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苦樂人生: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簡體書)
滿額折

苦樂人生: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徐文明編著的這本《苦樂人生》緊貼生活中人們經常遇到的煩惱和磨難,分成六個章節,結合佛理和哲學辯證思維,通過一個個心靈勵志的小故事,告訴讀者只要持之以恒地堅持努力,所有困難都會迎刃而解。人生有很多苦難挫折,但只要懂得苦與樂的辯證智慧,多一分堅強之心,憐愛之心,就會多收獲一份幸福,無論是事業、家庭、愛情,全都變得一帆風順,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佛學探討的是人生中的煩惱、痛苦、困惑、生死,也就是說,尋找生命的歸宿和人生的意義。佛學的內容是廣博無盡的,過去無始,未來無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佛學的精神也是不可窮盡的,在《苦樂人生》一書中我們將在徐文明教授的幫助下,對佛法中的精髓抽取一二加以解讀,以期讓大家認識過去、現在、未來,了解虛空法界一切真相,從而了解自己,甚至明心見性,把握人生。

作者簡介

徐文明

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佛學院研究生導師。師承國學泰斗樓宇烈。

主要著作有《中土前期禪學思想史》、《輪回的流轉》、《出入自在:王安石與佛禪》、《六祖壇經注譯》、《壇經的智慧》等14部著作。

音像作品《和諧圓滿的人生智慧:佛學》、《壇經與人生》。

目次

上篇 讀佛:佛法的根本——四圣諦
第一章 人生是苦——苦圣諦
◎何謂“苦”
痛苦是世俗感受的本質
世俗的快樂經不起考驗
苦的本質——三苦與八支分苦
◎如何修煉苦圣諦
人生是苦,有受皆苦
世間無美色——“不凈觀”與“白骨觀”
◎由苦及樂
苦樂是相對的
快樂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快樂是有限量的
第二章 貪愛為因——集圣諦
◎何為苦集諦 上篇 讀佛:佛法的根本——四圣諦
第一章 人生是苦——苦圣諦
◎何謂“苦”
痛苦是世俗感受的本質
世俗的快樂經不起考驗
苦的本質——三苦與八支分苦
◎如何修煉苦圣諦
人生是苦,有受皆苦
世間無美色——“不凈觀”與“白骨觀”
◎由苦及樂
苦樂是相對的
快樂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快樂是有限量的
第二章 貪愛為因——集圣諦
◎何為苦集諦
小乘經典對愛的分類解釋
大乘經典論集諦
◎緣起說與因果論
“一因說”與“順世論”
“緣起說”是靈活的因果論
◎“十二因緣”解讀生命苦之因
佛說“十二因緣”
從現實人生談“十二因緣”
佛家認為的“有”和“無”
第三章 清凈寂滅——滅圣諦
◎“滅”則“涅槃”
佛家經典說“滅諦”——涅槃
涅槃的真實與美好
自殺并非涅槃
◎涅槃四德:常樂我凈
無限壽命的“常”
無副作用的“樂”
自由自在的“我”
絕對純粹的“凈”
◎涅槃的幾重境界
無余涅槃是最高的境界
有余涅槃是眾生的需要
過程的涅槃與結果的涅槃
第四章 修行方是正道——道圣諦
◎“八正道”是修行的方法
正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正思:純正的思維
正語:凈善的語言
正業:眾善奉行
正命:正當的職業與正當的生活方式
正精進:積極的精神
正念:心住當下
正定:排除雜念,達到禪定
◎六度:“八正道”發展出來的修行方式
布施:度慳貪
持戒:度毀犯
忍辱:度嗔恨
精進:度懈怠
禪定:度散亂
智慧:度愚癡
◎三學是修行的必修途徑
戒:防非止惡
定:身心輕安
慧:到彼岸的智慧

