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全2冊)(簡體書)
滿額折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全2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48 元
定價
:NT$ 888 元
優惠價
87773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透過“人類靈魂的審問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眼睛重新審視充滿“罪與罰”的19世紀歐洲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為全面、細緻、公正的傳記,最好的19世紀俄羅斯文化史

◆五卷本陀氏傳的濃縮精編19世紀俄羅斯智識生活的畫卷

從陀氏的家族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長,從他的苦役羈旅到文學生涯,一直到隆重的葬禮,約瑟夫·弗蘭克窮經皓首,呈現出一名作家、編輯、論戰者、傳道者的生活與事業,也同時展現出一幅19世紀俄羅斯智識生活的畫卷——普希金、果戈理、赫爾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岡察洛夫輪流登場,虛無主義、社會主義、民粹主義、保守派、激進派、無神論、基督教交叉現身——在宏闊的比較分析視野中,弗蘭克為我們描繪出了這位“人類靈魂的審問者”,更透過他的視角,為我們解讀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俄羅斯社會的深度”。

約瑟夫·弗蘭克耗數十年之功,撰寫了恢弘壯闊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通過將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放置於個人生活、社會歷史和意識形態的背景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和作品與其生活的時代之間相互映照、相互影響的關係。通過回首19世紀的俄羅斯,弗蘭克對陀氏其人其作以“小說式”的敘事形式,進行了全面、透徹的重新闡釋。它不僅是一部文學傳記,也成為一道透視19世紀俄羅斯智識史的棱鏡。如今,這部厚達2500頁的五卷本被瑪麗·彼得魯塞維茨縮編成現在這個更具普及意義的單卷本。

作者簡介

約瑟夫·弗蘭克(Joseph Frank 1918—2013)

比較文學學者、翻譯家,首屈一指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專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英譯本的權威譯者。1960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此後先後任教於密尼蘇達大學、羅格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教授斯拉夫文學與比較文學。最負盛名的著作是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及其縮編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著作另有《在信仰與理性之間:俄羅斯文學與文化隨筆》(Between Religion and Rationality: Essays in Russi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空間形式的觀念》(The Idea of​​ Spatial Form)、《透過俄羅斯的棱鏡:文學與文化論文集》(Through the Russian Prism: Essays on Literature and Culture)等。

【編者簡介】

瑪麗·彼得魯塞維茨(Mary Petrusewicz)

俄語文學博士,斯坦福大學俄國文學和歷史講師。

···

【譯者簡介】

王晨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譯作有《古典傳統》《拷問法國大革命》《羅馬元老院與人民》等。

初金一美國斯坦福大學斯拉夫語言文學專業博士候選人,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就讀於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要從事19和20世紀俄羅斯文學和文化史研究。

李莎中國人民大學俄語系講師,上海外國語大學俄語語言文學博士。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就讀於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要從事20世紀俄羅斯文學研究。

王嘉宇喬治城大學區域政治專業碩士,本科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與區域政治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地抓住了人類的靈魂上的理想,比其他人更為清醒地努力去實現這些理想,比其他人更為強烈地用他的傳道影響著其他人。

——約瑟夫·弗蘭克

···

《紐約時報書評》:一位淵博而深刻的文化批評家對19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巨匠之一的多層面致敬。

《華爾街時報》: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最好的嚮導。

勒內·韋勒克(美國文學理論家):美國文學研究界最為出色的成就之一。

AS 拜厄特(英國作家):偉大的學術和藝術作品。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美國作家):關於最好的小說家之一的最權威可靠的文學傳記。

弗蘭克致力於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背景——既有個人方面,又有社會、歷史、文化、文學和哲學方面——弗蘭克取得了巨大成功。

——JM 庫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毫無疑問,這是所有語言中,對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為全面、細緻、公正的傳記——信息最為豐富,這一點更不必說。它已經深刻改變了我們對這個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洛杉磯時報書評》

這是最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做出了最好的解讀,是最好的19世紀俄羅斯文化史。

——羅賓·米勒(古根海姆獎得主,俄羅斯文學專家)

這本卓越的傳記將那些偉大的思想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並使其易於理解。這既是一部出色的學術著作,也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

