變是必然,並進一步體察變的必然規則,自然可以發現,無常萬變的紅塵之中,實在有諸多不變的常理常則,譬如:萬事、萬物、萬象都是瞬息萬變,這是不變的!「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是不可變的!「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不變的……了解「變」與「不變」的定律,發揮人的智慧,不為變化所牽制,並且掌握變化,就是中國先聖先哲閎觀天地萬象的最高目標:「體常馭變」。

中國的先聖先哲「仰觀於天、俯察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如此孜孜不倦的宏觀天地萬象,期望能在「變」與「不變」之中找出一些簡易的馭變法則,並竭盡所能將其心得畫卦、垂象以示現後人,其情懷乃在期望幫助子孫建立一個紅塵樂土。

紅塵人世之中,當我們遇到挫折、打擊時,自省是有必要的,不過,自省並不是讓我們自怨、自責,一直找自己的缺點、毛病——一件事情的發生原就有諸多因素,怎麼可以只怪一個人呢?固然不可以只怪別人,也毋須只怪自己!《易經》閎觀天地間的「變」與「不變」之後,提示了幾項自省的切入點:時、位、人——也許時間不對:時間不同,有很多事情的考量必然得作調整,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也不一定有相同的看法,例如一個人青年時期、壯年時期、銀髮時期的生涯規劃、財務規劃都不可能相同……;也許「位置」不對:站在同一角度,但是,三樓與三十三樓的景觀視野,絕不相同;站在同一樓層,東面與東南面的景觀視野也絕不相同;自然界如此,人間世也不能自外於這個自然律,同樣是「父子關係」,我對父親與我對兒子的心態怎會盡同?因著我的身份、價值觀、立場,我自有我的看法,世界上何處尋一個與我完全相同的人?又怎能要求別人與我想法一致?……也許「人」不對:「因人而異」,天經地義。

明瞭「時」、「位」、「人」之間的「變」與「不變」,對自己、對他人,或可減少諸多無明的怨責。

國內一位著名的易學學者曾說:「將學習《易經》當作滿足知識慾望的追求,非常可惜——《易經》一定是要回到生活上。」這當是對《易》學極有體悟之論。《易經》原是中國的先聖先哲提示後人的生活指導原則,指導後人如何在無常萬變的紅塵人世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位置,掌握時機,體察人情而後能有圓滿的人生;而能力強的人,己立之後則能立人,己達之後則能達人,獨善其身有餘之後,進而兼善天下!人人有此識見,天堂就在人間!紅塵之中即有樂土!

近年,頗有一些機會在一些公眾場合介紹易經,亦常遇到聽眾相詢:市面上是否有易學入門的書籍?目前,坊間介紹易經的好書確實不少,但是,學者執筆,所以闡釋學理者多;筆者乃不以淺薄,稟持「述而不作」、「文化薪傳」的理念,寫作《讀懂易經》——「易學入門」正是此書的定位。

《讀懂易經》誠為一本小書,但是,此本小書之面世亦涵容了諸多紅塵之愛,在此不能不表達至深之感謝:感謝徐有守教授過去的栽培!感謝前警察專科學校陳校長連禎百忙之中撥冗賜序!感謝復興電台「幸福人生」之主持人裴女士,當年邀請於節目中傳述國學——因著「幸福人生」筆者得到無限的愛護與支持!雖然不是佛教徒,不過,因著《讀懂易經》的問世,再度體會了「因緣和合」——謝天謝地,因天地之美意,愚魯如我之人,竟然能得到如此多的「愛」!

邀天之幸,十餘年來於漢聲電台持續有一個國學的單元節目,與聽眾朋友分享古聖先賢的智慧;承主持人許二尹小姐先後為此單元命名為「談笑用兵」、「『易』起幸福」,充分勾勒此兩本經典的精義、「古學今用」之標的以及二尹與定暹的期待,並在此向二尹及多年來給予定暹支持與愛護之聽眾朋友深深致謝!

《推薦序二》
活用易理,悠遊紅塵
徐有守(作者曾任銓敘部政務次長、考選部政務次長、政大教授)

