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2013年中國雜文精選(簡體書)
滿額折

2013年中國雜文精選(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9 元
定  價:NT$ 174 元
優惠價:8715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名人/編輯推薦

《2013年中國雜文精選》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有位雜文編輯朋友,他要求所有來稿“直面現實,但要遠離‘時評’;不求‘經典’,卻能‘常讀常新”’。看來,這位朋友也深感當下雜文已被“時評化”了!記得曾有人批評這種現象,說這些時評寫手,每天上午打開電腦,在網上一遛,隨便抓了條新聞,先復述事件,然后就泛泛談幾句完事。
這樣的時評之所以有市場,其原因有三:一是真正寫時評的高手不是太多,是高手的又不愿轉入聲名狼藉的時評市場;二是當下時評編輯的知識與學養不夠,鑒賞水準不高,時評發表門檻過低;三是寫手們面對海量的時評需求,無需費神多少,寫好就滿天發去了——哪怕命中率百分之一,也可賺個缽滿盆滿。
其實,在我看來,文體是沒有優劣之分的,文章卻有高下之分。有人說時評是易碎品,但梁文道的《常識》不是時評嗎?此書竟賣到40萬冊!看來要真正寫出好的時評,是需要學養和見識的。當下的時評,大都就如“文革”中的“小評論”,一事一議,文字不好讀,又毫無新意。這樣的時評誰讀?所以我只能盡量少選了。
或許有人問:雜文和時評是什么關系?我覺得,雜文應該包括時評,但不是所有的時評都能叫雜文。
這里特別推介一位“學院派”寫手,她就是清華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劉瑜。劉瑜有海外政治學博士、博士后教育背景,又曾在劍橋大學政治系擔任講師,可謂西方思想和中國經驗交融一體。幾年前,她出了本《民主的細節》,賣了30多萬冊;隨后出版的《送你一顆子彈》也瘋賣著。也許有人說劉瑜的書不是正宗的雜文和時評,其實這正是劉瑜的成功之處。她的文章不像一般“文章家”那樣起承轉合,而是自成一家,是沒有章法的章法,卻又渾然一體,舉重若輕,我輩寫不出。
龍應臺說:“民主其實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幾百年來,世上說“民主”的書多如牛毛,最著名的莫過于羅伯特·達爾的《論民主》了——本可以洋洋數萬言的問題,大家就是大家,一句稀松平常的話就概括了。劉瑜的《讓政治變得家常》更有異曲同工之妙,垃圾怎么扔里都有政治——政治并非都是刀光劍影、爾虞我詐那些事兒嘛,讀來耐人尋味。
最后交代一下,雜文看得多了,有時難免心情很壞。其實這世界也平常,不應搞得那么神經兮兮的。各人吃各人的飯,做各人的事,過自己愿意過的“生活方式”就行了。可現實中又做不到,譬如你走在大馬路上,要“行人靠右”;你要是坐下來,對著鍵盤敲幾個字,想隨心所欲,卻又有那么多欲說難言。回想自己在傳媒界混了二十多年,所見所聞多多。如今退隱江湖,我慶幸自己再也不用去聽誰誰誰叫我如何如何了。然而只要你想做點什么事,哪怕碼幾個字,總感到有一種巨大而無形的壓力在束縛著自己。也許,古人說的是對的: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可追求自由自在卻是人的天性,鄙人如我者莫不如此。
編這樣一本小書,也不是想怎么編就可以怎么編的。是游戲,就有規則;守規則,就只能委曲求全了。但有一點要說明,我做事從來是認真的,以免愧對讀者朋友。
向繼東
2013年11月25日于羊城