——《星期日泰晤士報》

目次

插圖
前言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
致謝
轉寫規則
縮寫說明
第一部叛逆之種,1821—1849
第1章序幕
第2章家庭
第3章宗教與文化背景
第4章軍事工程學院
第5章兩種浪漫主義
第6章果戈理時期
第7章窮人
第8章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別林斯基小組
第9章別林斯基與陀思妥耶夫斯基(上)
第10章小品與實驗
第11章別林斯基與陀思妥耶夫斯基(下)
第12章別克托夫小組與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
第13章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斯佩什涅夫
第二部坎坷歲月,1850—1859
第14章彼得保羅要塞
第15章苦役營
第16章“痛苦中的怪物”
第17章列兵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18章俄羅斯之心
第19章西伯利亞中篇小說
第20章回家
第三部解放之亂,1860—1865
第21章投入戰團
第22章超驗美學
第23章《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第24章宣言時代
第25章虛無主義者的肖像
第26章《時代》的最後時光
第27章《冬天記的夏天印象》
第28章被解放的女性,被折磨的情人
第29章烏托邦的監獄
第30章《地下室手記》
第31章《時世》的終結
第四部奇幻年華,1865—1871
第32章赫列斯塔科夫在威斯巴登
第33章從中篇到長篇
第34章《罪與罰》
第35章“小鑽石”
第36章《賭徒》
第37章逃避和流亡
第38章尋找小說
第39章傷心欲絕的父親
第40章《白痴》
第41章傳單與詩
第42章父親、兒子和斯塔夫羅金
第43章流亡者的回歸
第44章《群魔》中的歷史與神話
第45章冒名者之書
第五部先知披風,1871—1881
第46章《公民》
第47章Narodnichestvo:俄羅斯民粹主義
第48章巴德埃姆斯
第49章《少年》
第50章公眾人物
第51章《作家日記》,1876—1877
第52章一部新小說
第53章大辯論
第54章反叛與大法官
第55章恐怖和戒嚴法
第56章普希金慶典
第57章爭論與結論
第58章《卡拉馬佐夫兄弟》:第1卷—第4卷
第59章《卡拉馬佐夫兄弟》:第5卷—第6卷
第60章《卡拉馬佐夫兄弟》:第7卷—第12卷
第61章死亡和變形
編後記
註釋
索引

