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創業週末:如何在54個小時內建立一家新創公司
滿額折

創業週末:如何在54個小時內建立一家新創公司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每54小時,就有超過100位的創業家產生
Startup Weekend 舉辦至今,已造就全球12多萬位的創業家

本書由三位共同發起「創業週末」活動的靈魂人物所撰寫
打破你對創業的複雜想像
建立你的創業行動計畫

No Talk, All Action, Launch Your Company.

「創業週末」到底是什麼?
創業週末,是目前各國創新創業家最愛在週末參加的競賽活動。從點子發表、組成團隊到最後的點子呈現,只有短短54個小時的準備時間,並且要在像是搭乘一趟電梯的時間——也就是60秒之內,跟台下無數的大咖投資人以及創業夥伴發表自己的創業!

為什麼創辦人要把這件事寫成一本書?
在舉辦了三年、無數場的創業週末後,無數個參與者覺得在創業週末獲得的實際經驗實在太值得、太一生受用(或至少在創業初期非常有用),因此,當馬克、克林特和法蘭克三位執行大佬了解到,並非每個人都有辦法參加這場盛會,但這些經驗仍值得被傳授時,這本書就有其存在的價值。

書中提到許多週末活動現場會遇到的問題,像是「如何向他人提出自己的創業計劃、如何組織合適的團隊成功創業、體驗式學習的價值、如何掌握客戶和市場的脈動、怎麼採用創新模式進行企業管理、如何善用創業時間的每分每秒」,這些問題其實就是所有創業家在創業過程中都會不斷面臨的挑戰!

「創業週末」達到了哪些里程碑?
創業週末至今在世界各地舉辦過1,500場以上的活動,參與學員人數突破123,000人,超過726城市,並且和145個以上的當地組織合作,啟動了13,000個以上的新創企業。

為什麼「創業週末」可以風靡全球?
在現在,創業似乎是一場顯學,但是在這圈子中的——不管是工程是、設計師、行銷,或是就只是熱愛創業的人,都還在學習,學習怎麼提點子、怎麼找夥伴、怎麼溝通(或者更精確地說怎麼在吵架之後還能一起合作)、怎麼用簡單明瞭的方式在有限的時間內吸引投資人,都是一門大學問,而創業週末的模式,竟然能讓所有參與者在短短54小時內就完成了所有體驗,憑著信賴、公開、開放資源以及夥伴的通力合作,相信自己的創意能改變世界。

為什麼你需要看「創業週末」這本書?
一年有53個週末,但是上班五天好疲倦、週末要帶孩子去補習班⋯⋯,我們可能永遠都覺得沒有準備好犧牲一個週末假期去參加「創業週末」,但其實也沒有關係,打開這本書,你會知道其實這一切沒有那麼難,書中有很多人的經驗談,並且告訴你你在「創業週末」或是創業中會發生什麼事,以及怎麼思考、怎麼做可以更好,你會學到踏出舒適圈的重要,於是你可能會開始行動,先去官方網站看看(http://startupweekend.org/),說不定在你的城市中,某個週末就要舉辦一場不眠不休的創業競賽;或許你從書中獲得了更多自信,就直接創業也不一定!無論如何,就像三位創辦人真心認為的,創業是一條漫長的過程,而創業週末只是一個開始,No Talk, Take Action, Launch Your Company!

台大副校長 陳良基
數位時代/經理人月刊/Shopping Design 社長 陳素蘭
iiiNNO 共同創辦人/台灣九場 Startup Weekend 共同策展人 郭展榮
台灣創業週末初期推動先驅 Volker Heistermann
創業甘道夫 陳泰谷
──共同推薦──

作者簡介

馬克‧納傑(Marc Nager)、克林特‧尼爾森(Clint Nelsen)和法蘭克‧諾里格特(Franck Nouyrigat)是「創業週末」的共同創辦人,而這一切是從因為失業而踏上的一場公路之旅開始,就此他們為「創業週末」開創了新格局。
「創業週末」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其使命是教育創業人士、強化社群以及啟動新創公司。「創業週末」舉辦為期五十四小時的活動,讓開發人員、設計人員、行銷人員以及對創業滿懷熱情的人齊聚一堂,彼此交換想法,組成團隊來打造產品並成立新創公司。活動於二〇〇七年六月開始運作,其核心團隊已經增加到九位全職員工與三位兼職員工,還有一百二十位創業週末的志工輔導員和組織者在世界各地策劃和帶領創業週末的活動。欲了解更多資訊,請至:startupweekend.org。

