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全球視野下的沈從文(簡體書)
滿額折

全球視野下的沈從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系列:全球視野下的沈從文》為“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系列之一,本系列試圖幫助學者們認識到中國文學不是一個靜止的概念,而是一個不斷地被接受、被闡釋從而獲得不斷再生的過程。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系列:全球視野下的沈從文》主要對沈從文的創作進行探索和研究,旨在讓全世界了解沈從文筆下的中國文化。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系列:全球視野下的沈從文》分成四部分:第1部分為沈從文小傳;第二部分為沈從文研究綜述,是沈從文研究在中國、日本、美國和法國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的綜述;第三部分是國內沈從文研究八十年來的佳作精選;第四部分來自海外的文章由日本、美國、法國和義大利的研究者撰寫。

作者簡介

張新穎,一九六七年生於山東招遠,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曾獲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文學評論家獎、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理論評論獎、第十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等多種獎項。主要作品有: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沈從文的後半生》、《沈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等;當代文學評論《棲居與遊牧之地》、《雙重見證》、《當代批評的文學方式》等隨筆《讀書這麼好的事》、《迷戀記》、《此生》、《有情》等。

陳思和,男,1954年1月生於上海,原籍廣東番禺。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留校任教至今。現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中文系主任,並兼任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等職。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的科研與教學工作。著有專著《巴金論稿》(與李輝合著)、《巴金研究的回顧和瞻望》、《中國新文學整體觀》、《20世紀中國文學論》(韓譯本)、學術傳記《人格的發展——巴金傳》;編年體文集《筆走龍蛇》、《馬蹄聲聲碎》、《羊騷與猴騷》、《雞鳴風雨》、《犬耕集》、《寫在子夜》、《豕突集》、《牛後文錄》;選集《陳思和自選集》、《還原民間》、《黑水齋漫筆》、《新文學傳統與當代立場》;對話集《夏天的審美觸角》、《理解九十年代》等。其中,《中國新文學整體觀》1990年獲全國首屆比較文學圖書一等獎;《陳思和自選集》1998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著作一等獎。參與發起“重寫文學史”、“人文精神尋思”等知識分子話題討論,並參與策劃“火鳳凰”系列圖書。

周剛,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個人學術專著有《跨文化視域中的中國現代白話文》,並與布倫達·施爾德根(Brerida Schildgen)和桑德爾·吉爾曼(Sander Gilman)合編《他者文藝復興:世界文學的新視角》。學術文章見於《美國語言文學協會會刊》(PMLA)、《美國現代語言文學札記》(MLN)等雜志。

這本《全球視野下的沈從文》從2012年的創意到今天的出版經歷了諸多波折,都是各位沈從文學者專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這裡先要感謝陳思和教授對後進的提攜和對這本書最初理念的肯定和支持;也要感謝金介甫和張新穎教授在百忙中對這個項目的參與和指導。其他各位撰稿人也都值得感謝,特別是小島久代和何碧玉教授,都為這本書立下了汗馬功勞。希望此書出版後能對中外沈從文學者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有所幫助。
從第一個層面上來看,這本《全球視野下的沈從文》為國內和海外的沈從文學者創造了一個對話的平臺。全書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為沈從文小傳;第二部分為沈從文研究綜述,為沈從文研究在中國、日本、美國和法國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的綜述,雖然選文只有四篇,但對沈從文研究的歷史和發展狀況性都有所概括;第三部分是國內沈從文研究八十年來的佳作精選;第四部分來自海外的文章由日本、美國、法國和義大利的研究者撰寫。
作為“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系列中的第一本,這本《全球視野下的沈從文》也試圖探索中國現代文學在全球化時代的新定位,沈從文只是其中的一個個案。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我們所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為這個研究命題提供了可能性和需要性。究竟什麼是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是不是就等同於現代文學的中國闡釋?我們又應該怎樣看待現代文學的域外闡釋?如果我們仔細看一下本書中收錄的來自域外的選文,就會明白海外各國對沈從文以及中國現代文學的遠距離、近距離閱讀闡釋,有各自不同的地平線、期待值和對照物,其結果應該是不同版本的沈從文和不同版本的中國現代文學。各種闡釋應該都被賦予自身特有的本體論上的意義,而不在於對錯高下之分。來自域外各國的闡釋,應該是現代文學文本與該國社會文化、學術界氛圍和研究者自身合力的結果。我們對域外沈從文的理解也應該從這一基本點出發,換句話說,域外現代文學不僅提供了對中國現代文學再認識的一次次機會,也為本土對海外各國學術動向的了解打開了一扇扇窗戶。
最後,這本《全球視野下的沈從文》也是對近幾年來欣欣而起的關於世界文學的討論和學術探討的一個呼應。翻譯後的沈從文和沈從文在域外的闡釋批評應該被看作沈從文在世界文學場中的再生,而這種種再生應該被賦予本體意義,作理論上的深入探討。也是近幾年來,華語語系文學批評的興起使學者們對什麼是中國文學進行反思和探索,原先相對狹隘的中國文學的定義被解構並擴展到包括所有用華語寫作的本土作品以及域外作品的總和。如果說對華語語系文學的重視使學者們對中國文學和漢學進行外延上的再定義,這套“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系列試圖幫助學者們認識到中國文學不是一個靜止的概念,而是一個不斷地被接受,被闡釋從而獲得不斷的再生的過程。這種意義上說,一本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學史應該是本土、域外對中國文學閱讀闡釋的總和並對話。

