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王立群智解成語(1)(簡體書)
滿額折

王立群智解成語(1)(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王立群智解成語》為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先生結合時政和當前社會現象,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漢語成語鉤沉歷史,以古喻今,既介紹了成語背後的故事,又闡發新意、新解,讓人開卷有益,忍俊不禁中頗受啟發和教育。這本書不僅僅是講成語,更多的是在說誠信,說感恩,說勵志,說圓夢。我們今天所存在的問題,似乎古人很久以前就為我們看到了,所以為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名言警句,這是時時刻刻在提醒人們,任何時候不能忘記做人的根本,不能忘記做事的道理。《王立群智解成語》一書,不僅具有知識性可讀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的史料性和收藏價值,很適合那些有文化和沒文化、懂成語和不懂成語、尤其家長和中小學生閱讀。相信不管你是誰,讀了這本書以後,都會從中得到人生的啟迪,心靈的淨化,人性的昇華。 王立群,1945年生,祖籍山東,生在安徽,長於河南。1982年畢業於河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研究方向主要為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於山水遊記研究和《文選》研究兩個方面。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選〉版本、註釋綜合研究》、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歷代<選>學文獻輯考與研究》的研究,為《文選》學研究的權威人士。

作者簡介

王立群,1945年生,祖籍山東,生在安徽,長于河南。1982年畢業于河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 研究方向主要為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水游記研究和《文選》研究兩個方面。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選〉版本、注釋綜合研究》、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歷代<選>學文獻輯考與研究》的研究,為《文選》學研究的權威人士。
在專業研究之余,王立群雜涉甚廣,學養深厚,對漢魏六朝歷史也有著獨到的研究,在河南大學文學院主講《史記》四十余年,聽眾累計達數萬人。2006年,王立群與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壇”合講《漢代風云人物》,其中的“呂后系列”,創造了該欄目的年收視率之冠,王立群因而也成為2007年央視重點打造的學術主講人,主講的節目貫穿全年,與易中天、閻崇年一起被稱為百家講壇的三駕馬車。

名人/編輯推薦

《王立群智解成語》系列沒有學術著作的枯燥無味,拒人千里的猙獰面目,也不是攢書者湊合的東鱗西爪,淺嘗輒止的應景之作,他是當前最受歡迎的一線學者積一生的飽學以最通俗的文化講評,通過一則則成語娓娓道來人生的哲學,相夫教子的技巧,為人處世的學問等,它既有學術性,又有可讀性,做到了學術性與通俗性的完美結合。成語是一扇窗口,通過這扇窗口,我們能夠重溫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興衰存亡、艱苦卓絕的歷史足跡。成語是一條道路,通過這條道路,我們能夠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綿延不絕,豐富多彩。成語是一部巨著,閱讀這部巨著,我們能夠體驗、學習、繼承、發展祖先的人生經驗、聰明智慧。成語是一面大海,徜徉在成語的海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目次

一、成語是如何煉成的
漢語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語言之一。成語是漢語中最能表現民族語言特色的部分。成語中蘊含著無比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成語是歷史的縮影,成語是民族文化濃縮的結晶,成語是祖先豐富智慧的光芒,成語是前人生活經驗的累積。可以這么說,不了解成語,不熟悉成語,不會準確地運用成語,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漢語強大的表現力,就永遠體驗不到漢語語言的獨特魅力,就只能一直徘徊在漢語的大門之外。既然成語有如此重要的功能,那么我們不禁要問,成語到底是怎樣的語言片段呢?成語是怎么“成”的呢?
“成語”一詞的形成
“成語”的“成”
成語的生成來源

二、舌尖上的成語
民以食為天,吃喝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是人得以生存、延續的基礎。愛吃是人的天性。那些特別愛吃的人,現在被稱為“吃貨”。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對吃也特別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從各方面滿足著自己的味蕾。打開電視看一看,幾乎每一家電視臺都有一檔關于吃的欄目。中國歷史悠久,在吃文化方面,保存了不少文獻。我們從成語的角度,來講幾個古代的“吃故事”。
食指大動、染指于鼎——因為吃
各自為政——還是因為吃
不食周粟——人活著不光只為吃

