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亞史‧第四卷(簡體書)
滿額折

中亞史‧第四卷(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  價:NT$ 528 元
優惠價:8745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亞史》第四卷論述了13世紀初至15世紀末期近三百年間,蒙古人和突厥化蒙古人政權在中亞興起、發展和衰亡的歷史。從內容上看,本書繼續論述封建制度和封建關係的發展,在世界歷史的分期中仍然屬於中世紀史範疇;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來看,與突厥王朝時期一樣,這一時期的中亞處於封建社會的發展階段。本卷分“蒙古帝國時代”、“蒙古汗國時代”和“帖木兒帝國時代”三編。第一編從蒙古人崛起的13世紀初起,止於塔剌思會議召開的1269年;第二編起於蒙古帝國分裂的1270年,終於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兒在河中地區確立統治的1370年;第三編起于帖木兒帝國建立的1370年,終於帖木兒帝國滅亡的1507年。每一編的結構大致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敘述蒙古或突厥化蒙古諸政權的歷史過程和統治;第二部分側重於總體歸納,綜述蒙古人或突厥化蒙古人在中亞的社會經濟、宗教、文化及對外關係,對蒙古或突厥化蒙古政權做出總結和評價。

作者簡介

藍琪,女,1948年生,湖北安陸人,1983年師從項英傑先生研究中亞史,1986年獲武漢大學碩士學位,隨後在貴州師範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任教,二級教授,2015年8月退休。主要從事中亞史、突厥史、中外關係史的研究。主要專著:《稱雄於中亞的遊牧民族》、《16—19世紀中亞各國與俄國關係論述》、《金桃的故鄉——撒馬爾罕》;譯著:《草原帝國》、《治國策》、《中亞文明史》第五卷等。

名人/編輯推薦

《中亞史》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今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阿富汗所在地區及與它們有關的地區。中亞史著述一直存在史料多的地方多寫、史料少的地方少寫或不寫的狀況,本書作者以扎實的文獻基礎,綜合了歷史學、考古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以編定性,以章定範圍,以節定內容”,使我們對中亞史有整體的認識,具有很強的研究與參考價值。本書作者藍琪師從歷史學家項英傑先生治中亞史,成果豐碩,曾出版多部與有關中亞史的有影響力的論著與譯著。

藍琪等同誌編著的《中亞史》即將出版,索序於我。我對中亞的歷史素無研究,是沒有資格寫序的,但考慮再三,還是答應了下來。我之所以承命不辭而有“越位”之舉者,是因為被作者刻苦治學的精神深深感動。在貴州研究中亞史,條件是很不利的。獲得資料很難,對外交流的機會也少,等等。但作者們以極大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十餘年堅持不懈,終於獲得了豐碩成果。《中亞史》從原始社會一直寫到1991年,亙古至今,結構嚴謹,內容充實,實在難能可貴。
我國史學界過去很少有人專門研究中亞史,但有一些前輩學者在他們的著作和譯著中也涉及中亞史的某些方面或某些問題,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例如,陳垣先生的《元西域人華化考》、馮承鈞先生的《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張星娘先生的《中西交通史料彙編》、向達先生的《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都是精品。今天,我國作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需要深入了解世界,既要了解它的現狀,也要了解它的歷史。中亞是我國的近鄰,研究中亞史很有必要。希望藍琪等同志繼承前輩學者的寶貴遺產,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我還想藉此機會談談研究世界史的問題。研究世界史,要兼顧整體與局部兩個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日益密切聯繫起來。伴隨著迅速全球化的時代,歷史學也必須把世界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人們迫切要求知道:人類歷史是怎樣由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發展成為今天這一密切聯繫的整體的。只有局部的研究,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再者,國別史和地區史的研究如果不放在更加廣闊的世界背景下進行,那麼它們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的關聯和相互影響,是無法談清楚的,整體的說明就站不住腳,難以成立。好比一座大廈,如果它的種種構件都不結實,那麼這座大廈就只是徒有其表,看起來富麗堂皇,但不久就會坍塌下來。
我國較大規模地開展外國歷史的研究,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至今只有幾十年的時間。因此,無論是世界史的研究,還是國別史、地區史、專門史的研究,都需要繼續展開。還有不少空白點,有待填補。我們的任務重,但底子薄,所以更要加倍努力。我老師一輩的史學家都已歸道山了。與我同輩(大約在80-90歲之間)的史學工作者,在世的也不多了。開拓我國世界史(廣義的,包括全球史與區域史、國別史等)研究新局面的重任落在了中青年一代身上,希望各位奮發努力,勇攀高峰。我相信再過幾十年,我國的世界史研究定將邁上一個新的台階,成為國際史學界大廈中的重要一員。
收起全部↑

