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蘇格拉底的反諷答辯(簡體書)
滿額折

蘇格拉底的反諷答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0 元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8720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蘇格拉底的反諷答辯》是對《蘇格拉底的申辯》的最新詮解,經由不同尋常的密切關注,留心蘇格拉底就其反諷的含義與範圍表示了什麼,獲得了不落俗套的結論,涉及蘇格拉底關於德性、政治和諸神的教導,蘇格拉底從自然哲學到政治哲學的著名轉向的意涵,還有蘇格拉底傲慢無禮的“答辯辭”的意旨。
作者的主旨是要表明,柏拉圖的蘇格拉底不只是一位來自遙遠過去的豐富多彩而離奇古怪的人物,而是無可比擬的指導好生活——慎思的生活——的教師,他在今日就像在古代雅典一樣有直接意義。基於對整篇對話、特別是對德爾斐神諭故事的理解,作者還試圖表明:《蘇格拉底的申辯》是柏拉圖全集的鑰匙,標示了其他對話中的許多毫不相干的主題和表面上看來矛盾的結論是怎麼契合在一起的。

作者簡介

萊波維茲,曾在密歇根州立大學、多倫多大學和哈佛大學教授政治哲學,2003-2004學年以布蘭得利博士後研究員的身份加入凱尼恩學院,教授“尋求正義”及政治哲學史的課程。目前他在研究柏拉圖的《斐多》、《帕默尼德》和《會飲》,追溯蘇格拉底從年輕的自然科學家到成熟的政治哲學家的發展。
蔣明磊,譯者,自由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古典哲學與德語文學(荷爾德林和里爾克),譯著有《蘇格拉底的反諷答辯》、《康得與<純粹理性批判>》(即出)。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蘇格拉底的反諷答辯》是對柏拉圖的《蘇格拉底的申辯》的最新詮解。作者試圖表明:《蘇格拉底的申辯》是柏拉圖全集的鑰匙。

後 記
我與梁中和兄是在他主持的“望江柏拉圖學園”認識的。三年前的春節,我主動提出要試譯本書,中和兄立即表示支持,在他的熱心聯繫下,劉小楓老師慨然應允,同意把本書納入“柏拉圖注疏集”出版。
當初選擇《〈蘇格拉底的申辯〉義疏》,原因有二。一方面,正如中和兄所說,對剛接觸柏拉圖的人來說,《申辯》是最好的接引性著作;另一方面,我也希望通過翻譯為自己申辯,因為翻譯于我,絕不僅是一種沉潛往復的讀書方式,還開啟了人生的可能性。儘管本書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開端,然而我希望,終有一天,自己會在不再遙遠的夢想面前表明心跡,就像克萊對苔絲說的那樣:“三個利亞都為的是一個拉結呀!”
本書的翻譯,進行得出人意料的順利。最值一提的是,本書參引的施特勞斯著作《古典政治理性主義的重生》、《蘇格拉底與阿裡斯托芬》、《色諾芬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式政治哲學研究》的中譯本在校對完成之前相繼出版,真可謂雪中送炭。
說起校對,必須感謝劉小楓老師對初稿提出了十分重要的修訂建議,而本書的最終成形則必須感謝責編彭文曼女士耐心周到和認真細緻的工作。當然,最應感謝的是中和兄,是他給了我追求自由與無限的勇氣。如果要把拙譯題獻給誰,那就是與中和兄的友誼,I think this (book) is the beginning of a beautiful friendship。


蔣明磊
2014年1月

目次

致謝
導論
第一章 標題與初步考察
《蘇格拉底的申辯》的重要意義和撲朔迷離的品格
柏拉圖的意圖

第二章 開場白(17a1–18a6)
真誠的疑問
有關蘇格拉底式的反諷的爭議
蘇格拉底的答辯辭

第三章 前導詞(18a7–19a7)
第一撥控告者的指控
蘇格拉底演講的意旨

第四章 針對第一撥控告者指控的答辯(19a8–24b2)
駁斥他們的指控(19a8–20c3)
第一段離題之言:第一撥控告者的指控是怎麼來的(20c4–23e3)
過渡到現在的控告者(23e3–24b2)

第五章 針對現在的控告者的答辯(24b3–28b2)
駁斥敗壞的指控(24b3–26b2)
答覆不虔敬的指控(26b2–28a2)
針對現在的控告者之答辯的結論(28a2–b2)

第六章 第二段離題之言(24b3–28b2)
高貴與死亡(28b3–33a1)
離題之言的走向
教導和敗壞青年(33a1–34b5)

第七章 結語(34b6–35d8)
蘇格拉底的修辭策略

第八章 處罰段落(35e1–38b9)
最大的好

第九章 訣別辭(38c1–42a5)
對判其有罪者的演說(38c1–39d9)
對赦其無罪者的演說:有關死亡的故事(39e1–41e1)
對判其有罪者的間接演說:蘇格拉底的兒子們(41e1–42a5)