一、成語是如何煉成的
漢語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語言之一。成語是漢語中最能表現民族語言特色的部分。成語中蘊含著無比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成語是歷史的縮影,成語是民族文化濃縮的結晶,成語是祖先豐富智慧的光芒,成語是前人生活經驗的累積。可以這么說,不了解成語,不熟悉成語,不會準確地運用成語,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漢語強大的表現力,就永遠體驗不到漢語語言的獨特魅力,就只能一直徘徊在漢語的大門之外。既然成語有如此重要的功能,那么我們不禁要問,成語到底是怎樣的語言片段呢?成語是怎么“成”的呢?
“成語”一詞的形成
“成語”的“成”
成語的生成來源

二、舌尖上的成語
民以食為天,吃喝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是人得以生存、延續的基礎。愛吃是人的天性。那些特別愛吃的人,現在被稱為“吃貨”。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對吃也特別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從各方面滿足著自己的味蕾。打開電視看一看,幾乎每一家電視臺都有一檔關于吃的欄目。中國歷史悠久,在吃文化方面,保存了不少文獻。我們從成語的角度,來講幾個古代的“吃故事”。
食指大動、染指于鼎——因為吃
各自為政——還是因為吃
不食周粟——人活著不光只為吃
墦間乞余——舌尖上的悲哀

三、夢里乾坤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每個人都有思想,所以人人都會做夢。藝術家因為夢激發出創作靈感,方術之士通過夢來預測未來的吉兇,普通人因為夢人生平添了幾許色彩。夢無論怎么奇特,總是與現實世界有聯系的,是現實世界的一種特殊的曲折反映。在歷史的沉積中,夢亦無處不在。現代漢語中,有一些成語,就源自古人的夢,與夢有密切的關系。
病入膏肓:夢即現實
莊周夢蝶:糾纏不清的夢與現實
南柯一夢、黃粱一夢:現實沒有夢中尋
癡人說夢:多聞闕疑

四、時間都去哪兒了
2014年的央視春晚,有一首樸實的歌曲,以平凡的語句、舒緩的旋律,訴說了歲月流轉中的普通故事。“門前老樹長新芽,院里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好多話,藏進了滿頭白發。”“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歌曲在不經意的旋律流淌中,一下子觸動了所有觀眾的心弦,成為這年春晚最火的歌曲。這首樸實感人的歌曲名字叫《時間都去哪兒了》。這首詞不驚人、曲不激烈的歌曲,為什么竟然如此震撼人心呢?
時間究竟是什么
確定的時間與不確定的心理
一個起點兩種態度

五、如何做一個好父親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以“家風是什么”為題,在全國許多地方連續進行了采訪報道。這個活動傳播了正能量,也引起人們對家風內涵的進一步思考。與此同時,媒體報道了好幾起校園投毒案,以及層出不窮的各類“坑爹”事件,促使我們對教育這個問題追問、反思。不少人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古代,試圖從祖先的智慧中汲取經驗教訓。漢語成語中有哪些育子成語呢?我們從中有何借鑒呢?
“孺子牛”的尷尬
什么是愛
愛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言傳身教

六、尋找包青天
在“十官九貪”的封建社會,清官是鳳毛麟角、寥若晨星的,正所謂“物以稀為貴”,于是,百姓們虛構出了眾多的青天大老爺,他們“鐵面無私辨忠奸”,他們是“定盤的星”,寄托著百姓心中的信仰與期待。任何虛構都是有現實基礎的,中國古代的清官以其高風亮節彰顯著官場正氣。“反腐”與“倡廉”是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面,在對貪官進行揭露的同時,學習清官的高風亮節亦是必要之舉。那么,中國有哪些清正廉潔的成語?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出哪些反腐文化呢?
不貪為寶
“兩袖清風”與“兩袖銅臭”
“一意孤行”的堅守
借我一雙慧眼

七、“老虎”與“蒼蠅”
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時提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這一行動開啟了新時期的反腐工程。一年多來,一批省部級高官紛紛落馬,顯示了政府猛打老虎的決心與信心,使得貪官望而生畏,百姓拍手叫好。那么,中國成語中有哪些與“老虎”“蒼蠅”有關的成語?“老虎”“蒼蠅”為何該打?
烏紗的誘惑
有利可圖
貪官之“貪”