湖南才女嚴定暹女士,繼其暢銷大著《讀懂孫子兵法》之後,又完成新著《讀
懂易經》一書,而且仍然是用淺近流暢的筆調,解釋這種難讀的古書,並且大量引取諸子百家著作中的故事和人間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實事實例,來闡揚《易經》之活用價值,讀來親切,毫不費力,十分有趣。有守因為同校授課之便,得獲先讀之快。深覺此書人人能懂,手此一冊,有助於解決生活上種種現實問題者至多。因有所感,故略綴數語於此,以資助興。
《易》之一書,被尊為我國「五經」之一,不甚確知其為何年、何月、何人所作。易之說,源於圖,即太極與八卦。《易‧繫辭傳》稱:「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就是說:八卦是包犧氏所作。
其依據為天地、大自然、人類及動、植物。其用途則為探究宇宙萬象之變化,而歸納出無所不宜的通理通則,以資實用。但圖象(即卦、爻)難解,待有文字之後,自有以文字加以說明之必要。遂有在圖象之下,繫以文辭。此種文辭,即現今所通稱之「卦、爻辭」,據傳係周公所作。
其書雖名為「易」,但卻非常不易讀懂。第一道難題就是:這一個作為書名的「易」字,究作何解,都還是千古不得定論的爭議,學者迄今仍各異其說。
第二是:其文字艱澀難解。
第三是:通體所指述者究為何事,亦眾說紛紜,甚至多有將之視為卜筮之書者。
孔子讀後,則認為所述為人間現象,且認為有至理存焉。據說,現流傳於世之《易‧繫辭傳》,即孔子所作。傳者,傳述其意,釋其義也。據《易‧繫辭傳》所載,孔子對此書之內容具體說明如下:「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並讚歎不已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真是皇皇乎大哉易也!
依據研究,《易經》的基本精神為「效天法地」、「道法自然」。並且從象、數、理、氣,這四條路去觀察宇宙和大自然種種現象。就觀察後所知所悟,加以系統化的整理、敘說、解釋,進而歸納、製作成為許多定型定式,並創造各該定型定式變化的一些法則和規律。所以《易經》基本上是講存在宇宙與大自然中的一些「不易」的事實,然後因各種因素的變化,相互影響,引起「變易」。「變易」的情形不一,有時為「交易」,如陰之變為陽,陽之變為陰;有時為「更易」,如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有時為結構系統通體的變易。凡此種種變動不居的情形,亦為「不易」之理。要言之,此不易之理經過制成定型、定律後,「簡易」明白,故萬事萬物萬象不再複雜紛繁,而成為有理可循,易於處理。因之,所以稱「易」,至少涵蓋「變易」、「不易」、「簡易」、「更易」和「交易」這五者而言。
據《易經》所述,宇宙萬物始於陰陽。所以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種觀念,最早經伏羲氏製作成太極圖及八卦圖以概示其意。太極圖的圓圈,在紙面上是平面,實際上其意所指是個立體球形。這個球,幾乎可以代表任何個體物或個別事情。它可以代表宇宙,也代表大自然,或代表人類社會,或代表任何個人,或代表任何個別的萬事萬物。球的內部,由陰陽兩部份組成。這兩部份並非涇渭分明地相互截然劃分,而是互相糾纏結合在一起。為了表現這種狀態起見,所以對陰(黑)與陽(白),雖然區分為兩部份,但卻並非用一條直線來劃分,而是用一條S形的曲線來區別。而且陰之發端(即圖中黑色如蝌蚪尾巴形之細小部份),係出於陽之壯大旺盛飽滿之處(即圖中白色如蝌蚪頭部之粗大部份);陽之發端(即圖中白色如蝌蚪尾巴形之細小部份),亦出於陰之壯大旺盛飽滿之處(即圖中黑色如蝌蚪頭部之粗大部份)。這就是所謂陰盛陽生、陽盛陰長的道理。而且,由於陰中原即有陽,陽中原即有陰,所以,太極圖之陰(黑色部份)中,有一表示陽的白點;陽
(白色部份)中有一代表陰的黑點,各用以分別象徵陰中隱藏有陽,以及陽中隱藏有陰之意。《易經》載「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以及「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許多意思,都可以用太極圖來作最好的說明。
我們如果用「易」來解釋自然現象,尤覺妥切。例如盛夏既至,炎熱必定漸
消;既屆嚴冬,氣象必定轉向溫和成春;日之正午,陽光驕亢,故必漸形黯淡,終至而有黃昏黑夜。子夜深沉,則必漸曙光而天明。又如生物之有生、長、旺、病、衰、老、死以及播種再生的循環現象,於動物、植物以及人類,無一例外;又如人生際遇不一,但順逆交替則為常態;又如今日臺灣股市,行家有所謂「利多出盡」和「利空出盡」的經驗法則,其涵義在表示:漲價的因素完全出盡之後,既無再漲的理由,底下當然就只有看跌了;反之,叫跌的因素完全出盡之後,一時既無再跌的理由,底下當然也只有看漲了。像我們這種不懂股市訣竅的人,對所謂「利空出盡」這一類的話,初聽之下,頗以為怪誕不經。殊不知,其正符合了五經之首—《易經》的大道理,而且證諸事實,甚為正確。
太極球體的內部為動態的而非靜態,一如宇宙、大自然、人類社會、生命、物體、事象,無論其外觀為動為靜,其內部實際永遠為變動狀態。
以上所說,還只不過是《易》的中心理論部份。事實上,宇宙、大自然、人類社會、個人、個別事物,無一不是變化萬端。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豈是如上所述這麼一個簡單的陰陽相互變化法則所能一概解釋得了?因為所謂陰陽,只不過是用來代表兩種不同的力量或作用而已。陰與陽可以代表正與反、是與非、得與失、善與惡、生與死、盛與衰等等各種兩端現象或兩端價值。但是,世間現象或宇宙萬物的變化複雜萬狀,當然不是如此簡單舉述其兩端即可了然。因此,《易經》才更有太極圖周邊的卦象,用以表示那許許多多更複雜的現象和變化。
《易‧繫辭傳》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句中所說兩儀,就是陰陽;四象就是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八卦就是乾、坤、離、坎、兌、巽、震、艮;八卦以每卦與每卦配組,就成六十四卦。八卦之卦,稱為三爻卦;六十四卦之卦,稱為六爻卦。六十四卦共有三八四爻,此三八四爻雖不外乎陰陽二爻,但每卦中之每爻,因與同一卦中之其他五爻有不同之互動關係,故每爻皆各有其分別不同的意義,甲卦中之陽爻,與乙卦中之陽爻,其意義完全不同。《易‧繫辭傳》說:「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象此者也。」
正如八卦之稱乾、稱坤,各有其卦名;六十四卦也各有標示其內容的名稱。六十四卦猶如六十四種環境,或六十四種現象,或六十四個模式,或六十四個程式。
每卦有其不同之組合含義,亦有其不同之變化規則。尤應特予指述者,則為在此六十四卦之中,有稱為「十二月令辟卦」之「陰陽消息卦」,除純陽、純陰之乾坤二卦之外,其餘十卦均為自乾轉坤或自坤轉乾之陰陽、消長、遞移之現象卦,足以彌補太極圖中陰陽分明而無從表示中間過渡現象的缺點。《易‧繫辭傳》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因之,明乎卦象及其變化,則對天道、地道、人道,亦即宇宙、大自然、人類社會,以及其他種種事事物物變化之由,以及未來之發展,亦無所不明矣,故更知何所取捨進退,所以又說:「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經》實在是一部非常高明的書,也更是一部實用的書。例如當我們知道了陰陽變化之道後,就可以拿來實用。照《易‧繫辭傳》的說法:「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因此,為人當知時時為善,且不以小善而不為,亦不以小惡而為之。又如《易
經》說:「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可保也。」
但困難之所在,是《易經》實在不易讀。現在,嚴女士已替大家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本《讀懂易經》,從頭到尾,百分之八十都是在講故事,充滿了趣味,讀者大可以把它當作一本易經入門的故事書來讀。

