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1660-1783海權論:海權對歷史的影響(簡體書)
滿額折

1660-1783海權論:海權對歷史的影響(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馬漢在本書中劃時代地提出了“海權”的概念,將控制海洋提高到國家興衰的最高戰略層面。他認為海權與國家興衰休戚與共,海洋利益對于一個國家的強大至關重要,同時主張大力發展海軍、發展商船隊、發 展海洋貿易、建設海軍基地和商港。 馬漢的海權論思想既是對歷史的總結,也集中反映了世界主要軍事大國對海洋戰略地位重要性的認識。自馬漢去世以降,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化,已充分驗證了海權論的觀點。 
作為一部海權名著的同時,本書也不乏文學性。馬漢不僅客觀而生動地再現了歷次海戰的過程,也不露聲色地表達了對那些卓越海軍將領的贊美。 我們似乎能直面四天海戰的硝煙、特拉法加海戰的激烈、馬拉加海戰、拉烏格海戰......我們仿佛能看到被海軍官兵尊稱為爺爺的德?賴特,膽敢懸掛著掃帚駛過英吉利海峽的特龍普,總是能在艱苦的環境中找到補給的敘弗朗,身負巨債但富于軍事才華的羅德尼,贏得特拉法加海戰的智慧勇敢的納爾遜......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 : 美國歷史上最著名、最有影響的海軍戰略理論家和歷史學家。被美國史學界稱為“海權論的思想家”、“帶領美國海軍進入20世紀的有先見之明的天才”。 主要作品有闡釋其理論的“海權論三部 曲”——《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海權對法國革命和帝國的影響》、《海權的影響與1812年戰爭的關系》及《海軍戰略》等。

名人/編輯推薦

★ “海權之父”馬漢劃時代杰作,闡述海權的第一經典、大國海權的濫觴之作。
★ 各國軍事院校的必修課,當代海軍指揮軍官、海軍研究人員以及西方史研究者必讀之書。
★ 精譯、精校 、精注、精裝,精心打造當前最權威中文譯本。
★一般人既不是懦夫,也不是天生的勇士,只在于他是否擁有在關鍵時刻本能地把握住關鍵步驟的能力。——馬漢