目次

推薦序:卡爾‧許哈姆(Carl Schramm)、史帝芬‧布蘭克(Steve Blank)
作者前言
謝辭
引言:為什麼創業週末的重點在於信任和授權?
第一章 化空談為行動
第二章 好構想需要好團隊
第三章 體驗式教育
第四章 創業的商業模式
第五章 圖解創業生態系:顛覆式重建
結論:革命萬歲

書摘/試閱

第1章 化空談為行動

打造行動網絡
假設你初來乍到一座新城市,想要開始約會。你會去哪裡?你會走進一家酒吧,坐下來,然後希望理想中的另一半憑空出現,坐在你身旁開始跟你搭訕嗎?你大概不會這樣想吧;畢竟,你可能這樣痴心妄想了好幾年。況且,當你的真愛真的踏進來時,你可能已經喝個爛醉。在你等待的時候,可能會有許多人走進來,但你對他們一無所知,他們也對你毫不瞭解。基本上你只能從他們的穿著打扮或是點的飲料來判斷,亂槍打鳥一番。即使經過了簡短的交談,你可能仍然不會有什麼深入的認識。這類型的互動,在定義上來看,幾乎可以說是膚淺的。
多年來,專欄作家一直建議我們,若是想要認識新朋友,不妨去從事一些活動。若是我們加入一家跑步俱樂部,至少我們會遇到同樣想要跑步的人。若是我們去仁人家園(Habitat for Humanity)當義工,我們會認識熱心公益的人,或是喜歡親自動手做事的人。如果我們加入一個讀書俱樂部……,我想你懂我的意思了!
傳統上給芳心寂寞者的建議其實更適合拿來惕勵意欲創立自己事業的人。你不能痴痴地等著對的人走進你的生命,甚或是走進你的辦公室裡。你必須走出去,去做一些事情來找到他們。而且你要和他們一起做些事情,才知道你們是否處得來。
所以,有哪些選擇?很多人嘗試去讀商學院。事實上這幾年申請MBA課程的人數屢創新高。難怪商學院總是讓學生一起做專案計畫,這樣才能看到他們的天分與興趣,以及他們在壓力下是如何工作的種種特質。你可以熬夜到深夜準備課業。最終會看到每個人的真本事。而當你畢業時,你便會拿到一份校友網絡,可供日後職業生涯所用。
但是,讀商學院是一筆很大的投資;而且,拿MBA學位需要投注大量的時間,偏偏創業家最缺的就是時間。若你現在已經有一個開公司的構想,或是早上起來時真的很想採取行動,那去讀完整個商學院的課程顯然不適合你。光是準備GMAT考試和申請學校可能就要花上一年多的時間。
最後,當你想要找具有合適技能的人選來做你想要做的事的時候,商學院裡可能剛好沒有這樣的人才。十年前你從學校畢業時可能已經結交過很多精明的人,但他們是否與時俱進?是否是今日最好的開發人員或行銷?說真的,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狀況和網絡。
我們也聽說MBA課程在人際網絡的拓展上並不如原先所設想的那麼好。在設計上,MBA課程希望學生參加社交網絡活動。然而,大多數的這些活動,雖然在技術上稱為「專業」培養,實際上都是在打高爾夫球、野餐或烤肉。而且幾乎所有的活動都強調談話和交流,而不是學習或實作。另外,多數的課後活動都著重在聆聽成功人士的經驗談,聽取他們的生活故事和成功之道(其中有許多在今天根本派不上用場)。這多半淪為一種說教式的宣揚,一種由上而下的資訊分享。
一個創業週末的學員告訴我們,雖然在這些商學院的活動中,她的確建立了一些不錯的人脈,但「大多數的時候都錯失良機,因為很難在這些活動中看出那些我應當要認識的人的能力和才幹,我有認識一些很好的業師,但在認識同儕上卻不斷受挫。」她說,這些活動在設計上比較類似歡樂派對,在這種情況下,「你不是和新人初淺地交談,就是和原本熟識的人混在一起。」
在這裡提出這一切並不是要反對商學院,那裡仍然是你獲取職業生涯重要技能的地方。我們只是要強調攻讀更高的學歷可能不是認識創業夥伴最有效的途徑。
那麼,乾脆自己來建立人脈網絡呢?好比說參加工作公司的經營管理,或是在你的領域中尋求可能願意創業的人?
這當然有助於你的職業生涯發展,沒有人知道把觸角伸進當地的商業或社交活動中會找到怎樣的人。但這正是問題所在:沒有人知道將會找到怎樣的人。想想你要怎樣對你剛認識的人談你自己的創業資歷。難不成你要即時朗誦一段你的簡歷?還是用一個很棒的文案來說明你的才華?你能夠適時地提出彼此認識的人嗎?也許可以,也許不行。也許你會因為你哥哥和這人的姐姐讀同一所大學而建立起一點關係,但遲早整場對話會變得像是在吧台前尋找約會對象的搭訕。你能夠怎樣認識眼前這個人,對方又能了解你多少?
現在,想想你在其他社交場合收集到的那些名片。等你到家時,你還記得誰是誰嗎?
在一場高爾夫比賽中給人留下正確的印象可以是一項重要的技能,但這並不是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對負責公共關係的人來說,這會是工作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但對開發人員、設計師或工程師來說,有沒有這項技能根本無所謂吧!正如一位西雅圖的創業老手所說的,「科技人天生就不善社交,」而我們也不認為他們有必要這麼做。
其他人最終關心的――而且也是真正應該關心的――是你的工作品質,但是你不可能一手端著白酒,一手拿出你的筆電(或是你的iPad),向某人展示你是如何工作的,同時還要確保你放在膝蓋上的點心不會掉下來。
要解決這一點,你需要採用創業週末以行動網絡為基礎的原則。

