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市場經濟篇(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市場經濟篇(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0 元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8720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市場經濟篇)》(作者本書課題組)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變遷為主線,以黨和國家重要文獻為依據,系統準確地描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醞釀、目標確立、框架構建、體制完善的歷史進程,也可以說是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發展史。

作者簡介

本書課題組成員:陳揚勇、王德蓉、石建國、趙宇、趙士剛,該課題組成員多為相關經濟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

名人/編輯推薦

為了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其各方面發展道路探索、開創、豐富、發展的歷史過程與基本內涵,中央文獻研究室成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課題組。在初步研究基礎上,我們編寫了《中國道路》這套叢書。這套叢書由《中國夢與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市場經濟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中國特色國防軍隊建設道路》、《實現共同發展,促進祖國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道路》等11本書組成。這套叢書立足于黨和國家重要文獻,簡要闡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各方面發展道路形成發展的背景、過程、主要內容、基本規律、基本經驗以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實現中國夢的重大意義。

目次

目錄 導言…………………………………………………………………… 1 第一編 新的革命:市場經濟取向改革的起步和探索 第一章 對計劃經濟的反思和市場機制的引入 …………………… 17 一、大轉折的歷史前奏 ……………………………………… 17 二、市場取向改革的偉大開端 ……………………………… 24 三、鄧小平、陳云關于計劃和市場問題的思考和理論界的探討 …………………………………… 32 四、實踐推進—市場經濟成分和市場經濟機制的引入 …… 36 第二章 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為原則 …………… 44 一、“主輔論”的歷史背景 …………………………………… 44 二、十二大確認“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改革原則 ……………………………… 50 三、十二大后在計劃與市場問題上繼續探索 ……………… 57 第三章 “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論的形成 ………………… 62 一、新實踐和新探索的推進 ………………………………… 62 二、十二屆三中全會《決定》形成過程中的認識飛躍 …… 7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市場經濟篇)2 三、十二屆三中全會《決定》的重大突破 ………………… 75 第四章 建立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經濟體制 …………………… 84 一、十三大前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 84 二、十三大報告的起草與改革思路的新突破 ……………… 88 三、經濟過熱背景下的“價格闖關”與治理整頓 ………… 97 第五章 改革開放事業的關鍵時刻與鄧小平南方談話 ………… 105 一、改革開放事業面臨新的重大考驗 …………………… 105 二、鄧小平南方談話 ……………………………………… 110 第二編 歷史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 第六章 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 117 一、突破前的思想交鋒和醞釀 …………………………… 117 二、江澤民主持召開十一次座談會 ……………………… 122 三、十四大報告的起草與突破 …………………………… 126 四、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 134 第七章 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 144 一、各方期待與艱巨使命 ………………………………… 144 二、《決定》起草:“七搞(稿)八搞(稿)” …………… 146 三、“一個基礎,五大支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 150 第八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遇到的首次考驗和“軟著陸”的成功………………………… 165 一、經濟在改革加速時出現再度過熱 …………………… 165 目 錄3 二、以中央6 號文件為代表的新一輪宏觀調控措施及特點 ………………………… 171 三、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深化 … 179 四、“軟著陸”的成功實現 ………………………………… 184 第九章 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 188 一、實踐呼喚所有制理論的新突破 ……………………… 188 二、十五大報告起草與基本經濟制度的提出 …………… 193 三、十五大在所有制理論上的新突破 …………………… 196 第十章 新挑戰的應對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提出 …………… 208 一、經濟體制改革攻堅戰的國有企業改革深入展開 …… 208 二、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 214 三、在治理通貨緊縮中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 221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 ………………… 226 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醞釀提出與目標確立 ………… 232 第三編 科學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要求第 十一章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思路 ……………… 247 一、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誕生背景 ……………… 248 二、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起草過程 ……………… 252 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舉措 ……………………………………… 256 四、新階段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 …… 260 第十二章 發展協調性和全面性的制度保障 …………………… 27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市場經濟篇)4 一、形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機制體制 ………………… 274 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路徑和體制 …………………… 282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 288 四、加強自主創新: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292 第十三章 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 ………………… 297 一、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 …… 297 二、著力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 302 三、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改革的新突破 ………… 306 第十四章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階段、新部署…… 316 一、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 317 二、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322 三、十八大報告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認識、新路徑、新要求 …………………………… 327 結語………………………………………………………………… 337 大事記 ……………………………………………………………… 344