八、誠信的力量
誠實守信是人類最古老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但在今天,這一向來被奉為圭臬的傳統道德像一座遍體鱗傷、備受侵蝕的大堤,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考驗。不講真話、不守信用、沒有信譽、弄虛作假司空見慣,我們正面臨著一場信任危機。
“三季”的承諾
立木為信
食言而肥

九、感恩的心
知恩圖報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人基本的人格修養。父母的養育之恩、師友的提攜之情,這自不必言,智障兒童身邊的圓夢人,老人摔倒后素不相識的人伸出的一雙手,下雨天陌路人的一把雨傘,挫折時一句鼓勵的話語,無一不是心中最感動的瞬間,傳遞出的是銘記一生的溫暖。中國成語是中國文化的載體,“知恩圖報”自然是成語家庭的重要一員,那么,中國成語中有哪些經典的感恩成語呢?它們背后又有著怎樣的精彩故事呢?
結草銜環
一飯千金
知恩圖報

十、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先是有人統計,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人均40本、俄羅斯的人均55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雅虎讀書,2012年10月9日)。接著,有新數據指出,北歐國家人均年閱讀量達到24本,而我國年人均閱讀量僅為6本。后來,又有人研究說,按照嚴謹的國際閱讀率比較研究顯示,韓國國民人均閱讀量約為每年11本,法國約為8.4本,日本為8.4—8.5本,美國約為8.7本。2012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39本,與2011年的4.35本相比基本持平(《中國人的閱讀現狀》,《東方今報》2013年10月17日)。盡管這些數據很不確切,但根據這些數據,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中國人的人均閱讀量是非常低的。中國人真的不讀書嗎?
中國人是有閱讀的習慣的
讀書究竟為了什么
沒空,忙著呢
……
十一、安得廣廈千萬問
十二、老有所依
十三、都是追星惹的禍
十四、包裝界的怪象
十五、霧里看花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二、舌尖上的成語
民以食為天,吃喝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是人得以生存、延續的基礎。愛吃是人的天性。那些特別愛吃的人,現在被稱為“吃貨”。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對吃也特別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從各方面滿足著自己的味蕾。打開電視看一看,幾乎每一家電視臺都有一檔關于吃的欄目。中國歷史悠久,在吃文化方面,保存了不少文獻。我們從成語的角度來講幾個古代的“吃故事”。
食指大動、染指于鼎——因為吃
緊挨拇指的手指頭叫“食指”,其命名既不是依據手指的大小,也不是依據手指的位置,從名稱上看卻與食物有關,這樣理解有道理嗎?
其實,“食指”的命名名副其實,真的與吃有關。五個手指中,這個手指是最靈活的。很早的時候,人們習慣用這個手指試試食物的味道或者冷熱,手指當然嘗不出味道來,是需要放在嘴里吮一下的——很早的時候,人類還沒有發明那么多的器皿,吃東西也是直接用手的。說到食指,歷史上有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鄭國,具體時間是魯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的春天。鄭國的兩位大臣——公子宋、公子家——相約朝拜鄭國的最高領導鄭靈公。走在路上的時候,公子宋的食指忽然不自覺地抖動起來,他興高采烈地讓公子家看,把公子家弄得莫名其妙:不就是手指抖動幾下嘛,有啥稀奇的,有啥高興的呢?公子宋說:“這你就不明白了。只要我的食指處于抖動狀態,一定會有好吃的美味,已經很多次這樣了,屢試不爽。看樣子,今天有好吃的在等著我們呢。”如果史書記載真實,公子宋的食指真的是具備特異功能。
公子宋食指的特異功能一定被證實過,所以他才如此興奮。公子家對此將信將疑,只等著證明公子宋是不是信口開河。結果,二人進宮,就有新發現,御廚正在殺一只大鱉。這只大鱉是楚國人進獻給鄭靈公的。鄭靈公讓御廚殺了準備犒賞大臣。這下公子家對公子宋的食指特異功能徹底信服了。要在其他地方,他一定會對公子宋發表一下他當時的感想:真是太神了。但這是在朝堂之上,在他們的最高領導鄭靈公面前。他管住了嘴巴,但沒管住動作,沒管住表情。他看著公子宋,兩個人會心地相視一笑。
