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王映霞:關於郁達夫的心聲‧王映霞致黃世中書簡(165封)箋注(簡體書)
滿額折

王映霞:關於郁達夫的心聲‧王映霞致黃世中書簡(165封)箋注(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王映霞給編者的165封來信
研究郁達夫與王映霞的第一手資料。
編者與王映霞長達20年的交往
解讀郁達夫與王映霞的又一把鑰匙。
本書所附魯迅致郁達夫山封手札
現代文學史上最新的珍貴文獻。

作者簡介

黃世中,男,1940年1月生,福建泉州人。浙江師大歷史系畢業,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著名唐詩學者,尤以研究李商隱著稱。著有《類纂李商隱詩箋注疏解》《李商隱研究》((李商隱詩選》《李商隱無題詩校注箋評》《相見時難別亦難》《古來才命兩相妨——李商隱傳》(合作)等專著。近年著重研讀現代文學,在臺灣《傳記文學》連載《郁達夫毀家詩紀考辨》。著名藏書家,私人藏書27000余冊。2008年移居美國前,曾兼任中國李商隱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山水文學研究會秘書長,中華姓氏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

名人/編輯推薦

黃世中編著的《王映霞--關于郁達夫的心聲(王映霞致黃世中書簡165封箋注)》內容介紹:王映霞(1907——2000),名旭,以字行,杭州人,浙江省立女子師范畢業。畢業后,即在溫州十中(今之溫州中學)附設幼稚園(幼兒園)工作,任幼稚園主任。第一學期結束,因福建軍閥聲稱將攻打浙南,溫州大亂,居民四處逃散。王映霞與時任溫州十中教師的孫百剛先生夫婦,一起自溫州乘海船至上海;于孫家遇郁達夫。在郁達夫的誠摯苦戀感動下,王映霞答應了郁達夫的求婚;而郁達夫當時是一個有妻兒的人;其妻居浙江富陽郁氏老家,名孫荃。本書是研究郁達夫與王映霞的第一手資料,本書為現代文學史上最新的珍貴文獻。

