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聖俗相依(簡體書)
滿額折

聖俗相依(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圣俗相依》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名家講堂》20卷叢書之一。該書主要圍繞基督教與西方文學的關系問題編撰而成,前一部分偏重于基督教文化的本體研究,后一部分側重于基督教文化與西方文學的關系研究。是作者在其著作《基督教文化與西方文學傳統》出版后再次深入思考的結果:有些是在原有文字基礎上的改寫,還有的是對一些重要問題的再次整體性梳理,有一些文章則是近期新寫成的,在編撰此書過程中作者力圖使其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和系統性。

作者簡介

劉建軍(1955- )男,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000年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入選者。現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文學專業委員會會長。主要研究領域是西方基督教文化與歐美文學發展史等,曾出版《西方長篇小說結構模式論》、《演進的詩化人學》、《西方文學的人文景觀》、《基督教文化與西方文學傳統》、《歐洲中世紀文學論稿》等學術著作。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般項目與后續資助項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等10余項。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中國比較文學》等雜志發表論文150多篇。曾多次獲教育部與吉林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勵。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專著、比較文學學術論文集
該套叢書涉及了比較文學理論、外國文學、中外比較文學等研究領域,是作者長期的學術積淀,在國內比較文學研究領域屬最新研究成果。

目次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名家講堂》前言1

自序1

關于基督教文化的研究


關于基督教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

基督教文化與西方社會發展三題

改造性的闡釋: 基督教對猶太教的傳承與發展

基督教對歐洲近代文化的奠基與重建過程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名家講堂》前言1

自序1

關于基督教文化的研究


關于基督教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

基督教文化與西方社會發展三題

改造性的闡釋: 基督教對猶太教的傳承與發展

基督教對歐洲近代文化的奠基與重建過程

人的本質和“不完整主體”理論及其應用

后現代語境下基督教文化形態的基本特征

當前基督教文化走勢與“世界倫理”的建立

當代基督教文化興盛原因與西方文學轉型

德里達的解構與現代宗教社會學重構

基督宗教十字架的象征

耶穌是被誰殺死的?