你必須加入一個團隊
在創業週末的會場上,沒有太多的美酒和花哨的點心。不過,當整個週末的活動結束時,你會真正了解身邊的人有什麼的專長技能,而他們也會認識你的。
從簡單的報到,到週五晚上的聚餐,學員應當有機會彼此交談,而且他們至少都對創業感興趣,很容易能夠聊起彼此的夢想、理念與優缺點。當你知道你必須加入一個全部都是陌生人的團隊,並且共事一整個週末時,最大的挑戰就是要設法了解會場上的每個人,找出你身邊有怎樣的人才。
現在,想想你最後一次參加的「課外」團體活動,這當中還有多少人你還保持聯繫?
最可能的狀況是,你們因為共同的興趣而產生更強的聯結,更持久的關係。若是你想要開始推動你的創業構想,那就讓自己置身於抱持同樣夢想的人群之中!
星期五晚上的氣氛總是特別熱烈,因為那時要組成團隊。不過,週六和週日這兩個漫長的工作天則提供充分機會來創造、建構、協調、探索和腦力激盪,而且不僅是要和自己團隊的成員合作,還要與會場中其他學員互動。
有位學員曾經參加過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溫哥華舉辦的創業週末,她還記得當時大會要求團隊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與整場人士交流。她回憶道:「雖然很難從自己團隊的瘋狂工作中停下來,但我喜歡聽聽其他團隊的構想和求助。看到我們這裡聚集了這群優秀的研發人員、設計師、行銷人員以及專案經理,真的讓人充滿動力……這給了我一個很好的藉口,在週六的晚餐時,敢去向不認識的人攀談,詢問他們平面設計的經驗。」
因為創業週末結合了團隊合作和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這兩個要求,激勵大家一展長才,並且找出其他學員的專長。有些人會吹噓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發人員或行銷大師,這沒什麼不好。但是,當你看到其他五個人如何一起工作,以及他們推出的產品有多好的時候,你建立起的未來關係或網絡的基礎絕對比在酒吧(偶爾的,或無意義的)交換名片要強得多。
我們還發現,開始創業的人容易變得很挑剔。過了一段時間後,你會遇到為數不少的人說他們可以勝任一切的工作,但卻沒有貫徹到底。許多創業者開始覺得自己應該單打獨鬥就好。他們認為別人沒有和他們一樣的活力和熱情,或是沒有合適的技能。一位名叫邁克‧凡德恩波斯(Mike Vandenbos)的創業週末學員說他從四歲起就開始經營事業――他那時與他的哥哥一起賣花卉種子,每包抽取三分錢的佣金。等他長大一點,他的事業心變得更大,他去當送報童,然後在高中時開了一間小型的引擎修理廠。在那之後,他開始了高爾夫賽事諮詢業務。
回首往事,邁克說,他最大的缺點就是他一直「想要單獨奮鬥」,不想和哥哥或其他任何人建立合作的夥伴關係。成年後,當他想要嘗試合資企業時,邁克明白必須要投注更多。他在創業週末中學到他其實可以和「其他創業家並肩作戰。」
其他的創業週末學員都清楚地知道,他們需要合作夥伴,但往往不知道該去哪裡尋找。傑西‧馬多克斯(Jesse Maddox)在從越南旅行回來後,想到可以用一個應用程式以幫助遊客與當地人溝通,這時他發現創業週末實在是個用來建立人際網絡的好地方。他回憶道,在越南看著兩群人不明就裡地溝通:「很多時候當一個水果販接近遊客時,遊客一看到他,就會進入我所謂的『不要模式』。遊客會對水果販搖搖頭,說好幾遍的『不要』,最後不是弄得一肚子火、無奈的要命,不然乾脆就無視於這個人的存在。」不用說,這整場交流對雙方來說都是災難一場。
馬多克斯回憶道,在和幾個當地人學了幾堂語言課之後,他終於能夠有效而禮貌地溝通,避免上述那種尷尬的情況。「當有小販接近時,我笑著說: “No roi”(發音接近naw zoi),意思是『我飽了』。」這時小販臉上旋即浮現一個巨大的笑容,馬多克斯對此感到興奮不已,然後她笑著回了幾句他聽不懂的話。「但這並不重要。我僅用短短兩個音,就化解了尷尬的場面,融入當地文化,並且為自己增添一個難忘的經驗。」
