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隨園食單(簡體書)
滿額折

隨園食單(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7 元
定價
:NT$ 462 元
優惠價
87402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隨園食單》是清代一部系統論述中國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菜酒單。從選材到品鑒,詳細地記述了我國從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中流行的南北菜肴,以及當時的美酒名茶,被公認為廚者的經典。

吃,是平凡生活中一件大事,一蔬一飯,用心對待,日常食物最易令人滿足。

活得要任性,吃得要講究。喜歡吃的人,必然能體會細節,熱愛生活。酸甜苦辣鹹中品出的生活氣,才是最讓人動容的地方。每一個微小的日子,因為有美食的參與而飽滿,而豐盛。好好吃飯,就是好好生活,好好愛自己。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8),出生於康熙年間,字子才,號簡齋,又號隨園老人,浙江杭州人氏,於乾隆四年(即1739年)中進士。著名詩人、散文家,美食家,評論家。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並稱“性靈派三大家”,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文筆與大學士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一生創作頗豐,著有《子不語》《隨園詩話》《隨園隨筆》《小倉山房詩文集》等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1. 李冬君作序推薦。特邀北京大學出版社、中華書局專家精審精校,專業權威。

2. 汪曾祺眼中寫得好的飲食書,陳曉卿花一周時間認真讀完,700萬+粉絲美食博主Amanda的小廚房親烹菜式。中國人的美食啟蒙書。

3. 書中所錄食譜,實操性強。700萬+粉絲美食博主“Amanda的小廚房”自製“蔣仕郎豆腐”後稱:“蔣仕郎誠不欺我也”。讀者可參照書中做法自己烹調菜式,從古人的慢煮生活中尋回今日的生活格調。

4. 活得要任性,吃得要講究。吃得講究不是吃得貴、吃得稀奇,而是懂得“好好吃飯就是好好生活”的道理,認真、細緻、愉悅地對待每一餐飯。

5. 譯者獲著名作家阿乙讚賞、豆瓣讀者群高度認可,被贊“一流的語言,達到詩歌的高度,好玩、有趣、可愛、舒服”。“正是他的翻譯才令這些古文這麼好看。”不可多得的譯文,不輸張佳瑋、周公度。

6. 汪曾祺、梁實秋、陳曉卿、鸚鵡史航、二毛、於毅、蘇童盛讚。

7.中國最美的書獲獎者、超級暢銷書設計師熊瓊設計。全彩印刷,齊白石美食國畫彩插,打造迄今最精美好看的版本。

溫馨提示:切不可在睡前翻閱此書,以免饞蟲大動,輾轉難眠!

我們一起來讀這些書 / 李冬君

疫情期間,悶在家裡寫作讀書。

有任務,要為一套生活美學叢書寫總序。於是,放下手裡的活計,索性放松,補看原來不曾細細品讀的“閑書”,其實是在補習我們常說的“文明斷層”中丟失的、那些生活智能與生活細節。

這是一套生活美學叢書,它們呈現的是古人的生活姿態,是唐人、宋人、明人以及清初士人的審美趣味,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懸隔幾百年甚或千年,那又怎麼樣?

距離產生美!拉開距離,方有所悟。古人對美的細膩體貼,比比皆是安頓生活的智能。耗費了幾個輪回的光陰,我們才敢肯定自己的真正需求,以重啟對生活的審美勇氣。

“美”,這頂人類最高的榮譽桂冠,它屬於過去,也屬於我們,更屬於未來。唯美永恒。

美是一種約束力,它提示我們生活的邊界在於勿過度!而當下高科技正以摧枯拉朽的激情,不斷刷新我們的分寸感。不得不承認,它在提升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將我們的心智羈絆於它飛速運轉的傳送帶上,節奏如離弦之矢。

科技能解決人類的一切問題嗎?顯然不能。對於人類心靈的需求,科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而令人焦慮的終極問題,常常就是一杯茶的生活狀態。因為這種“飛矢不動”的懸停狀態,對人的生命以及心靈有一種美的慰藉。

好在科技的深淵還沒有徹底吞噬人性對趣味的渴望,我們還有能力遲疑,有能力稍停一下花團錦簇的腳步,慢下來,坐下來,在溪邊,在太陽下,一起讀一讀這十七本書,給“懸停”一個落地的方案。

也許這十七本書並不完滿。但,它提供了一種美的參照,給我們一些美的啟示,支持我們給時代浪潮加一筆

“不進步”、“不趨時”的保守主義風景。

中國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有唯美的生活樣式,由那些有趣味的文人在生活中慢慢提煉。他們為衣食住行制定雅儀,用琴棋書畫詩酒茶配給生命的趣味,以供我們參考打樣自己的生活,復蘇我們沉寂的熱情,在審美的觀照下,來一場生活上的文藝復興。