目次

第一編蒙古帝國時代(13 世紀上半葉)
第一章 大蒙古國的建立和擴張(1206—1225) ……3
第一節 大蒙古國的建立 ……3
第二節 大蒙古國滅西遼 ……10
第三節 大蒙古國滅花剌子模帝國 ……15
第四節 大蒙古國征服呼羅珊和阿富汗地區 ……26
第二章 蒙古帝國(1225—1269) ……33
第一節 成吉思汗的分封 ……33
第二節 王位繼承 ……41
第三節 統治制度的建立 ……50
第四節 蒙古帝國在中亞的統治 ……59
第三章 蒙古帝國的對外征服 ……68
第一節 西征與伊利汗國的建立 ……69
第二節 西征與欽察汗國的建立 ……76
第三節 南征與元朝的建立 ……81
第四章 西道兀露絲 ……87
第一節 察合台兀露絲 ……87
第二節 窩闊台兀露絲 ……97
第三節 朮赤兀露絲(欽察汗國) ……101
第四節 西道兀露絲與蒙古帝國的關係 ……108
第五章 社會經濟、宗教、文化 ……116
第一節 社會經濟 ……117
第二節 宗教 ……128
第三節 文化 ……135
第二編蒙古汗國時代(1270—1370)
第一章 三大汗國 ……147
第一節 塔剌思會議 ……147
第二節 察合台汗國 ……156
第三節 東、 西察合台汗國 ……164
第四節 窩闊台汗國 ……171
第五節 伊利汗國 ……179
第二章 察合台汗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186
第一節 察合台汗國與元朝的關係 ……186
第二節 察合台汗國與伊利汗國的關係 ……192
第三節 欽察汗國及其與察合台汗國的關係 ……197
第三章 社會經濟 ……205
第一節 阿姆河以北地區 ……205
第二節 呼羅珊 ……212
第四章 宗教與文化 ……218
第一節 宗教 ……219
第二節 文化 ……227
第三編帖木兒帝國時代(1370—1507)
第一章 帖木兒及帖木兒戰爭 ……235
第一節 帖木兒 ……235
第二節 與東察合台汗國的戰爭 ……240
第三節 西征波斯 ……245
第四節 北伐欽察汗國 ……251
第五節 南征印度 ……258
第二章 帖木兒帝國 ……263
第一節 王位繼承 ……264
第二節 政治統治 ……271
第三節 社會經濟 ……284
第三章 宗教與文化 ……293
第一節 宗教 ……293
第二節 文化 ……299
第四章 中亞國家與周邊政權的關係 ……309
第一節 帖木兒帝國與周邊蒙古、突厥政權的關係 ……310
第二節 帖木兒帝國與明朝的關係 ……315
第三節 東察合台汗國與明朝的關係 ……323
第四節 帖木兒帝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327
第五章 蒙古人統治中亞的歷史意義 ……334
第一節 蒙古人在中亞統治的歷史地位 ……334
第二節 蒙古人的突厥化 ……340
附錄一:世系表 ……348
附錄二:地圖 ……352
參考書目 ……355
中外譯名對照 ……361

