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尼采透視
95折

尼采透視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5361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8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尼采對現代哲學影響巨大
而近年的華語學界對他的思想產生了嶄新且多元的研究興趣
除了對其哲學的核心部分有更深入的探討外
也關注他與古今中外哲學之間的對話
使他的思想面貌更加清晰地呈現

本書集結了十二篇兩岸三地尼采專家的專題文章,內容涵蓋多個層面,包括尼采與古希臘文化的關係、尼采哲學的核心問題、尼采與近代西方哲學家的對話,以及其與佛學、中國哲學之間的對話等。透過這些細緻、嚴謹的探索,讓我們對於尼采的思想有更豐富的認知,也看見近年在華語學界中,尼采研究的方向和成果。

尼采對蘇格拉底、柏拉圖的批判,在思想史上產生了鮮明的影響,是認識尼采思想的重要切入點。從尼采與諸多近代哲學家如馬克思、胡塞爾、海德格爾等之間的思想比較及對話,我們能對尼采哲學與西方哲學傳統複雜而有趣的關係有更多理解。而與佛教、中國哲學的對話中,則讓我們發覺中西哲學之間巧妙的關聯。

作者簡介

張振華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趙千帆
同濟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黃國鉅
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

楊婉儀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王俊
浙江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張文濤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古典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比較古典學學會祕書長

吳俊業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梁家榮
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歐洲思想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現象學中心主任

駱頴佳
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通識及文化研究課程)講師

孫雲平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兼任所長

張穎
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劉滄龍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目次

序 3
作者介紹 5

尼采對蘇格拉底、柏拉圖的批判 9
張振華

地宮中的線:尼采早期思想中的摹擬思想和翻轉的柏拉圖主義 35
趙千帆

尼采的古典世界中人的形象 65
黃國鉅

從尼采的永恆回歸,談彌賽亞再臨 83
楊婉儀

生活藝術哲學家尼采 103
王俊

虛無主義與現代性批判:尼采與馬克思 117
張文濤

尼采與胡塞爾論理念的建構─系譜學與現象學的一些交錯點 139
吳俊業

尼采的意志概念與海德格爾的解釋 165
梁家榮

責任與困苦:論尼采與列維納斯的身體倫理學 203
駱穎佳

尼采與德希達──從對形上學跟語言的批判切入 227
孫雲平

假名與戲論:從佛教中觀看尼采的語言觀和真理觀 263
張穎

跨文化思考中的「內在他者性」──系譜學與氣的思維 285
劉滄龍

尼采全集表 309

書摘/試閱

我們所要討論的問題的動機來自這樣一種觀察:在現代哲學中,以海德格爾為代表,有一種回到前蘇格拉底的思想潮流。現代哲學家波普爾甚至基於科學哲學的立場,明確提出「回到前蘇格拉底思想家」的口號。這一思想潮流可以一直追溯到尼采那裡。因此如果我們要對這股思想潮流作出恰當的判斷,需要再次回到尼采,去探查尼采回到前蘇格拉底的理由。
尼采對蘇格拉底的批判與對柏拉圖的批判有所交叉但也不盡相同,由於我們關心的總問題是如何評判回到前蘇格拉底的思想潮流,因此尼采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批判在本文中被放置在一起得到觀察。
要全面而細緻地討論尼采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批判,需要相當大的篇幅,我們這裡只滿足於進行一些簡潔明瞭的提示性討論。我們要完成三個基本任務:尼采批判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理由;對尼采的批判作出反思;對回到前蘇格拉底的思潮作出判斷。

壹、與蘇格拉底的競賽

尼采對蘇格拉底的評價非常之高。在《悲劇的誕生》這部給蘇格拉底定罪的作品中,相比於平庸的歐里庇得斯,對蘇格拉底的批判簡直更像是一曲頌歌:「新的俄耳甫斯」、「神性的天真和確定」、「駕馭者地位的尊嚴」。與晚期尼采把蘇格拉底稱為「小民」(Pöbel)不同,早期尼采甚至把蘇格拉底稱為「半神」。
在《人性的,太人性的》這本獻給「自由精神」的書中,尼采更是屢次讚美蘇格拉底,不僅把蘇格拉底稱為「自由人」,還將蘇格拉底和耶穌作對比,對蘇格拉底做出了比《悲劇的誕生》更加體貼入微的描述:「蘇格拉底擁有快樂樣式的嚴肅(die fröhliche Art des Ernstes)以及那種構成人類最佳靈魂狀態的滿是戲謔的智慧,他優於基督教的創建者。此外,他有著較好的理解力。」因此考夫曼認為,尼采對蘇格拉底信徒是鄙視的,但對蘇格拉底的學說則抱有一種「滿懷敬意的批判」(respectful criticism)。
那麼,尼采批判蘇格拉底的理由是什麼?