目次

世相
因為一個電話
何必太“認真”
專家建議“少吃米”
可以有一門“回應學”
老谷語錄
一次平常的新聞活動
一定給你唱臺戲
有一種東西叫“擺設”
“段子”是誰發明的?
春晚:從忽悠到狐疑
做騙子要厚道
未莊村口一堆屎
不擺鮮花易,當面批評難
看客·報應·心態
大連女騎警可以下馬了
被送紅薯(外一題)
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常態”
酒肉朋友
漢奸的另類解讀
縣頭頭的聯誼錄
“裸官”的尺度
雜感
語文第一課
“書生意氣”
書邊吐槽錄
趣味短文
沒有尊嚴必有怪笑
“做夢也要有標準答案嗎?”
慎下筆
生命不是用來議價的
“剩女”與新詞
化羞恥為勇氣
說“日”記
從“張靈甫殺妻”說起
解釋大師
“戴嵩畫牛”與“牧童評畫”
讀舊雜志有感
假如再多幾個趙紅霞
“仕高山”再度復原之可能
說“雞”
趙普的悶葫蘆
雀鼻集四則
為張曙光一辯:“石上青苔思殺人”
公牛和母牛誰負主責?
誰來感動中國(外一題)
制度即制“度”
敬畏與謙卑
隨想
麻將與民族性
給幸福做一個年終總結
拿什么拯救鄉村的倫理淪陷
野菜的記憶
從母親的養老觀說起
為什么就不能流浪
灰太狼“宿命”背后的邏輯
劉邦的題目須項羽做
人生有沒有意義
“被喪失”的尊嚴
大學的行政之累
且以“小人之心”臆測
霍金還是人類的悲劇?
西游的“兩會”
“放得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個人都像孤島一樣存在
春天的思緒
“骷髏”的領悟
“強奸陪酒女危害性小”的觀念鉤沉
賴活勝過好死論
從一本舊書說起
有一種可怕叫“東邪西毒”
江湖的魅影
重讀《曾國藩家書》
溫故
不可復制的魏晉風度(外一題)
宋人的“敲門磚”
孫嘉淦的“三習一弊”
王夫之何以批評宋太祖的“微服私訪”
獻“九鼎”的笑話
溜須·拍馬·狗腿子
裝傻的境界
秦檜殺不了岳飛
清朝的“議罪銀”
不妨做個偽小人
看乾隆如何讀史
晏子更應該反省自己
大清海軍擱淺在頤和園
“賣官”的境界
術道之間
過去的老師和學生
沈從文改行背后
不替混賬領導背黑鍋
由魯本斯賣畫想到的
細節中的大歷史
康先生的命題
張季鸞批評民國軍界的貪腐
朱自清不是餓死的
趙樹理也曾上過“萬言書”
胡適與一個未能問世的刊物
三綱六紀,不可療救
楊顯東的膽識
蘇晨眼中的杜星垣
視點
金庸給我們編了什么夢
文化也是科學
如何識別社會的好壞?
甘地的當代啟示
是不平等催生法國大革命
自我如何啟蒙
別對底層道德抱有玫瑰色想象
懷舊是對當下的柔性抗議
讓政治變得家常
羞恥心是反思國民性的絕好命題
土耳其改革與“土耳其夢”
是什么困擾著烏坎的民主步伐
“訪貧問苦”不若“訪正問義”
《水滸》的集體發泄
史學與“向善”
防止“正能量”被異化
“發展”的罪惡
鼓掌是一種“社會傳染病”
政府應多關注弱勢群體(外一題)
《甄嬛傳》宣揚了什么
中小學生守則該大修了
實事求非種種
齊景公為什么不敢“平墳”?

書摘/試閱



重讀《曾國藩家書》
趙宗彪
如果要推選一本中國近代以來最有名的家書,非《曾國藩家書》莫屬。遠的不說,即使是九十年代以來,這本家書的各種版本,我看到過的,就有數十種之多。而印制之精美、形式之各異,讓人眼界大開。此書不但在知識分子的書架上可以時常遇見,即使在一些并不喜歡讀書的官員和企業家辦公室裝潢門面的書櫥中,往往也有。改革開放以來,可以同此書可以稍稍相提并論的,大概是八十年代走紅的《傅雷家書》,當時曾國藩尚屬反角,所以,充滿溫情的傅雷家書,如春風般吹拂進國人荒蕪了三十多年的精神世界,當時的文藝青年,幾乎是人手一冊。后來,隨著對曾氏的評價從徹底否定,走向大部分肯定,曾氏的家書,才得以“再現江湖”。說是“再現”,因為他的家書,在晚清和民國時期,就已非常流行。當年的蔣介石,在他兒子蔣經國幾經周折得以從蘇聯放回來后,老蔣在交代他的必讀書中,就有這本《曾國藩家書》。現在家書的盛行,不過是對歷史現象的一種重復而已。
我讀過不少曾氏的傳記,讀過清代的一些歷史,對曾國藩也比較關注。當年唐浩明先生的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曾經名動海內外的華語世界,但是,小說家言,常常感情勝過理智,于曾氏的形象,我以為并無太大的提升。倒是他的家書,完全改變了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不管政治家們對曾氏的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作何評價,不論叫他“中興名臣”還是叫“漢奸劊子手”,單從人的品格上說,曾國藩和洪秀全,是有天壤之別的。洪秀全沒有留下什么家書,倒有一些半文半白邏輯混亂的圣諭之類,認為兒子是上帝的養子,是天然的統治者。當然,最后洪秀全自己落得個自殺的結局,兒子也被俘虜凌遲處死。
《曾國藩家書》最早出版于1879年,曾氏死后的七年,已是光緒年間。當時稱《曾文正公家書》,蓋因曾氏死后得朝廷“文正”之謚。他的家書內容很多,所以,以后就有《與子書》、《與弟書》等分類。以我的感受,以《與子書》部分寫得最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缺貨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