沒想到的是,兩個人的動作落到了鄭靈公的眼中。鄭靈公不高興了:“朝堂之上,你們搞什么小動作?”公子家只好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原原本本地匯報了一遍。史書并沒有記載鄭靈公聽完之后的反應。估計鄭靈公是在想:食指一動,就有好吃的,能這么靈驗嗎?給不給你吃,還不是我說了算!
果不其然。大鱉蒸熟后,每人都有份,唯獨沒有公子宋的,這顯然是鄭靈公的有意安排。對于公子宋而言,要是這件事只有他和公子家知道,可能也就罷了。問題是,朝堂之上的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公子宋的臉往哪兒擱?公子宋就生氣了,頭腦一沖動就短路了,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在眾目睽睽之下,他穩穩地走向煮鱉的大鼎,用他那具備特異功能的手指,伸到鼎中蘸了一下,然后放到口中,吮吸干凈,轉身而出,就這樣大搖大擺地走了。
這次輪到鄭靈公的臉掛不住了,這是對他最高權威赤裸裸的挑釁。鄭靈公是一國之君,手握生殺大權,所以他就起了殺心,想將公子宋殺之而后快。
公子宋估計也預感到了自己的不祥,為保全性命,決定鋌而走險,先下手為強。他與公子家商量,決定將鄭靈公除掉。這件事本與公子家無關,或者說關系不大,所以他很猶豫,說:“畜生大了,宰殺的時候,還心存忌憚,何況是一國之君呢!萬萬使不得。”公子宋知道自己的處境,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怎么也不能把自己當作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啊。你子家不是不跟我合伙嗎?那我就陷害你,看你答應不答應。膽小的子家終于上了公子宋的船,在這一年的夏天,殺害了鄭靈公(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夏,弒靈公。《左傳·宣公四年》)。
鄭靈公從登上君位到一命嗚呼,不足一年的時間。這段歷史可以概括為一句話:一個玩笑引發的血案。鄭靈公當時的作為很可能只是一個玩笑,最多算個惡作劇,最終引來殺身之禍。這是因為鄭靈公在不恰當的時間、不恰當的場合針對不恰當的對象開玩笑造成的。鄭靈公即位時間尚短,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權威,所以公子宋敢于在眾臣面前挑戰他,這是不恰當的時間;在大庭廣眾之下,眾目睽睽,這是不恰當的時候;公子宋是鄭國貴族后裔,平時亦高傲慣了,對這種人最好的辦法是保持距離、互相尊重,鄭靈公沒有這么做,這是不恰當的對象。所以,開玩笑、惡作劇,都需要把握分寸的。
鄭靈公謚號“靈”,本身是有批判意味的。如果說鄭靈公在位不足一年的時間尚有貢獻的話,就是給后世留下了三個成語:食指大動、染指于鼎、染指垂涎。
“食指大動”,這個成語的本義就是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后來還逐漸延伸出另外一個意義:形容見到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實際上,這兩層意義的順序正好顛倒了,前者是“食指動,有好吃的”,后者則是“有好吃的,食指動”。
“染指于鼎”,本義就是把手指放在鼎里蘸蘸,嘗嘗滋味。后來就用這個成語比喻占取非分的利益。“染指垂涎”也是從此衍生出來的,“垂涎”就是流口水,這個成語也是比喻急于占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除了成語以外,這段歷史還生成了兩個詞:染指、異味。“染指”除了表示意圖占取不正當的利益之外,后來也用來比喻參與做某種事情,本來不屬于我們的東西,而我們暗懷覬覦之心,總想著拿過來被自己所利用,此為染指。通俗點說,就是插手不該插手的事情,分取不該分取的利益。并且,不完全是貶義。比如朱自清《背影序》中說:“至于戲劇,我更是始終不敢染指。我所寫的大抵還是散文多。”“異味”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表示“不同的味道”,這個意義與此無關。另一個意義是表示異常的美味,通俗地說,就是好吃的。這個意義正來源于此。
其實,就在發生這件事兩年前(公元前607年),鄭國、宋國大棘之戰前,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也是因為吃的事情而引發局勢的突變,不過這次事件是在宋國一方,頗有意味的是,當時鄭國的主帥就是公子家。這是怎么回事呢?
各自為政——還是因為吃