一、早期:科學vs藝術

尼采對古代事物的沉思起於對現代事物的批判。在寫作《悲劇的誕生》的尼采看來,我們這個現代世界,建立在所謂的「亞歷山大文化」(alexandrinische Cultur)的基礎之上。
什麼是亞歷山大文化?亞歷山大文化的特徵是它將理論人(theoretische Menschen)視為理想。理論人「本著上述對於事物本性的可探究性的信仰,賦予知識和認識一種萬能妙藥的力量」,而其目的和意義在於「使人生此在(Dasein)顯現為可理解的、因而是合理的」。在尼采看來,理論家的心中具有一種「妄念」(Wahn),認為科學知識能夠直抵存在的深淵、洞悉萬物,甚至能夠修正存在。這種「妄念」引起了理論家無限的「知識衝動」。而理論家滿足這種知識衝動並達到這種妄念的工具則是圍繞概念、判斷、推理而展開的邏輯程式。由於這種先在的妄念,理論家僅僅「欣賞和滿足於」被揭開的認識成果,在這種認識成果中陶陶然忘乎所以,「不想完全分享事物的全部天然殘酷」。這是一種對生命的科學樂觀主義的態度,是現代文化的本性。
而在尼采看來,事物在本質當中蘊含著不可避免的殘酷,對這種殘酷的認識恰恰構成了希臘文化的基礎。尼采認為,希臘人的特異之處在於,「如此敏感、如此狂熱地欲求、如此獨一無二地能夠遭受痛苦(leiden)」。對希臘人來說,生命本身充滿了恐怖和可怕,西勒尼(Silen)神話便是這種生命體驗的形象表達。為了克服這種對生命根本處的恐怖體驗,希臘人求助於太陽神阿波羅所生產出的假象之美(Schein)。這種夢一樣的美的衝動給人一種內在的快樂,從而使人能夠生活下去,具有一種療救的效果。
這種美的假象的快樂與科學樂觀主義不同。美的假象誠然提供一種生命慰藉,但是它不僅不否認生命底層的痛苦與殘酷,甚至以此作為自己的根基,美的假象之於生命的痛苦與殘酷「有如玫瑰花從荊棘叢中綻放出來」18。科學則全然否認事物本身的痛苦。在晚期作品《偶像的黃昏》中,尼采回到自己思想的開端─他把《悲劇的誕生》稱為「對一切價值的首次重估」─指出「為了有創造之歡樂,為了生命的意志永恆地肯定自身,也必須有永恆的『產婦的陣痛』。」這正是阿波羅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區別。美的假象有它的二元構造作為基礎,科學的知識衝動則完全消解了戴奧尼索斯層面的基礎性,成為一種平面化的單純理智。換句話說,我們在科學精神中只看得到清晰與快樂,卻看不到清晰背後的混沌、深淵、深度和恐怖。所以早期尼采喜歡使用海水的比喻來反對溫克爾曼的希臘觀:「希臘生活的透明性、清晰性、確定性以及表面的平面性就像清澈的海水:基底(Grund)看上去要高出許多,似乎比它真正的樣子要來得淺顯。正是這一點造就了偉大的清晰性。」希臘文化表面上的明朗(Heiterkeit),其實源自於海洋一樣的深淵。這種作為背景和基底的深淵才使得這種清晰性不是膚淺的理智清晰,而是一種偉大的清晰性。這種清晰與深淵的疊加造成一種特別奇異的效果。
在尼采看來,這種全面支配現代世界的亞歷山大文化的「原型和始祖」正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將藝術、道德及其全部的世界觀建立在新的原則的基礎之上。這種新的原則就是認知、知識、科學、理智的原則。蘇格拉底遍訪雅典的政治家、演說家、詩人和藝術家,結果發現他們的行動不是依賴於正確的知識,而是只靠本能行事。於是蘇格拉底起而進行了理智的革新,把文化的基礎建立在知識之上。邏輯天性過度發育的蘇格拉底用理智的嶄新原則驅趕了本能的古老地位,先前由荷馬、品達(Pindar)、埃斯庫羅斯(Aeschylus)、菲狄亞斯(Phidias)、伯利克
裡(Perikles)、皮媞亞(Pythia)和戴奧尼索斯這一批人組成的「美好古代」就此崩潰。這在後世便催生出了科學樂觀主義的怪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361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