書摘/試閱

第23章《罪與罰》

這個時代,當一切事物迅速衰敗,投機的詭計—— 承諾從人的情感中分離他的希望,從此將其永遠放進更純粹的元素—— 處處受到歡迎。誘人的世界讓熱忱進入和恢復元氣, 激情在那裡有活動的特許, 永不聽見它們自己的名字。——威廉·華茲華斯《序曲》 《罪與罰》(Prestuplenie i nakazanie)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成熟時期的第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說。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心理被不偏不倚地放在作品的中心,並小心地同最終要對他的致命犯罪負責的思想交織在一起。其他各個特徵同樣揭示了拉斯柯爾尼科夫身處的痛苦困境,令人苦惱的激情和崇高的理性化不可分割地融為一體。主人公周圍的人物間接地反映了他的內心衝突,甚至次要情節也隱含地充當了對主題的評論。對情節發展的組織引導讀者正確理解了拉斯柯爾尼科夫罪行的意義。因此,書中的每一個元素都幫助豐富了主題和解決了所提出的最深刻問題。情節的核心是拉斯柯爾尼科夫內心的動搖以及他和波爾菲里·彼得洛維奇的對決所營造的懸念,但必須把這放在小說非常緊密的意識形態—主題結構所製造的所有那些“迴響”的語境中來看待。沒有哪個細節或事件看上去是偶然或無關的。激進派不出意外拒絕承認自己出現在他的小說中,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對虛無主義理念的描繪並不在他們通常所倡導的層面上,而是經過了他的末世論想像的重塑,並展現了其最極端的後果。就像他所知道的,這些理念的意圖是利他和人道主義的,受到對人類痛苦的憐憫和同情的啟發。但想要實現這些意圖就必須完全壓制此類感情的自然流露,依靠理性(像車爾尼雪夫斯基那樣理解為功利主義的算計)來控制人的個性中所有矛盾和非理性的潛在元素。作為其最新的變種,巴扎羅夫主義鼓勵在卓越個體組成的精英中發展原始的尼采式利己主義,未來的希望被交到了這些人手中。創造拉斯柯爾尼科夫(來自俄語raskolnik,“異議者”)這個人物是為了展現上述理想中所包含的所有潛在危害,此人性格的道德—心理特征代表了兩種力量的衝突,一邊是本能的善良、同情和憐憫,另一邊是驕傲和理想化的利己主義,已經扭曲成了對順從的大眾的鄙夷。書中其他的重要人物同樣被整合進了拉斯柯爾尼科夫在這兩極間的搖擺,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是“近似副本”,以更加鮮明的形象代表了拉斯柯爾尼科夫性格和思想的對立衝突中的某一方。巴赫金貼切地表示,拉斯柯爾尼科夫所遇到的每一個人物“對他來說馬上成了他個人問題的活生生答案,不同於他自己 找到的答案;因此,每個人物都觸及了他身上的一個痛點,在他的內心獨白中扮演了堅實的角色”。這些人物對小說結構的貢獻不僅通過“內心獨白”,而是更主要地通過隨著情節展開的一系列遭遇。這些遭遇向拉斯柯爾尼科夫呈現了他本人的這個或那個方面,推動了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藝術意圖而言如此關鍵的自我理解過程。 《罪與罰》專注於解決一個謎題: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動機之謎。因為拉斯柯爾尼科夫本人發現,他並不理解自己為何要殺人;或者說,他意識到被認為促使他產生了殺人念頭的道德意圖無法真正解釋他的行為。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將偵探故事情節中通常的追捕變得內在化和心理化,將其轉移到人物本身;現在是拉斯柯爾尼科夫在追尋他自己的動機。這種追尋營造了類似於傳統上追尋罪犯的懸念,儘管前者在深刻性和道德复 雜程度上無疑要大得多。事實上,書中也有一位名叫波爾菲里·彼得洛維奇的警探,他的任務是將拉斯柯爾尼科夫繩之以法,但比起這一純粹的法律功能,他驅使拉斯柯爾尼科夫不斷自我質疑和自我理解的角色更加重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還精彩地改造了偵探故事的另一個特徵。此類敘事中總是包含著線索,有的指向真正的犯人,還有的指向完全無辜的人物,他們錯誤地受到懷疑,旨在暫時誤導讀者。由於核心謎團是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動機,他用此類“疏忽”埋入了這個謎團的線索,既對讀者提供指導,也誤導了他們。提供指導的線索從一開始就被小心地插入情節的背景中(但如此不露痕跡,以至於很容易被忽視,特別是在第一次讀的時候),指向了拉斯柯爾尼科夫最終對自己的發現——他殺人不是向他相信的那樣出於利他—人道主義動機,而是完 出於想要測試自身力量的純粹自私需要。錯誤的線索(特別是在第一部分)暗示拉斯柯爾尼科夫的行為是對物質、社會或純粹心理原因的反應,但這種決定論觀點在書中受到了公開批評。 