周平王東遷以后,周室衰落,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紛紛稱霸,鄭國的莊公是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大棘(今河南柘城)之戰前的中原局勢是這樣的:晉國經過晉文公、晉襄公兩代的經營,成為霸主。可南邊的楚國,由于楚莊王的勵精圖治,開始挑戰晉國的霸主地位。雙方一南一北,夾在晉楚中間的國家,特別是宋和鄭,不斷受到雙方的脅迫。因為城濮之戰時晉國曾經援救過宋國,所以,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堅定地與晉結盟。鄭距楚最近,受到威脅也最多,因此,感受到楚國壓力的鄭穆公,在大棘之戰一年之前選擇了與楚結盟。這就明白上面講的楚國為什么派人給鄭國送只大鱉了。因為鄭國是楚國的同盟國,是楚國在中原爭霸的先鋒,而宋國是晉國的同盟,鄭國、宋國之間摩擦不斷,所以發生了大棘之戰。
大棘之戰,鄭宋交戰雙方皆嚴陣以待,摩拳擦掌,士氣很盛。在正式交戰之前,宋國的主帥華元要做一番戰前總動員。除了要說一番氣勢軒昂的話語來鼓舞士氣,申明作戰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之外,華元還來了點實際的——殺羊做成羊羹來犒勞軍士,軍士吃得飽飽的,心情也就舒暢了,打仗自然有勁頭了。但是,百密一疏,主帥華元忘記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他的車御——羊斟——也就是他的司機,當然這個司機手里握的不是方向盤而是馬鞭。這個叫羊斟的司機沒有分到羊羹。華元為什么偏偏忘記了給羊斟賞賜,史書當中沒有記載,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推測。或許大戰在即,主帥華元事務繁忙,有點緊張所以遺漏了;或許是華元認為一個駕駛員在戰場上沒有太大的作用,不用特意犒勞;或許羊斟平時與華元太親近,而不需要通過犒勞獎賞的形式來達到提升士氣的功利目的,自己人沒有那么多禮節。不管是什么原因,事情就是這么個事情,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了,事實就是羊斟沒碰到一丁點的羊肉,而是聞足了羊膻味。
第二天,兩軍對陣,戰爭打響,一個意想不到的場景出現了:宋國主帥的車子飛速地駛入了對面鄭軍的隊伍里邊。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太詭異了,無論是宋軍還是鄭軍都沒有反應過來,難道華元在使什么計策不成?最后還是鄭國人反應了過來,我不管你有什么計謀,送上門來的便宜豈能不要?不要又沒人會感謝你,所以最后鄭國人不費吹灰之力抓住了宋軍主帥華元。軍法有言:擒賊先擒王。宋軍眼睜睜地看著主帥自動送到人家門前讓人家給綁了起來,一下子慌了手腳,不知該如何應戰。軍心一亂,喝過的羊羹也發揮不了什么作用了,自然,鄭軍大敗宋軍,繳獲車馬、俘虜無數。
那么,華元的車子怎么會平白無故地跑到敵陣當中去了呢?難不成他瘋了?
瘋的不是華元,而是那個受到冷落的羊斟。
羊斟在華元分羊羹的時候沒有言語,沒有給他羊羹喝的時候,他還是沒有言語。但是,不說話不等于沒想法,沉默也是一種聲音。他在遙想,想他對華元的忠心;他在比較,比較他與華元相互的付出是否平等;他在猜忌,猜忌華元沒想起他的原因;他在控制,控制他的怨憤與不滿。但是,心胸狹窄的他內心容不下如此的漠視,最終他爆發了,他要讓華元付出代價。
在策馬揚鞭的一剎那,羊斟似乎看到了華元不解的眼神,死也要讓人死個明白,于是他大聲地向華元咆哮著:“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誰的地盤誰做主,昨天那只羊由你說了算,今天開車我羊斟說了算,我想往哪兒開就往哪兒開(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于楚,伐宋。宋華元、樂呂御之。二月壬子,戰于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呂,及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將戰,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及戰,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與入鄭師,故敗。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左傳·宣公二年》)!