書摘/試閱

導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如果說,改革是中國過去取得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那么,改革依然是中國今后取得發展進步的不二法寶。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走過了35個年頭的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實現黨的十八大描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的緊迫任務。十一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問題。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同志最近在湖北調研全面深化改革問題時指出:要下大功夫總結和運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他說: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要把十八大確立的改革開放重大部署落實好,就要認真回顧和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的歷程,更加深刻地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更加自覺地把握改革開放的規律性,更加堅定地肩負起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責任。習近平同志在調研中還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調查研究的六個方面的重大問題和需要把握和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系。六個方面的重大問題是:第一,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形成公平競爭的環境。第二,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發展活力,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財稅體系,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微觀基礎的活力。第三,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抓手,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第四,進一步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要通過社會體制改革創新,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第五,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各方面權益。第六,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和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系是: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和處理好的六個方面的重大問題和五個重大關系,既是對我國35年改革開放的經驗總結,也是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最值得回顧和總結的,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程。從市場取向的改革開始,到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到初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系列的相關改革驚心動魄、波瀾壯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實現了理論和實踐上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性突破,獲得了許許多多的重要啟示。(一)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重大的制度創新,是中國經濟奇跡般騰飛的制度根源,是改變中國命運的歷史抉擇。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經過反復比較而作出的歷史選擇。我們之所以選擇社會主義,是因為社會主義能夠更好更快地發展生產力,能夠避免貧富兩極分化,能夠過上比資本主義社會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理論邏輯是如此簡單清晰,但實踐中卻為此費盡周折,走過不短的彎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后,為了發展生產力,我們嘗試過各種辦法,政治運動的辦法,“大躍進”的辦法,“抓革命、促生產”的辦法,都不行。“社會主義要表現出它的優越性,哪能像現在這樣,搞了二十多年還這么窮,那要社會主義干什么?”“社會主義如果老是窮的,它就站不住。”“經濟長期處于停滯狀態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人民生活長期在很低的水平總不能叫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一個很好的名詞,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確理解,不能采取正確的政策,那就體現不出社會主義的本質。”鄧小平的話振聾發聵。這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一個老共產黨員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刻反思和反復追問。鑒于歷史的教訓,基于深刻的思考,鄧小平另辟蹊徑,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他說:“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改革是從市場機制的引入開始的,實際上是對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進行市場取向的改革。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首先在農村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允許農民有更多的經營管理權,承認農民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同時大幅度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結果,農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迅速增產,農產品供應大量增加,很多農民迅速擺脫了貧困狀態,農業面貌和農村生活煥然一新。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啟示,改革向工業、城市推進,農副產品、工業消費品和部分工業生產資料等價格陸續放開。結果,放到哪里活到哪里,市場迅速繁榮和擴大,各種各樣的商品琳瑯滿目,長期以來商品短缺而憑票供應的情況迅速改觀。這些活生生的事實,讓中國人民切身體會到了“市場機制”的神奇魔力,也真正感受到了改革給大家帶來的實惠,因而也衷心地擁護和支持改革。從此,市場取向的改革在中國大地奔涌向前,不可阻擋。從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到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從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到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提出建立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經過十幾年的改革摸索,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終于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當代中國改革史上的一個分水嶺。中國從此進入了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新階段。如果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那么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是改革開放最為重要的核心內容,正是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奏響了改革開放大業最恢弘的壯麗樂章,造就了中國大地波瀾壯闊的時代巨變。這一切,都發生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20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邁進中等收入國家;工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出口貿易額超過法國、日本、德國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進口國;長期困擾我們的短缺經濟狀況已經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到追求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人民生活實現了由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向全面小康的歷史跨越,“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正從老百姓的愿景一步步變成現實;思想解放,觀念更新,人員自由流動,公民政治參與,以及平等、競爭、規則、公平、法治等意識深入民心,推動社會民主政治有序前行;敏銳把握經濟全球化的勢頭,積極參與全球競爭,成功融入世界經濟主流,“中國聲音”在國際舞臺更加響亮……這一切,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中國20年來所發生的一切,是任何計劃都計劃不出來的。”有人用這樣的修辭來評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中國大地創造的奇跡。(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鮮明的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特”,特在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利用市場配置資源發展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然而,由于市場經濟是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在世界社會主義歷史中,市場經濟曾經是一個負面的名詞,甚至幾乎就是爾虞我詐、財富掠奪、貧富分化、經濟危機的代名詞,一度被形容為資本主義社會的萬惡之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根據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并對社會主義有過大致的設想。馬克思、恩格斯曾經預言:社會主義社會中,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將被社會主義公有制代替,全社會有計劃的生產將取代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列寧也曾認為,只要還存在著市場經濟,只要還保持著貨幣權力和資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無法消滅剝削和不平等。