與他們相遇是我們的福緣。

1、生命的清供

“清供”,各有其主人的品位,擺在居室、書房,清雅一隅。香花蔬果氤氳奇石墨硯,點染方寸之間,供的是日常的心境。踱步止步,如翻看冊頁,錦色琳瑯,侍弄的是一份生活的趣味。

茶酒皆醉心

素心向隅是一扇窗,它推開我們的生命之幽,給出一點審美的縫隙,插花品茶,飯蔬飲酒,園冶修葺等,就會在文人筆下漲潮,浩瀚為生命裡的“清供”,諸如從《茶經》到《隨園食單》等等,不過是一波潮汐,但閱讀它們,會紓解心靈之淤。

唐人陸羽為茶抒寫了一首情詩,就像唐人寫格律詩那樣,推敲一生。其深情與專一,治癒了全世界的焦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經》開篇就這樣悅人耳目。有形有聲,將你代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佳境,靜聽鄂君子?收到的愛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開門見樹,讀者心甘情願,為“嘉木”添枝加葉。

可陸羽又說,嘉木兮生亂石,讓人心疼。嫩綠綠的雀芽,卻蓬勃於亂石寒壤之間,不挑不撿,不執不念。也許就是這一副簡淡的品性,感悟了一位孤苦的僧人,卷起千年的舌尖,銜著萬古的思念,為它擇水選碳、立規制儀,不厭繁文,遣詞細剪,只為一枚清嫩的靈魂,提取一絲亙古的甜,與飲者靈犀一點。

宋代有“喊山”習俗。春來了,草木還在憨睡,萬物復蘇之際,只待春雷驚蟄,第一醒來的是茶芽。茶農們會提前擺齊鑼鼓,潤好喉嚨,模仿春雷,準備與自然一齊造化。鑼鼓接雷,喧天動地,喊聲蕩山,此起彼伏,我家茶,快發芽!我的茶,快發芽!……,一聲聲,一槌槌,震碎了霧花,清涼涼地灑落在被吵醒的芽頭上。這種擂鼓催春的場景,恐怕是最感人的天人合一了。

生命呼喚生命,生命喚醒生命,人與自然扺掌共生,那茶便是生命的“清供”了,是陸羽追求的茶境。

茶傳到日本,有千利休寂茶之“清供”,傳到英國,有英式下午茶之“清供”。在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之間,只是一杯茶的距離,美國人贏得了獨立戰爭。不管以戰火的方式,還是取經的方式,總之,喝茶喝通了世界。

熙寧、元祐間的黨爭,沒有贏家。竇蘋深感窒息,便開始寫中國第一本《酒譜》。也許他讀過《茶經》,《酒譜》的目次很像《茶經》。隨後,醫學博士朱肱,在宋徽宗朝的巔峰時刻,他歸隱西湖去了,在湖邊著述《酒經》。

大隱隱於酒,魏晉人最擅長。酒在魏晉,是美的藥引,發酵人生和人性。人生在微醉中盡興,人性在盡興時圓潤豐滿。看魏晉人的姿態,線條微醉,人有一種酒格之美。

士林酒格,要看竹林七賢。竹林七賢要看嵇康與阮籍。

阮籍醉眼看江山,越看越難受。司馬家陰謀橫流,他突然一吼: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然後倒頭醉睡,竟然睡了六十天,這樣的功夫,在今天,也算世界紀錄。睡時長短,要看醉之深淺,而醉之深淺,則基於城府之深淺。醉眼風云看透,醒來如同死而復生,隔世一般,世事紛紜,都被他醉了,以示他與司馬家的不合作。嵇康則偏要像酒神那樣酣暢,絕不委屈自己的酒格,劈面強權。正如山濤說:“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說他醉了也巍峨,有關酒格絕不妥協,寧願死在美的形式中,是中國式酒神的風采。

還有一種田園風酒格,非陶翁莫屬。晚明畫家陳洪綬,作《歸去來圖》,寫陶淵明高逸生活中的十一個情節,規勸老友周亮工大可不必折腰清朝,不如學陶翁掛印歸去。歸到哪裡去?當然是將自己安放在田園裡。陶翁要“貰酒”喝,陳老蓮便為他題款:“有錢不守,吾媚吾口”。寫詩寫到拈花微笑的詩句,喝酒喝到這個份兒上,皆高妙無以復加矣。為了“吾媚吾口”,陶翁還親自“漉酒”,以衣襟為濾布。運筆至此,老蓮又拈出一句,“衣則我累,?則我醉”,如此淡定平常,皆酒中真人。與叔夜之“玉碎”之酒格,各美其美。一則高高山頂立,一則深深海底行。酒過江山之後,田園輕風掠過,據亂世的出處,悲喜皆因酒的風格不同。而太平之世,混跡於市井,多半屈於淺斟低唱。那不是酒格,權稱一味酒款吧。