戰爭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是血與火的較量,戰爭的勝敗凝聚著眾多人的心血,但是這樣重要的“國之大事”,竟葬送在一個人的私心,竟然是因為一碗羊肉湯引發的。所以,不管那時的人還是現在的人都批判羊斟。《左傳》中以“君子”的口吻罵羊斟說:“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語氣極為嚴厲:羊斟根本不是人,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一己之恨,讓國家敗亡,百姓受苦。今天的人也認為羊斟這個人小肚雞腸。
但話說回來,作為一支軍隊的統帥,華元難道沒有責任嗎?孔夫子早就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論語·季氏》)所以,“陳平分肉”而深得莊鄰鄉親贊譽。漢代的陳平年輕時,鄉里祭社神,陳平作為社宰,為大家分肉,他把肉分得十分均勻,人人滿意。父老鄉親們不約而同地贊嘆:“陳平這孩子分祭肉,分得公平,稱職!”陳平卻感慨道:“假使我陳平能有機會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樣。”(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史記·陳丞相世家》)史學家司馬遷對這件小事大書特書,其實,陳平的一生大事何其多,這件事真的微不足道,但司馬遷看中的是“陳平分肉”背后的意義,看中的是“從小看苗”“三歲看老”。所以說,東西少沒有問題,也不是問題,只要分得平均大家就不會在意,何況華元忘記他身邊的人羊斟可能根本就不是東西少的問題。如果不注意這些小事、細節,說不定就會出意想不到的亂子。所以,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是一點也不錯的。
如果說車夫羊斟有什么貢獻的話,那就是他的這出人意料的行為生成了一個成語:各自為政。一般用這個成語來形容集體中互相不配合,互相不協作,不顧整體利益而各行其是。這顯然是一個貶義詞。
第一個故事是一碗王八湯送了鄭靈公的命,第二個故事是一碗羊肉湯把一國主帥拱手送給對方,更不知因此送了多少士兵的命。這都是因為吃——想吃而沒有吃到引發的。當然,歷史上也有不屑吃的。
不食周粟——人活著不光只為吃
孤竹國是商朝的下屬小國。孤竹國君有三個兒子,他比較看重三子叔齊,欲傳位給他。孤竹國君死了以后,叔齊認為長幼有序,應該讓他大哥伯夷繼承君位。伯夷認為立叔齊是父命,于是離家出走。老三也不肯當國王,拍拍屁股跑了。國人只好立了孤竹國君的二兒子。這是伯夷、叔齊讓國的故事。
伯夷、叔齊兄弟倆,聽說西伯昌善待老人,一起前往投奔。湊巧的是,二人趕到時,文王剛死。武王載著父親的牌位,帶領人馬,正欲東伐商紂。兄弟倆趴在馬前進諫:“父死不葬,這是不孝;作為臣子,討伐國君,這是不仁。”左右衛士要殺掉他倆,幸虧姜太公阻止,說這是義人,才攙扶他們離開。這是伯夷、叔齊叩馬強諫的故事。
武王伐商順利得“像緞子一樣”,天下改朝換代。兄弟倆認為周朝以臣伐君,是不義之國,不能吃周朝的糧食,于是跑到首陽山吃野菜去了,最終餓死(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史記·伯夷列傳》)。這是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
以今日世俗眼光看之,兄弟倆確實有點傻,推辭讓國,離家出走;兄弟倆確實也有點愣,武王伐商后來被認為是正義之舉,二人卻不惜身家性命,叩馬強諫;兄弟倆確實也有點愚,認為周以不義手段取國,所以不能吃這個國家的糧食,采薇充饑,最終餓死。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學會選擇與放棄。伯夷堅守孝,叔齊堅守悌;兄弟二人,堅守仁義。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放棄國之大寶,放棄身家性命。二人是有點“傻”,也有點“愚”,但二人心中都在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并且踐行了自己的信念。所以,“不食周粟”這個成語主要表達氣節高尚,堅守氣節,活得有尊嚴。這與不受“嗟來之食”精神相通。
春秋時期,齊國發生嚴重的饑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餓死,貴族黔敖想發點善心,在大路上擺上食物,準備施舍給饑餓的人,當有位難民經過時,他傲慢地喝道:“嗟!來食!”“嗟”是很不禮貌的招呼,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喂”,有居高臨下歧視的意味在內。那人也抬起頭高傲地看著他說:“我正是因為不愿聽‘喂,來吃’才這樣子的!”最終那人還是餓死了(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貿然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禮記·檀弓下》)。“嗟來之食”這個成語就成為侮辱性施舍的代稱,“不食嗟來之食”則表示維護個人尊嚴、寧死堅守氣節的骨氣。
