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經典電影理論導論(簡體書)
滿額折

經典電影理論導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家達德利·安德魯的經典著作,清晰透徹地挖掘了經典時期主要電影理論的傳統與核心。
全書以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為分節依據,從素材、方法和技巧、形式和外觀、目的和價值四個維度出發,找到各派理論的邏輯體系及其所用方法的獨特性,將形式主義與寫實主義相對照,并結合了現代法國電影理論,對明斯特伯格、愛因漢姆、愛森斯坦等重要電影理論家的觀點及其背后涉及的心理學、哲學等思想根基作了詳實的溯源與說明,揭示出其中的嚴密、堅實或矛盾、偏狹之處,進而“讓不同陣營的理論家在同一問題上辯論”,以使讀者更輕松有效地閱讀電影理論的名家名作,從中得到啟發與鼓勵,重新思考經典電影理論之于當下的價值與意義。

作者簡介

達德利·安德魯(J. Dudley Andrew),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家,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委員,耶魯大學電影中心創建者,謝爾頓·羅斯榮譽教授。獲法國文化部授予的法國文化藝術勛章、美國電影與傳媒研究會授予的“杰出終生事業成就獎”,著有《主要電影理論》(The Major Film Theories)、《電影理論概論》(Concepts of Film Theory)、《巴贊傳》(André Bazin)、《悔恨的迷霧:法國古典電影的文化和敏感性》(Mists of Regret: Culture and Sensibility in Classic French Film)等15本著作,最新力作為《電影是什么!》(What Cinema Is!)、《打開巴贊》(Opening Bazin)。
李偉峰,湖南人,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研究生就讀于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獲電影學碩士學位。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一:美國電影理論家、耶魯大學電影中心創建者達德利·安德魯經典力作。
推薦二:自1983年臺灣出版陳國富先生翻譯的中文繁體版以來,首次發行中文簡體版。
推薦三:清晰透徹地挖掘經典時期主要電影理論的傳統與核心。
推薦四:讓不同陣營的理論家在同一問題上辯論。
推薦五:找到各派理論的邏輯體系及其所用方法的獨特性。

