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察勢觀風:近代中國的記憶、輿論與社會(簡體書)
滿額折

察勢觀風:近代中國的記憶、輿論與社會(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5 元
定價
:NT$ 330 元
優惠價
8728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試圖追索的個體生命、記憶片段與思想競逐,無疑都是近代中國的流風餘韻,這裡面更多是激烈的一面,因為所謂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一波一波歷史巨浪的卷席之下,壯懷激烈,屢敗屢戰,其中的潮與流值得重訪與細分,而此前則對於這些面相有過於趨實,而較少注重那些在一切事物中的靈魂,殊不知過於僵硬的外表下面,往往有著曲曲折折的靈魂,只有人“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借用徐志摩語),如果對此不能另辟蹊徑,重拾對於“人事”之重視,發潛德之幽光,當然也就無法深入理解孕育這些靈魂的社會。

作者簡介

譚徐鋒,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歷史學者、新史學出版品牌創辦人,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譚徐鋒工作室負責人,主要關注晚清民國政治、文化與知識分子議題。獨立承擔完成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蔣百裡全集》,在《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人文雜志》《二十一世紀》《社會科學研究》《中國書法》《中國圖書評論》《經濟觀察報》等發表論文、書評、隨筆數十篇。

名人/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歷史愛好者,中學生、大學生、職場白領

隨著社會文化史的興起,歷史記憶與歷史想象已經成為中外史學界關注的重點與熱點。本書通過追索個人生命的記憶,來看近代中國的流風餘韻,展現強勢歷史敘述之外人物在歷史場域中的內心世界。近代中國因其歷史的復雜與深邃而惹人注目,本書另辟蹊徑,聚焦清末民國時期的記憶與想象,從當時人的視角出發,利用大量私密文獻,作了深入的討論和探析。


為什麼是記憶?

記憶不見得需要行諸文字,口碑、聲音、圖像等等,都可以算作記憶,中國文明有考古遺存以來的長久延續性與豐富性,又提示了中國歷史是一部值得大書特書的記憶史。

《公羊傳·隱公元年》:“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就提出了記憶來源的不同與區分,後人則將其演繹為不同的世道。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此處的抉擇顯然有其主觀的因素,為了護持他心目中的“仁”,除了所取的“二三策”,其餘大量記憶被刪除或減損,個體的認識或經驗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說起來不可思議,作為1980年代生於四川東部(今屬重慶)的人,當年我與其說先知道自己所在的故鄉四川,不如說先是聽《三國演義》的評書聯播知道魏蜀吳、劉關張與諸葛亮,盡管是演繹,盡管距今快兩千年,不過那些人物好像比周遭活生生的四川省離我更親近一般。我想如果不是對於三國歷史有特別留意,很多人哪怕是歷史學者可能也很難把自己認知的(演繹的)“三國”與真實的三國史作一個清楚的區分。這裡面存在不少無法一是一、二是二的界定,人人都有一個“三國”,但誰是真的“三國”,相對而言卻並不那麼重要,對於人們而言,那些留存於腦海中的“三國”記憶或許更為要緊,因為更有溫度,也時常活化為生活中的知識與力量。這些習焉而不察的記憶無形中改變或形塑了我們的心靈。

所有的歷史遺存都源於記憶與遺忘的纏斗,這裡面不斷復活與競爭的與其說是文本,不如說是個體的心性與情緒。前幾年,坊間突然出現一股民國熱,以至於後來不得不降溫,不過眾所艷稱的“民國範兒”卻相當可議,當然,這些“熱”風中是否“此中有真意”,只能說“欲辨已忘言”。回到個體,就我祖輩在四川墊江(今屬重慶)的記憶而言,可能只是一種痛苦之“範兒”。

我爺爺生前,曾提到我姑奶奶幼時經常在茂密如苞谷林(四川稱玉米為苞谷)的罌粟叢裡捉迷藏,可見當時鴉片種植之盛,而鴉片危害之大也可以想見。證以那一時期的報紙,種植、販賣、吸食鴉片都會被課以重稅,更有甚者,不抽不種也可能要交稅,煙毒之烈,危害之深,令人發指。

我外公十來歲時,家中慘遭棒老二(即一般意義上的土匪,不過四川的土匪有很多種,如教匪、刀兒匠,甚至還有紅燈教)殺人滅口,當時其父母被害,家中稻谷被一搶而空,而姐姐則帶著妹妹、弟弟躲在後面山坡於凄凄惶惶中熬過了一夜,他自己則因在縣城上私塾而躲過這一浩劫,後來一個人將弟弟妹妹撫育成人。殊不知,我老家就在川東,離當時1945年前後的戰時首都重慶直線距離一百二十公裡,腳夫兩天可以步行抵達。如此近的距離,卻有如此慘烈的景象,所謂“民國範兒”,絕對沒有不少人所謂的那麼愉快。


目次

自敘



第一章 曾文正公“復活”記――一段近代中國的閱讀記憶



第二章 天崩地解與感同身受――作為個體記憶的甲午戰爭



第三章 四川觀、桃花劫與思想戰――舒新城的蜀遊心影



第四章 少年人的主義之爭――清華學生與國家主義



第五章 出版糾紛、地域觀念與創傷記憶――《閒話揚州》風波的來龍去脈



第六章 政治壽?文化壽?――郭沫若五十壽辰暨創作生活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本末



第七章 從生活教育到人文教育――作為教育家的錢穆



附錄一 青年史學家的自我修養



附錄二 擴充思想史的視野――《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讀後



參考文獻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8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