有的人為了尊嚴,寧可餓死,不受嗟來之食,而有的人既想要尊嚴,還受嗟來之食,這就很可悲了。
墦間乞余——舌尖上的悲哀
齊國有一個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這個人每次出門回來,必定是吃得飽飽的、喝得醉醺醺的。妻子問他天天都是和哪些人一塊兒吃飯,他說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社會名流。不過,他妻子對這話有點疑慮,告訴他的妾說:“丈夫出門,總是酒醉肉飽地回來。問他和些什么人一塊兒吃喝,他說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社會名流。但我很納悶,為什么我們從來沒見到什么有錢有勢的人物到家里面來過?我想跟蹤他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起來,她便尾隨著丈夫出去了。走遍全城,她也沒有看到哪怕一個人停下來和她丈夫說句話。最后她看到自己的丈夫來到了東郊的墓地,向祭掃墳墓的人乞討些剩余的祭品,不夠吃,又東張西望地到另外一家去乞討。這就是他酒醉肉飽的辦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訴妾說:“丈夫是我們仰望并終身依靠的人,現在他竟然是這樣的!”二人在庭院中難過著、哭泣著,丈夫還不知道,得意揚揚地從外面回來,在他的兩個女人面前擺威風(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瞰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孟子·離婁下》)。
這個故事出自《孟子》,孟子講這個故事的意圖是諷刺那些追求升官發財的人,后人將這個故事凝練為四個字:墦間乞余。“墦”,是“墳墓”的意思,“余”是“多余”之意,這里指祭奠剩余的酒肉。這個成語多用來諷刺那些追求富貴利祿的人,一面乞討人家的殘羹冷炙,一面還揚揚自得、虛偽驕傲,瞧不起比他地位低下的人的卑劣行徑。
齊國這個男子的吃,一方面很沒有尊嚴——乞討,另一方面,裝著很有尊嚴——驕其妻妾。這是虛偽,是沒有廉恥的吃,是很令人悲哀的。
對于吃,古代有不少成語典故,有人奢侈,有人吝嗇;有鐘鳴鼎食之家,日食萬錢,還有的人家數米而炊。
“日食萬錢”,意思是每天的飲食耗費上萬的錢,形容生活極其奢侈。這個成語的締造者是西晉的一位丞相——何曾。何曾這個人,喜好豪華奢侈,衣食陳設務求奢華。帷帳車服都奢華綺麗到極點,膳食滋味超過帝王之家。平時在宮中與皇帝聚會,不吃宮中提供的飲食,因為沒有他家的好,皇帝常派人到他家取他喜歡吃的食物。蒸餅上不做十字樣的花紋就不吃。為此,他的伙食一天要花一萬錢,不過他還不滿意,說:“沒有值得下筷子的東西!”(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于王者。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帝輒命取其食。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晉書》卷三十三《何曾傳》)
再講一個笑話。有兩個窮書生在一起談論志向。一個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志向有兩個,一個是吃,一個是睡。有朝一日,有條件了,我一定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再吃。”另外一個書生說:“我的志向和你不一樣,要是我有了錢,吃了又吃,哪還有空睡覺呢!”(有二措大相與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飯與睡耳。他日得志,當吃飽飯了便睡,睡了又吃飯。”一云:“我則異于是。當吃了又吃,何暇復睡耶!”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十一)這是窮書生的志向,蘇東坡是諷刺他們的,但看后也令人心酸。兩相對照,讓人想起了杜甫的那句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其實,吃還真不是填飽肚子那么簡單,弄不好是要亡國的。中央最近出臺“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就是為了制止愈演愈烈的揮霍浪費之風。我們欣喜地看到,這項措施已經或正在收到成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