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滿額折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60 元
優惠價
7920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經典長銷書《專題研究動手做──如何指導小學生做研究》正式改版了!
改版主要重點:
1.重新修訂內容,歷時十年,許慧貞老師累積了更多帶領孩子實作專題研究的經驗,特地於此次改版中,與讀者分享。
2.增設「多元的專題報告呈現」單元,此單元是許慧貞老師在課堂上依照主題及需求,帶領孩子利用簡單的材料製作各式小書,結合閱讀與實作,指導孩子如何完整呈現自己的報告作品!

內容簡介
「自主學習」從小培養;
簡單步驟、具體建議,
讓你知道如何陪伴小學生做「專題研究」。

隨著十二年國教課程開展,「專題研究」成為教師陪伴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及團隊學習的最佳教學選擇。本書作者針對專題研究教學,納入長期研究的圖書館學理論,從構思主題、初擬大綱、資料蒐集、分析、篩選、整理等微觀具體的步驟,到「專題研究對學習的效益」、「圖書的結構與組成」、「如何製作專題研究小書」等全觀整體的內容做了最完整的呈現,讓想陪伴小學生做研究的你輕鬆上手。

作者簡介

許慧貞
畢業於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夢想成為兒童圖書館員,也曾經當過兩年的兒童圖書館員。
在所服務的私立兒童圖書館相繼閉館之後,努力成為一位小學老師,想著自己其實「也算是」班上學生的圖書館員。
二○○九年,教育部試辦「國民小學閱讀推動教師」增置計畫,終於夢想成真,現在是全校孩子的圖書館員啦!
翻譯作品《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和《無尾熊和小花》;創作《寶寶愛閱讀》和《上閱讀課囉!》。(以上皆為 小魯文化/天衛文化出版)

前言
自主學習第一步──動手做「專題研究」 文/許慧貞
隨著十二年國教統整課程的逐步實施,現今孩子們所接受的教育,已經不再只是「老師說、學生做」這種被動式的學習方式;所需面對的評量,也不再侷限於「背多分」式的紙筆測驗。面對多元學習的第一步是,隨著所謂的專題研究作業日益增多,學生必須更早嘗試發展挑戰性十足的研究能力。其實,研究能力的發展和其他任何課程的學習,都一樣需要大人的引導與協助,我們不可能期待孩子在老師的一聲令下,就能在截止日期之前,交出一份像樣的研究報告。如果,我們不曾加以指導,又怎麼能嘆息:學生似乎只會從網路上「複製、貼上」一堆與主題有關的二手資料,沒有經過任何的消化、整理,甚至連讀過資料都沒有,根本算不上是什麼研究報告?
因此,這本書要介紹的就是:如何指導孩子對於所研究的主題,能夠真正地有所吸收與消化,並嘗試用自己的話語,來詮釋一己對題目的真正看法,而不僅僅是大量資料的堆疊與剪貼。這本書總共分為四大部分:

Part 1 專題研究—課程統整之必然趨勢
在課程中進行「專題研究」的教學,確實是得花上一些時間的,但是,如果這樣的教學活動的確能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帶來具體的學習利益,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因此,在這一個單元中,將好好地探討:專題研究到底能為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學習利益。

Part 2 專題研究動手做
在這個單元裡,主要的重點是在於,如何將「專題研究的技巧與方法」教給孩子,讓他們能熟悉其間的要略,製作出真正出於自己看法與想法的研究報告。

Part 3 圖書的主要結構
這一部分,主要是介紹有關圖書結構方面的知識。孩子在進行報告的整合時,如果能夠清楚地明白圖書有哪些主要結構,並將這些觀念靈活地運用在作品上,相信一定可以為報告添色不少。

Part 4 多元的專題報告呈現
在這個單元裡,我將介紹一些簡單有趣的圖書製作方式給孩子,並提供幾則我在班上的實際教學中,輔佐以主題清晰明確的繪本,指導孩子進行專題研究報告的一些實例,希望能提供給老師一些教學靈感。相信,只要能將這些點子靈活地運用在各種課程上的話,一定可以協助孩子創造出更多更具創意的作品。

