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治法與治道(簡體書)
滿額折

治法與治道(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價
:NT$ 336 元
優惠價
8729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西哲思之源文叢:治法與治道》以恢弘視角探討“大宇宙”的哲學脈理,以人性為內核剔刺“人”這一“小宇宙”的內蘊,深入研究立基于人性基座上建構社會秩序的不同方略。
★系統清理了中西哲思中諸多以訛傳訛,重新審視和闡發了蘊藏在中西哲思里的真知,正本清源,返本開新。
★以宇宙學、哲學、史學、文學、社會學、法學、政治學、文獻學等多視角切入、融會貫通,積淀為“大文化哲學”,重釋經典,與國人迫{需要透徹、賅備、中正、融會的大文化哲思相契。
★一卷在手,文史哲法的精華盡覽;潛心研讀,博雅睿智的素養日增。

名人/編輯推薦

《中西哲思之源文叢03:治法與治道》由王斐弘著,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中西哲思之源文叢03:治法與治道》是中西哲思之源文叢之一。

目次

第一章作為中國法治之源的治法——先秦法家引論
天下顯赫的法家——彪炳史冊者有九人——皋陶——法家昭焯者有二:理論切世——功業赫赫——綜而論之——分而言之——從管仲、子產、鄧析,到李悝、吳起、申不害、商鞅——慎到與韓非——法家人物:兩個時期或三個階段——法家何以中絕?——治法的“基因”——中國法治的本原——科技不振與制度失范——執法與“總有例外”——民情腐敗——先秦法家群體與古羅馬法學家群體
第二章管仲:集“三不朽”于一身的春秋第一相
一、不同史籍中的管仲及其傳奇
管仲簡介——《史記》:“管鮑之交”——“鮑子遺風”——內核與真意——杜甫的“貧交”——《管子》中的“管鮑之交”——“五不如”——蘇格拉底與德爾菲神廟——“民之父母”的意涵——一箭之仇——春秋時代的天作之合——詭異的彭生:死與輪回——君位之爭
二、圖霸之路:事件、人物與功效
由魯返齊——不同典籍的載述——內政與外交——襲蔡伐楚——前因與后果——寢席之戲與伐人之國一一曹沫之約——何以信立于諸侯——霸業頂峰:葵丘會盟——“尊王”帶來的功效——一攘夷之功——伐山戎救燕——齊人救邢——封衛于楚丘——衛懿公好鶴——召陵之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第三章言行軼事:管仲的功過與評說
一、不同典籍中的管仲軼事與言行
《左傳》二則——管仲僅受下卿禮——以德、禮使鄭伯乞盟——崇德——魯連致書燕將——高士高論——亂世奇才——奇人以奇文評高人高行——詠田橫——《韓非子》十二則——管仲待鮑叔之助——泰侈逼上——管仲禁厚葬——齊桓公好服紫——隰朋治內,管仲治外——桓公患索官——著名的“五人論”——考據與史實——桓公醉酒遺冠——齊桓公成霸業,是誰之力——管仲以公而國人謗怨——為君易與不易——桓管猜隱語——《國語》:管仲教桓公親鄰國——王道的一抹殘退的亮光
二、對管仲的評價
諸葛亮的極度推崇——孔子對管仲的四處評價——辨“三歸”——孟子對管仲的評價——反觀孟子——荀子對管仲的評價與定位——《淮南子》的名論——蘇洵的評說——梁任公評管仲——管仲研究者的評說——經略家——典范品質與治世才略
第四章讀書論世:管仲釣時代與《管子》的作者和主旨
一、管仲身處的時代
讀其書而論其世——必求其“真”乎——管子身處的時代背景——與其身處時代精神相契合的思想特質——綜治
二、《管子》的作者與成書年代
質疑的起始——《管子》作者——全部遺著說——部分系管仲所作——由多到少的代表——創設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否定說——后人掇輯說——附會說——不知何人所作——偽書——推測系何人所作——羅根澤:《管子探源》——依托論——“管子學派”的論文總集——成書年代——非一人一時所編成——擱置論——取向與價值
三、《管子》的主旨與歸屬
今本《管子》何以分八大類別?——不可解——張固也的分析——《管子》內容宏博精深,包羅甚廣——百家思想之源——“雜燴”?——以道家為主說——以法家為主說——道、法折中說——歸之于“雜家”——歸于法家的理由
第五章哲思論:《管子》的萬物本原說
一、精氣說
《內業》篇——馬非百的著名觀點——“精”的真義——“氣”的運動屬性——精粹與“能變”——氣·道論——“宙合”——靈氣——“人”的誕生——“法天合德”——阿拉克西美尼的“氣本原”——人本之質——氣蘊道,道修心——一心不治,無以治天下——精氣何來?——“內得”——刑罰不足以懲過——寬舒而仁,獨樂其身——生命哲學——人本哲學
二、水地論
水地與精氣的關系——水的人文之質——萬物之準——“九德”——文化符號:龜與龍——作為萬物本原的“水”——泰勒斯的水——水質與人的品性——其樞在水
第六章哲思論:《管子》靜因之道的認識論
一、認識的主體
“人皆欲知”——“心”——“用頭腦考慮,用心靈感受”——修心——心術
二、認識的路徑與方法
認識論的總原則:因——無為:介于因與應之間——因應之道——“緣理而動”——虛靜——心之“虛”——無求無設——“去欲”——影之象形,響之應聲——物至則應,過則舍矣——“壹”的含義——“正”——“專心一意”——“執一”——靜——安靜——靜觀——“中得”——“虛壹而靜”——靜因之道——政治原則
第七章哲思論:《管子》趨利避害的人性論
一、主干與闡釋:《管子》人性論的主要內容
“欲利惡害”——以利為首——“不推而往,不引而來”——歸附與背離——與天下同利——欲生而惡死——民樂其政,令乃行——憂、樂:為人所欲——伊壁鳩魯:快樂原則——愛施——人之情變有九——農耕社會布景上的人情世態——順民心、適民意——為政方略:“予之為取”之道——“六興”之論——高安在乎同利——“反民性”而用之——森冷與決絕——內中的秘密二、派生與相異:《管子》人性論的輻射與晉法家的不同人性的派生論——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立基于人性深處的制度——民眾認可的“一般知識”——交友——齊法家與晉法家的不同——齊法家:宗法的遺痕——“愛施俱行”——愛、智、禮、義之于治世的作用——韓非:既不求智,更不慕信——由“重禁”到“重刑”——由“賢治論”到治法論——人性論乃治法論的基座
第八章治法論:《管子》所見法的內涵與作用
一、《管子》中的“法”是什么
東西方迥異的思維方式——“法是什么”和“什么是法”——霍貝爾與龐德的“法”——邊沁與富勒的“法”——對“法”界說的中國方式——以譬喻法:中國古代界說“法”的基本方法——法的物化——以譬設喻:中國古代先哲表達抽象事物的共同方式——“喻射”與“文化慣性”——介于描述與解說之間——“模糊”的思維方式——對法、律、令、刑等概念的不同界說——“罪刑相適應”原則的最早雛形——法與刑的明確的區分——對政、德、道的劃分——《管子》中第四種對“法”的解說
二、法的目的與作用
以法治國,舉措而已——威權獨專——“尊君”與治具——“牧民”之途——“主尊令行”——出力盡能——“一眾”之具——“治民”:“整治使之服帖聽令”——治法:治民之法——“圣君”與“失君”——不以法治國的弊端——治理國家不變的原則
第九章治法論:《管子》的道法觀與立法論
一、道法觀
以道為理,以法為宗的“道法”論——“權出于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黃帝四經》——道生法——道、德、理、義、禮、法之間的關系——大旨相通的諸子百家——《管子》:“道術”尚未為天下裂的一種整體觀的治世論——順序與逆序
二、《管子》的立法論
法源于道:立法必須尊重并符合客觀規律——孟德斯鳩關于“法”的名論——“明于則”——自然之則——法隨時變,因俗制宜——治亂規律——立法必須合乎人性,順應民心——中國社會的結構性弱點——先秦法家立法的八項原則——漂亮的空話——立法、守法、法于法的三個層次——法網與“缺口”——無使法必行之法——法貴統一——“法即公理”——立法貴簡明、易行、適度——因應時世——適中寬和的立法精神
……
第十章治法論:《管子》的執法論和其他治法思想
第十一章治道論:《管子》的綜治思想
第十二章治道論:《管子》的政治思想(上)
第十三章治道論:《管子》的政治思想(下)
第十四章治道論:《管子》的經濟思想(上)
第十五章治道論:《管子》的經濟思想(中)

