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亞史‧第六卷(簡體書)
滿額折

中亞史‧第六卷(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  價:NT$ 588 元
優惠價: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亞史》,一部通中亞“古今之變”之史。
《中亞史(第六卷)》論述了中亞地區19 世紀20 年代至20 世紀末期近兩個世紀的歷史。在近兩百年中,中亞經歷了沙皇俄國的征服和統治,以及蘇俄和蘇聯的統治。從內容來看,本卷屬�世界歷史分期中的近、現代史範疇;1822 年,沙皇俄國以地區總督制度取代哈薩克中、小玉茲人的汗王制度,此舉可以視為中亞近代史的開端;1917 年的十月革命是中亞現代史的開端。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來看,19 世紀中葉至20 世紀初,中亞處於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時期,十月革命以後,除阿富汗國家外,中亞五國步入了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階段。

作者簡介

藍琪,女,1948年生,湖北安陸人,1983年師從項英傑先生研究中亞史,1986年獲武漢大學碩士學位,隨後在貴州師範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任教,二級教授,2015年8月退休。主要從事中亞史、突厥史、中外關係史的研究。主要專著:《稱雄於中亞的遊牧民族》、《16―19世紀中亞各國與俄國關係論述》、《金桃的故鄉――撒馬爾罕》;譯著:《草原帝國》、《治國策》、《中亞文明史》第五卷等。

《中亞史》第六卷論述了中亞地區19 世紀20 年代至20 世紀末期近兩個世紀的歷史。在近兩百年中,中亞經歷了沙皇俄國的征服和統治,以及蘇俄和蘇聯的統治。從內容來看,本卷屬於世界歷史分期中的近、現代史範疇;1822 年,沙皇俄國以地區總督制度取代哈薩克中、小玉茲人的汗王制度,此舉可以視為中亞近代史的開端,1917 年的十月革命是中亞現代史的開端。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來看,19 世紀中葉至20 世紀初,中亞處於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時期,十月革命以後,除阿富汗國家外,中亞五國步入了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階段。

第六卷由“沙俄時期”、“爭取自治與獨立的鬥爭和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中亞現代民族國家”三編構成。第一編從俄國出台《西西伯利亞吉爾吉斯(指哈薩克)人條例》的1822 年起,到中亞人民反俄大起義的1916 年止;第二編從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1905 年起到中亞爭取自治和獨立鬥爭結束的1924 年止;第三編從蘇聯政府在中亞地區進行“民族劃界”和組建民族國家的1924 年起到蘇聯解體的1991 年為止。

“沙俄時期”一編主要論述了哈薩克三個玉茲、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浩罕汗國先後淪為沙皇俄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歷史,以及阿富汗淪為英國半殖民地的過程。18 世紀上半葉,俄國開始兼併哈薩克汗國;19 世紀中葉以後,中亞大部分地區陸續淪為俄國的殖民地,一些地區淪為俄國或英國的半殖民地。19 世紀中葉至1916 年,沙俄在中亞地區實施了殖民和半殖民統治。作者指出:俄國的殖民統治是通過草原總督區和突厥斯坦邊區政府實現的,總督區之下劃分為州、縣、鄉、村幾級政府;俄國的半殖民地統治是通過建立保護國的形式實現的,俄國保留了布哈拉和希瓦兩個半獨立的汗國,以及如什克南、魯善、達爾瓦茲等這樣的一些邊境小國,俄國在這些保護國設立了附屬於突厥斯坦邊區的政治代辦處等機構,通過這些機構實現了俄國的利益。沙俄對中亞的殖民和半殖民統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其中,1916 年起義的規模最大,影響最深。作者指出,這一時期,中亞人民與俄國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成為中亞地區的主要矛盾。

本編論述了沙皇俄國利用中亞與中國相鄰的有利條件開始侵占中國領土的過程。在確立對哈薩克草原的殖民統治之後,俄國蠶食了中國西北部44 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在七河州和費爾幹納確立統治之後,俄國在邊境地區製造事端,迫使清朝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又侵占了中國西北部的7 萬平方公里土地,並獲得了在中國境內的一些經濟特權。