馬多克斯回到他位於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家中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構想出了一個幫助外國人學習當地常用短語的商業計劃。在這個方案中有提供給遊客不同類型的的專用詞組,包括商務或是觀光等等,當中甚至有如何搭訕的外語教學。馬多克斯將他的構想寄給一些朋友和熟人看,希望能獲得資金。但他得到的回應千篇一律:好主意,但我們無法提供你任何資金,除非你已經組好一個團隊。
馬多克斯說:「對我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典型的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沒有人投資,我就無法組成一個團隊,但在組成團隊前,又沒人願意投資我。」他的經驗正好說明了我們認為大家對創業最大的誤解,總是以為創建一個成功企業最大的障礙在於尋找資金。事實上,正如馬多克斯發現的,要找資金並不困難,但投資人關心的是人才。他們想知道團隊成員的陣容。畢竟,如果連馬多克斯自己都不知道將要和誰一起工作,他們又怎麼能確定這群人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這份計畫呢?
最後,一位創業家出身的天使投資人建議他去參加創業週末的活動,看看能不能在那裡找出一個團隊。
馬多克斯設法在最後一分鐘擠進了亞特蘭大的創業週末,那次是因為剛好有一位學員臨時退出了――他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參加那場活動一個非常幸運的突破。他在週五晚上提出他所謂的「旅行翻譯器」(Triplingo)構想(這是他為公司取的名字),結果這個提案一炮而紅,獲選為當晚前十二名的最佳提案。馬多克斯很快找到九個人加入他的團隊,有設計師,還有可以在網絡和手機環境寫應用程式的工程師和行銷人才。馬多克斯感動地回憶道:「這個團隊成員讓我們能夠分工,組成幾個不同的工作模式,這意味著我們不會出現有人閒坐在那裡無事可做的情況。」
馬多克斯承認,他的計劃野心非常大。他希望在週末結束時,能夠分別發展出在網路和iPhone上運作的應用程式的原型。要在一個週末做到這一點,他吸引到的團隊成員不僅要非常有才華,還要有強烈的使命感。這個團隊在工作時遇到了一些困難,比方說在他們用的伺服器程式中有個錯誤,耽誤了他們好幾個小時的進度,而且直到最後一刻他們都還在準備他們的發表簡報。但辛勤付出最終得到了回報。Triplingo贏得選亞特蘭大創業週末的首獎家,而且在兩天內就拿到創業的種子資金。CNN和《亞特蘭大憲法報》都做了這間公司的後續報導。
馬多克斯回顧道:「要是沒有創業週末,就不會有這間公司,我們的團隊也永遠不會形成,我可能仍然在亞特蘭大的大街小巷徘徊,尋找合夥人,而我們就永遠沒有機會改變這世界的旅行經驗」。旅行翻譯器的故事說明了建立自己的團隊有多麼重要――站起來,走出去,尋找合適的人,不要等他們找你。否則,你將獨自坐高腳椅上一整夜。
旅行翻譯器團隊的巨大使命感並不少見。來創業週末的學員都準備好要大展身手。他們把這段時間保留下來,離開他們的工作、家人以及一切需要他們注意力的事務。知道週日晚上就是最後期限,讓每個人都卯足全力地賣命工作。
「名利」(Ming.ly)是個幫助用戶管理他們專業網絡的應用程式,這間公司的創辦人泰勒‧寇伯拉撒(Tyler Koblasa)表示他在創業週末找到了他的完美團隊:兩位谷歌工程師、一位是美國免付費線上影音平台Hulu的前副總裁、一位來自喬治城的MBA,還有一位會做設計的律師。但對寇伯拉撒來說,會場不僅是尋找人才,組織他夢幻團隊的地方而已。他其實還是可能會在其他地方遇到他們所有的人,「但他們不見得會待在一間屋子裡,隨時準備好要工作。」泰勒說,他的團隊具備有「非常強烈的『我們想贏』的態度。」

