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畢業就該懂的事:職場新鮮人必讀手冊(簡體書)
滿額折

畢業就該懂的事:職場新鮮人必讀手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  價:NT$ 179 元
優惠價:8715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寫給職場新鮮人的實用職場書,用身邊經歷的職場故事,講述了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選擇穩定安逸還是跳槽轉行……這些道理,很可能關於你十年後的工作環境和生存方式。
著名職場作家、職場治癒系教母薛莉,將十餘年職場經驗與智慧集於此書。早懂一點職場和人生,少來一點迂回和彎路。早懂五年,35歲以前可以走得更遠一點。

作者簡介

薛莉,筆名“誰誰誰”,商務圈里的時尚人士,時尚圈里的商務人士。現任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生活頻道主編。FT中文網、《Reader’s Digest-普知》專欄作家。《大聲說》《上班這點事》《洋涇一大幫》等電視節目嘉賓。著有《成功是個什么玩意兒》《白領極限生存》《上海在失眠》《朝九晚五》。自2000年起,撰寫《朝九晚五》專欄以來,廣受上班族追捧。

目次

第一章 理想向左,現實向右

1.你的就業,是否需要“拼爹”?
2.有夢想≠會成功
3.實習生該和誰吃飯?
4.當作家是要餓肚子的
5.認清你在產業鏈上的哪一環
6.天堂向左,桃源向右
7.二十歲精英PK三十歲精英
8.為什么洋MBA也會待業?
9.再高的薪金,不過打工而已
10.成功,首先要有欲望
11.專業也分“窮”與“富”
12.不要讓你的理想靠邊站
13.找到你的興趣點,并堅持下去
14.每天的工作≠八小時
15.視野有多大,職業平臺就有多大

 


第二章 先了解自己,再適應公司

16.搞清楚你是誰
17.不要急著責怪主管和領導
18.自己做,比給別人做更難
19.永遠沒有“最佳”雇主
20.如何做“混混老板”的下屬
21.富學生不一定競爭得過窮學生
22.“拍畢業照是否該穿學士服”不該是個困惑
23.當你的內向影響到溝通
24.每個公司都有性格
25.搞清楚你在公司排第幾
26.不要忽視公司的小規定
27.搞清楚你和行業是什么關系
28.計算你的職業投入與產出
29.這樣說,老板才會聽
30.學會在辦公室保護隱私
31.偶爾坐坐“冷板凳”也不錯

 


第三章 二十幾歲,該懂的事兒

32.看上去簡單的差事,并不簡單
33.要學會適應,也要保留個性
34.避開你容易犯的四個錯誤
35.在聰明人面前,最佳選擇是講實話
36.忠言,也要“順耳”說
37.樂于服務消費者的人,總是好賣的
38.董事長不會和你搶功勞
39.與國際接軌,別讓自己太“local”
40.你的工作,得讓人感到愉悅
41.二十多歲,失什么也不會失敗
42.職場新人,該不該懂點 “人情世故”?
43.得罪過誰,最好記清楚
44.想升職加薪,該不該表現得太心急?

 


第四章 體制內,還是體制外?

45.中國式的擇業糾結癥
46.是否需要全身擠進“國營單位”?
47.“借”與“調”,待遇大不同
48.“體制內”的價值到底值多少錢?
49.公務員,算白領嗎?
50.進國企之前,先了解它的特點
51.對于外企,你必須了解一點
52.中國就業市場相當多元化
53.關系戶也有煩惱
54.只有失去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55.不能“混”在中國
56.你的“關系”在哪里?
57.了解小城市的職業前景

 


第五章 選擇穩定安逸,還是跳槽轉行?

58.換行需要勇氣
59.要了解風險的機會成本
60.十年不跳槽的“仙人”們
61.“中等智力”的助手供不應求
62.“跳”棋高手有捷徑,也有軟肋
63.做好跟著工作漂泊的準備
64.大公司其實算好“混”的
65.不要怕當職場的“角斗士”
66.跟著直覺跳槽
67.跳槽定要好聚好散
68.公司對待“叛將”的態度各不相同
69.“出海”會成時尚


第六章 我說你不懂職場

70.掌握與“小人”打交道的方法
71.資歷也會成為累贅
72.懵懂的人機會多
73.業余時間決定人生
74.九〇后有機遇,也有困境
75.外行很有殺傷力
76.真的人脈關系其實很少
77.感情不能跟著事業漂泊
78.話太少,會吃大虧
79.老板要懂,員工要哄
80.同行都是你的老師
81.老實人掙得相對較少
82.有些行業秘密不能說