書摘/試閱

《中亞史》第四卷論述了13世紀初至15世紀末期近三百年間,蒙古人和突厥化蒙古人政權在中亞興起、發展和衰亡的歷史。從內容上看,本書繼續論述封建制度和封建關係的發展,在世界歷史的分期中仍然屬於中世紀史範疇;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來看,與突厥王朝時期一樣,這一時期的中亞處於封建社會的發展階段。
《中亞史》第四卷分“蒙古帝國時代”、“蒙古汗國時代”和“帖木兒帝國時代”三編。第一編從蒙古人崛起的13世紀初起,止於塔剌思會議召開的1269年;第二編起於蒙古帝國分裂的1270年,終於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兒在河中地區確立統治的1370年;第三編起於帖木兒帝國建立的1370年,終於帖木兒帝國滅亡的1507年。
每一編的結構大致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敘述蒙古或突厥化蒙古諸政權的建立過程和統治;第二部分側重於總體歸納,綜述蒙古人或突厥化蒙古人統治時期中亞的社會經濟、宗教、文化及對外關係,對蒙古或突厥化蒙古政權做出總結和評價。
在第一編中,作者論述了13世紀上半葉蒙古人的崛起及其在中亞的征服和統治。作者指出,蒙古帝國的建立與歐亞大陸當時的形勢是分不開的。蒙古人擴張時期,在歐亞大陸東部,中國的領土四分五裂:隔淮河相峙的南宋王朝與金朝分別統治著中國南、北方,西夏、吐蕃佔據著中國西北部,大理國擁有中國西南部。這些政權或孤立自守,或彼此征戰;在歐亞大陸中部,12世紀末期靠武功建立起來的花剌子模帝國祇是一個帝國的雛形,還未來得及完善與鞏固,再往西是剛擺脫塞爾柱人控制卻又受到花剌子模帝國威脅的阿拉伯帝國;在歐亞大陸的西部,東歐平原被星羅棋布的斡羅思公國分割,地中海沿岸狂熱的信徒們舉著“十字”與“新月”的旗幟正在進行著曠日持久的廝殺,千年帝國拜占庭面臨著十字軍的征服。因此,歐亞大陸成了蒙古人馳騁的大舞台。大蒙古國陸續征服了中國的西夏、金國和南宋政權,中亞的花剌子模帝國、伊斯瑪儀教派的木剌夷國和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在短時期內發展成為一個地域空前廣大的帝國。
在本編中,作者探討了蒙古帝國的統治制度。作者指出,13世紀初期的蒙古帝國是一個奴隸制游牧汗國,成吉思汗創建的千夫長、怯薛等一系列統治制度,為蒙古帝國政治和經濟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3世紀中葉,蒙古社會在被征服地生產力的影響下開始從奴隸制向封建製過渡,在此過程中,漢化契丹人耶律楚材的改革促使蒙古擺脫了奴隸制的影響,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封建帝國。
在本編中,作者重點探討了蒙古帝國在中亞地區的統治。作者指出,13世紀上半葉,蒙古帝國在中亞的統治基本上有分封、監管和直接統治三種方式。成吉思汗征服中亞以後,將中亞草原地區分封給他的兒子們,形成了蒙古宗王們直接統治的兀魯思,他們與兀魯思境內的牧民結成了隸屬關係,並以武力維持著對被征服地區的統治;蒙古人在中亞的監管地區主要是蒙古西征之前歸順大蒙古國的地區,如高昌回鶻國及海押立(今卡帕爾城附近)和阿力麻里游牧政權統治下的巴爾喀什湖以南以東地區,蒙古帝國保留了以上地區的國家和統治者的王位,派蒙古官員達魯花赤監管之;中亞被征服的農耕和城市是蒙古帝國的直接統治區,直接隸屬於蒙古帝國,帝國派總督、達魯花赤等官員管理。
在本編中,作者論述了蒙古帝國統治時期中亞經濟、宗教和文化的情況。作者指出,蒙古帝國的建立消除了東西方陸路交通的人為障礙,打通了歐亞大陸自古形成的商路,促進了東西方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與以往相比,在蒙古帝國時期,中亞社會經濟和文化更多地與東方聯繫在一起,中亞商人壟斷了蒙古草原與東、西方的貿易。