 

 

《自 序》
走入紅塵,不惹塵埃 嚴定暹
在紐西蘭,自己開花、自己結果,跌落滿地,無人珍惜的奇異果,到了臺灣,卻是論「個」計價,為什麼?空間不同了嘛!「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的廬山,為什麼會呈現不同的樣貌?因為,觀看者的位置不同!「一江春水向東流」在唐山是定理,過到臺灣,可是「江水西流」,因為,臺灣的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其實,不止是奇異果、不止是廬山、不止是長江大河,至聖先師孔子不也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即便是孔子,和他關係遠近不同,也會對他產生不同的觀感——「位」之用,大矣哉!

漢代著名的哲學與科學家王充,在他所著的「論衡」書中有一則小故事:
有一天,一位白鬚老翁在路邊哭泣,哭得非常傷痛,有人好奇,問他如此哀傷的原因?這位老翁說:少年時出來作事,長官喜歡老成之人,因為他年少,長官怕他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靠,所以,不受重用;不久,有戰事發生,有武藝在身的人常受到不次拔擢,他就去習武;習武有成,戰事已經平定,政府中,開始重用有文才的人,他的一身武藝已無用武之地,只得重新開始習文,習文有成,已垂垂老矣,而此時政府中又開始重用青年才俊——他的命運多舛,因為一生都不能逢「時」!

有一少女,幼時訂親,佳期將近,對方突然暴斃,他的父親不忍女兒守望門寡,就到處說親,但是,只要訂親,對方就死;到後來,甚至晚上在家說:「明日要到某家提親!」第二天,對方就死,一連提了十七家,都是這種情形,父親氣惱至極,就對女兒說:
「我看,妳就許配給我們家的小狗吧!」
沒想到小狗也死了!父親氣不過,就對女兒說:
「妳的命這麼硬,我看妳自己去死吧!」

這位少女想到自己如此命硬也是真是傷心,哭哭啼啼的來到河邊,想要跳河!剛好有一名男子,愁眉苦臉的在河邊,看樣子也是想跳河,這名男子看見少女要跳河,出於本能的攔阻,並好奇的探詢原因,待知道原因後,就對她說:
「唉!我已經剋死了三個太太,我也不怕人家命硬會剋我,妳若願意,就嫁給我吧!」
兩人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命硬?看是碰到誰,碰到更硬的,真不知是誰怕誰?天下事,因「人」而異,也是定理!

「時」、「位」、「人」的重重互動,交織成萬丈紅塵,在這張塵網之中,「江上不賣魚、林中不賣柴」是知「位」之理;與時推移,是用「時」之道;「因人而異」是處人之法——「定位」思考,「時成」之理暨旁通「人情」是博大精深的《易經》中,所提示的「執簡馭繁」的簡易之理!

