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中國文學漫論
滿額折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中國文學漫論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50 元
優惠價
9049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以文化研究的視角,剖析人與文學、文化三方面的交互影響,從孔子思想到當代流行的文體,深入淺出地闡釋了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演變之歷程,藉由東西方思想的差異對照,反映出古今中外文學學者的思想變遷,是融合文學、哲思與社會各層面的跨領域文學研究專著。

作者簡介

何錫章,1953年生,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人文學院院長,主要從事文學與文化研究。

目次

「秀威文哲叢書」總序 韓晗

第一輯 古代文學研究
第 1 章 孔子、柏拉圖文藝思想之兩點比較
第 2 章 論「主文而譎諫」
第 3 章 心靈與情感美的歌:讀李清照的詞
第 4 章 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悲劇意識的演變
第 5 章 江湖遊民的奴才夢―論「水滸人物」的生存狀態及其生存意識
第 6 章 佛道對儒家策略的狡黠
第 7 章 《詩經》棄婦意象新探
第 8 章 《西遊記》的文化價值取向
第 9 章 唐僧師徒結構的文化意義

第二輯 現當代文學研究
第 1 章 文學史分期與價值立場
第 2 章 價值範式、思想與文學研究―對二十世紀90年代文學研究之反思
第 3 章 雲水相生:百年中國文學與科學掠影
第 4 章 現實主義在現代中國的歷史命運及其文化成因
第 5 章 歐化對詩形的衝擊及對策
第 6 章 現實主義的恢復、深化、突破―淺談近幾年的短篇小說創作
第 7 章 新時期前期文學浪漫主義潛流論
第 8 章 「寫真實」:一個口號的歷史考察
第 9 章 「鄉下人進城」母題的文化解讀
第10章 「先鋒小說」:文學語言的革命與撤退
第11章 藝術表達與追尋生命文化之根―論余光中散文的文化情結
第12章 中國當代流行文化的興起、「繁榮」與政治文化心理解讀

第三輯 理論與學術評論
第 1 章 文化人類學和文化模式
第 2 章 試論作家感情的獨特性
第 3 章 論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的總體歷史平衡性
第 4 章 評李怡《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
第 5 章 讀徐德明《中國現代小說敘事的詩學踐行》
第 6 章 讀宋劍華《基督精神與曹禺戲劇》
第 7 章 史識、激情、理性―《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價值觀研究叢書》讀後的思考
第 8 章 歷史的選擇與選擇的歷史

【代跋】 人與時代關懷之寄託―學問之路的價值選擇

書摘/試閱

第1章 孔子、柏拉圖文藝思想之兩點比較

翻開《論語》和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錄》,從孔子對文藝的只言詞組的評論到柏拉圖對文藝洋洋灑灑的生動論證,在思想上,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站在所屬的階級立場上,強調文藝的傾向性和功利主義,提倡文藝為統治階級服務;在涉及文藝問題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對文藝的本質即文藝的社會功能作過一些探討和評價。不同的是,在思想孔子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人道主義精神,並能體現出一定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而柏拉圖則具有一定的專制性和禁欲主義、神祕主義,表現出更多的唯心主義和反現實傾向。當然,在有關美的本質,美感心理特徵,創作靈感的某些方面的探討,柏拉圖不乏深刻之處,是孔子所不及的;不過,本文不打算對此作出評述,僅從文藝的傾向性功利觀以及藝術的社會功能這兩個方面作有限的探索性比較。