王映霞(1908--2000),名旭,以字行,杭州人。1926年浙江省立女子師范畢業后,即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附小教書,并任幼稚園主任。1926年12月18日,北伐軍在福建戰場全面勝利,進駐福州。福建軍閥周蔭人敗逃閩北,聲稱將占領浙南。溫州民心惶惶,居民四處逃散。王映霞與時任浙江十中教師的孫百剛夫婦,一起自溫州乘海船逃往上海。王映霞與孫百剛夫婦原是杭州同鄉,因與之共住上海馬浪路(今馬當路)尚賢坊。此時郁達夫也正在上海,到尚賢坊拜訪孫百剛,而與王映霞邂逅。在郁達夫誠摯苦戀的感動下,王映霞答應了郁達夫的求婚。郁達夫當時是一個有妻室兒女的人,其妻居浙江富陽郁氏老家,名孫荃。
從此,現代文學史上一位杰出作家與一位奇女子的長達十多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開始了。郁、王結婚十二年后的1938年12月,因胡文虎的邀請,有郁達夫偕王映霞南下新加坡,任《星洲日報》副刊編輯部主任,王映霞也擬在《星中日報》副刊部主編婦女版。1939年3月5日,郁達夫背著王映霞,在香港陸丹林主編的《大風》旬刊上發表了《毀家詩紀》(七言律絕十九首,詞一闋,并加注釋體“記事”),稱王映霞在浙江時,接受當時省教育廳廳長許紹棣三十七萬港幣而“失身”。王映霞在新加坡看到《大風》旬刊上的不實之詞,立即展開反擊,先后在《大風》上刊登了《一封長信的開始》和《請看事實》,對郁達夫進行抗辯,夫妻遂至離異。在夫妻爭吵、協議離婚期間,郁達夫在新加坡相繼有阿嬌小姐、聯軍電臺播音員李小英兩場戀愛。移居印尼后,為了潛伏抗日,他開了家酒廠,化名趙廉,與當地華裔小姐何麗有結婚。王映霞回到重慶,由國民政府前外交部長王正廷牽線,與招商局鐘賢道結婚。郁、王的戀愛、結婚及至離異,在當時轟動了海內外。時至今日,有人仍據郁達夫的《毀家詩紀》指責王映霞“紅杏出墻”;有人則認為郁達夫《毀家詩紀》所言皆為向壁虛構。
筆者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了“古今詩人情感心態研究”課題,列有《郁、王之戀與婚變研究》一題,對于《毀家詩紀》中所言王映霞拿了許紹棣三十七萬港幣和所謂“失身”之事,深感疑惑,以為有必要加以深入探究,還事情以本來面目。自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材料收集與整理,頭緒逐漸清楚:王映霞與許紹棣只是一種友情。這個課題后來只完成古代部分——白居易與湘靈,元稹與雙文(崔鶯鶯),李商隱與宋華陽、柳枝,韓偓與李氏(疑為商隱女),陸游與唐琬,王彥泓與嫂婢姚氏,龔自珍與西林太清春七個專題,成論文十余篇,收入《古代詩人情感心態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中。至于郁達夫與王映霞,郭沫若與徐亦定(《瓶》組詩的抒情對象),蘇曼殊與彈箏女,胡適與陳衡哲(莎菲),徐志摩與陸小曼幾個專題,因筆者編纂《類纂李商隱詩箋注疏解》一書費時甚長,一直未能動手。然于郁達夫、王映霞之相戀、婚變,其情感心態之研究卻從未停止。
由于研究的需要,筆者與王映霞書信及電話往來近二十年(1982一2000),并曾多次與王映霞交談,存有王映霞致本人書簡一百六十五封(1982—1994),以及許多第一手資料如訪談和照片等。20世紀90年代初,雙方家中都安裝了電話,1991年以后遂多以電話聯絡、交談;書面通信即止于1994年。1995年以后,王映霞因年邁,長住深圳、杭州兒女家,電話也因此逐漸減少。2009年11月,余之《類纂李商隱詩箋注疏解》完成并出版以后,想起這筆“文債”亟須還清。
王映霞老人2000年2月6日(庚辰年正月初二)在杭州女兒鐘嘉利家逝世,距今已經十二年有余,筆者亦進入古稀之齡。再不動筆,此“債”將歸還無期。
筆者于2008年移居美國,閑居無事。2009年3月,撰《郁達夫(毀家詩紀)考辨》約8萬言。同時,對王映霞寫給本人的信件進行箋注,定名為《王映霞:關于郁達夫的心聲》,交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必須特別指出的是:前年在網上認識了定居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吳懷家先生,他為筆者提供了尚未發表的郁達夫致王映霞信一封、王映霞致郁達夫信四封,計十二頁手稿。吳先生的收藏,豐富了本書的內涵。吳懷家的父親,乃原民國政府福建省主席陳儀先生的秘書。1938年12月,郁達夫南下新加坡之前,曾將一部分往來書信交由秘書處蔣受謙暫時保管,后由蔣轉托吳懷家的父親保存。1970年,吳懷家先生在臺北臺灣大學讀書期間,時遇正在臺大進修學習漢語的西德漢學家馬漢茂。吳先生與馬漢茂相識以后成為朋友,遂悄悄將父親保存的部分信件借給馬漢茂閱看,馬遂將信件拍照留存,然后才歸還吳懷家。1974年吳懷家赴美國留學,馬漢茂于1977年在臺北以私人名義出版了這一批信件;1982年又以《給郁達夫的信》為題,編成二十三號,刊于香港《廣角鏡》雜志第112期。
吳懷家先生在給筆者的郵件中是這樣敘述的:
我父親是在福建幫陳儀主席當書記秘書的。他保存這些信件多年,多次有人要求發表,都被他拒絕。他認為這些私人生活,無需讓人妄語。馬漢茂出版的郁達夫信件是我偷出來借給他的,當初他說是給郁達夫專家拿去研究用的。痛心的是,多年后,我父親在雜志上看到,我才知道他原來是把信件具名賣給了雜志。可悲的是,我父親還告訴我那些發表的信件,不全是跟郁達夫有關的,里面還有其他私人信件。一直到今天,我上了網,才恍然大悟,當時年輕、無知的我,愚蠢一時,做了傷人一世的事!我的大逆不道,幫助一批假學者助虐,讓王映霞以及她的家人受盡折磨,我非常抱歉!
吳懷家
王映霞于1982年2月19日看到《廣角鏡》發表馬漢茂輯錄《給郁達夫的信》,立即給《廣角鏡》編者寫了封《聲明》。全文如下:
《廣角鏡》編輯先生:讀了貴刊第112期(1982年1月16日),感到有必要作如下的聲明:第50-61頁西德馬漢茂所輯《給郁達夫的信》中,(一)、(四)、(五)、(六)、(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是真實的。其他依我的口氣寫的或署我的名字的“信”,都不是真實的。(按:其中(一)是郁達夫與王映霞的《協議書》,非信件)從第5l頁和53頁上用“亞洲酒店”信箋寫的信的影印件可以明顯看出,那根本不是我的筆跡(只要和第53頁上的筆跡一對比,即可看出)。望貴刊及時登出我的這個聲明。此請
撰安!
王映霞
一九八二、二、十九
112期務能寄一本給我,聲明登出以后,也請寄一本來。
《王映霞:關于郁達夫的心聲》,對于研究郁達夫的生平、創作,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某些信件披露了現代作家一些不為人知的創作背景和逸聞趣事,對于研究現代文學的學者也很有參考價值。敬希讀者多多批評指正。
河南文藝出版社接受本書的出版,副總編輯王國欽先生、特約編審閔虹女士,對本書的編輯、校正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謹在此表示深切感謝1
2012年8月24日于美國特拉華