破除障礙
行動網絡不僅僅能夠快速而有效地提供創業者團隊成員,還能打破創業人士之間諸多的人為障礙。傳統上,尋找商業合作夥伴的途徑通常都是鎖定在與我們類似的那群人,不是讀同一所學校的校友,就是同鄉,即便我們都知道用這些因素來僱用人才或與他人合作實在太過武斷。
而在創業週末這類活動所設定的環境中,創業家得選用在那裡的人。他們不能光是坐在那裡,等待在社交場合中讓他們感到舒適的人出現。他們必須找到一個可以一起工作的人,而且越快越好。
在創業週末,他們有機會看到其他人是如何工作的,不管他們的背景為何。對於擔心與不同背景或專業經驗一起共事的人來說,行動網絡還可以提供一種低風險的嘗試。正如一位資深的學員向我們解釋的,和一個聯合創辦人建立關係就像是進入一場婚姻一樣。你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和這個人相處,可能還是在狹小而封閉的空間中。每個人的希望、夢想和財務狀況都會和其他人的交織在一起。一旦你開始投入創業的工作,就算彼此有問題,也難以從這層關係中脫身。
創業週末等於是提供你一個在實際走入婚姻之前的試婚機會。這五十四小時的共事經驗給你一個機會,看看是否能順利運作。若是不合,也沒有什麼損失。在週末活動結束後,你大可以一走了之;畢竟,你還沒有買婚紗和支付婚宴的費用。正如一位主辦者告訴我們:「到了週六下午,如果你發現你的團員快要把你逼瘋了,你也知道,這一切都將在週日晚上結束,到時你可以徹底擺脫他們。」
還有一位學員則將他參與創業週末的經驗與高中時參加增進社交能力的露營相比擬;畢竟當我們置身於一大群陌生人之間時,我們都表現得像是高中生。他說,「這些年來,高中老師發展出一個打破社交藩籬的絕佳方案:開學第一週我們接受訓練和準備,到第二週時就是一場露營(這也算我們體育課的必修學分!)到達營地時,我們誰也不認識,但經過一星期在樹林裡的徒步旅行、吃飯、睡覺(和各種不同的活動)後,同學之間為幾乎不可能保持任何形式的距離。」回顧那時候,他說:「當然,不見得四十個人都會成為朋友,但在那一周後,我們確實變得更親近。創業週末也以同樣的方式,將一堆陌生人丟到『荒野』裡,迫使他們一起工作,不管社會常規。」
另一位名叫薩莎‧帕素爾卡(Sasha Pasulka)的學員則將創業週末比做夏令營。「這並不是說有人去玩帆船,或是做了一個掛繩,或是在輔導員帶著手電筒者來察看之前,和我一起偷跑到第二基地;那天晚上每個人都在這會場裡,在一段很短的時間內彼此產生強烈地連結。」她回憶道:「到了週六早上,我已經不覺得滿屋子都是陌生人了。而到了週日晚上,我認識了幾個在這個城市裡最親密的朋友。」在那個星期五之前,薩莎幾乎不認識那個地區的人,她說她的專業人脈網絡「爆炸性」成長,對「最新科技、市場和潛在的隊友的認識」也大幅提升。在她第一次參加創業週末後,她就去擔任一個創業網站的專欄作家,並且賣掉她開創的公司,開始擔任其他企業的顧問。
創業週末之所以要為學員打造出這種環境,主要有兩個目的。一來是為了減輕未來創業的財務風險,因為你很早就會得知同梯的學員是否能夠幫助你開始創業。二來這也是一種確保每個人都親身體驗到創業經驗的方法。九成以上的創業提案都會失敗,但在這過程中你至少會吸取到一些經驗。若是你不喜歡你的合作夥伴,那麼這些經驗必定不好。若是你跟他們共事一個週末,你更能評估是否能與他們長期愉快的工作。我們有些學員所創建的公司大獲成功,其成長規模甚至超越創業週末,而且幾乎每個學員都在創業週末找到新的工作關係、朋友,有時甚至成為我們的共同創辦人。