——《新約》中耶穌被釘十字架故事的深度解析


關于基督教文化的研究


建構適應21世紀需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西方文學史

——東北師范大學劉建軍教授訪談錄

四大維系方式更替與歐美文學價值流變

對歐洲中世紀文學幾個關鍵問題的再認識

基督教文化與西方文學觀的再造

基督教與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歐洲文學

近代科學興起與啟蒙時代的宗教和文學關系

基督教與歐美19世紀文學的發展演變

20世紀末以來歐美文學與基督教文化新形態

奧古斯丁《懺悔錄》的文化意蘊分析
中世紀鼎盛時代基督教抒情詩的藝術新質

后記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關于基督教文化的研究

關于基督教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
基督教文化是指在基督教影響下形成的文化,也是以基督教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內核所形成的文化形態。我們必須承認基督教文化是不斷發展、不斷順勢而變的文化。而所謂基督教文明,其實是指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在基督教文化發展中形成的文明。
一、沒有基督教就沒有當今形態的西方文化
基督教與西方文化和文學精神的關系問題更是一個極為重大的課題。如果不講基督教,不講基督教文化傳統,對西方文化的任何把握都是非常皮毛的把握。正如講東亞文化,如果不談儒家思想,就談不出東亞文化的特點。談南亞文化,如果不講印度宗教哲學,就談不出南亞文化的特點是一樣的。同樣,由于宗教聯結著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宗教的重要性在于它有能力為個人或群體提供一個關于世界、自身以及他們之間關系的普遍而獨特的概念的源泉。一方面是它的屬于模型,另一方面是它的為了模型。即根本的、明確的‘心智’的氣質。反過來,由這些文化功能又產生了它的社會和心理的功能。”
因此,決定著我們研究西方文化,也不能離開對基督教文化的把握。
那么,這就需要我們首先明確,什么是基督教文化。所謂基督教文化,我將其定義為是在基督教影響下形成的文化,也是以基督教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內核所形成的文化形態。
西方文化的發展和演進,一般被人們認為有兩大源頭,這就是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從西方文化的人文傳統看,它確實起源于希臘文化。但在發展中,這一傳統的形成更得益于基督教。或者說,“基督教在塑造西方文化的傳統和價值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們之所以如此說,有以下三個基本理由:
第一,沒有基督教文化,就不會形成后來西方世界的思維模式和看待人與世界關系的方式,從而也就不會有今天意義上的西方文明。從漫長的西方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來看,西方世界的基本思維模式是“邏各斯中心主義”和靈與肉分離的二元對立學說。但假如我們進行一番追根溯源的話,就可以看出,這種“邏各斯中心主義”的二元論并不是古代希臘人的思維形式。因為在希臘神話中,遠古的希臘人創造的是一個“人神同形同性”的世界。所謂“同形同性”其實就是人神的一元論或者說是世界本質上的一元論。如果說在希臘人那里出現了“邏各斯中心主義”的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的話,那也是來自于古代希臘社會晚期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時代。只有在這個時期,才出現了“邏各斯中心主義”和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的萌芽。而恰恰是基督教傳入歐洲大陸并成為羅馬人的國教之后,上帝創造世界以及天國與地獄對峙的學說逐漸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合流,希臘神話中的“一元論”的思維模式才被徹底取代。以后一直到20世紀下半葉,這種思維模式始終占據著統治地位并成為人們思考一切問題的主要思維方式。盡管隨著時間的發展,“上帝”常常被“真理”、“理念”、“結構”等所取代;“天國”和“地獄”也常常被“主觀”和“客觀”、“內容”與“形式”、“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等概念所置換,但本質上仍然受著這種思維模式的制約。所以,我們說西方文化受到了基督教的深刻影響并與基督教文化密不可分,就是說這一文化在思維模式上完全是基督教式的,或者說是被基督教所同化了的。沒有基督教,就沒有西方人這種獨特的思維模式。假如我們從思維角度給西方文明下一個定義的話,我們基本可以說“自古代希臘進入到奴隸制社會以后一直到20世紀下半葉的西方文明,是以‘邏各斯中心主義’和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為特色的文明”。