本編論述了沙俄政府在中亞的宗教政策和文化政策。作者指出:沙俄政策最初對伊斯蘭教採取了不干預和利用的宗教政策;從19 世紀80 年代末起,隨著中亞民族意識的覺醒,沙皇政府開始限制伊斯蘭教的發展。這些政策損害了伊斯蘭教神職人員的利益,激起了中亞宗教界的反俄鬥爭。為了利於俄國的統治,沙俄政府在中亞實施俄羅斯化的政策,除了在宗教方面鼓勵東正教信仰外,在文化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如俄語被定為官方用語,在1905 年俄國第一屆國家杜馬的選舉中,沙俄政府明文規定在中亞等少數民族地區不會說俄語的人不能成為國家杜馬的議員。

本編專門論述了沙俄統治中亞的歷史地位。作者指出:俄國對中亞的征服大多數情況是以暴力形式實現的,俄國在中亞的殖民統治也帶有軍事管轄的性質,因此,沙俄的征服和統治給中亞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在充分認識沙皇俄國的軍事擴張與殖民統治給中亞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同時,作者指出:俄國對中亞的征服不是中世紀爭奪城池的戰爭,而是近代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的戰爭;俄國對中亞的統治不再具有封建統治的性質,而是近代殖民主義的統治。因此,沙俄的征服和統治將中亞的政治和經濟納入了資本主義體系,使歐洲工業文明浸滲於中亞社會,縮短了中亞當時落後的生產力與近代工業文明的距離。

在“爭取自治與獨立的鬥爭和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一編中,作者論述了1905—1924 年間中亞民族民主運動的歷史。將此部分內容獨立成編是本書在體例安排上的一個特點。以往有關中亞的著作基本上都以1917 年為界將中亞的近、現代史分為沙俄和蘇聯兩個部分。誠然,1905—1924 年的中亞資產階級革命與沙俄和蘇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中亞這一時期的歷史內容與沙俄時期和蘇聯時期卻完全不同,應該獨立出來。

在1905 年俄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下,中亞民族民主運動發展起來。1905—1907 年的中亞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是19 世紀末20 世紀初期“亞洲覺醒”(Asian Awakening)的一個組成部分,作者稱之為“中亞的覺醒”。中亞的覺醒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中亞地區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取代宗教領袖和封建主成為中亞反帝反封建鬥爭的領導者;其二,具有民族資產階級政黨性質的組織在中亞成立,布哈拉成立了青年布哈拉黨,希瓦汗國成立了青年希瓦黨。中亞的覺醒沉重打擊了沙俄在中亞的殖民統治和中亞地區的封建勢力,傳播了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為擺脫沙俄在中亞的統治發揮了積極作用。

1917 年二月革命以後,臨時政府繼續執行沙俄政府的民族政策,臨時政府在中亞的分支機構沒有提出地方自治或民族自治的任何方案。十月革命初期,中亞人民要求建立獨立國家的呼聲很強烈,這一要求既反映了中亞人民的意願,其中也夾雜著民族主義分子的要求和被推翻的封建勢力的複闢希望。然而,中亞建立民族獨立國家的願望在十月革命初期沒有實現。作者認為,這一結果既是中亞民族的發展進程決定的,同時,也與蘇維埃政權當時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有關。

首先,直到20 世紀初,中亞一些主體民族的分解和融合過程仍在進行之中,離現代民族還有一定的距離。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等中亞主體民族的形成始於16 世紀,然而,民族形成的過程十分緩慢,由於各民族宗教信仰相同,風俗相近,加之,各民族居住地交融相錯,民族語言文字差異不大,不少民族可以說雙語,這些因素導致了各民族的界線不明顯,民族自我認同模糊。說突厥語各方言的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人都以突厥族人自稱;由於信仰相同,中亞居民以穆斯林自稱;由於城鄉區別,中亞居民又以“薩爾特人”(指生活在城市裡的烏茲別克人和塔吉克人)自稱。民族觀念的淡薄使中亞地區無法建立民族自治或民族獨立的國家,因此,十月革命以後在中亞建立的自治共和國祇能是地區自治國家。

其次,從十月革命初期的中亞形勢來看,中亞人民的獨立願望難以實現。在十月革命初期,中亞人民要完成的首要任務是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蘇維埃政權正是勞動人民渴望的。然而,由於國內戰爭的爆發,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受到挑戰,土地改革未能得到認真貫徹執行。在這種形勢下,國家採取什麼形式更有利於人民政權的建立和鞏固是最重要的。蘇維埃政府暫時採取隸屬於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共和國的組織方式,中亞自治共和國的建立鞏固了人民政權——蘇維埃,從政治上保障了人民當家做主。直到1924 年,蘇聯在中亞進行了民族劃界,民族逐漸明朗化,民族國家也得以建立和鞏固起來。