一、「仁禮」之制和「理想國」──關於文藝傾向性、功利觀的比較
特定時代、社會、個人的文藝思想都會不同程度地反映特定社會、階級、階層的根本利益和基本思想,都會不同程度地(或大或小),在一定範圍內(或廣或狹),接受同時代統治階級思想的制約和規範,體現出特定的思想傾向和鞏俐價值觀念。恩格斯認為,文藝作品的主要人物都是某種傾向的代表;普列漢諾夫也指出,一個政權只要注意到藝術,總是自然地偏重於採取功利主義的藝術觀。文藝發展史的事實也說明,文藝的傾向性和功利性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孔子、柏拉圖表現出來的最強烈,給人印象最深的也正在這些方面。只不過,孔子是把傾向性、功利觀納入他的「仁禮」的規範中,柏拉圖則將它們滲透在他的「理想國」。
孔子所處的時代,西周以來的禮制受到了極大的挑戰,禮崩樂壞成為既成的社會事實,新的政治、倫理、道德觀念興起。面對禮的崩潰,孔子企圖挽狂瀾於既倒,扛起了復禮大旗。但是,他不是簡單移植和重複「周禮」,而是根據時代需要和他的主觀認識與理解,加進了「仁」這一新的內容,構成了以禮為核心,以仁為重要輔助手段的政治理想。他把以政治倫理為主的禮與以道德、人道為內核的仁編織成了一幅政治生活、倫常感情、內心修養、道德自我完善、血緣關係等縱橫交錯的經緯網,形成了獨特的、統治中國達幾千年的政治理想和實踐生活準則。禮是制度、法網、秩序,是保障王權永恆的支柱和立國的總原則;它以一種偏重於政治倫理的力量,支配著人們的行為,要求人們理性的、實質上是被動地服從它,要人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1。按荀子的解釋,「禮」是「先王惡其亂」的產物,因此,它的本質和內容是政治的,具有強制性。「仁」是「禮」的補充。如果說,「禮」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理想的本質和內容,那麼「仁」就是實現「禮」的一種有效途徑。它是一種更高、更深刻的道德要求,偏重於個人的心理、情感選擇和判斷。和「禮」相比,「仁」把外在的異已的社會政治力量轉化成個人道德修養的自我完善,把非自覺地接受「禮」的約束轉化為自覺的內心要求和自我限制。一句話,提高了人的主體的地位。但從實質上和目的上講,「仁」和「禮」一樣,都是一種統治術。「仁」明確提出了個人本質的錘鍊,強調人內在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存在價值以及人在社會中的責任與義務。一方面,它是「禮」在人心靈上的更深刻的滲透,具有明確的政治性;另一方面,它以「仁者愛人」為基礎,又體現出一定的人道主義,在政治上又會表現出民本傾向和批判精神。孔子的文藝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性,與「仁」的關係是分不開的。
「禮仁」理想在文藝方面的具體表現,就是文藝的傾向性和功利原則。孔子認為,一切文藝都應當接受「禮仁」的全面約束。「禮仁」是文藝的出發點,「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禮仁」是文藝創作的規範,孔子要求「博之以文,約之以禮」,「博學以文,約之以禮」,強調「歌樂者,仁之和也」,「禮仁」是文藝的最終目的和歸屬,「邇之事父,遠之事君」,「授之以政」,只有禮樂興,才會「刑罰中」。正如《淮南子‧立術訓》篇所指出的,「孔子學鼓琴於師襄,而諭文王之志,見微以知明矣!」所謂「諭文王之志」,也就是借鼓琴之樂為「禮仁」服務。「禮仁」是檢驗具體作品的標準,在批評和欣賞過程,「禮仁」標準與美學標準相結合,就構成「美善」統一的原則。魯國季氏演出了「八脩」樂舞,孔子極為憤怒,「是可忍,孰不可忍!」魯國季孫、叔孫、孟孫三家大夫,祭祀時演出了《周頌》中的〈雍〉,孔子也極為不滿;而歌頌以武力征服天下的〈武〉樂,他認為形式是美的,可內容因與「仁愛」原則衝突,故未能「盡美」;相反,《韶樂》因「美舜以德禪於堯,又盡善,謂太平也」(鄭玄注)與孔子的「仁」相一致,因而是「盡替盡美」的,聽起來就會「三月不知肉味」,既得到了思想上的滿足和心理平衡,又獲得了美的享受。
柏拉圖生活在伯羅奔尼薩戰爭前後,當時雅典政治生活急劇動盪,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階級矛盾,貴族與民主黨之間的角逐都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結果,貴族失勢,民主派掌握了權,舊的傳統遭到了破壞,新的風氣逐漸樹立。就是在這樣一個風雲激蕩的變革時期,柏拉圖旗幟鮮明地成為民主派的對頭,企圖挽救舊的貴族階級的統治和它們的意識形態,藥方就是「理想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9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