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網絡信息體系構建方法和探索實踐(簡體書)
滿額折

網絡信息體系構建方法和探索實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9 元
定價
:NT$ 474 元
優惠價
8741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從網絡信息體系建設理論和體系工程角度,深入研究開放式系統方法、體系架構、網絡中心化、建模仿真、體系管理等現代體系工程方法;從典型案例建設角度,深入研究美軍戰略預警反導體系、太空作戰體系、水下作戰體系、網絡中心戰作戰體系,以及民用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新型智慧城市、城市智能交通體系、藍海信息網絡、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等的建設思路和方法,力求從理論和實踐相統一、技術和戰術相結合的角度,對網絡信息體系的基本內涵、建設理論、實踐應用等問題做出回答,為加快提高基於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提供支撐和參考。

作者簡介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是為提升中國電科在軍工電子領域和電子信息行業的引領作用而打造的,全面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為集團公司科學決策提供權威參考的研究諮詢新型智庫。

目次

第1章 網絡信息體系: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核心支撐 1

1.1 順應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大勢的時代產物 1

1.1.1 網絡信息體系是系統之系統、系統的集合體,具有體系的共性特徵 1

1.1.2 網絡信息體系與作戰體系、裝備體系和保障體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4

1.1.3 網絡信息體系是信息技術驅動和軍事需求牽引相結合的時代產物 8

1.2 核心要義是重塑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 9

1.2.1 網絡信息體系內涵的提出與確立經歷了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的發展過程 9

1.2.2 網絡信息體系的本質是以信息系統為核心塑造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 12

