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滿額折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7 元
定價
:NT$ 162 元
優惠價
8714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學圖書館文庫: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以李白的游歷生活為經,以李白的道教信仰和狂人精神為緯,深入體察“超人”李白的充溢的生命力以及內心之痛苦,解析其詩歌中的豪氣和清真風格的形成。作者李長之以“生命和生活”概括李白的本質,認為詩人對命運的抗爭集中在希望保留住現世上,而其痛苦之源卻是現世的終歸無法保留。作者以銳利的觀察,輔以設身處地的理解,刻畫出鮮活靈動的李白形象。

名人/編輯推薦

《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以李白的游歷生活為經,以李白的道教信仰和狂人精神為緯,深入體察“超人”李白的充溢的生命力以及內心之痛苦,解析其詩歌中的豪氣和清真風格的形成。作者李長之以“生命和生活”概括李白的本質,認為詩人對命運的抗爭集中在希望保留住現世上,而其痛苦之源卻是現世的終歸無法保留。作者以銳利的觀察,輔以設身處地的理解,刻畫出鮮活靈動的李白形象。

“倘若你根本不看這本書,我當然沒有話說,如果你看,我希望順次序看,而且不要跳著看,小地方也要看,引的詩更要看。為什么呢?因為本書是一篇整個的有機的長文故,小地方,也關連著整個的意義。……假若你有興趣,我又愿意你一次看下去。”這是李長之對本書讀者的請求。這段話至少提供了兩個信息,一是作者對此書鐘愛有加,不認為有任何多余;二是此書的寫作一氣呵成,所以才希望讀者一次看完,從而感受到這種連貫之氣。在作者心中,李白是一個活潑清晰的影子,所謂成竹在胸,借筆畫出而已,自然流暢,全無滯礙。
其實,李白不僅藏在李長之心中,在每一個讀者心中也都是形象鮮活。“李杜詩篇萬口傳”,無論成人還是兒童,或多或少總會吟幾句他的詩作,夸張的字眼、奇詭的意象、飛揚的激情,伴著鋪張揚厲的文字,時時展現在詩人的作品中。李白趕上了一個富庶而開放的時代,一個具備誕生巨人土壤的時代,自然而然也是群星璀璨的時代。毫無疑問,他是一座文化高峰,談中國文學史,“詩仙”是無法繞過的。李白灑脫不羈、狂放張揚的性格,在壓抑人性的中國歷史上分外耀眼,既不背負“責任”“道義”,也看不上儒家的修齊治平。
在李長之看來,李白的價值是在給人以解放,緣由在李白的狂人氣質和濃烈到極致的情感。無論喜怒哀樂,還是憂思愛憎,在李白那里都有淋漓盡致的揮灑。他率性坦蕩無拘無束,并非刻意要沖決什么羅網,而是視之為無物,隨心而為。面對這樣一顆讓人艷羨的自由心靈,李長之看到卻是詩人的痛苦。李白求仙學道,而神仙終究虛幻縹緲;他珍愛生命,生命卻無常;他肯定現世熱望參與,卻“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他有道教信仰,這信仰更反襯個人的渺小;雖然天縱英才,詩名傳世,但天才卻無法排遣“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寂寞,天才的痛苦是沒有同情者合作者的孤獨。作者將李白的種種矛盾苦痛,歸結為超人的痛苦,任何時代不可避免。既然無解、無法超脫,李白唯有向酒中尋求慰藉,唯酒可銷“萬古愁”。
作者的情緒隨文字流動,有很強的感染力。如果讀者真如作者所愿,順序讀完這本小書后會發現,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李白已經悄然人心。
本書由長沙商務印書館于1940年8月初版,后有多種版本行世。此次重排列入文庫,以商務版為底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編輯部
2013年5月

目次

懷李太白——為本書渝版題

第一章導論
一瘋狂,夢境,和藝術世界的相通與相異
二李白的本質:生命和生活
三異國的精神教養
四游俠
五所謂豪氣
第二章李白求仙學道的生活之輪廓
第三章道教思想之體系與李白
第四章失敗了的魯仲連——李白的從政
第五章李白的文藝造詣與謝眺
第六章李白:寂寞的超人
一李白的情感生活
二李白的友誼
三了解李白之杜甫
四李白之身后
五李白和山東
六李白的風度和勤學
七李白與一般詩人之共同點
八李白之痛苦

書摘/試閱



八李白之痛苦
不過,在說過一切話之后,李白卻還是一無所有:空虛和寂寞而已,渺茫和痛苦而已。
他自己的一切,是完全失敗了,“我發已種種,所為竟無成!”(《留別西河劉少府》)
就根本處說,李白不能算矛盾,他有豐盛的生命力,他要執著于一切。但是就表現上說,就不能不算矛盾了,因為他要求得急切,便幻滅得迅速,結果我們看見他非常熱中,卻又非常冷淡了。一會兒是“人生在世須盡歡”,一會兒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一會兒他以孔子自負“我志在刪述”,一會兒他又最瞧不起孔子,“鳳歌笑孔丘”,矛盾多末大!
李白的精神是現世的,但他的痛苦即在愛此現世而得不到此現世上,亦即在想保留此現世,而此現世終歸于無常上。他剛說著:“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酸醅。此江若變作春酒,壘麴便筑糟丘臺。千金駿馬換少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車旁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襄陽歌》)說得多末高興,然而馬上感到“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虛無了!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夢游天姥吟留別》)從來現世主義者必須遇到的悲哀就正是空虛。想到這地方便真要解放了,所以,接著是:“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又如他作的《古風》:“莊周夢胡蝶,胡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乃知蓬萊水,復作清淺流。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富貴固如此,營營何所求。”和這意思是一模一樣的。倘若想起“名利徒煎熬,安得閑余步”來,當然會有“撫己忽自笑,沉吟為誰故”的不知所以之感了。從虛無就會歸到命運上去,“良辰竟何許,大運有淪忽”,李白是有道教信仰的人,更容易想到個人的力量之小,大運的力量之大。由現世虛無而解脫固然是一種反應了,由現世虛無而更現世,也是一種反應,所以又有“人生達命豈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的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1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