蒙古人採取分封分治原則是希望通過“分封”和“封地聯合”的形式,以兄弟之間的和諧保證蒙古帝國對廣大地區的統治,在蒙古帝國建立之初,這種方式確實起到了團結統治集團,鞏固和加強對被征服地區的統治的作用;然而,分封制是一種實力政治,受封宗王在其封地內組建軍隊,發展勢力,不再聽從中央政權的命令,最終導致了蒙古帝國的分裂。
在第二編中,作者論述了蒙古帝國的分裂。作者指出,蒙古帝國初期,蒙古中央靠著帝國大汗個人的能力控制了各兀魯思的財政和軍政,維繫著蒙古帝國的統一。窩闊台大汗去世以後,蒙古帝國出現了分裂的跡象;蒙哥大汗時期,欽察汗國實際上已經獨立出去;蒙哥去世以後,拖雷家族的汗位爭奪戰爭導致了蒙古帝國的徹底分裂。13世紀70年代,察合台系蒙古人在察合台兀魯思的基礎上形成了察合台汗國。
本編論述了在中亞實施統治的察合台汗國的歷史,以及汗國統治下中亞地區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及其與周邊政權的關係。作者指出,蒙古帝國時期,中亞的大多數農耕地區及城市被認為是國家和最高統治者—汗的財產,帝國中央派代表管理和收取賦稅,賦稅在黃金家族成員中分配;察合台汗國時期,這些地區已經成為察合台家族的財產,察合台汗把這些地區分封給自己的貴族和異密,這些封地被稱為蘇尤爾加爾。蘇尤爾加爾實際上是伊克塔制度的延續,只不過在數量上比伊克塔的範圍廣得多,不僅對農業綠洲,而且對游牧草原,甚至對封地上的城市也有管理權。察合台汗國統治時期,中亞本地的突厥族和塔吉克族大封建主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積極參與到蒙古政權之中,他們在汗國擔任民政官員,或以宗教首領、蘇菲教長的身份影響著統治者。
在本編中,作者論述了察合台蒙古人從游牧到農業定居的改變。作者指出,從1265年察合台汗木八剌沙(Mubarak Shah)發布命令禁止軍隊掠奪農民和破壞農業起,到怯別在中亞實施改革之時,察合台蒙古人的游牧觀念發生了改變。怯別將察合台兀魯思劃分成小的行政和納稅區,統一設置萬戶,確定稅率和徵稅方法,由汗委派的代表進行管理。經過幾代察合台宗王的努力,特別是財政大臣馬思忽惕伯召集農民(剌亦牙惕)的具體措施,使流亡的農民返回家園,恢復農耕,河中地區經濟開始恢復和發展,一度呈現出繁榮景象。
在本編中,作者對蒙古人接受伊斯蘭教和突厥文化的過程做了論述。13世紀下半葉,中亞蒙古人接受並改宗伊斯蘭教,思想意識與突厥族居民趨於一致。經過一百多年的融合,到14世紀後期,中亞蒙古人,特別是河中地區的蒙古人,基本上已經伊斯蘭化。蒙古人的伊斯蘭化促進了伊斯蘭教向東部挺進,改變了伊斯蘭教在中亞東部徘徊的局面。
在本編中,作者還論述了察合台蒙古人的文化狀況。中亞蒙古人逐漸放棄了蒙古語,開始使用突厥語。14世紀後期,在河中地區,以阿拉伯字母書寫察合台文的現象普遍;在中亞東部,察合台文與古回鶻文兩種文字通用。在察合台語和察合台文的形成過程中,文學的主要內容是將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著作翻譯成察合台語。
在第三編中,作者論述了帖木兒帝國形成、發展和衰亡的歷史,以及帖木兒帝國時代中亞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狀況。作者指出,帖木兒經過10年(1360—1370)的戰爭,擊敗了東察合台汗及河中地區的其他異密,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此後,帖木兒經過30多年的戰爭,打敗了東察合台汗國,收復了被欽察汗國占有的花剌子模綠洲,征服了呼羅珊,洗劫了頓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北印度等地,建立了一個西起幼發拉底河,東至錫爾河和印度德里,北抵高加索,南臨波斯灣的軍事大帝國。