目次

沈從文小傳
沈從文小傳

沈從文研究綜述
沈從文研究在中國
沈從文研究在日本
沈從文的美國闡釋
沈從文在法國及歐洲的翻譯與接受

沈從文研究國內篇
《邊城》與《八駿圖》
沈從文的寂寞——淺談他的散文
從苗漢文化和中西文化的撞擊看沈從文
沈從文與楚文化
沈從文小說的時間形式
《長河》中的傳媒符碼——沈從文的國家想象和現代想象
由啟蒙向民間的轉向:《邊城》
沈從文與20世紀中國

沈從文研究海外篇
沈從文、中上健次對比研究
戰爭時期下沈從文作品中的“夢”與“現實”——以《夢與現實》(1940)、《摘星錄》(1941)、《看虹錄》(1943)為中心
從“氣味”的追隨者到“音樂”的崇拜者——沈從文《七色魘》集的彷徨軌跡
沈從文名著《邊城》的英文譯本
三湘土地上的弗洛伊德理論構想:論沈從文小說《蕭蕭》的翻譯
作品與生命的轉變——關於沈從文的自我詮釋文本
沈從文的文學思想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

書摘/試閱

沈從文的外祖父黃河清是當地最早的貢生,在文廟和書院工作。這戶人家思想開放、與時俱進,曾辦起當地第一所照相館和第一所郵政局,沈從文的舅舅黃鏡銘後來去了北京幫民國第一任總理熊希齡做房產上的打理。受家庭影響,沈從文的母親黃英讀書和見識上都不輸於當地從武的男子。沈從文認為是母親擔負起了小孩們的教育工作,自己作為男子極不可缺的思考與決斷能力,也是從母親那裡學會的。
沈從文在沈家男孩中排行第二,因此稱“二哥”,長大成人的兄弟姐妹各一位,分別是大哥沈云麓(即沈岳霖)、大姐沈岳琨、六弟沈荃(即沈岳荃)和九妹沈岳萌。沈家長子云麓,大從文4歲,上過美術學校,18歲只身赴關外尋父多年,同時以為人畫像謀生。他視力很差、身體不好卻見識不凡,一生中無子女、產業,卻為當地文化事業的保護發展和青年才俊的扶持培養作出了很大貢獻,是家鄉的知名人士。長期保持著書信聯繫,他是沈從文心理上和家鄉後方的重要支柱。大姐沈岳琨,嫁與了熊希齡的外甥田真逸,是小學教員,有子嗣。年少時的關懷,令沈從文幾十年後想起仍十分溫暖,1957年時將新版舊作選集寄予她表達感激。六弟沈荃曾是國民黨抗日軍官,多次在對日激戰中負傷,勇猛善戰但不打內戰,促進了鳳凰的和平解放。1951年底,他在初期鎮壓反革命運動中被執行死刑,1983年獲平反。遺孤沈朝慧由兩位伯伯照顧,波折中長大。九妹沈岳萌出生於沈宗嗣出走前兩年,比沈從文小10歲,多年庇護在沈從文的文人生活圈子,可愛的少女形象也常常出現在沈從文筆下。可是,四十年代九妹終因性格原因和現實刺激而精神失常,從昆明送回家鄉,死於新中國的饑荒。六弟和九妹,成為沈從文心中不能提及的隱痛。
一、從頑童到小兵
