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作文教學跟我來(簡體書)
滿額折

作文教學跟我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前”作文教學,催發學生的表達情緒;“現場演示活動”,喚醒學生的創作靈感;作文與生活的自然銜接,納入學生的學習流程。

作者簡介

李白堅,上海大學教授。近年來,為探索中小學作文教學改革,他親自給中小學生上課,將游戲模式和新教育觀念運用到小學作文教學中,創立了一套契合素質教育,開發“創造性思維”的作文教學方法和理論,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出版教育著作《走向素質教育》和課外讀物《快樂大作文》(小學)、《作文不用怕》(小學)、《趣味作文》(初中),《創新大作文》(高中)、《大鼻子李教授和他的快樂作文課堂》以及教師用書《大作文——寫作教學的新觀念與新方法》等。

書摘/試閱

章???? 作文課堂教學的基礎及'前'作文教學
節???? 作文教學的必要前提--攝取'生活素材'
作文,是學生以學習寫作為目的的習作,或者說,是帶有習作性質的文章訓練方法,我們通常也把以訓練寫作為目的的課程稱為作文課。
正如生活是一切文章的源泉,生活也是作文的源泉。沒有生活就沒有文章,沒有生活也就沒有作文。
什么是生活?
生活就是吃飯、睡覺、工作、上學放學、上班下班;生活就是戀愛、婚姻、生子、撫養孩子長大、孝敬老人送終;生活就是看電視、看戲劇、打球、游泳、旅游、閑聊、購物;生活就是讀書、看報、創造發明、貢獻智慧、勞動生產……總而言之,生活就是'過日子'!
說生活是文章的源泉,就是說,任何人,只要會寫字,而且有了以上'過日子'的觀察和經驗,見聞和感情,就有了寫出文章的可能性!而沒有'過日子'的觀察和經驗,或者說不重視'過日子'的觀察和經驗,很少見聞、感情冷漠,就寫不出文章、或者寫不出像樣的文章來!
有人說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大家庭的百科全書是有道理的。因為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除了寫了兩件大事--省親和抄家之外,其他的內容幾乎全部是'過日子'中的'雞毛蒜皮'和'芝麻綠豆':吃飯、睡覺、吵架、爭鋒吃醋、補衣服、看戲、談天……真是到處是生活、到處是文章啊!
曹雪芹在書中還寫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確實,生活就是文章,生活范圍有多廣闊,文章就有多豐富!
廣闊的現實的生活,決定了豐富的文章內容。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全部'過日子'的時間都在山東,因此,他只能寫以山東為背景的小說,倘若硬要他寫一部以大都市上海為題材的小說,大抵是寫不好的,因為他沒有在上海'過日子'的豐厚經驗。
生活決定了作文的內容。有什么樣的生活,才能有什么樣的作文。學生不可能他們的現實生活,寫他們生活經驗之外的內容,表達他們生活之外的情感。
有一個至今為止許多學校還在用的經典作文命題叫做'記一件有意義的事'。
這個作文題目之所以學生難以寫好,之所以給現在孩子們和曾經的孩子們帶來了許多困惑,就是因為孩子們大多因為年紀尚小、活潑好動,做搗蛋而'無意義的事'多而做'有意義的事'比較少,但是教師不讓學生寫生活中他們熟悉的調皮搗蛋的事,卻非要他們寫很少做、不熟悉的'有意義的事',結果造成了作文教學的尷尬和別扭--'本來無此物,何處染塵埃?'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我們在布置孩子們做'記一件有意義的事'的作文之前,帶領他們真正去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比如,為教室做大掃除、到敬老院去為老伯伯老奶奶表演節目……等到此事做好以后,再讓他們回教室寫一篇'記一件有意義的事',恐怕問題就不大了!因為學生們已經有了'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的經驗,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生活!
其實,在作文生成之'前',學生是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的,教師也是有許多先期教學工作要執行的。而其中主要的作文教學的工作,恐怕就是應該手把手地教會學生'攝取生活素材'的本領。
'攝取生活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必要前提,雖然說'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是這個'源泉'是不會自然而然地送到寫作者面前去的,它必須由作者親自去'攝取'才行。
由于這個'源泉'豐富而博大,各人'攝取'的內容、方法、視角不同,各人'攝取'的興趣、愛好、題材不同,所'攝取'來的'源泉'又大多是不一樣的,于是,決定了即使是同一種題材、同一個題目的作文,寫出來的文章,也會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在作文之'前','攝取生活素材'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生活素材''攝取'得好,作文就'自有源頭活水來。''生活素材'沒有吸收或者吸收得不好,就必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由于傳統的作文教學大多從'命題'教學發軔(包括近十多年發明的'給材料作文'或者'話題作文'),教師幾乎從來就沒有注重過怎樣教會學生進行'源頭活水'的'攝取'和'下鍋之米'的收集,因此,作文的素材的問題,始終是一個作文課堂沒有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作文課程開始以后,大致是以下幾個程序為主干:
1.出題目、幫助學生解題、審題;
2.學生進行作文,
3.學生作文完成后,教師評改學生作文;
4.在作文講評課上,教師講評學生作文;
可以說,傳統的作文教學從一開始就沒有涉及過教授學生怎樣'攝取生活素材'的教學活動,教師似乎只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學生已經完成了'攝取生活素材'的先期工作,把學生看成了已經掌握有'生活素材'的寫作主體 -- 題目下達,作文開始,要求學生的只是把他們自己過去(應該說是在做這篇作文課之前)的某個時候曾經'攝取'到的'水'和'米'等等'生活素材'通過自己的'邏輯記憶'、'形象記憶'和'感情記憶'的'時間隧道'拿過來,隨即開始'淘米燒飯'。
如果某個學生在此前確實有針對性地'攝取'了一些'生活'的'水'和'米'的話、如果某個學生的這個'過去時態'的'攝取'工作中做得比較好、如果某個學生對這個'過去時態'的生活過程中的行為舉止、言談表情、環境狀況、心理活動等的記憶猶新的話,那么,他就有可能'燒'出或者燒好這鍋'飯'--即寫得出這篇文章。然而很可惜,實踐證實,小學生很少有這樣的本領。
如果某個學生平時沒有注意'攝取''水'和'米',或者對以上'生活素材''攝取'得不多、不好、不清,那就可能燒不出這鍋'飯'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假如教師'硬'要他們'燒'、不'燒'也得'燒'的話--我們的許多命題作文教學就是如此--學生就必定燒出一鍋'夾生飯'來!或者,當學生實在沒有這種生活積累時,就來個'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以'假'、'大'、'空'、'抄'來充數--現在社會上許多應付考試的手段中的背誦幾篇有關'作文',然后在作文時充數,就是這種教學環境下催生的作文謬種。
作文教學大多從小學生開始,他們剛處于學習寫作的起步階段,都沒有經歷過'攝取生活素材'的訓練、也沒有充分運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指'攝取'過生活的博大豐厚的'源泉',因此,孩子們大多不知道作文的材料是哪里來的。
由于作文教學中過多地讓孩子們閱讀帶有范文性質的《作文選》、《得獎作文選》,而這些作文選中的文章又大多已經經過了教師、家長、編輯的潤色和修改,那么,在孩子們的印象中,就誤認為作文中的生活也好、語言也罷,都是先驗地存在于現實中的東西,是一種只要你經過閱讀理解就能夠獲得的、現成的文字產品,而不是從現實生活中采集來的鮮活的、獨特的、富有感彩的生活素材。
這樣,大多數小學生在以'命題作文'為方式開始進行作文學習時,就沒有基本的'生活素材'墊底,也不懂得作文的所有題材都是來自于現實生活的道理了。
這個道理,不但學生不懂,連許多教授作文的教師也未必清楚。于是就出現了以為學生只要上了《語文》課,閱讀了課文,收集了'好詞好句',背誦的'作文',就可以寫好作文的片面觀念。
不錯,閱讀各種文字作品可以學習作文,也可以從他人的文字作品中學習'攝取生活'的方法、吸收他人'攝取'的'生活素材'乃至直接'攝取'別人已經'攝取'過的'生活素材',以便作文。
但是,單單通過閱讀來學習寫作肯定是片面的,因為從根本上說來,閱讀并不能獲得寫作的鮮話、直接、豐厚、原始的礦藏--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生活素材'和感情體驗,仍然不可能得到生活的寶貴的賜予。
通過閱讀別人的作品所獲得的不是生活的'源'而是生活的'流'。
在閱讀作家的經典作品的時候,學生得到的是作家在'彼時彼地'通過他自己的五官觀察和感情體驗所獲得的作家對'生活'的理解和反映,并不是學生自己觀察和體驗所得到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就好像我們觀看電影中的人們的生活和小說中人物的生活,并不是讀者自己所直接看得見、摸得到的生活,而是編劇、演員、攝像、作家所表演、拍攝和創作的生活一樣。
自己親身觀察和體驗的'生活'和從別人的文章里得到的'生活'是不一樣的,這里有'文野之分、高低之別'--'紙上得來終覺淺,深知此事必躬親'。
可能有人說,今天的學生負擔太重,上學、回家,兩點一直線,生活貧乏而枯燥,仿佛完全沒有攝取'生活素材'的必要似的。
是不是學生真的沒有這種生活的'源頭''活水'?是不是學生本來就沒有'下鍋'之'米'?質言之,'負擔太重'的學生到底有沒有我們所說的'生活源泉'呢?回答是肯定的!
今天的學生不但有生活,而且還有無比豐富的'生活源泉',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具有攝取'生活素材'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手指,教師是否教會了他們運用自己身上的五官去攝取'生活素材'!
就像我們常說的'不是沒有動聽的音樂而是沒有聽得出音樂美的耳朵;不是沒有絢麗的風景而是沒有看得出美景的眼睛'一樣,學生不是沒有豐厚的'生活源泉',而是教師在作文課堂上沒有開發他們攝取'生活素材'的五官!