撰寫本書的目的很明確,是為了研究歐洲和美洲通史,特別是海權對歐美歷史發展的影響。歷史學家通常對海上的情況知之甚少,對此既缺乏特別的興趣,也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因此海權對于重大問題深刻而具有決定意義的影響,往往會被忽視。而他們對特定時期海權的重要性,比海權的總體發展趨勢還要缺乏認識。通常,我們很容易指出,使用和控制海洋,在過去和現在,都已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一種重要因素;可是,要找出并且證明海權對一段特定時期的確切意義,卻比較困難。然而,除非能做到這一點,否則只泛談海權的重要性,海權的概念將仍然含糊不清,而且沒有實際意義;在這里我們不再泛泛而談,而是基于搜集特定時期的特定事例,說明海權的確切作用。
我們可以先舉兩位英國作家輕視海權對重大事件的影響為例。這看上去有些難以理解,因為與其他國家相比,英國的強大更多地得益于海洋。英國作家阿諾德在他編著的《羅馬史》中寫道:“獨具個性的天才人物與一個擁有豐富資源和完備組織結構的大國對抗,這種情形已經出現過兩次。每次的結果都是大國獲勝。漢尼拔 與羅馬對抗了十七年;拿破侖與英國對抗了十六年。前者在扎馬(Zama)結束,后者在滑鐵盧告終。”另一位英國作家愛德華?克里西爵士(Sir Edward Creasy)在引用《羅馬史》時,補充道:“有一點需要指出,對兩場戰爭的相似之處,幾乎都沒有進行足夠而詳細的研究。那就是最后打敗強大迦太基的羅馬將軍和最后徹底推翻法國皇帝的英國將軍威靈頓之間,存在顯著的共同點。西庇阿 和威靈頓都長期擔任雖遠離主戰場但非常重要的戰區指揮官。他們各自最重要的軍事生涯都在同一個國家——西班牙度過。正是在西班牙,西庇阿同威靈頓一樣,在與頭號大敵暨征服者本人對決之前,連續不斷地遭遇并打敗了對方幾乎所有的部將。西庇阿和威靈頓都使得他們的同胞,在遭受一系列敗北之后,重新對軍隊恢復了信心,兩者都是在徹底擊敗選定的敵軍指揮官和選定的久經沙場的敵軍之后,才結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艱苦戰爭。”
這兩位英國作家都沒有提到更為驚人的巧合,即在那兩場戰爭中,勝利者都掌握了制海權。羅馬人控制了水路,迫使漢尼拔不得不經過高盧 進行艱險的長途行軍。艱苦的行軍讓老兵減員過半,使得老西庇阿 能率軍從羅訥河(Rhone)到西班牙截擊漢尼拔的交通線,又能夠返回本土,在特雷比亞(Trebia)和入侵者正面對決。整個戰爭期間,羅馬軍團可以毫無阻礙、精神抖擻地經水路在漢尼拔的基地西班牙和意大利之間往來。在梅陶魯斯河(Metaurus)的決定性戰役中,羅馬軍隊處于內線位置,面臨被哈斯德魯巴爾(Hasdrubal)和漢尼拔的軍隊聯合絞殺的危險。但是漢尼拔的弟弟哈斯德魯巴爾無法走海路,只能經高盧從陸路運送援兵,最終讓羅馬軍團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后來,在決定戰爭勝負的時刻,迦太基的兩支大軍被狹長的意大利分開,其中一支(哈斯德魯巴爾軍)被兩位羅馬將軍的聯合行動殲滅。
另一方面,海軍歷史學家們很少考慮通史與他們自己研究的海軍史這個特定課題之間的聯系,通常把他們自己限定在編撰海軍事件的簡單編年史料上。法國人比英國人好一些,天才而有教養的法國人會比較仔細地調查產生不同尋常結果的原因,以及各種事件之間的關聯。
盡管如此,就筆者所知,還不曾有一部著作曾經講授過現在探討的這種特定課題,即評價海權對歷史發展和國家興衰的影響。至于其他一些論述各國戰爭、政治、社會和經濟狀況的歷史著作,也只是偶爾蜻蜓點水似的提到一些海上事件。本書的目的,在于把海上利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同時不將它們與整體歷史中構成因果關系的環境因素相割裂,并且試圖說明它們怎樣影響后者,以及后者對它們產生的影響。
這本書所涉及的歷史時期,是具有獨特特點的帆船時代,從1660年起,到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的1783年為止。雖然本書中,以一系列海上事件為基礎的通史的線索不是很明確,但本書已經在盡力提供一個準確、清晰的輪廓。作為一名熱愛本職工作的海軍軍官,我在動筆時毫不猶豫、毫無拘束地離題論述了海軍政策、戰略和戰術問題;但我已盡量避免使用海軍技術術語,希望書中提出的這些簡單問題,將會引起非專業讀者的興趣。