下篇 修行:用佛家智慧把握人生
第五章 佛家的根本原則——中道
◎什么是“中道”
不偏不倚才是中正之道
中道需避免極端和錯誤
◎“八不”中道
不生不滅
不常不斷
不一不異
不來不去
◎中道的現實意義
堅持中道才能和諧
無欲無求有違中道
極端的都是錯誤的
第六章 佛家的行事方針——不執著
◎對名利不應執著
名字與命運無聯系
出名是把雙刃劍
難副盛名之累
錢財身外物
◎對權色不應執著
過分追求權力會帶來痛苦
美的本性是空的
◎對中道不應執著
追求從容自然的中道
對不執著也要不執著
◎對修行不應執著
執著于修行是一種病
放下,才能獲得更多
◎不執著是種智慧
莫把虛幻當真實
看透:不執著的智慧

附錄 經文集錦
◎四諦論
◎苦圣諦
◎集圣諦
◎滅圣諦
◎道圣諦
后記 賀業師樓字烈先生八十華誕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世俗的快樂經不起考驗標準高低也是衡量苦樂的重要指標。佛家的標準非常高,可說是高標準、嚴要求,按照這一標準,只有達到涅槃才叫快樂。在這一標準下,世俗的所有快樂都經不起考驗,都不是真的快樂。標準高低不同,得出的結論差別就會很大。譬如我們要做一個非常精細的東西,自認為已經盡善盡美,但是讓行家一看,可能就存在很多問題,甚至根本就不達標。
在釋迦牟尼生活的時代,印度人往往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總是把現實生活看得很美好,以非常低的標準要求自己。
佛家認為人生是苦、人生無常、人生無我、人生不凈,初轉法輪,講無常、苦、空、不凈。講這個道理是為了破除當時印度人對現實生活的滿足感,破除他們的精神勝利,自我欺騙,自我麻醉式的滿足感,指出人生的本質其實是無常、苦、空、不凈的。壽命三四十歲,四五十歲甚至到一百歲,最終還是要死亡,還是要人輪回,即便是像天神那樣,壽命達到幾千年、幾萬年,最終還會死亡。人只要有出生必然有死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活三四十歲,甚至七八十歲,根本就不足為貴,壽命一事,原本就是無常的。
佛家認為世人所謂的快樂,并不是真正的快樂,而是一種極低標準的快樂。生活本身很沒價值很悲慘,卻麻醉自己,說自己活得很快樂,這種自我欺騙沒有意義,所以人生是苦。人生是無我的,人生活在現實社會里,要受各種因素的制約,你是領導,上邊還有領導,即便是皇帝,上邊還有皇太后和很多有權力的大臣,也同樣受到制約。沒有一個人能夠絕對自由自在,而且越是身處高位的人,所受的約束和限制也越多:出門逛街有一大群警衛跟著,要爬山就更得興師動眾,派人把山先搜查一遍,然后才能爬。
人的身體是由各種因素、各種因緣和合而成的,并沒有一個絕對的純粹的自性,而我們的心里更是雜亂無章,各種思想各種念頭時時涌出,到底哪一個是我?說不清楚。如此我們在社會里能有什么自由,能有什么自在,連自己都得不到保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如何能自由自在?所以人的本性是無我的,是空的,不可能有自由。同時佛還指出,現實社會里不可能有清凈,人體本身充滿各種污穢之物,各種器官藏污納垢,是不干凈的。人自身的干凈都不能保證,環境的干凈就更不能保證。不論你多富有,家里有多少臺吸塵器,也不能保證把所有的灰塵都吸干凈。所以人身的清凈得不到保證,生存的環境的清凈也得不到保證。
人心里的清凈更得不到保證。在現實社會里,社會問題很多,如犯罪、貪污、出賣身體、出賣人格尊嚴,這些現象到處都是,很難找到心靈的凈土。所以人生種種無常、苦、空、不凈,是不值得留戀的。按照涅槃的標準,按照更深的理解,這個現實社會并沒有什么特別值得留戀的,只有達到涅槃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真正的清凈、真正的自在。所以佛強調人生是苦,激勵人以高標準嚴要求對待自己,激勵人擺脫世俗社會的煩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向涅槃邁進。
佛從幾個方面把人生的本質,人生丑惡的一面,完完整整地揭示出來。讓大家都認識到原來我們生活中所謂的快樂和幸福都是假象,都是虛幻不實的,都不是真正的人生,人生真正的本質就是痛苦,人生是苦,有受皆苦。
P5-7