在本編中,作者論述了帖木兒帝國在中亞的統治。作者指出,帖木兒帝國是非成吉思汗系的蒙古貴族在中亞建立的政權,建立者帖木兒為了維護成吉思汗系的正統性原則,一直保留著察合台系汗王,本人只取伊斯蘭教突厥君主“素丹”的稱號。淡化察合台系的傾向直到兀魯伯之後才在帖木兒宗王中明顯出現。帖木兒帝國的統治具有以下特徵:其政府是突厥—波斯式的,既有波斯行政的形式,又有突厥政權統治權與行政權合一的內涵;其法律也具有兩重性,兼有蒙古成吉思汗的札撒和伊斯蘭教的薩里亞法;帖木兒帝國素丹既是最高政策的製定者,又是最高行政者。素丹之下設置了一個由七人組成大臣會議,大臣會議的基本分工是:一人管理軍事,一人管理包括商業貿易、財政、治安在內行政,一人管理客旅和無主的產業,一人管理素丹王室的宮廷事務,其餘三人管理邊境和內地事務;地區行政劃分為大州、小州,不論大、小州都設置長官三人,一人掌民事,一人掌軍事,一人掌無主產業。作者指出,帖木兒帝國的行政機構是鬆散的,各部之間的分工不明確,職權範圍也難以確定。此外,帝國政府是受君主意志操縱的機構,帝國統治者隨意干涉政府事務,部下必須忠實於君主,而不是忠實於自己的職責。
本編對蒙古人最終伊斯蘭化的情況進行了論述。14世紀後期,河中地區蒙古人伊斯蘭化的過程基本完成。15世紀,中亞宗教界的情況是:第一,蒙古統治者不再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利用伊斯蘭教為其擴張和統治服務;第二,在統治者的庇護下,宗教界勢力增加,宗教組織加強,王權與教權既互相鬥爭又互相利用,維持著在中亞的統治;第三,從15世紀中葉起,以布哈拉為中心的蘇菲派納格甚班底教團在王權的支持取代了亞薩維教團的地位。
作者在本編中論述了帖木兒時期中亞的文化狀況。作者指出,帖木兒帝國的建立結束了察合台系蒙古人後期統治的混亂局面,中亞文化得到極大發展,並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文學方面,一批波斯名著被譯成察合台語,察合台語步入了文學語言的成熟階段,產生了察合台語著作;在史學方面,出現了《歷史精華》、《帖木兒武功記》、《兩幸福之會合》等名著;在科學方面,出現了當時精確度最高的天文表,即兀魯伯新天文表;在繪畫藝術方面,獨立的帖木兒畫派形成,它對中亞繪畫的影響持續到16世紀20年代;在建築方面,這一時期的中亞建築呈現出綜合特徵,既保持了突厥建築特色,又融合了波斯、阿拉伯的建築風格和吸收了中國瓷磚裝飾技術。
蒙古政權和突厥化蒙古政權在中亞統治的近三百年(1220—1507)是中亞民族融合時期。6世紀,從蒙古草原西遷的突厥族人來到中亞,經過六百多年的融合,中亞印歐種的東伊朗語居民中的大多數走上了突厥化的道路,這是中亞地區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13世紀初,蒙古人來到中亞,察合台系蒙古人在中亞的統治改變了他們的游牧觀念,他們放棄了純游牧生活方式,開始過定居生活。蒙古人與突厥族居民雜居、通婚,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陸續被中亞居民同化,成為突厥化蒙古人,隨著人種和文化的變化,蒙古人的特徵開始喪失。蒙古政權時期是中亞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時期。經過這一時期的融合,到16世紀,中亞現代民族烏茲別克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開始形成。
本卷的分工:察合台、窩闊台、欽察汗國由貴州師範大學劉剛副教授執筆;其餘部分由貴州師範大學藍琪教授執筆。
藍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