沈從文自小聰慧過人,曾是全家人疼愛的物件,被父親寄予厚望。6歲時,因出疹子持續高熱,家裡已備好小小的棺材,終是康復了。開始讀私塾,又先後進入城內和城外的小學讀書。學校的功課未能引起沈從文的興趣,他格外親近大幹世界。他去山間玩耍,去水中嬉戲,看豆綠色的河水倒映美麗的吊腳樓,聽“鬼桂紅,鬼桂紅”的杜鵑聲離碾坊遠去。他對店鋪和集市裡的織竹簟、磨針、打鐵、殺牛均有興趣,尚沒有真正死亡意識之時,對河邊處決了的犯人的頭顱和衙門前割下的血淋淋的人耳也感到好奇。逃學、撒謊、賭博……受到狠狠的體罰卻屢教不改,家中人漸漸對這孩子的前途失了望,可自然與新鮮人事就在這期間給予了他豐厚的營養。
1916年,代替父親管束他的大哥已經尋父去了,母親同意沈從文到地方新開的軍事技術班去受訓。家人對八個月訓練的結果感到滿意。次年,二女兒的死亡和家境的日益衰落,使母親終於下定決心,讓沈從文隨親戚去當補充兵,駐防辰州。據沈從文回憶,那是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他泡在水中玩,回去只見母親對他哭。第二天,細雨綿綿中,背著母親準備的齊全而沉重的行李,這個15歲的小小人兒被茫然推進新鮮而殘酷的世界。
湘西水系四通八達,行船是普遍的交通方式。1917年當兵至1923年離開湘西以前,沈從文的行蹤基本在沅江及其支流酉水、辰水一帶。
從高村乘船到辰州,沈從文被編入張學濟管轄下的靖國聯軍第二軍遊擊第一支隊。隨後,部隊赴芷江清鄉四個月,再移防到懷化,沈從文因能做寫字工作被任命為司書,兼自願為大家燜狗肉吃。過了約一年時間,部隊在本身問題和第一軍壓力下回到辰州,又開過川東就食,當地“神兵”突襲中幾乎全軍覆沒。當時沈從文因年紀較小,被派留守辰州,僥幸逃過這一劫,被遣散回家。兩年間,殺戮的恐怖、制度的腐敗、人生的愚昧在他心裡生出否定來;自然界的河溪草木、街市的日常生活與偶見人性的溫暖光明處,一同慰藉了他。在一位文姓秘書官影響下,沈從文始對文化產生興趣。
只三個月,為謀生沈從文再次離家。冰天雪地中,用生棕衣包住腳,跟著親戚的轎子走了四天到達芷江,他投靠舅舅黃巨川,在其任警察局長後成為局中一名抄條子的小小辦事員。舅舅和姨夫熊捷三吟唱往來,沈從文也學起舊體詩來。母親因賣掉了家鄉老屋只好來同住,剩下的錢交由沈從文保管。舅舅忽然病死,沈從文做了稅收員,成天想著用作詩的本領去討女孩的歡心,手中母親的錢便被一對兄妹騙走了。內心羞愧和情感受傷使他悄悄離開,出走到常德時,遇到表兄黃玉書,便停留下來。在這裡,沈從文見證和幫助了黃玉書和楊光惠的愛情——一這二人後來做了夫妻,生了當代畫家黃永玉。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