聞琴聽留白

中國人生活中有七大風雅之事,琴為第一。

為什麼琴第一?因為曲高和寡,因為天籟並非觸手可得。

琴,是君子人格的標配。“曲高”與“天籟”,並非對天才琴技的贊美,而是對琴者內在修為的綜合考量。尼采說“在眼淚與音樂之間我無法加以區分。”這句話深邃直滲心幽,應該奉為對“曲高”和“天籟”的最好解惑。音樂是寫在靈魂上的密碼,應人的崇高之約而來,調理人性的不適。

我們常在古畫上看,古君子身背瑤琴,遊歷名山大川,修煉的正是在俗世即將墮毀的崇高感。高山流水間,他們十指撫琴,彈的是心弦。煙巒夕陽下,遺世獨立的偉大孤獨,難以名狀。倘若於月夜水榭,焚香琴挑,則琴聲或幽幽咽咽,或嘈嘈切切,即便穿林打葉,也還是一種有限的形式美。可古人深知,聽琴非止於聽音,更要聽“無”。於是,琴聲每每戛然懸空,無聲無音,屏息之間,最吊人情緒。當內心開始充盈一個致廣大的朦朧狀態時,再起的琴聲,無論多麼驚艷,似乎都是為那一瞬間的“無”憑吊緬懷。這種琴弦之“無”,如書法之飛白,潑墨之留白,姑且稱之琴弦之“留白”吧。

聽琴聽“無”,這一渺然細節在音樂中的專業趣旨非我能論,但聞琴聽留白歷來為我所鐘。“留白”的瞬間凈化,休止塵世的雜念,卻是額外賜予精神的有氧運動。“無”是“有”的虛擬,用以解釋琴之“留白”,對此我們並不陌生,它源自莊禪的審美格調。陶淵明彈無弦琴,應該是一個大大的留白,是他獻給前輩莊子和他自己人生的一個“清供”。

琴史上,似乎魏晉人最擅長彈琴復長嘯。嵇康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一曲《廣陵散》為之絕唱。他選擇了死,是為了讓正義之美活下去。如今不管《廣陵散》是否當年嵇康的“安魂曲”,它已然流傳為悅耳的紀念碑,永恒為他的生命清供。

在士君子,瑤琴是很個人主義的音樂。即便交友,那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一個人在樹下彈琴,一個人在巨石上聽,飛瀑流過巨石,經過樹下,這種高冷之美,太過華麗。

孔子弦詩三百篇,將華麗稀釋,普羅為溫柔敦厚的大眾教化,矯正勤勞的怨聲。《詩經》配樂吟誦,音樂紓解了詩的憂傷。人民“哀而無怨”,“宜其家室”,在琴瑟和鳴中,終於把日子過成了教科書。其實,北宋朱長文著《琴史》的初衷,就是想用琴音教化人的心靈。只不過,藝術的真諦一旦在人的內心蘇醒,那顆不羈的靈魂便無論如何都會找到自己的節拍。

書摘/試閱

先天須知

食物皆各有天性,正如人之稟賦有別。《論語》中所謂“下愚不移”之人,即使孔、孟親自來教他,還是不能成大器;而天性頑劣的食物,哪怕請最好的名廚掌勺,食之終究無味。大抵來說:豬肉宜皮薄,不能有腥味;雞肉不要太老的,也不要太小,肉嫩的騸雞最相宜;鯽魚以身子扁、肚皮白者為佳,若魚背烏黑,裝在盤中必然硬梆梆的;鰻魚要看生長環境,最好的鰻魚都是在湖泊、溪流中遊泳長大的,江鰻則往往骨亂刺多,差矣;稻谷喂養的鴨子,肉是白的,很肥;沃土長出來的筍,節較少,味更鮮甜;同樣是火腿,味道的好壞卻如有天壤之別;同樣是魚幹,吃到嘴裡竟判若云泥。這都是它們的天性稟賦使然,其他食物,亦可類推。如此看來,每一桌佳肴,除了廚師的六分功勞,還有四分得歸采購的人。

作料須知

作料之於廚師,好比衣服首飾之於女人——女人再漂亮,再會妝扮,如果穿得破破爛爛,哪怕是西施也很難妝扮得好看。一個廚師,若果然善於烹調,他用醬一般會選用伏醬,還要先嘗一嘗味道是否正宗;用油則選用香油,並且知道什麼時候用生油、什麼時候用熟油;用酒當用酒釀,必先濾凈渣滓;用醋乃用米醋,須確保醋汁清冽。而且,醬又分濃醬和清醬,油又分葷油和素油,酸酒有別於甜酒,陳醋不同於新醋,絲毫都不能含糊。至於其他的作料,譬如花椒、桂皮、蔥、姜、糖、鹽,雖用得不多,也都應該選最好的用。蘇州的店家所售秋油,便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鎮江醋顏色雖好,但是酸味不夠,已經偏離了醋的主旨。最好的醋應該是板浦醋,其次則是浦口醋。