書摘/試閱



《史記》不僅在“刺客列傳”中敘及曹沫之約,而且在《齊太公世家》中再次復述曹沫之約:“五年,伐魯,魯將師敗。魯莊公請獻遂邑以平,桓公許,與魯會柯而盟。魯將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壇上,曰:‘反魯之侵地!’桓公許之。已而曹沫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無與魯地而殺曹沫。管仲曰:‘夫劫許之而倍信殺之,愈一小快耳,麗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遂與曹沫三敗所亡地于魯。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對此,《淮南子》有名論:“昔者,曹子為魯將兵,三戰不勝,亡地千里。使曹子計不顧后,足不旋踵,刎頸于陣中,則終身為破軍擒將矣。然而曹子不羞其敗,恥死而無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戰所亡,一朝而反之,勇聞于天下,功立于魯國。”此乃“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馮夢龍則演繹道:“昔人論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仇,而桓公不怨,此所以服諸侯霸天下也。……又有詩單道曹沫劫齊桓公一事,此乃后世俠客之祖。詩云:森森戈甲擁如潮,仗劍登壇意氣豪。三敗羞顏一日洗,千秋俠客首稱曹。”
“七年,諸侯會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管仲佐桓公7年,在公元前679年,諸侯與齊桓公在甄地盟會,這標志著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由此可見,曹沫之約,是管仲叫齊桓公見信于諸侯、以信立于諸侯,從而使諸侯“由是歸齊”的著名事件,也是齊桓公走上春秋霸主至關重要的一步,所以再三申說。我們也由此看到,作為仲父的管仲是如何“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