第十章 結論
蘇格拉底的人之智慧和德性知識
靈魂的活力
蘇格拉底之死

標題縮寫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書摘/試閱

《蘇格拉底的申辯》的重要意義和撲朔迷離的品格
[2]三十五篇柏拉圖的對話是作為真本傳給我們的。蘇格拉底至少出現在三十三篇對話中,他至少在二十七篇對話中是主要發言者。可是,只有這次才在標題中提到了他。然後,映入眼簾的是柏拉圖的蘇格拉底,他有辯要答,他面臨懲罰。這或許就是柏拉圖的說法:我們如果想要理解蘇格拉底,就應該從思考他和雅典的爭執開始。如果是這樣,這一爭執就絕不只是落到他頭上的惡運打擊(對觀《書簡七》[Seventh Letter]325b5-c5);也許還提供了一個有利位置,可以讓我們對其人生的核心獲得最好的理解。無論如何,這個標題都在召喚讀者由此開始研究蘇格拉底。這篇對話的重要意義的另一表徵在於,其中不僅包括了蘇格拉底對其生平最詳盡的闡述,還有他允諾講出有關其生活方式的“全部真話”的唯一闡述(20c4-d6)。對走近柏拉圖、力求清晰地[3]理解最佳生活方式或德性生活的讀者來說,還有什麼更好的起點嗎?況且,在從《泰阿泰德》(Theaetetus)起至《斐多》(Phaedo)的八篇對話的年代序列中,《申辯》佔據的位置就是那篇雖曾允諾但看起來好像未成文的論哲人的對話(《智術師》[Sophist]216c-217c;《治邦者》[Statesman]257a-258b,311c)。或許《申辯》就是缺失的《哲人》[Philosopher]。如果是這樣,那麼,柏拉圖就必定把蘇格拉底和雅典之間的爭執當作不僅是蘇格拉底的最佳導引,還是像他這樣的哲人的最佳導引。此外,蘇格拉底說得很清楚,他的言詞所指不單是審判團:他期望言詞傳出法庭之外。正如蘇格拉底所說,借審判之機引導他與整個城邦的唯一一次“交談”(37a6-7;對觀《高爾吉亞》[Gorgias]474a7-b1)。故此,只要時間允許,他大概就會在這裡說出要對雅典說的一切。接著,柏拉圖千方百計鼓動讀者對他或她會從《申辯》中學到的東西要抱有高度的期望。
然而,上述期望不是直截了當地實現的。在一定程度上,就本篇對話對大多數讀者的影響而言,這一點被遮蔽了。蘇格拉底的言詞慷慨激昂而毫不妥協,傳達了一種印象,即他的尊嚴、他的勇敢、他對神的侍奉和對雅典人的奉獻以及他在逆境中的鎮定自若,要不使這篇對話讓人感到興奮甚至激動都難。只有在這一起初的影響減弱之後,我們才能明瞭,根據蘇格拉底自己的闡述,他的一生表面上看來好像徹底地失敗了:他把時間花在尋求智慧上;他落得空手而歸;而今他即將因自己的努力而被處死。說得更準確些,蘇格拉底聲明他不能夠回答那個看起來至關緊要的問題——什麼是德性?蘇格拉底甚至沒說他在回答這個[4問題上取得了進展。恰恰相反,蘇格拉底聲稱只擁有他所謂的“人的智慧”,而這絕不是德性的知識,而主要是關於人對德性無知的覺知。
現在十分清楚,如果德性的知識就像蘇格拉底一直述說或默示的那樣重要,他自己的生活必定令人大失所望。從《王制》(Republic)中借用一個比喻,他是名從未挖到金子的採礦者(336e4-9)。更糟的是,他提出這個失敗不單是他的失敗:通過稱他的智慧為“人的智慧”,他看起來默示了,對凡人來說,更大的智慧是不可能的。其實,他說得很明白,德性的知識會是某種“超人的”智慧,他不只擁有不了,還不能夠發現擁有這種智慧的人,即使最艱苦的尋找也是枉然(20b4-5,20d9-e2,21a4-7,21e5-22a1,22e6-23b4)。但是,我們對德性的信念——對什麼是公正的或值得欽佩的信念——指引著我們。這些信念是我們自重的基礎,或許歸根到底還是我們對幸福之希望的基礎(對觀41c8-d2)。不過,如果蘇格拉底是對的,這些信念就毫無根據,經受不了省察,全都是大話而已。每個人都處在有關如何生活的黑暗之中。如果是這樣,難道那就是絕望的原因?這是不是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提出的絕望的忠告?
可是,蘇格拉底說話不像一個絕望透頂的人。在全部對話中,他都顯得對自己異乎尋常地滿意,尤其在《申辯》中,他有時看似頗為大言不慚(20e3-5,36d1-37a1;對觀色諾芬,《蘇格拉底在審判團前的申辯》[Apology of Socrates to the Jury]1)。再者,在說明人的智慧的限度之後,他甚至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歸為好人(28a8-b2)。然而好人和有德之人不是同一回事嗎?抑有進者,在對話的下文中他說他把所有時間都花在敦勸人們關心德性上,這隱含了存在某種要關心的可知的德性(29d4-30c1,31b1-7)。繼而,他又說“每天談論德性和別的你們聽我講的事情[5]——聽我對自己和別人的省察,這對人而言是最大的好”(38a2-5)。但對人而言最大的好難道不是我們所謂的德性的意思嗎?抑或德性不至少是這種好的一個部分、一個條件或達到這種好的一個手段(30b2-4)?如果是這樣,蘇格拉底就不可能和他看起來的那樣對德性茫然無知了。接著,他提出一個謎題,邀引我們對他就德性認識和不認識什麼所做的評議給予最密切的關注;他還邀引我們反思他為什麼這樣莫名其妙地呈現他所認識和不認識的東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