在“中亞現代民族國家”一編中,作者論述了在民族劃界的過程中陸續形成的中亞五國(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概況。中亞五個共和國以獨立國家主權的身份先後加入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根據《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條約》(1922)和蘇聯時期正式頒布的三部憲法(1924、1936、1977)的規定,蘇聯各加盟共和國是“主權國家”,聯盟中央與加盟共和國之間實行分權制。然而,與其他加盟共和國一樣,中亞五個加盟共和國在政治、外交、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必須與聯盟中央保持一致。作者指出:中亞五個加盟共和國的歷史被納入了蘇聯歷史的發展軌道,形成了“一個意識形態”、“一個黨”、“一種所有製”為特徵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在意識形態領域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實行一元化的意識形態;在政治制度上,確立了共產黨的絕對領導地位和中央集權制度;在經濟制度方面,通過農業集體化和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單一所有製和中央計劃經濟體系逐漸建立起來。

在此制度下,中亞民族共和國的憲法雖然規定了本國擁有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和經濟權,而實際上形同虛設,與沙俄政府在中亞直接統治區內實施的統治幾乎一樣。而蘇聯在中亞實施的指令性計劃管理的經濟體制排斥了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聯盟中央很少考慮各共和國的具體情況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很少考慮當地的土地、人口、生態的承受能力等等,這種傾向在中亞國家經濟發展中產生了消極後果。此外,蘇聯黨和政府從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教育等諸方面積極推行俄羅斯文化,這些措施給中亞地區帶來了負面影響。

儘管如此,在蘇聯共產黨和蘇聯中央政府的領導下,中亞人民經過艱苦創業,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完成了資本主義時期應該完成的任務,如建設法治國家、工業化經濟、發展科學教育,等等。中亞地區從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一躍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中亞歷史的一大進步。這一進步與蘇共和聯盟中央堅持蘇聯各民族在經濟上共同繁榮、在文化教育等社會方面相互接近的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製定和貫徹的一系列政策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這是蘇聯時期中亞歷史發展的主要方面。

《中亞史》第六卷的分工:第一、二編由貴州師範大學藍琪教授執筆,第三編由魯東大學劉丹副教授執筆。

藍琪

 

目次

第一編沙俄時期(19 世紀中葉—20 世紀初)