第二,沒有基督教,就不會有西方古代文化的近代化或者說現代化進程。希臘羅馬文化是歐洲的古代文化的典范。這一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是要滿足人的自然人性。馬克思所說的古代希臘人是人類正常的兒童,其基本要義就是說希臘人一直遵從著人的本性要求和自然欲望行事,人的本性要求和自然欲望是他們行事的唯一依據和最高準則。但基督教的出現,則把人的精神生活、精神需要提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樣,正是基督教的出現,才把古代的人是“自然人”發展到了人是“精神的人”的高度。而人能夠憑借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創造出一個與現實物質世界乃至人的肉欲世界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這是人類思維能力極大提高的結果。而且這個“精神世界”在基督教的作用下,又是那樣的完整和宏大,那樣的有序和規范,那樣的環環相扣并能夠解決人們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現實與思想上的問題,更說明人類已經具有再造一個現實中不曾有過的想象世界的能力。可以說,正是基督教的出現,使得西方世界的人在認識自身的時候達到了精神世界的高度。盡管此后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學者那里有不同的側重,但對人的精神的注重始終再沒有動搖過。甚至到今天,即使人們主張在精神和肉體欲望的平衡中來考察人的時候,人的精神世界仍然作為一個重要的方面,這不能不說是得益于基督教的開拓。我們還知道,所謂人的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人的精神現代化,恰恰是基督教對人的精神力量的注重,促進了西方文化從古代走向近現代。
第三,沒有基督教,沒有基督教文化中表現得極為強烈的靈與肉、感性與理性、天國之城和地上之城兩種要素的矛盾斗爭,也就沒有西方文化自身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很多學者極為愿意用“人定勝天”來概括說明西方文化的特征。對此,我原則同意這個觀點。但是,我認為僅僅指出這一點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回答,西方文化中的“人定勝天”是怎么來的。我們知道,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因來自于事物的內部而不是外部。誠然,希臘獨特的優越地理環境曾經給西方社會的人們留下了原始記憶,對形成這種“人定勝天”的文化心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基督教所開創的天國理想和人的內在沖突學說,使得西方人看到,真正的理想在天國世界需要人不斷追求才能得到,而人身上的肉欲和心中魔鬼常常使得人走向沉淪。那么,要得救,就要不斷克制自身的欲望和惡劣的情感,向更高的靈的境界飛升。換言之,上帝拯救那些虔敬的人,而人越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人自身越有力量、勇氣和追求上帝的精神,就越能夠獲得上帝的垂青和眷顧。基督教的這種思想,后來成為了歐洲乃至美洲大陸的一種普遍的文化心態,甚至成為西方世界人們的一種人生文化信條。這一點我們不僅會在教士們所創作的作品中看到,甚至成為一些西方文化巨人的創作中也可以看到。例如但丁、彌爾頓、歌德、列夫托爾斯泰以及當代很多作家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所以,西方人的人定勝天意識并非是生之俱來的,而是從基督教所主張的人的內心矛盾斗爭中產生出來的。人的內心矛盾也成為西方文化發展的動力。甚至古代希臘文化注重人的欲望和基督教強調人的精神理性也構成了尖銳的矛盾,而恰恰是這種矛盾,也導致了文藝復興、啟蒙主義乃至現代主義等一些大的文化思潮的產生,從而推動了西方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二、基督教文化作為文化的基本特征
關于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說。而我認為,基督教文化本質上是一種信仰文化。那么,這就需要我們首先要知道基督教的信仰是什么以及如何信仰?具體而言,基督教文化作為信仰文化有三個基本的特征。
第一,信仰的對象是“上帝—耶穌”。基督教強調對“上帝—基督”的信仰。這是一種典型的“一神論”。雖然這也是“一神論”,但該“一神論”和猶太教的“一神論”有巨大的不同:猶太教也信奉上帝(耶和華),但猶太教的上帝是完全“屬靈”的,是永恒的精神,是至高無上的觀念本身,它沒有具體的形象,“靈” 本身就是“一”,是“靈在”(這一點在《舊約?創世紀》中有著明確的體現)。而基督教的本原說則把“無形的上帝”和“有形的耶穌”化為一個概念,從而形成“三位一體”(圣父、圣子和圣靈)的本原論。“三位一體”作為不同的位格,指出了至高無上本原的分級形式。這樣,《舊約》中上帝的神秘性和“屬靈”的性質被淡化,而耶穌的基督(救世主)的現實屬性大大增強。這樣,基督的救世成為可感的方式。這就是所謂的“道成肉身”,從而使上帝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抽象性和具體性、永恒性和現世性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同樣,基督的出現還以“降臨”的方式,“行圣跡”的方式和“升天復活”的方式,與人的一生的過程緊密聯系在一起。