目次

第1封1982.2.16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2封1982.2.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3封1982.3.3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4封1982.3.10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5封1982.3.2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6封1982.3.2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7封1982.3.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8封:1982.4.10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9封1982.4.2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0封1982.4.23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l封1982.4.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2封1982.5.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3封1982.5.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4封1982.5.16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5封1982.5.加
上海復興中路王寄
第16封1982.5.2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匯款單:
第17封1982.5.25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8封1982.5.26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9封1982.6.7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20封1982.6.1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21封1982.6.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22封1982.6.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王旭
第23封1982.7.8
寄白上海復興中路
第24封1982.7.8
寄白上海復興中路
第25封1982.7.1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26封:1982.7.2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27封1982.8.13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28封1982.8.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29封1982.9.3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30封1982.9.7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31封1982.9.16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32封1982.9.加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33封1982.9.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34封1982.10.1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35封1982.10.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36封1982.11.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37封1982.11.22
寄自杭州文三街
第38封:1982.11.22
寄自杭州××街
第39封1982.11.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40封1982.1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41封1982.12.2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42封1982.12.2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43封1982.12.30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44封1982.12.3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45封1983.1.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46封1983.1.4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47封1983.1.10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48封1983.1.1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49封:1983.1_1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50封1983.1.1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51封1983.1.1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52封1983.1.27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53封1983.1.刀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54封1983.2.5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55封1983.2.6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56封1983.2.14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57封1983.2.15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58封1983.2.25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59封1983.3.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60封1983.3.14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61封1983.3.1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62封1983.3.1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63封1983.3.1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64封1983.3.2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65封1983.3.24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66封1983.3.24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67封1983.3.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68封1983.4.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69封1983.4.15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70封1983.4.2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71封1983.5.12
寄白上海復興中路
第72封1983.5.24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73封1983.5.24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74封1983.6.14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75封1983.6.24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76封1983.7.5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77封1983.7.26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78封1983.7.2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79封1983.8.3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80封1983.8.7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8l封1983.8.13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82封1983.8.13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83封1983.8.拍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84封1983.9.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85封.1983.9.2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86封1983.10.3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87封1983.10.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88封1983.10.18
寄自杭州
第89封1983.10.18
寄自杭州
第90封:1983.10.22
寄自杭州
第91封1983.10.29
寄自杭州
第92封1983.11.15
寄自杭州
第93封1983.12.1
寄自杭州
第94封1983.12.13
寄自杭州
第95封1984.1.3
寄自杭州
第96封1984.1.10
寄自杭州
第97封1984.2.21
寄自杭州
第98封1984.2.29
寄自杭州
第99封:1984..4.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00封1984.4.2I)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01封1984.5.1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02封1984.5.27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03封1984.7.3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04封1984.10.1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05封1984..10.216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06封1984..10.26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07封1984.10.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08封1984.11.5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09封1984..12.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10封1984.12.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11封1984.12.1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12封1985.3.4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13封1985.7.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14封1985.7.1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15封1985.8.10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16封1985.8.15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17封1985.11.30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18封1985.12.7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19封1986.5.2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20封1986.5.2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21封1986.6.10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22封1986.6.10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23封:1986.6.2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24封1986.6.2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25封1986.6.30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26封1986.7.3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27封1986.7.15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28封1986.7.1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29封1986.7.1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30封:1986.8.4
寄自杭州
第131封1986.8.10
寄自杭州
第132封1986.8.2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33封1986.10.1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34封1986.10.13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35封1986.11.14
寄白上海復興中路
第136封1987.1.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37封1987.2.21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38封1987.3.23
寄自杭州文三街
第139封1987.4.6
寄自杭州
第140封1987.4.14
寄自杭州
第141封1987.4.19
寄自杭州
第142封1987.5.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43封1987.6.10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44封1987.7.9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45封1987.12.30
寄自深圳華強南路
第146封1988.1.27
寄自深圳華強南路
第147封1988.3.16
寄自深圳華強南路
第148封1988.3.16
寄自深圳華強南路
第149封1988.3.19
寄自深圳華強南路
第150封1989.3.4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51封1990.3.24
寄白上海復興中路
第152封1990.3.24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53封1990.3.26
寄白上海復興中路
第154封1990.4.15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55封1990.6.1
寄白杭州
第156封1990.6.25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57封1990.6.30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58封1990.7.1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59封1990.8.15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60封1991.3.25
寄自臺北
第161封1991.9.1
寄自杭州
第162封1991.9.28
寄自杭州
第163封1991.10.14
寄自杭州
第164封1994.1.8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第165封1994.3.2
寄自上海復興中路
附錄一:
郁達夫《毀家詩紀》
箋注(詩十九首,詞一闡、
附錄二:
王映霞的系列答辯
附錄三:
新發現的魯迅致郁
達夫書簡(三封)
附錄四:
新發現的郁達夫、
王映霞書簡