附錄:
在這部分,將完整呈現一份出自小學生之手的專題研究報告。這是學生搭配學校的主題教學活動「異國美食探索」所做的研究報告作業,內容包含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參考資料及作者簡介,特別提供給讀者參考。

 

目次

自主學習第一步─動手做「專題研究」04

Part 1專題研究—課程統整之必然趨勢09
一、 什麼是專題研究10
二、 為什麼要在課堂上進行專題研究的教學活動12
三、 專題研究教學能為學生帶來的學習利益16

Part2專題研究動手做19
一、構思出最酷的研究主題20
二、擬定研究計劃38
三、動手寫作53
四、整合報告62

Part3圖書的主要結構75
一、給孩子的圖畫結構學習單76
二、圖書結構的說明與範例78

Part4多元呈現的專題研究報告91
一、結合語文課程主題92
(一)實作的單元主題—美麗好風光、美好家園
(二)實作的單元主題—名人傳記
二、結合社會課程主題102
(一)實作的單元主題—我從哪裡來:族譜編寫
(二)實作的單元主題—認識原住民文化:ㄅㄆㄇ之書
(三)實作的單元主題—環境變遷
三、配合學校行事曆120
(一)實作的單元主題—校外教學
(二)實作的單元主題—畢業季節

附錄—完整的專題研究報告範例:「墨西哥美食饗宴」127
( 王立宇、羅可寰、李樂群、洪維謙、張書萍)

 

書摘/試閱

Part 1 專題研究—課程統整之必然趨勢
在倡導課程統整的今日,專題研究因其全方位的學習特性,已成為現下熱門的教學課題。很多學校甚至在教學計畫表中,即明白納入各年級的「主題教學」項目,讓老師們得以依各項主題設計課程,並統整各科教學。也由於教學主題的明確,學生們就常有因配合課程而需進行「專題研究」作業的機會。
既然,「專題研究」已成為課程統整的必然趨勢,那麼我們就該認真地來檢視幾個問題:到底什麼是「專題研究」?我們為什麼要在課堂上進行「專題研究」的教學活動?「專題研究」教學能為學生帶來的什麼樣的學習效益?我們必須要了解:研究能力的發展和其他任何課程的學習是一樣的,同樣是需要成人的引導與協助,否則學生們將可能只會從網路上「複製、貼上」一堆與主題有關的二手資料,堆疊出一份甚至連讀都沒讀過研究報告。而在課程中進行「專題研究」的教學,確實是得花上一些時間的,但是,如果這樣的教學活動的確能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帶來具體的學習效益,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因此,在這一個單元中,我們將一起來檢視這幾個
問題。

一、 什麼是專題研究
在指導孩子研究方向之前,我們當然得先明白什麼是專題研究?而主題教學與專題研究之間又有什麼差異呢?
(一)主題教學的學習活動中,老師是主角,所有的學習內容都是事先設計好的;而專題研究的主角是學生,研究主題則是經由學生討論之後才產生的。
(二)在進行主題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得承擔所有的「學習活動」,包括:設計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蒐集相關教學資料等。而在學生進行專題研究的過程中,所有學習活動的責任,則是由老師和學生們共同來承擔。
(三)主題教學的學習內容,完全取決於老師選擇什麼樣的學習目標;而專題研究則正巧相反,學習目標是由學生依據其先備知識、老師的引導,以及孩子對題目的認知等種種因素,交互影響下而設定的。
(四)主題教學主要是利用「主題」為工具,讓學生們透過它來學習閱讀和寫作;專題研究則是以閱讀和寫作本身,為主要的學習工具。
(五)主題教學是透過各項學習活動,來進行學習;專題研究則是以「發展研究討論、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解決等能力」,為主要的學習活動。