更迭不已,瞬息萬變,乃是自然現象,佛家云:「一呼吸間,有千百個生滅。」確實,在一眨眼之間,寰宇之中即已千變萬化,不過,在此千變萬化的紅塵萬象之中,實亦有一些不變的變化規則,大文豪蘇東坡執此兩端而寫下: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物與我皆無盡也!」(〈赤壁賦〉)

變與不變之間,認知:變是必然,並進一步體察變的必然規則,自然可以發現,無常萬變的紅塵之中,實在有諸多不變的常理常則,譬如:萬事、萬物、萬象都是瞬息萬變,這是不變的!「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是不可變的!「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不變的……了解「變」與「不變」的定律,發揮人的智慧,不為變化所牽制,並且掌握變化,就是中國先聖先哲閎觀天地萬象的最高目標:「體常馭變」。

中國的先聖先哲「仰觀於天、俯察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如此孜孜不倦的宏觀天地萬象,期望能在「變」與「不變」之中找出一些簡易的馭變法則,並竭盡所能將其心得畫卦、垂象以示現後人,其情懷乃在期望幫助子孫建立一個紅塵樂土。

紅塵人世之中,當我們遇到挫折、打擊時,自省是有必要的,不過,自省並不是讓我們自怨、自責,一直找自己的缺點、毛病——一件事情的發生原就有諸多因素,怎麼可以只怪一個人呢?固然不可以只怪別人,也毋須只怪自己!《易經》閎觀天地間的「變」與「不變」之後,提示了幾項自省的切入點:時、位、人——也許時間不對:時間不同,有很多事情的考量必然得作調整,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也不一定有相同的看法,例如一個人青年時期、壯年時期、銀髮時期的生涯規劃、財務規劃都不可能相同……;也許「位置」不對:站在同一角度,但是,三樓與三十三樓的景觀視野,絕不相同;站在同一樓層,東面與東南面的景觀視野也絕不相同;自然界如此,人間世也不能自外於這個自然律,同樣是「父子關係」,我對父親與我對兒子的心態怎會盡同?因著我的身份、價值觀、立場,我自有我的看法,世界上何處尋一個與我完全相同的人?又怎能要求別人與我想法一致?……也許「人」不對:「因人而異」,天經地義。

明瞭「時」、「位」、「人」之間的「變」與「不變」,對自己、對他人,或可減少諸多無明的怨責。

國內一位著名的易學學者曾說:「將學習《易經》當作滿足知識慾望的追求,非常可惜——《易經》一定是要回到生活上。」這當是對《易》學極有體悟之論。《易經》原是中國的先聖先哲提示後人的生活指導原則,指導後人如何在無常萬變的紅塵人世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位置,掌握時機,體察人情而後能有圓滿的人生;而能力強的人,己立之後則能立人,己達之後則能達人,獨善其身有餘之後,進而兼善天下!人人有此識見,天堂就在人間!紅塵之中即有樂土!

近年,頗有一些機會在一些公眾場合介紹易經,亦常遇到聽眾相詢:市面上是否有易學入門的書籍?目前,坊間介紹易經的好書確實不少,但是,學者執筆,所以闡釋學理者多;筆者乃不以淺薄,稟持「述而不作」、「文化薪傳」的理念,寫作《讀懂易經》——「易學入門」正是此書的定位。

《讀懂易經》誠為一本小書,但是,此本小書之面世亦涵容了諸多紅塵之愛,在此不能不表達至深之感謝:感謝徐有守教授過去的栽培!感謝前警察專科學校陳校長連禎百忙之中撥冗賜序!感謝復興電台「幸福人生」之主持人裴女士,當年邀請於節目中傳述國學——因著「幸福人生」筆者得到無限的愛護與支持!雖然不是佛教徒,不過,因著《讀懂易經》的問世,再度體會了「因緣和合」——謝天謝地,因天地之美意,愚魯如我之人,竟然能得到如此多的「愛」!

邀天之幸,十餘年來於漢聲電台持續有一個國學的單元節目,與聽眾朋友分享古聖先賢的智慧;承主持人許二尹小姐先後為此單元命名為「談笑用兵」、「『易』起幸福」,充分勾勒此兩本經典的精義、「古學今用」之標的以及二尹與定暹的期待,並在此向二尹及多年來給予定暹支持與愛護之聽眾朋友深深致謝!