善用高效能、低風險的優勢
創業週末的低風險行動網絡讓許多人躍躍欲試,想要知道他們是否可以放心地採用其他方式來擴大事業版圖。住在西雅圖的玩具研發人員凱爾‧克斯特森(Kyle Kesterson)原本認為他不會從創業週中末學到任何東西。克斯特森說他的朋友唐納德‧德桑提斯(Donald DeSantis)是個創業老手,「他告訴我,和其他人一起建立iPhone和網路應用程式非常有趣,但我只是聽聽而已,根本沒有真的當一回事。」克斯特森記得德桑提斯努力說服他去參加一場創業週末的活動:「我編了種種藉口,沒去週五晚上的活動,我以為只是去浪費掉整個週末。」
週六凌晨一點時,克斯特森記得他接到一通德桑提斯的電話,「聽起來像是他剛剛逃過警察臨檢,還是什麼的。」德桑提斯說這場創業週末很棒,但是「那裡沒有設計師,不管我的背景是什麼,有沒有設計能力,只要具有審美觀,就有很多人搶著要。」而德桑提斯是不會接受別人拒絕他的。
所以,週六早上七點半,克斯特森參加了他生平的第一次創業週末。他承認他最後參加的那個計畫聽起來有點可笑:創造出一隻看起來像是演員約翰‧史塔莫斯(John Stamos)的虛擬寵物。這類型的數位生物是以以前風靡一時的電子雞(Tamagotchi)為基礎,原是設計來讓人興起懷舊之情,想起史塔莫斯在一九八〇年代在《俏皮老爸天才娃》(Full House)中飾演的杰西叔叔。
克斯特森記得他描繪出這個形體後,就在電腦上繪製它的各種特徵。其他團員則負責編碼或是準備PowerPoint的簡介,當大多數人經走過他的筆電時,都會覺得有點驚訝。
不過也有不少人對他的作品為之驚艷。到週末結束時,克斯特森拿到一堆名片,和幾個工作機會,甚至有一個人願意將他的作品集拿去給皮克斯的創意發展部主任看。
克斯特森的團隊獲得最佳賣相獎,是大家認為最有可能賺到百萬美元的提案,至今參加週末學員還對此津津樂道。更重要的是,這是克斯特森第一次嚐到創業的滋味。現在,他是巨思(Giant Thinkwell)新創公司的共同創辦人,他們為名人和有影響力的人士設立粉絲互動平台,在網路或手機環境中,經營其追隨者社群,或進行營利的活動。他們從史塔莫斯一直發展到女神卡卡之類的明星。克斯特森也是西雅圖TechStars計畫的結業學員,這個計畫支持展露潛力的創業家。
回顧他的創業經驗,克斯特森說在參加創業週末之前,他「想都沒有想過要創辦巨思。」他自認:「完全沒有人際網絡、洞察力或是對高科技創業界的認識,即便當時有想過要創辦公司,做些設計和插圖之外的事業,對於要如何尋找投資人、找誰商談與組織團隊時要考慮的因素都毫無頭緒。以前我對此一無所知,天真的很,而且總是單槍匹馬的行動。」
克斯特森在創業週末建立的行動網絡不僅提供他一份新的名單以及創業界相關資訊,也讓他置身於一群鬥志高昂、充滿活力的人群中。他說:「參加創業週末就像是為心臟注射一劑強而有力的腎上腺素」。身為卡通人物設計師,他自然難以抗拒將此與動畫人物比較;他說他當時的感受就像是《歷險小恐龍》(The Land Before Time)的小腳最終來到大峽谷一樣。克斯特森解釋說:「我當下立刻明白我以前的世界是多麼原始與脫節。在創業週末的學員有如此高的創造力和生產力,而且渴望合作。」