第七章 成功人士不會告訴你的真相

83.安徒生也是“屌絲”逆襲
84.有些成功是被動得來的
85.職場專家也會失業
86.專業人士不一定有“錢”途
87.會“服務”才會成功
88.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
89.在英國當老板很窩囊
90.成功沒有操作說明
91.四十歲也不一定成熟
92.要學會挨過職場低潮
93.領導偶爾也賣萌
94.有些人不適合做管理
95.“性資本”也是資本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向左,現實向右
“我想做的工作,人家不要我;要我的那些工作,我又不想做”,這是許多大學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困擾。愿不愿意用有可能餓肚子的風險來換取一份自己想做的工作,這是個問題,而這個決定只能自己做。
1.你的就業,是否需要“拼爹”?
老同學喜得貴子,沒有感嘆得子的喜悅,而是來了一句:“得好好向上爬,為將來‘拼爹’的時候做足準備。”說老實話,看到這話,我不僅沒有奇怪,還有點惺惺惜惺惺。現在連報名上幼兒園都需要家長詳細填寫任職機構、頭銜甚致近親的社會關系,更何況將來就業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在幼兒園不致受到冷遇,你在填任何調查問卷的時候都可以把收入與頭銜往小里寫,唯獨在幼兒園的那份上得朝大里寫。最好把總監寫成總裁,把年薪十萬寫成百萬。
其實“拼爹”就業的現象由來已久。我們七十年代生的這幫人中的“官二代”們,就已經在享受著“爹福利”。比如銀行行長的兒子,可以輕易進入很難進的銀行工作;電視臺制片人的侄子,很容易進入電視圈。只不過二十年前的行業差距、職位差距所帶來的地位與收入差距遠沒有現在這么大,因此這種福利并不刺眼。我認識一個靠著“拼爹”進銀行工作的同齡人,在銀行柜臺數錢數了好幾年,才最終進入里面的辦公室工作。問他何以至此,他說,那些在柜臺數錢的背景都和他差不多。原來“拼爹”進來后,大家又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
如果我們這一代人在當初就業時,對能夠享受到的“爹福利”還心懷感恩,并且有點誠惶誠恐、戰戰兢兢的話,那么現在的年輕人不僅輕視這種“爹福利”,甚至希望通過積極或消極的抵抗來逃脫“爹福利”的魔爪。
我最近幫一位老朋友的兒子找了份實習生的差事。在電話中我很嚴厲地對他說:“一、這只是實習,對方無招人編制;二、沒有實習費;三、若實習單位不滿意,有權隨時終止實習。”有趣的是,這位年輕人是因為不希望讓父母為自己安排好一切逃出來的。他的家在蘇州,他的父親自認為在當地混得不錯,至少為兒子“安排”一份銀行的工作還是小菜一碟。在電話中,他父親對我說:“進銀行是難,但要是把上億的資金帶過去,進銀行就沒那么難了,道理就是這么簡單。”同樣簡單的道理是,如果你兒子偏偏不買這份人情,單要跑到上海來闖一闖,你還能拿鐵鏈子拴他回去嗎?
當然,雖然逃離了父親的勢力范圍,但新天地也是靠父親的勢力找到的,并不算真的獨立自主。有位二十四歲在機場工作的小伙子對我說:“我現在很獨立,工作能力也很強,很想出去闖一闖。”結果一問:工作是父母幫找的,住是住在父母家里。有什么資格談獨立?這種在認知上的問題,恐怕不是靠“拼爹”能夠解決的。
聽說巴菲特的兒子在學校里讀書的時候,因為填寫父親的職業是“security manager①”而被同學誤以為是“保安經理”。當然,若說他全然沒有享受過“爹福利”,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十七歲時,巴菲特的姓氏和一封來自《華盛頓郵報》發行人的推薦信,幫助彼得進入了名校斯坦福大學。2011年來中國為他的書做宣傳時,吸引媒體蜂擁而至的還是他的“巴菲特”姓氏,而不是他曾經得到的美國電視圈的艾美獎。
只不過他的“爹福利”永遠只在關鍵的時候吝嗇地使一點點力氣——小巴菲特最終還是從斯坦福輟學了,沒拿到學歷,而他也終于擺脫了“爹福利”的勢力范圍,在影視音樂領域擁有了相當的地位。這其中的努力與壓力,恐怕是那些有條件“拼爹”,又不想“拼爹”的人需要完整認清的,它的難度很可能超過了常人的想象。
2.有夢想≠會成功
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名人堂》欄目的“八〇后”夢想行動派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其中重要的一站是去李開復的創新工場交流經驗。
把“創業”和有“夢想”結合在一起的不止北京電視臺,上海藝術人文頻道的《大聲說》在討論青年人夢想的一期節目中,也請來一位創業八〇后,作為夢想的代言人。在這些媒體的暗示中,創業又豈止僅僅與“夢想”有關,還意味著“遠大理想”、“成功”和“有作為”。
