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隋唐與後三韓關係及日本遣隋使遣唐使運動
滿額折

隋唐與後三韓關係及日本遣隋使遣唐使運動

定  價:NT$ 266 元
優惠價:90239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6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1.《隋唐與後三韓關係及日本遣隋使遣唐使》闡述韓國與中日三國歷史,以及文化交流實錄。
2. 本書詳論隋唐朝與日本、韓國政教文化交流專史,出版界所未見,史料珍貴,為治史者必備圖書。

朝鮮半島是亞洲大陸與日本列島間的唯一「旱橋」﹐由於地理形勢使然﹐一部韓國歷史﹐自上古以迄現代﹐難與中日兩國分開。而日本漢化程度尤深﹐且讓我們由《隋唐與後三韓關係及日本遣隋使遣唐使》一書,從隋唐時代看起。

目錄:
前言
一 韓國歷史與中日兩國歷史不易分開
二 韓國名稱的由來
三 韓國戰略形勢重要
四 中韓兩國是血肉相連的兄弟之邦
五 中日同文同種淵源尤深

貳 「後三韓」與駕洛六國的興起
一 韓史的「三國分立時代」
二新羅的建國
三 高句麗的建國
四 百濟的建國
五 駕洛六國的興起
六 日本插足朝鮮半島之始

? 「東亞中韓兄弟邦,情誼自古不尋常」:後三韓與隋唐前的邦交
一 新莽怒改高句麗為「下句麗」
二 東漢與高句麗的關係
三 樂浪人王景治理汴渠功業不朽
四 東漢安帝時代高句麗先叛後降
五 東漢順帝時代高句麗寇邊與靈帝時代的降服
六 遼東太守參預高句麗宮闈之爭
七 漢代文物流傳朝鮮半島的一斑
八 三國時代魏吳與高句麗及日本關係
九 晉代五胡亂華與前燕對高句麗的冊封
十 南北朝中國與高句麗百濟新羅關係

肆 國勢鼎盛國富冠亙古的隋帝國
一 隋篡北周滅南陳南北分裂之局
(一)南北朝的對峙
(二)隋篡北周滅南陳統一中國
二 隋創國史的輝煌盛世
(一)「古今稱國計之富莫如隋」
(二)隋文帝對外經略

伍 高句麗先臣後寇隋文帝遣師征伐
一 隋初高句麗遣使入朝
二 高句麗戒懼隋積極擴張領土釁兵來犯
三 隋文帝遣師伐高句麗與嬰陽王遣使入隋認罪
四 百濟遣使入隋請討高句麗並願充隋軍嚮導

陸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
一 楊廣弒父篡位
二 隋煬帝巡遊興築
三 隋煬帝經略四方
四 高句麗桀驁不朝隋煬帝一征高句麗水陸喪師
五 隋煬帝二征高句麗勞而無功
六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嬰陽王請降
七 隋代高句麗百濟新羅音樂傳入中國
柒 日本遣隋使運動
一 隋文帝時日本展開遣隋使運動的動機
二 隋煬帝時日本第一次入隋使
四 隋煬帝時日本第三次
五 日本聖德太子推行新政

捌 隋的亂亡
一 隋三征高句麗大征軍糈民役天下騷然紛起討隋
二 李淵自立建國

玖 東方共主的大唐帝國
一 國史上的光榮盛世
二 高句麗稱臣中國唐高祖不受其臣
三 百濟入朝唐高祖冊封為「帶方郡百濟王」

拾 唐太宗援新羅伐高句麗
一 國史上偉大人物:唐太宗
二 唐太宗援新羅伐高句麗
三 唐太宗調解百濟新羅爭端

拾壹 唐高宗援新羅平百濟高句麗
一 唐高宗的勳業
二 唐高宗援新羅平百濟
三 日本援百濟復辟唐遣師殲日軍於白江口
四 劉仁軌留鎮海東威震日本
五 劉仁軌主持百濟新羅結盟
六 唐高宗平定高句麗

拾貳 稱雄朝鮮半島的「君子之國」:新羅
一 新羅謹事於唐
二 新羅文武王擅占百濟高句麗故地與唐衝突

拾? 唐玄宗對新羅的安撫
一 武府后亂政稱制
二 唐玄宗即位創「開元盛世」
三 唐玄宗對新羅的安撫

拾肆 唐代中國文化對新羅高句麗百濟的傳播
一 唐代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
二 新羅的華化
三 新羅佛教高僧對中國文物的傳播
四 新羅僧徒入唐學佛與新羅佛教的興隆
五 新羅精神「花郎魂」
六 高句麗的華化
七 百濟深染華俗
八 道教的創立與東傳高句麗
九 唐客卿高句麗人高仙芝的功業
十 高句麗喜愛歐陽詢書法
十一 唐代盛行高句麗百濟音樂