克斯特森表示在學校或是在他當玩具設計師的日常工作中,並沒有什麼機會遇見其他領域的人。創業週末讓他結識到「光譜那一端的人,那些來自微軟和谷歌的,」以及一些克斯特森認為,「完全沒有接觸過商業環境的人。」他解釋道,雖然他並沒有辦法完全融入這個世界,但是其他環境的人「確實有許多有趣想法,而且想要和具備像我這樣的人才合作。」
事實上,許多參加創業週末的人都在大公司工作。他們可能會覺得他們待的地方好像具有無限的資源可用,這其實也是一種麻痺,因為他們開始相信必須要具備這些資源才能開一家新公司。但事實不然。這正是為什麼結識創業老手並且有勇氣和來參加的學員一起工作,會讓他們獲益良多。
克斯特森發現在創業週末的學員有些人打扮入時,有些則樸實無華,有些喜歡社交,有些則直來直往。「這裡人才濟濟、臥虎藏龍,但大家來這裡都是為了科技和激發想法,而且每個人都非常興奮,都敞開心胸分享他們的構想。」他說這樣的開放性是他從來沒有感受過的。「在這裡不會有人暗藏才華與想法」,大家「只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回應,並且不斷挖掘,而且在這樣的挖掘過程中或許還能找出蘊藏在你腦中的構想。」
克斯特森說他在學校唸書時,曾夢想將來要當一個獨立接案的設計師,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得為別人的想法做設計。他做夢也沒想到,有朝一日他可以開一間自己的公司,請別人來設計自己的構想。
在來參加創業週末前,克斯特森沒有什麼機會接受體驗式教育(就算有的話,也僅限於他自己的才華),這並不是什麼特例,而是相當普遍的教育現象,也不僅限於美國而已。另一位創業週末的學員蒂博‧拉巴赫(Thibaut Labarre)解釋道,根據他自己在法國高等工程學院(Grandes Écoles d’Ingénieur)的經驗 ,「這間學院理當是要教育最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但是在就學期間他並沒有接觸到其他領域或具備創業理念的人。然而,在巴黎的創業週末會場上,拉巴赫和他的團隊成立了一個網站,讓人可以分享對未來的見解。「我們的目標,」他解釋道:「是要集結所有的大腦,好對未來做出最佳預測。」拉巴赫表示,他想要在他任教的大學開一門課程,其中有部分要參考創業週末的架構。「創業週末帶給我創業精神,而且讓我感覺到和不同背景的人為共同的事業一起打拼時,任何事情都可能成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