 

目次

出版緣起
推薦序一 偶開天眼覷紅塵 陳連禎
推薦序二 活用易理,悠游紅塵 徐有守
推薦序三 用易理於生活的女性學者
代序 走入紅塵,不惹塵埃 嚴定暹

一、生活篇---在萬變無常的紅塵中,找到人生定位
容「易」的生活

二、經典篇---如鑽石般璀璨的人生智慧寶典
圖文並茂的經典

三、易理篇---「多元思考」是行走紅塵不變的真理
朝三暮四、朝四暮三 ―― 中國的相對論
「相對論」應用篇――交「易」新詮

四、易象篇 --- 從萬象軌跡中,找出共象之妙
現象會說話
言有盡而象無窮
象可象,非常象
動象、相「動」
我思故我在

五、心象篇---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即能旋乾轉坤
笨蛋,關鍵在自己!
心光燦爛
心想事成
須向情田種慧根
六、易數篇---用「數」而不為「數」惑
數字的魔力

七、風水篇---風水容或有助,終究要人傑才能地靈
人間隨處有乘除――中國風水觀

八、問情篇---體察人情、人性,具備「化善」、「化成」的襟懷
問世間情是何物?
此情不關風與月
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自不同
葡萄怎麼吃?
好,真是姦得可愛!」
紅塵須愛――閒話「作秀」
天人交泰以「操」情
悲智雙運談用情
先哲的政治秀――易經「神道設教」的政治藝術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

九、命理篇---「善易者不卜」的閎觀思考法
鐵口直斷――「測不準原理」與命理占驗
早睡早起命運好
道法自然又一章――命理探微

書摘/試閱

容「易」的生活
《易經》強調觀「卦」必得懂得觀「卦」之「變」。
能夠錯綜複雜的觀「卦」,方能窺得全貌;
而能錯綜複雜的觀事,才可能作全方位的思考。

不三不四
《金瓶梅》第二十二回有這樣一段話:
「你也看個人兒行事,我不是那不三不四的邪皮行貨。」
《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也有這樣一段:
「這班人就這樣等不三不四的幾個綽號。」
其實,不只民間小說中,「不三不四」是常用語,現代雅痞看到瑪丹娜、女神卡卡(Lady Gaga)的那樣兒也不禁會大為感嘆:
「不三不四的,不成個體統!」

現代人,即使中文程度不佳,運用「不三不四」這個詞彙,也絕不會用錯,但是,究竟什麼是「不三不四」?為什麼是「不三不四」,而不用「不一不二」、「不五不六」?很多人還是莫名其妙,不知其所以然!
《易經》的精神是「定位」,所以六十四卦每一卦中的每一爻都因所在之位而定吉凶悔吝,而易卦是六畫卦,也就是說:易卦的一個卦之中有六爻,而一卦之中的爻是從下往上畫,所以,最下面的一爻,是「初爻」,其次是「二爻」「三爻」「四爻」「五爻」,而第六爻,也就是最上面的一爻,稱之為「上爻」;六爻卦中,「初爻」、「二爻」為「地之位」,「三爻」、「四爻」是人之位,「五爻」、「上爻」為「天之位」,因為三爻、四爻是人之位,所以,不直接批判一個人言談舉止不像「人」,而是以數字稱代,說他「不三不四」!所以,「不三不四」這個語辭,還真不是「不三不四」隨隨便便的一個說法,「不三不四」典出《易經》,可是一個非常委婉含蓄的罵人的話。

鐵齒
「鐵齒」,這個河洛語詞,意指一個人說話很肯定,很有把握,或者略有些「自以為是」的意思,但是古往今來,除了鑲牙、植牙,還少有人天生鐵齒,那麼「鐵齒」這話從何而來?
《易經》中有一部份文字是專門論斷一卦的卦辭,稱作「彖辭」或「彖傳」。
「彖」是一種動物,據說,「彖」這種動物齒牙銳利,能夠咬斷鐵器和金屬品,「彖辭」的作者非常自信,他自認自己對卦辭的論斷絕對錯不了,所以,他將自己的論文定名為「彖」,他自信「鐵口直斷」,這位「鐵齒」的作者,據說就是孔子。「鐵齒」,這個河洛語辭,可不是鄉土俚語,也是典出《易經》。

三陽開泰
中國的節氣曆,寅月相當於西曆的二月,節序上正逢立春,而節氣曆每一月都有一相應之卦,寅月之卦為「泰卦」,泰卦的卦象:初爻、二爻、三爻,都是陽爻,所以每逢立春,大地春回,萬象更新,最常見的新年頌辭便是「三陽開泰」—也是源出《易經》。