拾伍 唐代高句麗新羅的移民中國
一 世界人口移動的原因
二 社會原因
三 政治原因
四 經濟原因
五 戰爭原因
六 貿易原因

拾陸 日本遣唐使運動
一 遣唐使動機──日本對唐的景慕與輸誠
二 遣唐使實況
三 遣唐使成果

拾柒 大唐帝國的亂亡
一 唐中葉後的禍亂
二 外族入寇
三 宦官之禍
四 朋黨之爭
五 藩鎮抗命
六 黃朝之亂
七 秦宗權之亂
八 藩鎮火併
九 朱溫篡唐

參考書目

內文試閱:
拾貳 稱雄朝鮮半島「君子之國」──新羅
一、 新羅謹事於唐
新羅當我魏晉之際,統一朝鮮半島南部,至南朝陳文帝天嘉三年(西元一三四六年)滅任那,始逐漸擴張其領土。隋唐之交,新羅頻受高句麗與百濟侵凌,由於新羅善用對唐外交,獲東方共主的唐帝垂青,倖免亡國之禍。
唐高祖統一中國,威震宇寰,新羅即於唐武德四年(西元六二一年)來朝,終高祖之世,歲歲入貢。
唐太宗之世,新羅請改章服中國制;據「資治通鑑唐紀十五」云:「二十二年(唐貞觀二十二年、西元六四八年)癸末,新羅國相金春秋及其子文正入見,春秋──真德(新羅女王)之弟也。上(唐太宗)以春秋為『特進』,文正為『左武衛將軍』。春秋請改章服中國制,內出東服賜之。」金春秋又請詣國學,學釋典及講論,唐太宗甚悅,因賜以所製溫陽及晉祠碑並新撰晉書。翌年,新羅改服中國衣冠。
唐高宗即位,新羅對唐執禮尤謹,新羅真德女王用歌頌的詩句,刺繡在錦緞上,於唐元徽元年(西元六五○年)獻贈高宗,以博唐帝歡心。而武烈王、文武王更謹事於唐,唐高宗目之為「君子之國」。故每當新羅因受百濟、高句麗侵略,而請援於唐,唐帝無不為聲援,以解其危。

二、 新羅文武王擅占百濟高句麗故地與唐衝突
百濟、高句麗在先後不足十年間為唐所滅,唐置督護府統治其地,新羅以出兵助唐立功甚大,而無所獲,遂致不滿。為償其伸張勢力宿願,新羅遂於唐總章二年(新羅文武王十年、西元六六九年)一月,擅占百濟故地,唐高宗遣使貢之,新羅置之不理。同年六月,高句麗山南大長鉗牟岑收編高句麗殘軍,襲殺唐使,又擁寶藏王外孫安舜為王,以抗唐室。鉗牟岑因知新羅與唐失和,乃向新羅乞師,新羅文武王使安舜居金馬渚(今益三郡),封之為「高句麗王」。唐高宗即派東州道高偘、燕山道李謹行為總管往高句麗叛亂,並令寶藏王隨軍展開招撫。同年七月,百濟不服新羅統治,起而對新羅軍作戰,光復數十城,新羅派將軍竹旨反攻,與唐軍戰於石城,獲勝而歸。安東都護薛仁貴函質新羅挑釁,文武王藉口唐分配百濟領土不當。繼於泗泚設州轄治百濟,並擊唐軍,唐徙安東都護府於遼州。
唐高宗新羅文武王罔顧大義,逞兵挑戰,乃於唐上元元年(新羅文武王十五年、西元六七四年)削其封爵,另立其弟金仁問為新羅王,復詔劉仁軌為雞林道大總管、李弼、李謹行副之,破新羅軍於七重城(金積城),但薛仁貴軍則敗於泉城、買肖城。文武王知劉仁軌智勇兼資,非其對手,遂遣使謝罪,唐高宗不咎既往,復其爵位。惟新羅擴張領土之意念,則未嘗稍怠也。
唐鳳儀二年(西元六七七年),吐魯蕃勢力壯大,唐高宗為加強中國西北邊防,因將原設於遼州以統治高句麗的安東都護府,內遷東新城(今瀋陽西北),新羅遂於唐永隆元年(西元六八○年)兼併高句麗故土,奄有朝鮮半島中南部之地矣。
及新羅神文王(政明)即位,復於唐開耀二年(西元六八一)上表唐高宗,請「唐禮一部並雜文章,則天令所司寫吉凶要禮,並於文館詞林,採其詞涉規戒者,勒成五十卷以賜之」,足見唐對新羅的優厚。
唐高宗逝世之後,皇后武曌專政,稱則天皇帝,改國號周。久視元年(西元七○○年),武后封高句麗寶臧王之子德武為「安東都督」,封百濟義慈王之孫扶餘敬為「襲王」,然此北方之強的高句麗此時雖勉能自立,而百濟領土已為新羅、渤海(按其地居灞江之北,本稱栗末靺鞨,高句麗為唐所滅,其眾多歸之)所瓜分,名存實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39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