這些線索是錯誤的,因為它們誘導讀者偏離了對拉斯柯爾尼科夫動機問題的真正答案,但它們暗示的動機並非在決定意義上是錯的。相反,此類所謂的可能性對拉斯柯爾尼科夫產生了巨大壓力,並大大加強了他在讀者心中喚起的同情。因此,此類 線索也許不該被稱作錯誤的,更應視其為附屬或輔助性的,而非首要的;它們的合理性不斷受到挑戰,即來自劇情,也直接或迂迴地通過拉祖米欣、佐西莫夫和波爾菲里·彼得洛維奇等人物。因此,《罪與罰》的敘事包含了應該如何閱讀該書的看法,對其意義做了解讀,這是該書反激進主義主題的組成部分,體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經常表達的對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影響人類行為之力量的信仰。—※·※— 《罪與罰》開始於故事中途,從拉斯柯爾尼科夫犯罪前的兩天半說起,持續了大約兩週。從拉斯柯爾尼科夫意識中的感覺來看,小說裡的時間可以根據所描繪的事件對他的重要性而自由地壓縮和延展,因此看上去不具備任何客觀維度。時間還能被自由地操控,以便獲得伊恩·瓦特(Ian Watt)在談到康拉德時所說的“主題並置”——即將發生在不同時間的事件並置,從而在它們之間建立聯繫,但沒有作者的解釋介入——所產生的主題效果。事件的客觀順序(時間順序在小說出於藝術意圖對其進行重組之前的樣子)為闡明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動機之謎扮演了關鍵角色。隨著與之對應的謎團情節的結構(當下行動的時間透露了過去發生的事)向前發展,這一順序及其所有的心理—意識形態影響將逐漸顯現。《罪與罰》著名的開頭同樣具有微妙的結構,釐清其中的各條主題線索非常重要。它的核心是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內心衝突,一邊是他為了人類利益而犯罪的意圖,一邊是道德良心阻止他剝奪他人的生命。此人是一位敏感的年輕知識分子,他的細膩情感既體現在他對自己所目睹的周遭苦難本能的同情衝動,也表現在他對自身意圖的強烈反感。當我們第一次遇到此人時,他已經為犯罪考慮了六週,雖然他生活在極端的貧困中,但顯然他並未想過完全出於自私的理由而犯罪。他關心的是受苦人類的命運,就像在酒館場景中所揭示的,他的犯罪企圖的功利主義—利他主義理由在那裡第一次得到了清晰表達。為什麼不殺死一個卑鄙、貪婪和“無用”的老放貸婆,用她的錢來緩解在拉斯柯爾尼科夫的世界中無所不在的人類痛苦呢?當他走進酒館,聽見一個學生和一位年輕軍官同時談及此事時,他的頭腦中恰好也產生了這個想法。陀思妥耶夫斯基發揮自己的全部藝術力量,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各種骯髒和人類的慘狀,當拉斯柯爾尼科夫穿過滿是酒肆、妓院和腳步蹣跚的醉漢的街道時,這些東西從他眼前閃過,或者滲入了他的情感。對拉斯柯爾尼科夫而言,與無可救藥的酒鬼馬爾梅拉多夫(處境悲慘,對自己的墮落充滿悔意)的遭遇代表了他在塵世間無法忍受的一切,特別是當馬爾梅拉多夫向所有人解釋說,自己忍飢挨餓的一家人都靠做妓女的女兒索尼婭的自我犧牲糊口。因此,在情節層面上,馬爾梅拉多夫似乎強化了拉斯柯爾尼科夫對周遭可怕的悲慘生活採取行動的願望,但在意識形態主題的層面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用這次遭遇事先揭示了拉斯柯爾尼科夫本人信仰(尚未被具體介紹)的冷血,以及將用來反對它們 的另一組價值。當馬爾梅拉多夫描述了他去向一個永遠還不起的放貸人借錢時,他明白自己沒能藉到錢符合“現代”觀點。放貸人應該出於“同情”而藉錢給他嗎?“但一向關注新思想的列別賈特尼科夫先生前些天解釋說,同情心在當代是科學所禁止的,在英國就是這樣,那裡推行政治經濟學。”拉斯柯爾尼科夫本人的思想恰恰基於同樣的“政治經濟學”的功利主義觀點,這種觀點排斥對於被選定作為犧牲品的“無用”個體表現出任何同情。相反,馬爾梅拉多夫在倒下前選擇了狂熱的自我獻身,與拉斯柯爾尼科夫夢想付諸實踐的思想的冷酷主旨形成了最強烈的反差。在這裡,馬爾梅拉多夫引用了一系列經過隨意改動的福音書經文,想像著基督在末日審判時重新降臨,寬恕了甚至像他本人那樣的“恥辱之子”,因為“他們中無人相信自己受之無愧”。基督寬恕一切的愛遭到“智者和明理之人”(最後一個詞的俄文為razumnie,俄文中稱“理性”為razum)的反對絕非意外,陀思妥耶夫斯基巧妙地把《新約》中的法利賽人變成了19 世紀60 年代的俄國激進派的前身。這一彼得堡場景的象徵意義強化了社會—人道主義動機,那是拉斯柯爾尼科夫犯罪的名義理由。在重要的酒館場景中(包括打台球的軍官和學生的談話),該動機得到了令人難忘的表達。在這裡,陀思妥耶夫斯基展現了他們的討論中所涉及的思想多麼流行,即通過人道主義的暗殺來改善社會。不過,陀思妥耶夫斯基隨即為這種不帶個人色彩的煽動(“1 條命換100 條命——這是簡單的算術”)增添了更具親情的動機: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母親寫來的一封信。