道法自然
孔子曾經論斷他最鍾愛的弟子子路,說子路「不得好死」!後來,子路果然是在衛國的一場政變之中被剁成肉醬—孔老夫子也會算命?其實,依子路直道而行的性格,當然易遭橫禍,孔老夫子只是就常理之必然以訓誨弟子—「剛強易折」是宇宙自然律,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份,人當然無能規避這個自然律。
「《易經》原是卜筮的書,孔子賦以人文義」—這種說法己成為讀《易經》
的人或是不讀《易經》的人的共識,其實,細細想來,卜筮之術原是自然律的推衍,睿智明哲的孔老夫子很早就發現:人無法擺脫宇宙中自然律的掌控,不過,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藉由對宇宙萬象的閎觀默識,體會自然律的運轉軌跡,從而建立人類肆應自然的思考觀念,有助於人類對客觀環境的掌握,應變能力的增強以及人生境界的提昇,因為有了這番認知,孔老夫子讀易經愈讀愈有趣,乃至於大為感嘆:
「我若五十歲就讀《易經》,恐怕就不會犯大過了吧!」(「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語出《論語‧述而篇》)
《易經》的〈序卦傳〉,歷來為研究《易經》的學者公認:「孔子以人文思想闡發六十四卦卦名的內涵義!」
〈序卦傳〉是孔子以六十四卦的卦名闡發天地萬物衍化流行,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規律,以及面對這些不能討價還價的自然律,人類的因應之道;「否極泰來」、「剝極必復」所述說的就是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的自然律,明瞭這個自然律,處高峰的人又豈敢驕奢?處低潮的人可以有盼望,可以使人「處盛勿驕」、「在艱彌勵」。
實在說來,「賦自然律以人文義」,也不過如此,它不是什麼玄之又玄,不著邊際的玄學,它也不是泛泛的寬慰人或嚇人的話,而是將自然規律與紅塵人世的遊戲規則相結合,「道法自然」的哲理!今天,這些說法已成為俗語、諺語,但是,卻很少人想到這是自然法則,也是智慧思考。

錯綜複雜
《易經》既是以「道法自然」為宗旨,當然期盼能夠真切、深入的了解自然。
然而,人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必有死角,就以觀察一個物體來說,無論從哪一面來看必有一面看不見,譬如:從正面看人,必然看不見背面;從上面鳥瞰,則腳底看不到;從背面看身材窈窕、體態動人之人,待見到臉蛋,雖不一定是風乾橘子皮,但令人失望的情形,也不少見;所以,從眼目可見層面來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可不是詩情,是真真實實的物理情。
《易經》的作者強調觀「卦」必得懂得觀「卦」之「變」,而「變卦」的方式有「錯」、「綜」、「交互」三種:「陰陽錯」,就是將「卦」中的陰、陽爻相互抽換;「上下綜」,就是將爻的位置顛倒看;還要將一卦內部作縱深的變化以觀察,就是所謂「交互卦」,而「交互」以後還可陰陽、上下、錯綜一番—這樣的「卦變」,「變卦」可是比「正」、「反」、「合」的唯物辨證法要複雜好幾倍了;能夠錯綜複雜的觀「卦」,方能窺得全貌,而能錯綜複雜的觀事,才可能作全方位的思考—全方位的觀察本來就不是一剎那的觀察,而必是連續觀察;中國人的老祖宗早就知道全方位觀察、全方位思考,並且提示我們腦力激盪的訓練方式,那就是錯綜複雜的「變卦」。只可惜今天我們只知道「錯綜複雜」這個名詞,而且也能琅琅上口,卻不知道如何錯綜複雜的觀事、思考。
哦!說到這裡,又想起來了,當一個人想法發生變化,一件事情有了變化,我們常以「變卦」來形容,這也是典故出於《易經》。__

生活的哲學
瑣瑣道來,我們可以發現到,原來《易經》所述說的可不是什麼「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的大道理,根本就是我們生活週遭的事事物物—其實,《易經》的作者早就告訴我們:伏羲制畫八卦的來源有四:仰觀於天,俯察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那就是說伏羲畫卦取象的範圍並沒有脫離我們的生活圈。事實上,從古至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升斗小民,誰也不能脫離這個生活圈,因此,《易經》可以歷兩千多年而彌新,而亙古常新—萬般法不離世間法,《易經》的作者早就有見於此。懂得《易》法,生活可能要容易很多。
約十年前,報上登載一則消息,一位德國學者馬漢茂教授曾統計,中國有關漢學的書在德國最暢銷的是《易經》,平均一天可賣七十本。當第一位華裔太空人王贛駿博士將八卦攜入太空之後,在美利堅也興起「《易經》熱」,甚至有一則誇張的笑話,大學教授,穿上長袍,在白板上畫一個八卦,就會予人「未卜先知」的感覺,就可令學生痴迷;只是,當舉世已知有一本很古老的書叫作《易經》之時,如何為《易經》定位,如何還《易經》本來面目,讓大家了解《易經》是生活的哲學、生活的藝術,炎黃子孫實在有待努力。


「相對論」應用篇—交「易」新詮
客觀環境不可變的時候,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方向、換一個立場、
換一個思考方式,常常是回首成春!