由此,“上帝—基督說”的基督教觀念直接導致了天堂和地獄、上帝的城和地上的城聯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邏各斯”中心主義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基督教文化并非是一種和人們的現實生活無關的文化形式,而是從一出現的那一天起就把理性和實際、抽象和具體、永恒和剎那等聚合在一起的一種辯證的文化形式。因此,基督教文化始終是把人類的最高的精神理想和具體的實際需求加以辯證考慮的一種文化現象。“上帝—基督說”的價值就在于,它從本質上(宗教本體論上)把這一文化的基本特性規定下來了。就是說,這一文化不僅是以信奉上帝—基督為特征的文化,同樣也是在本體上強調辯證發展(神學辯證法)的文化(當然,至于歷史上不同時期、不同利益集團的宗教祭司們如何解釋這一文化那是另外的一回事兒了)。
第二,信仰的目的是“救贖”。人為什么要信仰“上帝—耶穌”,根本原因就是人能夠在信奉中被“救贖”。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基督教是在信仰中獲得救贖的宗教。人為什么需要救贖,根本原因就是人們發現自己身上有著一些永遠無法克服的弱點和毛病,因此單純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拯救自己(基督教正是把人身上這種永遠無法克服的弱點演化成了“原罪”論),因此需要外力的拯救。在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比較中,我們看到,早期的猶太教也強調“上帝的救贖”,救贖的途徑是對上帝的“信”和“敬”。這樣,在猶太教的視野里,人處于絕對被動的地位。由于人是上帝的造物,必須承認上帝的絕對權威,通過自己的虔誠無條件地信奉上帝。這樣,救贖就是被動地等待上帝的拯救。基督教的發展在于,耶穌通過道成肉身,把天國的福音用有形的方式帶給了人間。這樣,就使得上帝的救贖通過有形的載體(耶穌下凡)并以他行奇跡、顯神兆的方式,給現實的人以具體可感的救贖表達。同樣,又通過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死把人類的全部罪孽都一身擔負了方式給人們指出了獲救的途徑。所以,敬奉耶穌、敬奉十字架就成為了敬奉上帝的人間形式。這個形式本身蘊涵著極大的意義:1.它把無形的救贖變成了有形的救贖,更適應人們的現實要求;2.它把中介思想突出出來了,即基督教敬奉上帝是通過中介進行的,基督教也可以被看成是通過中介救贖的宗教;3.基督教救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對耶穌作為中介物的崇拜時期;十字架的崇拜時期(教會、教士乃至宗教儀式都是十字架作為中介物崇拜的產物);第三個階段是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形成了人直接向上帝溝通的時期。這個時期,中介物是人的內心,是人心作為中介物(人的精神上的善成為獲救的原因)。這樣,救贖本身就經歷了由外在的上帝救贖,逐漸發展成為了“上帝在心中”的人精神的自我救贖。而對人的主觀力量的覺醒與強調,就與西方文化中強調人自身力量的人文主義思想合流,成為西方文化的主導精神。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基督教文化是強調現實中的人類自身(包括人類社會)不完整、不令人滿意從而需要一個更強大的精神力量,或者說更高的理想精神來改變人自身和人類社會弊端的救贖的文化。
第三,信仰的方式是強調人自身的精神力量。基督教強調對上帝—耶穌的絕對信仰。可以說,堅信在萬事萬物之上有一個絕對的、永恒的上帝。他既是世界的造物主,又是秩序的化身,也是拯救的力量,更是一切終極的愛、公正和幸福的本原。所以,信仰它必須是無條件的和絕對的。這也決定著信奉上帝—耶穌是基督教文化的基本前提。那么,信仰的本質是什么呢?其實信仰本身是一種精神活動。而強調對上帝—基督的虔誠信仰就是在強調人的精神力量(或精神毅力)。因為一個只有精神力量強盛的人,才能夠有堅定不移的信仰,才能有對基督教的獻身精神。這一點,我們無論從早期的苦行者、中世紀虔誠的修道士以及后代清教徒身上都可以找到極為大量的例證。我們知道,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人類有思維,有精神活動。而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區別也在于精神上的差別。西方社會后來形成的注重精神力量的特點,其實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來自于基督教文化中對信仰的強調,即對人的精神毅力的強調。當然,由于時代的發展和上帝—耶穌內涵解釋的不斷變化,人們信仰的方式也不斷變化。例如,早年人們信仰上帝,強調的是對外在救贖力量絕對的信仰,是對上帝的先在絕對不懷疑的精神追求,即“信仰后的理解”形式(這是基督教產生和中世紀早期的信仰模式。即先無條件的信仰,然后去理解);以后發展成為在理性指導下的信仰,即“理解下的信仰”(這是中世紀晚期發展起來的信仰模式,指在理解基礎上才能更堅定其信仰)。但是,無論如何,信仰的特性沒有變化,也即使說對人的精神力量的強調沒有變化。這也說明基督教文化是一種強調內心精神強盛的文化。
綜上所述,我們這里所強調的基督教文化,是與基督教本身既有聯系同時又大于基督教范疇的一種文化現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