因此,計劃經濟同公有制一樣,被看作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和天經地義。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主義國家蘇聯,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中央計劃經濟體制。此后,世界上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是根據蘇聯經驗,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新中國成立后,也基本上是仿照蘇聯的經驗,實行高度集中的中央計劃體制。高度集中的中央計劃體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快速恢復和工業化基礎的建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使得從東方到西方,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市場經濟被視為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征,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被當成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區別的一個根本標志。聯合國統計上的分類,也一度都把中央計劃經濟的國家等同于社會主義國家,而把市場經濟國家等同于資本主義國家。然而,隨著歷史的推移,這種中央集權的計劃體制越來越暴露出它的弊端和缺陷,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蘇聯和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不斷嘗試著對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進行改革。但改革始終沒有走出計劃與市場的誤區。有些國家甚至因為經濟持續衰退,社會矛盾激化,引發了民眾的強烈不滿,乃至國家政局出現動蕩。在中國,始于1978年的市場經濟取向的改革,從一開始就面臨著是實行社會主義還是搞資本主義、是發展馬克思主義還是背棄馬克思主義的尖銳拷問和爭論。中國共產黨沉著堅毅,以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所兼具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和解放思想的勇氣,穩步引領改革開放的航船破浪前行。“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關鍵時刻,鄧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氣撕下了長期以來貼在市場經濟身上的資本主義標簽。“只有社會主義才能解決當代世界的根本矛盾。只要社會主義國家集中精力加快經濟發展,增強實力,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最終一定能夠取得勝利。”危難之際,江澤民回答了人們對社會主義前途的憂慮,堅定了對社會主義的信心。1992年,在蘇聯解體、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相繼失去執政地位之后,世界社會主義處于低潮之時,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把市場經濟寫在社會主義的旗幟上,是前無古人的創舉,是社會主義認識史上的重大突破。當年的這一創舉和突破,遇到的不僅是國內深受傳統觀念束縛的人們的憂懼,還有來自一些西方政治家的質疑。基辛格說:如果中國成功,那將會給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共同提出一個哲學命題。撒切爾夫人訪華時說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能兼容,社會主義不可能搞市場經濟,要搞市場經濟,就實行資本主義,實行私有化。還有外賓規勸:你們搞市場經濟,在前面加上“社會主義”幾個字多余。江澤民的回答是:“社會主義”這幾個字不能沒有,這并非多余,并非畫蛇添足,恰恰相反,這是畫龍點睛。所謂點睛就是點明市場經濟的性質,我們搞市場經濟絕不是搞資本主義,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搞的,我們的創造性和特色也就體現在這里。社會主義加市場經濟,制度理念的優勢加資源配置方式的優勢。兩種優勢的疊加、碰撞、融合,釋放出了巨大的能量,推動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如今,當年這樣那樣的質疑都留在了歷史的記憶里,代之而起的是國際上對“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熱切關注和討論,以及對中國道路成功的奧秘和經驗的探究。成功的奧秘和經驗就在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市場經濟相結合。這是一種全新的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它超越了傳統的社會主義經濟模式,也突破了西方傳統政治經濟學理論。由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為了中國道路一個最鮮明的特色,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鮮明的詮釋。(三)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共產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創造性回答,集中反映了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體現了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大貢獻。社會主義從思想的提出到現在,將近有500年的歷史。社會主義的實踐從1917年列寧在俄國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到現在,還不到100年的歷史。在近百年的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中,前60余年,盡管各國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也有過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但基本上沒有跳出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模式。真正開辟世界社會主義新境界的,是后30多年中國共產黨開創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對傳統社會主義反思的基礎上開創和發展起來的,在“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突破了傳統社會主義的許多理論和觀念,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成果。這些新思想、新成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和實踐中體現得最鮮明、最突出、最集中。怎么看待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怎么看待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和比重增加?怎么看待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會不會動搖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怎么看待股份制?怎么看待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等等。這些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中遇到的尖銳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涉及到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重新認識。中國共產黨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創新精神,在實踐中逐步回答了這些問題,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觀點新論斷:“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一些大大超越了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新觀點新論斷,拓展了社會主義的內涵,創新了社會主義的實現形式,深化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是中國共產黨思考“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成果。世界社會主義因此有了全新的視野。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大貢獻。(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搞市場經濟,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探索和艱辛創造,是中國共產黨自己書寫的政治經濟學。歷史的前進,猶如登山,總是先登上一個較低的臺階,再跨上一個更高的臺階,不可能一步到位;又像一場接力賽跑,后一棒總是以前一棒到達的地方為出發點,然后又遠遠地跑到它的前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20年,就是一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不懈接力。從1978到1991年,是市場化改革的初始階段;從1992到2002年,是初步確立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從2003年到現在,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一路探索,一路艱辛,攻堅克難,不斷突破,始終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相伴隨。1992年實現的歷史性突破,結束了改革開放后持續14年的計劃和市場的爭論。經歷了14年的探索之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終于理直氣壯地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這只是邁出了第一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該如何搞,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循,也沒有失敗的教訓可以吸取。從何做起、如何推進,更是千頭萬緒。實踐中有些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錯誤理解,也一度給經濟生活造成了混亂。理論和實踐都迫切要求把如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具體化。1993年11月,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二屆三中全會之后,又一個在經濟體制改革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三中全會—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在社會的熱切期盼中召開。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又一個重要文獻。它第一次勾畫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藍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發展市場體系,建立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這五個環節有機統一,構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的基本內容。