利害有反
春秋時代,智伯打算攻打仇由國,可是道路艱險,不便通行,於是鑄了個很大的鐘要贈予仇由,仇由的國君喜出望外,就整修道路,預備將大鐘迎回國。
仇由國的大夫赤章曼枝勸諫國君:
「萬萬不可!贈送禮物是小國事奉大國的方式,現在大國反而送禮給小國,禮物後面一定緊跟著軍隊,絕對不可以將大鐘運回國!」
仇由國君哪裡聽得進這種話,終於修好道路,興高采烈的將大鐘運回國,不到半個月,智伯的軍隊順著運鐘的道路入侵仇由,仇由就被滅亡了!天下哪裡有白吃的午餐呢?仇由國君實在太笨了,不過,要聰明也不難,天下事通常都是一體兩面,「利」與「害」也不過是一體兩面,仇由國君笨就笨在只憑一面的思考就作認定,他的大臣雖然提醒他作反面思考,可惜,他不肯聽。
春秋時代昭奚恤當楚國丞相時,有人放火燒了穀倉,一時查不出是誰?昭奚恤將賣茅草的人抓來審問,果真是這人放的火—因為穀倉燒毀,大多數受害,相反的,賣茅草的人可因此獲利。
中國式管理學的大師韓非子所提分辨忠奸的管理方式之一就是「利害有反」。
韓非子認為只要掌握住「利害有反」的原則,部屬雖奸詐亦難逃領導者的法眼。韓非子並以戰國時代韓昭侯的管理方式為例:
韓昭侯有一次洗澡之時,發現熱水中有小石子,他問:
「如果掌管沐浴的人(尚浴)免了職,有沒有遞補的人?」左右回答說:「有。」
韓昭侯吩咐把那人叫來,那人興沖沖地來了,韓昭侯痛斥他:「你為什麼把小石子擺在熱水裡?」
那人嚇壞了,從實招來,果然是他搞鬼,因為只要「尚浴」免職,他就可以遞補,所以想法子害人。
大凡事情發生,有的人因此得利,有的人因此遭殃。如果有好處,應該是主管其事的人得到好處;但是,事有蹊蹺,明明該有好處的,卻是沒有利,反而有害,這就得明察:誰可能因此蒙受利益?這個人往往就是罪嫌。韓昭侯根據這個道理裁決是非,成為戰國時代最為治國有術的明君。另外,像廚房大師傅進呈餚饌,熱湯裡竟然有生的肝片,韓昭侯照樣不放過廚房大師傅的候補者。
這種明白「利害有反」的察奸術是韓非子認為政治領袖必備的領導統御術之
一。事實上,這項察奸術的應用之道也是無窮。風靡世人的日本推理小說雖是機關萬千、變化萬千,但是,一以貫之之道不過是「反向思考」而已!而凡庸之人明白此道也可以趨利避害。茲舉一例:當傳言初起,不妨閎觀細察一番,誰是這項傳言最大的受益者,造謠者也就昭然若揭了!「相反而相成」還真是不易之理!