在熱門征婚節目《非誠勿擾》中,我看到過一位中國本土最大的IT公司的銷售經理備受冷遇的情景。有女嘉賓問他:“有沒有想過創業,把自己的公司做上市?”“沒有。”女嘉賓馬上說:“我希望找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原來有一份體面工作,并且不到三十歲做到收入不錯的銷售經理,希望過和睦安穩的平靜生活,成了沒理想沒追求的典型。
用“創業”與否來界定“夢想”的有無當然是荒謬的。在我接觸到的林林總總的人當中,有“夢想”的,不一定經營得成功;經營得成功的,不一定有“夢想”。比如一位法律系大學教授,曾經夢想著重塑中國司法系統,他當然沒有成功,不過是一名大學教授而已;比如廣東一位經營食堂的企業家,如今日進數十萬,但他從來沒有夢想過重整中國食堂業。創業二十年中,他不知換過多少個行業,什么掙錢做什么。夢想是什么生意?有錢賺嗎?
但有夢想的人肯定過得更豐富,只是不要把“夢想”和“成功人士”聯系在一起。在我看來,很多經濟上成功的人,當初只是滿腦子想掙錢,并且善于行動,等到家大業大的時候,接受媒體的采訪多了,在媒體的啟發下,就順便為自己創業的當初虛構出一段夢想,以便媒體寫出更有韻味的文章。
頭腦復雜一點的“成功人士”則善于控制“夢想”。能夠準確判斷出什么想法能來錢,什么想法不來錢,并且把虧本的夢想控制在有效的時間和投資范圍內。這是我和多位企業家聊天的心得體會。在某些方面,他們還沒我的想法多,但他們一邊覺得和我聊天挺有趣,一邊早就判斷出我的這些想法毫無商業價值。他們的時間都用在經營企業上了,哪有時間給夢想。
但對于事業上剛起步的年輕人來說,有夢想是好事,只是未必需要將這個夢想付諸行動。我倒是覺得,行動上盡可以朝商業利潤大的方向走,將夢想像圣人一樣供起來。等到翅膀硬了,飛得高了,如果這個夢想依舊存在,你會欣慰地發現自己已經有了經濟實力和經驗閱歷來經營它。這才是理想中的“夢想行動派”吧。
3.實習生該和誰吃飯?
就讀于某名牌高校經濟學專業的大三“受挫的九〇后女生”來信說:
在學校,我參加社團,組織活動,拿獎學金。今年暑假開始了我的第一份實習,在一家世界五百強上海的全資分公司,做一份與自己的專業并不直接相關的工作。實習初衷是希望可以了解企業的工作流程,行業的經濟情況,更重要的是感受一下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我的工作本身,而是與周圍人的相處。最明顯的就體現在中午吃飯上,頭幾天我都是一個人吃午飯,后來我就主動去找別人,對每個人都是微笑。我與一個比我大兩三歲的姐姐吃了和同事的第一頓飯,我以為還算愉快,而我總是會想起來和她一起吃飯,她卻不會想起來中午約我一起??雖然我已經拋棄了自己的被動,積極與人結交相處,但還是逐漸感到自己在人際交往上的力不從心:比我大很多的人我基本上沒有辦法搭話了,跟我年紀差不多的人我似乎也很難真正融入。每個人之間似乎都有一絲距離,而這是在學校里所沒有體會到的。
她的迷惑在于:在職場真的就只有工作聯系了嗎?同事之間,即使是沒有什么競爭的實習,也不可能成為朋友嗎?實習生因為早晚會離開,所以周圍的人覺得理不理無所謂,于是索性不理睬?
收到這封信后,我才驚覺,原來每天辦公室里的午餐時間,當你在為吃什么而煩惱時,也許會有實習生在糾結和埋怨著:為什么你不叫上我一起吃飯?
我又不是你男朋友,為什么你會對我有這樣的要求呢?
在“受挫的九〇后女生”的信中,已經表達了很多對辦公室同事、工作、辦公室氛圍的期望,那么請允許我站在一位公司雇員的立場上談一下對實習生的期望吧。
一、不惹事。比如不要暗地里埋怨別人不找她吃飯之類。還沒等著你幫上忙呢,先落下一身不是,這樣的實習生誰想要啊。
二、愿做事。主動問別人需不需要幫忙電話訂餐的實習生是大家最喜歡的。畢竟,收集周圍電話送餐的單子是件極瑣碎無聊又浪費時間的事。對員工來說,實習生的首要功能是“助手”,而幫忙解決訂餐之類的瑣碎小事,正是“助手”一詞的具體表現。而如果實習生可以開心地幫忙做成這件事,那么這就是個態度極好的助手。
三、會做事。只有在前兩者的前提下建立基本的信任,才會有人愿意把逐漸接近核心事務的事情交代給實習生做。畢竟,做對了,實習生也有功勞,做錯了,責任只有雇員承擔。當然,如果這個實習生極其會做事,以至于雇員輕松得不用自己干活了,這也就意味著,這位實習生離轉正的時間不遠了。即使這家公司沒有編制,別家公司也會樂意伸出橄欖枝。
實習生是來幫忙的,不是來提要求的。“別人為什么不提出和我吃飯”這是要求,“需要我幫你訂餐嗎”這是幫忙;“了解企業的工作流程”這是要求,“需要我幫你復印嗎”這是幫忙;“同事不可能成為朋友嗎”這是要求,“你需要加班啊,有什么我可以幫你的嗎”這是幫忙。
還有,不要叫別人“姐姐”,哪怕在心里。辦公室里,只有同事和上下級。公司招實習生,為的是給員工找助手,順帶為年輕人提供接觸社會的機會,而不是招來一群弟弟妹妹培養員工的愛心的。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