他在信中獲悉自己的家人處境困窘,完全是為了幫助摯愛的哥哥,他的妹妹杜尼婭決定嫁給吝嗇和專橫的盧仁律師。就這樣,杜尼婭的決定把拉斯柯爾尼科夫置於和靠索尼婭掙錢養活的酒鬼馬爾梅拉多夫差不多羞恥的位置(儘管外表上看要體面些),他非常深切地意識到這點。 在《麥克白》之後,陀思妥耶夫斯基對良心與自我搏鬥之痛苦的描繪無人能及,就像拉斯柯爾尼科夫奮力壓抑自己的道德顧慮和堅定殺人決心時那樣。他前往放貸婆家踩點(以便事先偵察地形)後的恐懼退縮只是一連串越來越強的反應中的第一次:“上帝啊!這多麼卑鄙……這種可怕的東西怎麼會進入我的頭腦?”第5 章中那令人難忘的一系列夢境(他回憶起兒時曾看到喝醉的農夫米科爾卡野蠻暴虐地打死了一匹“無用”的老母馬)是拉斯柯爾尼科夫痛苦衝突的縮影。一邊是那個“喜歡教堂和那些幾乎沒有了衣飾的古老聖像,以及那個晃著頭的老神父”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仍然存在於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心靈深處,他怒不可遏地掙脫父親的手,用手臂攏住死馬的頭,輕吻了她的嘴唇和受傷的眼睛,最後“發瘋似的對米科爾卡揮起了小拳頭”。另一邊是做這個夢的成年拉斯柯爾尼科夫,他現在正計劃著和米科爾卡如出一轍的行為——並且不是在酒後的失控中,而是按照精心想出的“理性”理論。拉斯柯爾尼科夫的這兩個方面在他內心的衝突如此撕心裂肺,以至於他在恐懼和自責中驚醒,(錯誤地)相信自己最終征服了揮之不去的殺人誘惑。在整個第一部分,讀者一直沉浸於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意識中,往往會認同他的觀點。但與拉斯柯爾尼科夫內心鬥爭的重要情節交織在一起的是背景事件,它們的目的只能是為了表明,事實上拉斯柯爾尼科夫無法看清自己個性中被激起的潛意識的心理—情緒力量。在所有此類事件中,拉斯柯爾尼科夫的行為顯示,他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反對激發了其功利主義—利他主義目標的那種情感。比如,在這裡我們看到,拉斯柯爾尼科夫剛剛還忙著幫助某個不幸的人,但下一刻他又成了漠不關心和鄙視他人的利己主義者,對曾經引起他憐憫的不幸無動於衷。利己主義是拉斯柯爾尼科夫性格的成分之一,早在他從臭氣熏天的街道上“令人作嘔的悲慘景象”中走過時,從他“帶著最強烈厭惡的表情”中就能看到這點。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來說,心理和意識形態現在變得密不可分,行為的每一次突然變化都與對激進理論的某種指涉存在關聯。剛剛從放貸婆那裡踩完點,拉斯柯爾尼科夫渾身燥熱,又對自己感到厭惡。他來到一家酒館歇腳,在那裡遇到馬爾梅拉多夫,並喝了一杯啤酒。他馬上覺得好多了,於是把之前的道德不適歸咎為肚子餓了,對其不屑一顧;車爾尼雪夫斯基曾教導說,道德只是生理的產物。第一次造訪馬爾梅拉多夫家時,拉斯柯爾尼科夫出於對他們悲慘處境的同情好心地留下了幾個戈比,但後來他同樣感到 後悔。他反思說:“我做了件多蠢的事。他們有索尼婭,而我自己也需要那些錢。” 這種利己主義考慮阻止了憐憫的自發流露,他帶著“惡意的笑容”思考了人類讓自己適應最可恥環境的無限能力。與之類似,為了幫助一個被腦滿腸肥的好色“花花公子”跟踪的醉酒姑娘,他報了警,但出人意料地馬上又噁心地走開了。突然,“似乎有什麼東西叮了拉斯柯爾尼科夫一下;剎那間,一種完全的噁心感襲遍他的全身”,於是他轉向了另一個極端,自言自語說:“讓他們相互活吞了對方——與我何干?”“叮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是這些達爾文式的反思,它們把強者的勝利視作天經地義,對弱者的任何幫助都違背了自然法則。這幕場景隨後又在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內心重演,他先是想像那個姑娘未來很可能淪為妓女和染上性病,在十八九歲就毀了,但隨後又尖刻地否定了這種憐憫的回潮,因為“他們告訴我們,每年都必須有一定比例的人……在某個地方……走那條路…………去見魔鬼,必須如此,好讓其他人保持純潔,不受打擾”。就這樣,在功利主義邏輯上與酒館場景中所表達的那些思想如出一轍的激進理念繼續對拉斯柯爾尼科夫性格中固有的利己主義火上澆油,把他變成了對人類同胞的仇恨者而非熱愛者。不僅他的理念與他的道德—情緒情感的本能敦促背道而馳,而且這些理念還暫時把他變成了一個道德良心不再作為個性的一部分發揮功能的人。並非因為他的道德目標不真誠,而是因為在他下定決心實現意圖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拉斯柯爾尼科夫必然會壓制自己內心的道德—情緒情感,後者正是這一目標的源頭。就這樣,這些場景中發生的狀況顯示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理念如何影響了他的個性,並對自從受到那些理念影響後,他的內心情緒經歷了什麼提供了重要線索。