童年的魯迅是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枯燥乏味的環境中度過的。和今天的孩子們相比,他不知道電腦、沒見過網絡、不參加第二課堂、沒有春游、秋游……看來他的'生活'豐富程度還不足今天孩子的百分之一!
但是,正是從枯燥乏味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先生通過自己的觀察、體驗和感悟,發掘到了其中的美麗和趣味,寫出了充滿童趣、膾炙人口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為什么呢?因為即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是創作的源泉!魯迅觀察、體驗、感悟到了自己的特殊的'枯燥'的生活,也就寫出了有著獨特感受的文章。任何生活里'源泉'中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寶藏啊!
傳統的作文教學是以'字詞句段篇'為主要內容的教學。
表面上看,文章的構成就是'字詞句段篇'的交織,多少年來,人們理所當然地把作文的教學等同于'字詞句段篇'的教學。于是就有了'好詞好句'、'謀篇布局','鳳頭豬肚豹尾'、'開門見山''卒章顯其志'等等寫作法則或作文理論。古往今來,作文教學一直在這個框架內繁衍生息。
作文要依靠'字詞句段篇'進行架構不錯,懂得了這些道理有助于思想感情的表達。但是如果在作文教學的整個過程當中始終以此為圭臬,舍此再不涉及第二條道路,則使得作文教學一直局限于文章的物質構成--文字上下功夫,未曾在'生活源泉'的'攝取'上獲得和突破。
過分強調'字詞句段篇'的作文教學,容易使學生誤以為作文是一種完整的教學程序,是一種先天材料的客觀陳述,你只要掌握了它們,就可以拼湊出一篇上好的文章來。
有一次,在寫題為'記李教授的一堂作文課'時,有個三年級的小家伙寫道:'李教授有一對水靈靈的大眼睛'的'好詞好句'的誤用,大抵就是把作文當做詞匯標簽所致。因為李教授眼睛實在很小,而且還不是'水靈靈'的!
為什么三年級孩子的會作此寫呢?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以為只要把'好詞好句'貼到作文的人物身上去,就是名篇佳制!
事實上,文章的'字詞句段篇'以及'好詞好句'都是作家以豐富復雜的現實生活為樣本而創作出來的。而豐富復雜的現實生活,又是作家通過他們自己的'眼、耳、鼻、舌、手'觀察得來的結果!
'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經典'綠'字是哪里來的?是詩人王安石多次觀察春天江南兩岸的美景后的辨識與發現!
'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膾炙人口的'鬧'字是哪里來的?是詩人宋祁對春天紅杏綴滿樹枝的移情感受!
'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的美麗段落是哪里來的?是朱自清先生觀察了江南春景以后提煉出來的!
'孔乙己是穿長衫而站著喝酒的人'的描寫是從哪里來的?是魯迅先生親身見聞的高度形象概括!
可以說,不知道運用自己身上的'五官''攝取'豐富多彩的實際生活,也就寫不出真實絢麗、的'字詞句段篇'!也就沒有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的無數絢麗的段落和篇章!
那么,怎樣教導學生運用自身的'五官'--'眼耳鼻舌手''攝取'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呢?
運用'現場演示活動',通過教師手把手地教學,充分調集孩子們的'眼耳鼻舌手',學會觀察生活和了解生活,從而盤活作文教學中攝取'生活素材'的基礎階段,是比較好的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可重復性的作文教學道路。
下面請看一個作文的例子--如果我們要讓小學生寫一篇題為'比手勁'的作文,該如何幫助他們攝取有關'生活素材'呢?
孩子們雖然懂得'比手勁'是怎么回事,但是卻不一定寫得好這篇組作文,為什么呢?那是因為:
(1)有的孩子比過手勁,有的卻從來沒有比過手勁,因此,比過手勁的孩子可能寫得出有關記敘文,而沒有比過手勁的,必定寫不出;
(2)有的孩子記得過去自己比手勁的經過,如果他比手勁的時間就在不久之前的話,因此,他就可能寫得出來;有的孩子雖然過去比過手勁,但是由于時過境遷,已經忘卻,或者已經記憶模糊,那就未必能夠寫好了;
(3)有的孩子'比手勁'的時候十分認真,曾經仔細觀察過'比手勁'的過程和方法,曾經感受到'比手勁'時的心理和情緒,那么,他就有可能寫得比較具體細致;
但是有的孩子本來就不喜歡'比手勁',比的時候,有氣無力、隨隨便便、毫不在意,就未必能寫得具體細致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作文題目公布之后,如果不進行一些特殊的教學處理,只是一味強調審題、強調篇章結構、強調好詞好句,就命令孩子們寫作,則肯定大部分孩子難以完成,即使完成了也不一定寫得精彩。
但是如果在作文之'前',我們先帶領全班學生先來比一比手勁,觀察一番'比手勁'的過程,感受一番'比手勁'的氛圍,體驗一次'比手勁'的心理活動,情況就不一樣了!
沒有'比'過'手勁'的,可以獲得'比手勁'的生活;忘記了'比手勁'過程的,可以獲得'比手勁'的回憶;而要緊的是,不曾仔細觀察過'比手勁'的細節的,就可以獲取有關'比手勁'的細節了!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