二、 為什麼要在課堂上進行專題研究的教學活動
提起「專題研究」,很多老師總是認為,這應該是屬於資優班的課程規畫,因其中所牽涉的學習活動甚廣,且過程複雜,充滿了挑戰性,並不是每個普通班的學生所能應付得來的。況且,資優班老師面對的是來自各班的精英,人數不過十來位,個個是一點就通,指導起來自然得心應手、遊刃有餘。而普通班動輒三十幾位學生,資質良莠不齊,老師們除了得進行一般的教學活動外,學生的生活輔導、親師間的聯繫工作等,更是樣樣不能少,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專題研究」的教學呢?
話雖如此,但我們教育工作者也該正視這個問題:孩子們的創造思考能力,常遠遠超乎我們的預期,即使他們尚未展現出來,也並不代表他們就沒有這樣的能力,很可能只是還沒有被激發出來罷了!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學習機會,來幫助他們發掘自己的潛能。因此,如果「專題研究」對孩子的學習確實有莫大的幫助,也確實能激發孩子創造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為什麼不試著規畫納臺入課程當中呢?我想方法一定是有的,就看我們做或不做而已。以下,就是幾個我們應該將「專題研究」的教學,納入課程規畫中的重要理由:
(一)孩子需要藉由實際行動來進行學習:
「做中學」絕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就以學習外語為例,我們知道:如果經濟環境許可,把孩子送出國,讓他和當地的孩子一起讀書上課,他肯定可以講上一口流利的當地語言。而專題研究的學習,正是將孩子置身於研究主題之中,讓他們試著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就算呈現的報告結果不盡理想,但在整個實做的過程中,研究主題的相關知識,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進駐孩子心裡了。
(二)孩子需要藉由與其他同伴的合作與協助來進行學習:
這是一個合作學習的時代,我們都明白,並肩作戰絕對比單打獨鬥來得更有效率。而專題研究正為孩子提供這樣的機會—讓他們試著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也各自具有不同的學習專長,經由合作學習的機會,彼此學習所長,一起進步成長。對每個孩子而言,他的學習夥伴正是最有價值的學習資源!
(三)在有選擇的機會下,孩子的學習將更有動機:
當學習內容不再侷限於某個老師規畫的範圍之中,而是有著各種可行性的機會時,孩子將因此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研究主題,隨著研究方向、研究資料選擇的不同,結果也將有所不同。就以我的班級曾經進行的「墨西哥美食」專題研究為例,有些同學著眼在墨西哥食物食材的研究,光是辣椒就整理出二十幾個種類;有人則是將重心放在臺北墨西哥餐廳的介紹,甚至發出問卷請店主告知店內最受歡迎的菜色。正因為這份選擇的自由,促使孩子主動閱讀大量的相關資料;也因為這份自由,孩子必須學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只要我們允許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選擇的機會,這樣的經驗將使孩子的學習經歷更完整,且更具意義。
(四)在目標明確的狀況下,學習將別具意義: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迫於無奈卻不得不枯坐課堂的情況下,總難免心不在焉,一心只想快快下課;但若是學習有興趣的課程時,則是專心投入且興味十足。孩子們在進行專題研究時,正可以依自己所設定的目標進行深究,這將使他們的學習更具意義。一直以來,老師在學期初總得一遍又一遍地閱讀相關教學資料,擬定各項教學計畫,以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然而我們費盡心思所擬定的學習目標,總難以讓所有的孩子都有興趣,效率也因而有所折扣。而在專題研究的學習中,孩子可以自行選擇所研究主題中有興趣的部分,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效果不僅事倍功半,這樣的學習經歷,更能促使孩子朝著終身學習的教育目標前進。
(五)與同學分享彼此的想法,將使孩子對相關知識有更深層的認識:
孩子將曾經費過一番心思研究的資料,用口述的方式表達出來,正是檢視自己是否真正明白其中精義的最佳方法。而在專題研究的學習之中,孩子們必須藉由討論或報告的方式,與其他同學分享相關研究主題,這正是幫助孩子吸收及消化所研究知識的最佳機會。
(六)孩子得試著為自己的學習負最大的責任: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將孩子自己應該擔負的學習責任扛在肩上,花了許多心力,成效卻總不如預期。其實,老師的責任應該是教孩子學習,而不是幫他們學習,孩子是絕對有能力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我們該試著放手讓孩子去做!一旦孩子肩負起一己的學習責任,他們的學習將更具動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0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