書摘/試閱

第14封
1982.5.16寄自上海復興中路世中同志:
久不得來書,深怕稿子和信在中途遺失。總算還好,此刻收到了你13日的信,知道稿子已寄出。雖然尚未到達,但使我放心不少,明后天總會送到的。
上次我寄你的函件,寄出后,很后悔。因為我想我不該告訴關心我的人我目前的經濟收入的。后來原想追上一信,再說明情況,可以使你安心。但當時因我正在寫一篇稿子,沒時間了,就此作罷。
今得來書后,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你在替我擔心我微薄的收入了。讓我告訴你:
我的老伴四十年來,都在關心我的經濟條件的。他知道我有錢時會花、沒錢時也會省的習慣。所以在他去世前,他是給我留下一些錢的。有的在臺灣的輪船公司的股票,現在無法爭取;倒還是美鈔,我托了朋友。在國內,他給我留了些現錢,我是足夠可以用到我死為止。請你千萬勿以我的經濟收入為念。。’
至于現在兒女的收入,真是微薄得可憐。我是一個錢都不去用他們,而他們也沒有余錢來讓我用(下略78字)。
至于香港的翻版書籍,已習以為常,版稅是絕對討不到的。別說宏業書局,如目前在出《達夫文集》的三聯書店、廣州的花城出版社,這樣大規模地出書,而且我手頭持有郁達夫親筆的《版權贈與書》(就是郁的版權已全部贈送與我,有當年的律師蓋章,有北新書局蓋章,有贈與人郁達夫蓋章,有我的圖章,有印花)。我在兩個月前,兩面都寫了掛號信去,都還沒有回信來。在香港,我已托《廣角鏡》的總經理前去說項,也不成功。因為中國沒有參加國際的版權法所以一無辦法。承關心,很感謝。
你的文章寄到后,我當看情況而定,原因是由于該雜志立場有問題,所以稿件不能直接寄,得想其他方法。
至于若在國內發表,是有辦法的。要稿件的地方很多,這應該是后一步。
昨天晚上,來了個西北蘭州人,他是編刊物的,來上海組稿,經人介紹而來我家。硬要把我的前幾天才脫稿的《郁達夫與王映霞在戰爭年代里》一文拿走,我未答應。我說,我要寄到國外去的。對方說,寄到國外的他們也要。今早又來,我答應他們等對方刊出后再交給他們,他們才悻悻然而回(此處略去17個字)。
《半生自述》我是64年(1964年)所寫,“文革”時抄家拿走了,去年才還給我,我還想修改后再發表。誰知一個朋友在某出版社的編輯面前露了消息,他們來了人拿走了,全部未經改、未經抄的原稿,全部拿走,說他們會改、會抄。到如今我連稿子也沒有(千萬保密)。看了這些情況,你該知道是稿荒。不,不是,實在是趁熱打鐵,大家在哄一哄。
我寫這一篇(大約一萬多字)東西,是給對方十幾封航信,以及我的幾封發表的“信”催出來的。只此一遭,下不為例(不求名,不求利,我以后不想再寫什么)。
年紀一大,就缺少熱情,寫不好東西,對于這些回憶文章,還馬馬虎虎,別的東西是不行的。
孫百剛寫的一本《郁達夫外傳》,至今還未問世。國內的出書,這真是個大問題,《書信集》也不知道能否在七月間出。
稿件寄到后還得復印,用復印件分批寄往,講起來實在并不容易。不過,我已和對方的人講過了。
你的設想很好,我支持你。
我因為既直爽又老實,所以才把解放后的情況全部告訴了你,累得你替我擔憂,這是我極后悔的。
我的胃口小,東西也吃不多。只中午一餐,總算正餐,還吃一碗飯,但菜是吃得少而精,怎么也吃不多。溫州是我舊游之地,那邊的出產我是知道的,愛吃的。但就是由于胃口有限,請再勿操心為我寄東西來,我紙上心領謝了。
手頭在抄稿件,匆匆寫此,恕不一一。
此問全家好
這個月底,如果事情能告一段落,我要去杭州玩一次。如去,屆時會通知你的。
王映霞5.16夜P49-5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