如果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作一座大廈,那么這五個方面就構成了這座大廈的五大支柱;而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就是這座大廈的堅固基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以后,新一輪的改革起航了。起航之后,是股份制改革全面推開,是善于捕捉市場機遇的民營企業狂飆突進式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創新,是在不斷回答和解決前進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實現的。隨著改革實踐的深入,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如何看待在資本主義國家運轉了幾百年的股份制?如何看待蓬勃發展的非公有制經濟?如何理解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每一個問題都關乎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重新認識。實踐呼喚著中國道路一次新的理論突破。199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鮮明地回答了基本經濟制度、所有制、股份制等重大而敏感的問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要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中共十五大報告無疑又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文獻。它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實現了所有制理論的重大突破,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掃除了體制機制障礙。理論界有人稱之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思想解放的春風推動著改革大潮的涌動。從黨的十四大到十六大,10年的實踐和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土壤上初步建立起來了。初步建立,只是意味著大的框架搭起來了,基礎奠定了,但這種新體制還很不完善,運行機制還不健全,加之市場經濟本身固有缺陷的沖擊,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發展不全面、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生產力發展仍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10年之后,外部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這對經濟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內發展和國際形勢對經濟體制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許多體制性障礙,迫切要求通過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以解決。于是,中共十六大在宣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提出了要在本世紀頭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主要議題就是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決定》在總結十年市場經濟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思路、新要求以及總體方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這就是新世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思路和新要求。除此之外,作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里程碑文獻,《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在所有制形式、產權制度、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等很多方面有新的突破。第一次提出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第一次提出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第一次提出“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尤其是“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的論斷,這是繼十五大之后,在所有制形式方面的新突破。從改革開放之初放權讓利的國有企業改革,到后來的推行股份制和發展非公經濟,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到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成為國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表明我國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逐步找到了一個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形式和途徑。科學發展吹響了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號角,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向縱深全面推進。發展要求用“又好又快”取代“又快又好”,發展目標由“總量”到“人均”;不僅向發展要數量,更向發展要質量;不僅向市場要效益,更向社會主義要公平,“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緊密結合。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不失時機地推進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包括推進國有企業、金融、價格等領域的體制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行政管理、財稅、農村等領域的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政府內部以及政府與市場、社會及公民的關系;推進教育、醫藥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領域體制改革,進一步促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和諧。成就和變化舉世矚目,矛盾和困難隨之相伴。科學發展對經濟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彰顯出符合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的缺失。為什么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為什么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還隨處可見?為什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么艱難?為什么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沒能從根本上扭轉……經過2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國共產黨對如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了新的認識。這集中反映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十八大報告經濟建設部分的標題。這樣一個標題,透露出黨中央兩個方面的認識取向:一是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擺到了經濟建設中的突出重要位置;二是認識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兩者之間存在的重要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體制狀況影響利益分配格局,利益分配格局引導人們行為,人們的行為決定發展方式的取舍。為什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了這么些年,進展和成效卻并不很理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形成體制機制上的保障。這就是十八大報告強調的“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的深意所在。今天深化改革,首先就是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從何處著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十八大報告提出的這個新論斷,實際上就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路徑。這一論斷,切中要害,是對以往2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深化。(五)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前人歷經艱辛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必須堅定目標,需要闖關奪隘。尋覓歷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并不平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成就無愧于歷史。感受當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矛盾凸現的“深水區”攻堅克難,尋求新的突破。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回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的偉大歷程,梳理經濟體制改革凝結的寶貴經驗,總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探索獲得的歷史啟示,為的是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凝聚我們改革的共識和力量,增強我們改革的信心和決心。如果能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有所助益,那是我們寫作本書的初衷和期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波瀾壯闊,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都鐫刻著凝聚中國共產黨人心血和智慧的重要文獻。它們從驚心動魄的歷史實踐中脫穎而出,成為歷史航道的燈塔,引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從昨天走到了今天。解讀這些重要文獻并前后連接起來,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的路線圖。這是本書寫作的一個視角。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