山不過來我過去
曾國藩中年以後以讀書人領軍平亂,初期頗不順,某次又逢敗績,著令師爺修書求援。師爺捻斷數莖鬚終於不得不實事實書寫下「屢戰屢敗」。但經曾國藩之友人李元度將此四字調了個次序,改成「屢敗屢戰」—此一更動竟成應用文的經典之例。因為,「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所述雖然是同一事實,不過,換了一個次序,予人截然不同的感受:前者令人覺得主其事者庸碌無能;後者卻不得不令人對主事者的堅毅不撓肅然致敬。事實未變,所變者著眼點,感官即判然而異,其中訣竅也不過是逆向操作之道而已!
國劇名角李桐春以扮演猴子著名,而有「美猴王」之譽。一日有人請教李先
生:為什麼您演猴子如此傳神?
「一般人扮演猴子時,力求唯妙唯肖,事實上,猴子最大的特性,就是模仿人,因此,我是學猴子模仿人的模樣,所以就特別神似!」
李先生嚴肅的回答!江湖一點訣,說穿了,也不過是易地而處的「交易」之理。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這是諸葛武侯〈出師表〉的名句,而在這兩句話中「蜀漢江山可是我打下的基業」之意也呼之欲出!事實上,劉備從貧無立錐之地到成為一方霸主,諸葛亮的襄助輔弼,關鍵至鉅,關於這一點,兩位當事人(劉備、諸葛亮)是有共識的。「功高而主不震」,諸葛亮尚知分寸,固然是原因之一,劉備領導有術,才真正是要點!劉備臨終托孤之言是「少主可輔則輔之,不可輔則取而代之」—這段話可真「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劉備告訴諸葛亮:今日,蜀漢能有這番局面可說都是您老人家的功勞,我怎麼敢要求您還幫我那不成材的兒子呢?所以,您看著辦,若是您要將蜀漢天下收回去,我也沒話說,再說,時至今日,我又如何能管得著呢?—有人說,光是這一段話,劉備「梟雄」之譽就當之無愧,因為,這幾句話中,不僅識時務,而且洞悉人心之危微,更掌握了諸葛亮的心性。
對諸葛亮來說,「士為知己者死」,這是中國知識份子的至高訴求,朋友之義,所求的不過是「你知道我的心」,既然你肯定了我諸葛亮對蜀漢的功勞,我夫復何求?你既然擔心你死後蜀漢之中我最大,擔心我會將自己打下的江山據為己有,那就讓你放心吧!所以,諸葛亮跪在劉備床前發下重誓:「敢不竭股肱之力,繼之以死。」
日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怨不得誰。大丈夫本來就須言出如山!劉備以退為進,逼諸葛亮立了重誓,才放心的走了!唉!高手過招,也不過一個「交易」之道!
所以,中國上古的大政治家,連至聖孔子對他都推崇備至的管仲強調:能明白「付出就是得到,是執政者的至寶(知予之為取,為政之寶——《管子‧牧民篇》)」
而「予之為取」不也是交易之理嗎?
大企業家吳舜文女士結婚之初,先生忙於事業,當然無暇去記什麼結婚紀念
日、嬌妻生日之類的事,但是,廿多歲的小婦人怎能不介意這等事?怎能不怨歎?
然而,怨歎又有什麼用呢?最後,這位小婦人決定:在自己看重的日子,自己買一束自己喜歡的花,再買一張卡片,寫上自己期盼的祝福話語,然後交給丈夫,請他簽名—結果是:皆大歡喜!這位當代傑出女企業家的婚姻幸福之道,也不過是掌握了「交易」之理!
唐朝武則天稱帝時,張昌宗以年輕英俊,成為女皇帝武則天的入幕之賓,也因此成為政壇炙手可熱的人物,許多大官都挖空心思巴結奉承張昌宗,好讓自己的仕途能更加順遂。
有一天,張昌宗的哥哥張同休設宴邀請眾公卿。席間,大家都紛紛讚美張昌
宗,說:「六郎(張昌宗排行老六,此為暱稱)像蓮花一樣的美麗。」
天生玉貌的張昌宗對自己的容儀當然是自信的,而得到眾人的認同當然更高興,所以笑得嘴都合不攏。這時宰相楊再思卻站起身來說:
「不對,不對,這樣比喻很不恰當。」
張昌宗怫然不悅的看著楊再思,楊再思說:
「應該說蓮花像六郎一樣的美麗才對。」
張昌宗聽後立刻更開心地笑了。以宰相之尊客串狗腿,要勝人一籌,也不過是運用一個交易之道罷了!
孩子不肯好好唸書,告訴他:
「媽媽不知道書上在說什麼?請你講給我聽,好嗎?」
百分之九十的孩子必然會努力把書上的道理弄懂了來教媽媽。這一招「循循善誘」之道,也不過是一個「交易」之理!
「易」理所以是行走紅塵的不易之法,就是因為「易」理隨處可用,而且還真好用。
穆罕默德有一次對門徒說:「我明天將祈禱讓對面的山過來!」
第二天,日昇至日落,雖然穆罕默德虔誠祝禱,對面的山屹立如舊,不曾移動半分,面對門徒的默默注視,穆罕默德泰然自若的說:
「山不過來,我過去!」
客觀環境不可變的時候,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方向、換一個立場、換一個思考方式,常常是回首成春。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綜觀紅塵諸事、眾生百相,不能不感慨:「利」、「害」一線間;而「詭詐」
與「睿智」不也是一線之間嗎?且看當前江湖的秘笈、密術都是「江湖一點訣,說穿了不值錢」。而探究源頭,幾乎都出自《易經》哲理的提示,結果形成反淘汰,劣幣驅逐良幣,一般人一想到《易經》,就以為是算命看相。
五十歲開始讀《易經》,認為:「若自己早幾年讀易經就不會犯大過」的孔老夫子早有見於此,他說:
「《易經》的智慧可以使人頭腦清晰、看事深入而細微,並且能深謀遠慮,但是,不懂得善用這種智慧,就會成為賊頭賊腦的人!能夠深謀遠慮、防患未然,絕惡於未萌,卻不致於揣摩人情、投機取巧的人,那麼算是真正明白易理的人!」
(孔子曰:「絜靜精微、易教也……易之失賊……絜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見於《禮記‧經解》)
—天下事總是利弊互見,關鍵在於人如何掌握、運用,賢者識其大,不賢者識其小,《易經》也不例外。
「道」無貴賤大小之別,施之於卑處為小道,行之以巧詐乃為詭道,以道福國利民、造福蒼生,即為大道。這種情形就如同水之為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本身豈有善惡,完全繫於人如何掌握運用。
所以,孔老夫子很早就告訴我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是,人如何弘道?這又深深繫於人本身器量見識的廣、狹、淺、深;用道之人器局大,自然能恢弘小道以為大用;器局窄淺之人,即便是知大道也難大用—同樣是「逆向操作」之道,有人引之為博取抽菸的權利、有人用來哄猴子、有人用來誘敵、有人用來逢迎拍馬、有人用來調整自己的心態、有人用來究明事實真相、有人用來造福國家,功能的大小與「道」無關,完全在於用道之人!那麼,人又如何恢弘器局、開闊胸襟呢?林肯的話應當是有助益的:
美國南北戰爭時,林肯的部屬向他說:
「求上帝站在我們這一邊,保佑我們將南軍打敗!」
林肯肅然的說:「讓我們祈禱上帝,求上帝讓我們站在上帝的那一邊!」
閎觀寰宇、放眼天下、恢弘器識,自然可以運作小道為大用,何況大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7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