斯柯爾尼科夫一下;剎那間,一種完全的噁心感襲遍他的全身”,於是他轉向了另一個極端,自言自語說:“讓他們相互活吞了對方——與我何干?”“叮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是這些達爾文式的反思,它們把強者的勝利視作天經地義,對弱者的任何幫助都違背了自然法則。這幕場景隨後又在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內心重演,他先是想像那個姑娘未來很可能淪為妓女和染上性病,在十八九歲就毀了,但隨後又尖刻地否定了這種憐憫的回潮,因為“他們告訴我們,每年都必須有一定比例的人……在某個地方……走那條路…………去見魔鬼,必須如此,好讓其他人保持純潔,不受打擾”。 就這樣,在功利主義邏輯上與酒館場景中所表達的那些思想如出一轍的激進理念繼續對拉斯柯爾尼科夫性格中固有的利己主義火上澆油,把他變成了對人類同胞的仇恨者而非熱愛者。不僅他的理念與他的道德—情緒情感的本能敦促背道而馳,而且這些理念還暫時把他變成了一個道德良心不再作為個性的一部分發揮功能 的人。並非因為他的道德目標不真誠,而是因為在他下定決心實現意圖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拉斯柯爾尼科夫必然會壓制自己內心的道德—情緒情感,後者正是這一目標的源頭。就這樣,這些場景中發生的狀況顯示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理念如何影響了他的個性,並對自從受到那些理念影響後,他的內心情緒經歷了什麼提供了重要線索。斯柯爾尼科夫一下;剎那間,一種完全的噁心感襲遍他的全身”,於是他轉向了另一個極端,自言自語說:“讓他們相互活吞了對方——與我何干?”“叮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是這些達爾文式的反思,它們把強者的勝利視作天經地義,對弱者的任何幫助都違背了自然法則。這幕場景隨後又在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內心重演,他先是想像那個姑娘未來很可能淪為妓女和染上性病,在十八九歲就毀了,但隨後又尖刻地否定了這種憐憫的回潮,因為“他們告訴我們,每年都必須有一定比例的人……在某個地方……走那條路…………去見魔鬼,必須如此,好讓其他人保持純潔,不受打擾”。 就這樣,在功利主義邏輯上與酒館場景中所表達的那些思想如出一轍的激進理念繼續對拉斯柯爾尼科夫性格中固有的利己主義火上澆油,把他變成了對人類同胞的仇恨者而非熱愛者。不僅他的理念與他的道德—情緒情感的本能敦促背道而馳,而且這些理念還暫時把他變成了一個道德良心不再作為個性的一部分發揮功能 的人。並非因為他的道德目標不真誠,而是因為在他下定決心實現意圖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拉斯柯爾尼科夫必然會壓制自己內心的道德—情緒情感,後者正是這一目標的源頭。就這樣,這些場景中發生的狀況顯示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理念如何影響了他的個性,並對自從受到那些理念影響後,他的內心情緒經歷了什麼提供了重要線索。主義火上澆油,把他變成了對人類同胞的仇恨者而非熱愛者。不僅他的理念與他的道德—情緒情感的本能敦促背道而馳,而且這些理念還暫時把他變成了一個道德良心不再作為個性的一部分發揮功能的人。並非因為他的道德目標不真誠,而是因為在他下定決心實現意圖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拉斯柯爾尼科夫必然會壓制自己內心的道德—情緒情感,後者正是這一目標的源頭。就這樣,這些場景中發生的狀況顯示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理念如何影響了他的個性,並對自從受到那些理念影響後,他的內心情緒經歷了什麼提供了重要線索。主義火上澆油,把他變成了對人類同胞的仇恨者而非熱愛者。不僅他的理念與他的道德—情緒情感的本能敦促背道而馳,而且這些理念還暫時把他變成了一個道德良心不再作為個性的一部分發揮功能的人。並非因為他的道德目標不真誠,而是因為在他下定決心實現意圖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拉斯柯爾尼科夫必然會壓制自己內心的道德—情緒情感,後者正是這一目標的源頭。就這樣,這些場景中發生的狀況顯示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理念如何影響了他的個性,並對自從受到那些理念影響後,他的內心情緒經歷了什麼提供了重要線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73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