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16-17世紀明末清初西方火器技術向中國的轉移(簡體書)
滿額折

16-17世紀明末清初西方火器技術向中國的轉移(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向中國的轉移》由尹曉冬著:明清時期,隨著西方傳教士來華,西方的科學技術知識開始傳入中國。由于戰爭的需要,西方火器成為最早受到明朝重視的西方技術之一。明朝中晚期傳入的佛郎機、鳥銃、西洋火炮等西方火器提升了中國的火器技術水平和戰術水平,與此同時,明清時期的彈道知識也逐漸發展起來。《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向中國的轉移》通過對明清火器文獻的分析與解讀,從技術史角度,對 16-17世紀傳入的佛郎機、鳥銃、西洋火炮的制造工藝以及相關彈道知識進行深入、系統的探討。
對火器史和明清科技交流史感興趣的讀者,會從書中得到一些收獲與啟示。


作者簡介

 尹曉冬,科技史博士,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后,現任首都師范大學物理系副教授。2010年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梅隆基金訪問學者,美國物理學會(APS)2014年貝勒講席(Beller Lectureship)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史、力學史、物理學史,主持2010年、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發表科技史論文40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向中國的轉移》由尹曉冬著。作者將自佛郎機的傳入至西洋火炮傳入之前的1620年,作為西方火器傳入的第一個階段,并以《紀效新書》、《籌海圖編》、《練兵實紀雜集》等明人6種有關火繩槍炮的著作為依據,以近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作參考,以考古實物為佐證,論證了在西方火器技術傳入中國的第一階段中,明朝火器技術所取得的主要進步:首先,在其論著中詳細梳理并列出,明朝軍工部門制造佛郎機和鳥銃的制作流程,使讀者對明朝火器制造技術的進步之處一目了然。其次,在其論著中表明,明朝軍工部門缺乏科學理論指導,對火繩槍炮還只能進行依樣畫葫蘆仿制,并從征引的文獻資料中,理出明朝在火器使用技術上的多種進步。諸如,官兵在使用火繩槍炮時要檢驗其完好度,檢查槍炮彈直徑與膛管內徑的切合程度,校正射擊姿勢,以及按照三點一線的射擊術進行射擊等,反映了明朝火器研制者已經對彈道知識有了尚處于混沌、籠統、樸素和經驗性的認識。

目次

引言
第一章 中國與西方火器技術發展回顧
第一節 16世紀以前的中國火器技術
第二節 16世紀以前的歐洲火器技術
第二章 16-17世紀西方火器技術的傳入
第一節 從采用到仿制(一):佛郎機(1506-1620)
第二節 從采用到仿制(二):鳥銃(1506-1620)
第三節 購買、仿制與編譯火器論著:西洋火炮(1620-1690)
第三章 佛郎機與鳥銃的制造技術(1506-1620)
第一節 熟鐵冶煉技術
第二節 銃管的制作
第三節 鉆膛與修整
第四節 部件的裝配
第四章 西洋火炮的制造技術(1620-1690)
第一節 西洋火炮的制造工藝l
第二節 火藥及炮彈的制造工藝
第三節 火炮使用技術
第五章 傳華火器技術的彈道知識
第一節 彈道知識l
第二節 1560-1690年中文著作對彈道知識的描述
第六章 火器技術的西方知識來源――以《兵錄》卷十三為例
第一節 中國兵書中的西方知識來源
第二節 《兵錄》與《實用炮學手冊》的比較--炮圖
第三節 《兵錄》與《實用炮學手冊》的比較--銃規及射程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