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1889年12月

目次

緒 論 
第一章 海權構成要素的論述 
第二章 1660年的歐洲形勢——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1667)——洛斯托夫特海戰和四天海戰 
第三章 英法同盟對聯合省的戰爭(1672—1674)——法國對歐洲各國聯盟的戰爭(1674—1678)——索萊灣海戰、泰瑟爾島海戰和斯特隆博利島海戰 
第四章 英國光榮革命——奧格斯堡同盟戰爭(1688—1697)——比奇角海戰和拉烏格海戰 
第五章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2—1713)——馬拉加海戰 
第六章 法國攝政時期——西班牙大臣阿爾韋羅尼——英國沃波爾和法國弗勒里的政策——波蘭王位繼承戰爭——英國在拉丁美洲的非法貿易——大不列顛與西班牙的戰爭(1715—1739) 
第七章 1739年大不列顛和西班牙的戰爭——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4年法國與西班牙聯合對抗大不列顛——馬修斯、安森和霍克進行的海戰——1748年《亞琛和約》 
第八章 七年戰爭(1756—1763)——英國勢不可擋的力量及其在各海洋、北美洲、歐洲、東印度和西印度群島的征服行動——賓在梅諾卡島外海的海戰、霍克和康弗朗斯的海戰、波科克和德?阿赫在東印度進行的海戰 
第九章 從《巴黎和約》至1778年的事態發展——美國獨立戰爭引起的海戰——韋桑島外海海戰 
第十章 北美洲和西印度群島之海戰(1778—1781)——海戰對美國獨立戰爭進程的影響——英法兩國艦隊在格林納達、多米尼加和切薩皮克灣外海的軍事行動 
第十一章 在歐洲海域的海戰(1779—1782) 緒 論 
第一章 海權構成要素的論述 
第二章 1660年的歐洲形勢——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1667)——洛斯托夫特海戰和四天海戰 
第三章 英法同盟對聯合省的戰爭(1672—1674)——法國對歐洲各國聯盟的戰爭(1674—1678)——索萊灣海戰、泰瑟爾島海戰和斯特隆博利島海戰 
第四章 英國光榮革命——奧格斯堡同盟戰爭(1688—1697)——比奇角海戰和拉烏格海戰 
第五章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2—1713)——馬拉加海戰 
第六章 法國攝政時期——西班牙大臣阿爾韋羅尼——英國沃波爾和法國弗勒里的政策——波蘭王位繼承戰爭——英國在拉丁美洲的非法貿易——大不列顛與西班牙的戰爭(1715—1739) 
第七章 1739年大不列顛和西班牙的戰爭——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4年法國與西班牙聯合對抗大不列顛——馬修斯、安森和霍克進行的海戰——1748年《亞琛和約》 
第八章 七年戰爭(1756—1763)——英國勢不可擋的力量及其在各海洋、北美洲、歐洲、東印度和西印度群島的征服行動——賓在梅諾卡島外海的海戰、霍克和康弗朗斯的海戰、波科克和德?阿赫在東印度進行的海戰 
第九章 從《巴黎和約》至1778年的事態發展——美國獨立戰爭引起的海戰——韋桑島外海海戰 
第十章 北美洲和西印度群島之海戰(1778—1781)——海戰對美國獨立戰爭進程的影響——英法兩國艦隊在格林納達、多米尼加和切薩皮克灣外海的軍事行動 
第十一章 在歐洲海域的海戰(1779—1782) 
第十二章 東印度的若干事件(1778—1781)——1781年敘弗朗從布雷斯特港起航——敘弗朗在印度海域進行的輝煌戰役(1782—1783) 
第十三章 約克鎮陷落后西印度群島的若干事件——德格拉斯與胡德的遭遇戰——圣基茨海戰(1781—1782) 
第十四章 對1778年海戰的評述

書摘/試閱



萊布尼茲指出:
征服埃及,那是東方的荷蘭,比征服聯合省容易得多。法國需要在西方保持和平,戰爭應當在遠方進行。與荷蘭的戰爭很可能會毀掉新成立的印度公司和法國最近才恢復的殖民地和貿易;而且戰爭會消耗法國的資源,增加人民的負擔。荷蘭人會退守他們的沿海城鎮,處于十分安全的防御地位,而當他們在海上采取攻勢時,又有成功的極好機會。如果法國無法對荷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也就失去了對歐洲的所有影響力。相反,在埃及,法國即便被打敗,當然這幾乎不可能,也不會造成嚴重后果。如果勝利,法國將會取得對海洋的控制權,進而控制基督教占優勢的東方和印度貿易,甚至還能控制在奧斯曼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東方帝國。隨著占領埃及,也開啟了類似亞歷山大帝國的征服通道,東方各國的極端軟弱已不再是一個秘密。誰占領埃及,誰就會占領印度洋的所有海岸和島嶼。只有在埃及,法國才能征服荷蘭;在那里,荷蘭會失去令它繁榮的東方寶庫;在那里,荷蘭無論如何都無法擺脫受到打擊的命運。如果荷蘭企圖抵制法國侵占埃及,全體基督徒的一致敵意將使荷蘭不知所措;相反,如果入侵荷蘭本土,不但只可能被擊退,而且對雄心勃勃的法國持懷疑態度的公眾輿論,一定會持續支持荷蘭報仇雪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