第一章哈薩克草原 3

第一節沙俄對北哈薩克草原的統治 3

第二節要塞線戰略 8

第三節草原總督區15

第二章浩罕汗國21

第一節沙俄征服浩罕汗國21

第二節俄國在浩罕汗國領土上的統治29

第三章布哈拉汗國37

第一節沙俄征服布哈拉汗國37

第二節撒馬爾罕州44

第三節俄國保護下的布哈拉汗國48

第四章希瓦汗國55

第一節沙俄征服希瓦汗國55

第二節俄國保護下的希瓦汗國60

第五章土庫曼斯坦69

第一節英俄在土庫曼斯坦的爭奪69

第二節外里海州76

第六章阿富汗80

第一節英俄在阿富汗的爭奪80

第二節英國保護下的阿富汗91

第七章政治統治與社會經濟100

第一節政治統治100

第二節社會經濟106

第八章宗教與文化116

第一節宗教116

第二節文化123

第九章內外關係130

第一節俄國移民130

第二節反俄武裝鬥爭135

第三節俄屬中亞與中國的關係145

第十章中亞被俄國征服的原因及後果154

第一節中亞被俄國征服的原因154

第二節沙俄統治下中亞的歷史地位

第二編爭取自治與獨立的鬥爭和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與鞏固

第一章沙皇俄國的終結167

第一節中亞的覺醒167

第二節沙皇俄國的終結174

第二章蘇維埃政權的建立180

第一節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18.4.30—1924) 181

第二節突厥斯坦蘇維埃自治共和國的歷史地位189

第三節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20.8—1925) 194

第四節花剌子模蘇維埃人民共和國(1920.10—1924) 202

第五節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1920.10—1924) 209

第三章蘇維埃政權的鞏固217

第一節巴斯馬奇運動217

第二節從民族自決到民族聯合225

第三節民族劃界232

第三編中亞現代民族國家

第一章概述239

第一節聯盟中央的歷史梗概240

第二節政治體制246

第三節經濟體制253

第二章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5.2.17—1991.8.31) 265

第一節政治265

第二節社會經濟與文化274

第三章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7.10.27—1991.10.26) 283

第一節政治283

第二節社會經濟與文化290

第四章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9.10.16—1991.9.8) 298

第一節政治298

第二節社會經濟與文化305

第五章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37.3.23—1991.8.30) 313

第一節政治313

第二節社會經濟與文化321

第六章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37.3.24—1991.12.16) 328

第一節政治329

第二節社會經濟與文化336

第七章阿富汗346

第一節歷史概況346

第二節政治353

第三節社會經濟與文化359

第八章內外關係367

第一節中亞五國與聯盟中央的關係367

第二節民族問題374

第三節蘇聯中亞與中國新疆的關係381

第四節阿富汗的對外關係387

第九章宗教與文化396

第一節宗教396

第二節文化404

第十章蘇聯治理中亞的歷史地位415

第一節社會地位415

第二節經濟地位422

參考書目431

中外譯名對照445

 

書摘/試閱

1902年,俄國派了一個調查組到七河州,調查組發現,七河州有大片土地是本地人“不需要的”,可以被列為剩餘土地。1906年,俄國當局在七河州成立了移民組織,到1911年,七河地區的俄國移民已經增加到17,5萬人。其中大多數安置在比什凱克、維爾內和普爾熱瓦爾斯克三縣。有些移民對移民局安置的地方不滿意,他們希望居住在自己看中的地方,移民局官員也順從其意,剝奪土著居民的土地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隨著俄國農民的遷入,七河州的大量土地被俄國移民佔有。據報導,1916年,在七河州的普爾熱瓦爾斯克縣,佔全縣人口21.1%的俄羅斯人擁有該縣67.3%的可耕地;在比什凱克縣,佔全縣人口38.1%的俄羅斯人擁有57.3%的可耕地。隨著土地的喪失,七河州居民的生活日益貧困,對沙俄的殖民統治愈加不滿。在1916年中亞大起義中,突厥斯坦邊區共有2325名移民被殺,另有1384人失踪,僅在七河州一地,就有9000俄國殖民戶和農莊被摧毀。
1905年8月,裡施坦石油工人舉行罷工,提出了經濟和政治要求。同年秋天,比什凱克出現了手工業者、職員、學生、城市貧民等組成的政治集會,集會者要求撤銷他們痛恨的官員,滿足勞動人民的政治權利要求,要求通過無記名投票直接進行選舉。隨著俄國1905年革命的失敗,沙俄殖民者對七河州的工農運動進行了鎮壓。1907年,比什凱克的民主力量遭到破壞,領導人被捕。儘管如此,反俄運動繼續發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比什凱克的民主力量已經強大起來,他們在城鄉廣泛宣傳革命思想,發動群眾鬥爭。
在沙俄統治時期,哈薩克草原經濟的發展呈現從傳統的游牧業向固定畜牧業和農業轉變的趨勢。隨著優良牧場被移居的俄羅斯人佔據和傳統遷徙路線被俄國大農場阻斷,一部分哈薩克人被迫離開他們的牧地,他們開始從事定居農業。到1917年,相當一部分哈薩克人已從單純的游牧民轉為靠飼料餵養牲畜的畜牧者,或者完全從事農業的農民。哈薩克人傳統生活方式的改變在中亞其他民族中所佔比例是最大的。
七河州的社會經濟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即大批牧民開始轉向定居農業和畜牧業。七河州境內的居民絕大多數是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族人,在1916年前夕,比什凱克縣有85%的土著居民過著游牧和半游牧的生活,到20世紀初,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已有上百個吉爾吉斯人的定居村落。在定居和游牧的吉爾吉斯居民中,耕地面積不斷擴大,農業在經濟生活中起的作用越來越大。1914年,在吉爾吉斯地區的商品交易中,畜牧產品佔44%,農產品已經占到33%。②牧民向定居農業和畜牧業的轉變可能與俄國的土地政策有關。1886年,沙俄通過有關規定,將吉爾吉斯斯坦牧民的牧場轉歸國家所有,一部分牧場被開墾。
在沙俄統治時期,七河州的手工業得到發展,特別是農村手工業。在比什凱克、托克馬克和普爾熱瓦爾斯克等縣的移民村落和城市,手工業生產的比重在日益增加。一些地主、富農開辦榨油、乾酪等手工業作坊。19世紀後期,吉爾吉斯北部的商品市場上活畜仍然佔據優勢,到20世紀初期,市場上的商品以皮和毛製品居多。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