洗刷須知

諺語云:“若要魚好吃,洗得白筋出。”可見,清洗食材很重要。不僅要把外在的雜質——譬如說,燕窩內殘存的毛絮、海參上附著的泥土、魚翅裡混雜的沙粒以及鹿筋散發出來的臊味,等等,清洗幹凈,還要剔除食材本身的糟粕。《禮記·內則》寫道:“魚去乙,鱉去丑。”意思是說,像魚的頰骨、鱉的肛門,都必須摘除出來扔掉,以免敗壞了整道菜。豬肉上面的筋膜影響口感,清洗時應順便剔除,入口更松脆。鴨肉的腥臊來自腎臟,只要割凈就好了。剖魚的時候,魚膽不能破,不然全盤皆苦。鰻魚體表的涎液,不能有絲毫殘留,否則滿碗皆腥。韭菜靠摘,摘去兩側的老葉,留下中間的嫩莖;而白菜用剝,棄除邊葉,直取菜心。

調劑須知

調劑之法,沒有定法,因菜而異。有的菜要用酒煮,而不能用水,有的菜則需水煮,而不得加酒,還有的菜須酒、水並用。有的菜只用清醬無需用鹽,有的菜則只用鹽而不用醬,還有的菜則必須鹽和醬一齊用。有的食物太膩,要先用熱油煎炸;有的氣味太腥,要先用白醋腌漬;有的菜須用冰糖提鮮;一般煎炒的菜品,不宜留汁,以便鎖住食材的本味;而那些清香之物,則可以為湯,好使其體內的香味完全散發出來。

配搭須知

諺語云:什麼女嫁什麼漢。《禮記》曰:“儗人必於其倫。”——把一個人放到他的同類中去,才能看出他的端倪來。食物的搭配也是如此。每烹調一物,總需配些輔菜佐料,就好比男女的結合,同類配同類,方能夫婦和睦。所以主材和輔料的搭配,也應當遵循清淡配清淡、濃重配濃重、柔和配柔和、剛烈配剛烈的原則。就葷素的搭配而言:蘑菇、鮮筍、冬瓜,可葷可素;蔥、韭菜、茴香、新蒜,只適合佐葷菜,而不宜配素菜;芹菜、百合、刀豆,跟素菜一起炒很好,與葷菜則不搭。經常有人往雞肉、豬肉裡面添百合,也有人吃燕窩竟然還放蟹粉,這豈不是逼唐堯與蘇峻為伍,還有什麼比這更荒唐的嗎?當然,有的時候又必須交互使用才好,譬如炒葷菜用素油,炒素菜則用豬油。

獨用須知

味太濃重的食物,無須配菜,宜單獨烹飪。好似李贊皇、張江陵這類強勢人物,必須專才專用,方可人盡其能。食物中,也有強勢者,譬如鰻魚、鱉、蟹、鰣魚、牛、羊,都最好寡吃,不可搭配他物。究其原因,這幾樣食材的味道又醇又衝,鮮美中還夾雜著腥膻等邪味,十分難以駕馭,必須用五味調料全力矯正,才能在保留其鮮美的同時去其邪味。做到這點已經很不容易了,哪還有工夫去顧及配菜,豈不是自找麻煩?金陵人喜歡以海參配甲魚、魚翅配蟹粉,我看到就會皺眉頭。把這幾樣摻合到一起,不僅各自的鮮美無法疊加,反而還會沾染上彼此的腥氣,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

火候須知

廚藝好不好,關鍵看火候。有的菜須用武火煎炒,火力太小,則疲軟不脆。有的菜須用文火細煨1,火勢太猛,則容易燒幹。有的菜需要慢慢地收汁,若用猛火急炒,則表面易焦而裡面難熟,所以必須先用武文而後用文火。有的菜,譬如腰子、雞蛋之類,越煮越嫩;而有的菜,譬如鮮魚、蚶蛤之類,稍微一煮就老。尤其是魚肉,起鍋稍遲,便如嚼死肉;而豬肉起鍋太晚,則肉色發黑。頻繁地開啟鍋蓋,則浮沫多而香味少;還有熄火之後再開火續燒的,往往走油而失味,這都是不諳火候的表現。須知道家修煉,非九轉不能成仙丹,儒家視過猶不及,必以中庸為度。而身為廚師,也必須火候精到,慎重地燒好每一道菜,若能做到這一點,那他離得道也不遠了。一盤魚肉上桌,色白如玉,夾之不散,說明是新鮮的魚;如果白若脂粉,而且一夾就碎,乃死魚肉也。明明是鮮魚,卻因為火候不精,把它做成了死魚肉——這樣的廚師,可恨至極。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