序言


近佛而明心見性,把握人生學佛者、拜佛者常常在思考:佛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么益處?佛所探討的是人生中的煩惱、痛苦、困惑、生死,也就是說,尋找生命的歸宿和人生的意義,這就是我們學佛、近佛的目的。人生的苦惱,至少包括:出生的苦惱(生苦)、衰老的苦惱(老苦)、病痛的苦惱(病苦)、死亡的苦惱(死苦)、遇到可憎的事苦惱(怨憎會苦)、同親人別離的苦惱(愛別離苦)、所想要之物不能得到的苦惱(求不得苦)。而凡此種種,人生一切的“苦”難,都是由于自己的起惑造業,即不明是非,胡作非為,自行招“集”而來的。如果想得到苦難“滅”絕的果,則必須修行正“道”。
也就是說,要克服、消除這些苦惱,得到真正永久的快樂,可以用佛法尋找一條解脫之道。
(一)獲得正確的人生觀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兩種人,一種消極,一種放縱。消極者認為人生短暫,生命空虛,人活著就是在等死,因而整天愁眉苦臉,萎靡不振。而放縱者則是抱著“及時行樂”的觀念,用狂歡、縱欲來麻醉自己的感官和心靈,并不明白人生真正的目的和意義。這兩種人生觀都是不可取的。
佛家的人生觀,既不屬于消極,也不屬于放縱,而是一種“中道”。
所說“中道”,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用的是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真正地認識人生的真相,把握人生的方向。也許有人會懷疑佛家思想太悲觀,因為它提倡“苦空無我”,認為人生充滿著諸多的苦惱,眼前的世界都是以短暫的聚合而成,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永恒的。其實,佛家是要我們先認識人生之苦,指出這些苦惱的根源,然后告訴人們不必太貪戀,太執著,要布施,修福慧,要能看破,能掙脫名利的枷鎖,凈化心靈,才能心安理得地歡度人生。
(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佛家精神可以指導自己的言行,解決我們生活中各種現實的問題,并不是只作為一種信仰來裝飾自己的“門面”。
許多未曾修習過佛學的人,不懂人生真相,不懂如何理性處理。有些人為了滿足私欲,做出殺人、放火、盜竊、貪污、敲詐、欺騙等違法犯罪的事,導致牢獄之苦;還有的人,在為人處世中不講孝道、不講良心、損人利己,常常犯下大錯,難于出離苦海;還有一些人滿心貪嗔癡慢疑,心靈得不到提升,過著行尸走肉的生活,痛苦難熬……這些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如果我們能用佛學來破除自身的無明執著,用佛法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言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堅持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自凈其意,就能逐步地看破和放下妄想、執著、煩惱,身心愉悅,就會離苦得樂,真正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
(三)建設和諧社會人們在解決了物質生活的問題后,更需要進一步提高精神生活質量,這已經成為當前社會和諧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而用佛家精神則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之一。
好的精神生活和好的物質生活是辨證統一的關系,如果大家都能自覺地行善去惡,做到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當好人,這就能更好地理順和平衡社會、家庭、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使各種社會矛盾與糾紛,得到更及時的化解,整個社會的和諧就可能真正實現。
佛學的內容是廣博無盡的,過去無始,未來無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佛學的精神也是不可窮盡的,本書中我們將在徐文明教授的幫助下,對佛法中的精髓抽取一二加以解讀,以期讓大家認識過去、現在、未來,了解虛空法界一切真相,從而了解自己,甚至明心見性,把握人生。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出現紕漏,在此不揣冒昧,權作拋磚引玉,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樂知信達編輯部 2014.6.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