1.3 基於數據驅動的要素、技術與能力構成 15

1.3.1 網絡信息體系由組織、人員、網絡、裝備、數據/信息、規則六類要素構成 15

1.3.2 網絡信息體系是基於網―雲―端架構的服務和應用 16

1.3.3 網絡信息體系將提供態勢感知、指揮決策、協同打擊、支援保障、業務管理、

基礎支撐等六種能力 17

1.4 堅持運用大型體系工程建設理念和方法 18

1.4.1 網絡信息體系建設應堅持體系建設、能力提供、迭代演化、數據驅動理念 19

1.4.2網絡信息體系建設應採取開放式系統、體系結構、網絡中心化、建模與仿真、

體系管理新方法 21

1.4.3 網絡信息體系建設理念和方法運用的典型案例 23

參考文獻 24

第2章 開放式系統:混合集成為新的體系能力 26

2.1 系統與開放系統理論 26

2.1.1 系統 26

2.1.2 系統理論 27

2.1.3 開放系統理論 28

2.2 基於系統論的大型複雜系統設計 28

2.3 實現體系工程的開放式系統方法 30

參考文獻 31

第3章 體系結構:網絡信息體系的規範化描述工具 32

3.1 體系結構與體系結構框架概述 32

3.1.1 體系結構的內涵與特徵 32

3.1.2 體系結構框架的內涵及作用 34

3.1.3 體系結構框架的基本構成 36

3.2 體系結構設計流程和方法規範 41

3.2.1 體系結構的設計流程 41

3.2.2 體系結構開發的指導原則 42

3.2.3 體系結構設計的一致性規範 42

3.3 網絡信息體系的體系結構設計 47

3.3.1 全景視圖 47

3.3.2 能力視圖 48

3.3.3 數據和信息視圖 49

3.3.4 作戰視圖 50

3.3.5 項目視圖 51

3.3.6 服務視圖 52

3.3.7 標準視圖 52

3.3.8 系統視圖 53

參考文獻 54

第4章 網絡中心化:面向服務的網絡信息體系業務架構 58

4.1 從網絡中心戰概念到網絡中心化方法 58

4.1.1 網絡中心化綜述 58

4.1.2 網絡中心化體系架構 59

4.2 基於網絡中心化的C4ISR系統架構模型 60

4.2.1 模型基礎 61

4.2.2 具體模型 61

4.3 網絡中心化與網絡信息體系數據集成 63

4.3.1 網絡信息體系數據集成概述 63

4.3.2 數據集成架構 64

4.3.3 數據集成的關鍵技術 68

參考文獻 71

第5章 建模仿真:網絡信息體系建設的數字孿生 72

5.1 軍事仿真系統的分類與分層 73

5.1.1 軍事仿真系統的分類 73

5.1.2 美國軍事仿真系統的分層 73

5.1.3 我國軍事仿真系統的分層 74

5.2 建模仿真在軍事領域的作用 75

5.3 當前主流建模仿真技術簡介 77

5.3.1 高層體系結構(HLA) 77

5.3.2 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 79

5.3.3 試驗與訓練使能體系結構(TENA) 80

5.3.4 兵棋推演 82

5.4 網絡信息體系建模仿真應用 85

5.5 網絡信息體系建模仿真方向 87

參考文獻 89

第6章 管理評估:網絡信息體系構建的引擎和燈塔 90

6.1 相悖特徵決定體系管理的邊界、控制和團隊悖論 90

6.1.1 體系的特徵 90

6.1.2 體系管理中的悖論 93

6.2 構建基於體系特徵的一體化體系管理框架 97

6.2.1 整體-部分的一體化視圖方法 97

6.2.2 網絡化管理方法 98

6.2.3 體系工程管理的概念域 101

6.2.4 基於體系特徵的一體化體系管理框架 102

6.3 以能力評估檢驗網絡信息體系的建設成效 103

6.3.1 體系評估 103

6.3.2 作戰體系評估 105

6.3.3 網絡信息體系的能力評估 108

參考文獻 110

第7章 美軍戰略預警反導體系:形成一體化預警反導能力 113

7.1 向一體化預警反導體系加速演進 114

7.1.1 維持超級霸主地位是美國預警反導體系建設的核心需求 114

7.1.2 單一分立化走向聯合立體化是美軍預警反導演進的主要特徵 115

7.1.3 保持絕對領先優勢、維護領土絕對安全是美軍預警反導建設的終極目標 116

7.2 構建全球大區域立體預警反導體系 117

7.2.1 戰略預警探測系統―預警反導體系之“眼” 118

7.2.2 指揮控制系統―預警反導體系之“腦” 121

7.2.3 攔截武器系統―預警反導體系之“拳” 124

7.3 建設靈活全面的預警反導體系機制 126

7.3.1 多樣、靈活的反導指揮體制 127

7.3.2 互聯互通的一體化作戰流程 128

7.3.3 分布式防禦:一體化反導作戰概念 128

7.4 網絡中心化方法提升預警反導能力 131

7.4.1 一體化預警反導體系:從概念到能力過程模型 132

7.4.2 以體系工程理念構建美軍預警反導能力 133

結語 134

參考文獻 136

第8章 美軍太空作戰體系:構建分佈彈性體系架構 138

8.1 太空戰略環境呈現擁擠、對抗、競爭趨勢 138

8.1.1 美軍認為太空戰不可避免 139

8.1.2 太空戰略基點由太空威懾向懾戰一體轉變 139

8.2 加快武器裝備、信息系統建設和實戰演習 140

8.2.1 太空武器裝備部署與更新 140

8.2.2 太空信息系統 141

8.2.3 通過演習與實戰錘煉提升太空聯合作戰能力 144

8.3 推進從封閉專用到分佈彈性體系架構轉變 145

8.3.1 體系由封閉專用向分布式彈性體系架構轉變 146

8.3.2 深度挖掘商業航天資源和服務軍用價值 147

結語 147

參考文獻 149

第9章 美軍水下攻防體系:網絡中心戰理念的生動實踐 150

9.1 水下作戰體系發展面臨重大變革 150

9.1.1 技術方面 151

9.1.2 作戰方面 152

9.2 水下作戰的新概念新模式新力量 152

9.2.1 水下體系作戰新概念 152

9.2.2 潛艇作戰新模式 153

9.2.3 無人系統作為新質力量 154

9.3 水下攻防體系的建設內容與過程 155

9.3.1 海洋探測網絡 155

9.3.2 水下無線通信 157

9.3.3 無人潛航器 159

9.4 水下攻防體系的建設思想和方法 162

9.4.1 建設思想 162

9.4.2 建設方法 162

結語 164

參考文獻 164

第10章 美軍網絡中心戰:信息化戰爭演進發展的新思維 166

10.1 從平臺中心到網絡中心的根本轉變 166

10.2 構建以網絡為中心的新型作戰體系 168

10.2.1 網絡中心戰的基本要素 168

10.2.1 網絡中心戰建設要求 171

10.3 形成網絡中心戰能力的源泉和動力 172

10.3.1 網絡中心戰作戰理論 172

10.3.2 網絡中心戰體系中的“系統” 173

10.3.3 網絡中心戰體系中的“網絡” 173

10.3.4 網絡中心戰體系中的“網格” 174

10.3.5 實現網絡中心戰的關鍵技術及要求 175

10.3.6 實施網絡中心戰的條令、編制 176

10.4 實現網絡中心戰目標的重要著眼點 176

結語 178

參考文獻 179

第11章 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構建全球無縫的信息服務 180

11.1 信息網絡空間擴展在社會民生的反映 180

11.1.1 發展背景 181

11.1.2 演進現狀 182

11.2 天地多網與智能服務均衡發展的願景 186

11.2.1 建設需求 186

11.2.2 建設目標 187

11.3 基於網絡信息體系的一體化發展路徑 188

11.3.1 基本思想 188

11.3.2 建設方法 190

11.4 組網、數據處理、網絡安全技術實現 192

11.4.1 星間通信組網技術 192

11.4.2 星載高速數據處理技術 193

11.4.3 網絡安全保障技術 194

11.5 國內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的建設實踐 194

11.5.1 航天科技建設實踐 195

11.5.2 中國電科建設實踐 196

11.5.3 國家遙感中心建設實踐 197

11.5.4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建設實踐 197

11.5.5 北斗航天衛星建設實踐 198

參考文獻 199

第12章 新型智慧城市:用體系工程思維打造城市新形態 200

12.1 信息時代背景下智慧城市發展演進軌跡 200

12.1.1 國外智慧城市發展 200

12.1.2 國內智慧城市發展背景 201

12.1.3 智慧城市關鍵需求 202

12.1.4 智慧城市建設目標 203

12.2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涵蓋領域和技術特徵 204

12.2.1 主要概念和覆蓋領域 205

12.2.2 智慧城市體系 205

12.2.3 體系運行邏輯 207

12.2.4 城市分系統 207

12.3 新型智慧城市互聯體系和全域架構設計 210

12.3.1 新型智慧城市體系 210

12.3.2 全域架構設計 210

12.4 新型智慧城市“六個一”建設理念和重點 214

12.5 中國電科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標杆案例 216

1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