致中國讀者
如果這本書放到今天來寫,我會取名為“經典電影理論”(classical film theory)。這本書是在 1973 年到 1975 年間寫的,彼時“現代”(modern)電影理論正在法國、英國和美國逐漸強勢,研究電影的年輕一代正積 極地將電影研究構筑于符號學、心理分析和意識形態等理論之上。雖 然過去那些有力的理論依然是“主要的”(major),但他們普遍認為“經典”一詞更能使之與那些現代研究方法區別開來。“經典”一詞意味 著持久性、平衡感、與研究對象和社會保持著和諧與共鳴。在這個意 義上,“主要電影理論”是經典的電影理論。隨之而來的現代理論則是反人文的(拉康、阿爾都塞)、巴洛克的(吉爾· 德勒茲)或者學院 派的(認知科學)。現代和后現代理論立于經典理論之上,或者試圖 一并取代之,或者將其當作墊腳石。
四十年前開始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已經感覺到了這種向著更新更現代的理論轉移的趨勢。因此本書的第三部分有關于讓·米特里 的一章和克里斯蒂安·麥茨的一章。事實上,在 1973 年到 1974 年間,我去巴黎參加麥茨組織的學術研討班時,曾經邀請米特里來取代我在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教職。前者為現代理論加冕,后者則是經典理論的 集大成者。我記錄下了他們的不同。米特里的研究值得尊敬,但他沒有博士學位。他和那些制作電影、討論電影的知識分子一起長大,在20 世紀 20 年代和 30 年代開始創建電影俱樂部,然后于 30 年代和 40 年 代 執 教 于 法 國 電 影 學 院(IDHEC), 最 后 任 職 于 巴 黎 大 學。 也 是 在 此期間,他完成了自己的系統著作《電影美學和心理學》。他充滿常識 和人文主義教育,卻沒有博士學位,因為當時沒有電影研究這一學科。 但是在愛荷華大學的那一年,他擔任了電影研究項目的博士生(大衛·波德維爾就是其中一員)導師。這是大學第一次培養電影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一個新的學術時代開始了。與此同時,我在巴黎看到了麥茨對米特里理論的長篇批評。雖然對經典理論保持敬意,麥茨依然堅持 用一種更系統的研究方法取而代之。因此,我寫作本書來描述和比較 這些有價值的理論。在新的觀念和方法不斷涌現并改變我們對電影的認識時,研究電影的學生可以更充分地討論電影應該是怎樣的。
巧合的是,本書出版于 1976 年,毛澤東去世的那年,彼時中國進 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所以也許中國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那種新舊交替的 感覺。即便中國并沒有出現本書立于其上的對形式主義和寫實主義方法的討論,你們應該也能理解對于藝術和社會的基本觀念進行討論的重要 性。當我寫作這本書的時候,中國在我的地圖上是一大片盲區。那里的 人們都在制作和觀看什么樣的電影?他們怎么討論電影?我只在戈達爾的電影、安東尼奧尼的《中國》以及與羅蘭 · 巴特(他于 1974 年從北京 回來)的交流中聽說過中國。
直到 1988 年,我在北京電影學院進行一系列講座時才第一次來到中國。那時,很多中國電影研究者直接跳到了 最現代的電影研究方法,聰明的學生們希望了解從法國和美國過來的最 先進的理念。他們對愛森斯坦和巴贊則不那么感興趣,甚至不太知道愛因漢姆和克拉考爾。現代電影理論能跳過最早也是最持久的經典理 論嗎?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因為在那段訪問結束后,我關于當代 理論的書籍《電影理論概念》(Concepts in Film Theory)被翻譯成中文在 中國出版,而更持久、被翻譯成更多語言的《主要電影理論導論》(The Major Film Theories)卻被擱置了。現在看來,經典理論家和理論在西方重新煥發生機,出現了很多關于明斯特伯格、愛因漢姆、克拉考爾、愛 森斯坦和巴贊的書籍和文章。而那些“當代理念”則不再“當代”,不 再流行。相反,經典理論則如其名一樣保持著長久的中肯度與生命力。
當我寫作這本書,尤其是第一次訪問北京的時候,我就應該意識到,幾十年來,中國有自己關于電影、藝術和文化方面的激烈討論。 我本應該看更多“經典”的中國電影。現在的中國學生以及我對中國 的最近幾次訪問,都讓我越發意識到中國的電影歷史是多么豐富、復雜,電影理論史也是如此。確實,每年西方的學者都會去發現被 20 世紀 70 年代的學院電影聯合會(academic film community)忽視的早期電影理論珍寶。2012 年,我所參加的一個學習小組——“電影理論史永 久研討會”(permanent seminar on the history of film theory)在密歇根大 學討論了“亞洲電影理論”,并收到了將近 100 篇論文。雖然西方學者 對這些理論的忽視問題正在得到矯正,但沒人會因此而不認同此書中提到的理論家為“主要”這一描述。雖然這些理論家中只有一些人有 幸在他們的時代里產生重大影響,但毫無疑問他們都在我們的時代里 有重大影響。你可以讀讀我對他們理念的總結和翻譯,然后自己下判斷。如果情況允許,你甚至可以讀讀他們那些權威的原著。今天我們 可以找到的他們的資料太多太多,本書中提及的只是少數,且遠遠不夠, 這僅僅是個開始。
即使在寫作安德烈·巴贊那一章時我正在研究他的檔案,我所搜集的資料也是遠遠不夠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上百篇甚至更多 的 文 章, 了 解 他 的 影 響 力 及 其 和 其 他 知 識 分 子 的 關 系。 巴 贊 在 中 國1981 年進行的“現實主義”概念討論中就經常被提到。他在出版物中 被引用上百次,也被介紹給正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的第五代導演們。 后來賈樟柯導演從他身上找到靈感并時常提及他,但本書中論及的其他人物呢?馬克思主義者克拉考爾、愛森斯坦和巴拉茲在中國有多重 要?今天又如何看待他們呢?
無論這些理論家過去在中國受到了什么樣的待遇——不論他們是 被激烈地爭論還是受到忽視或者完全不知名——如果本書的出版能使 他們煥發新的生機,我會非常榮幸。正是這些理論家帶領我們認識電影的潛力和其獨特的美與力量。即使我們生活在一個電影開始懷疑自 身的世紀,我們也不應該懷疑經典的重要性——這些主要電影理論的 重要性。我們需要藉此來了解電影的過去與未來。在下一個階段,這些堅實的過去將成為電影的支撐。


達德利·安德魯
2013 年 8 月

目次

致中國讀者1
自 序7
前 言11
第一部分 形式主義傳統理論
第一章 于果·明斯特伯格5
1.1素材和方法6
1.2形式和功能10
第二章 魯道夫·愛因漢姆17
2.1素 材18
2.2對媒介的創造性運用21
2.3電影形式22
2.4電影的目的25
第三章 謝爾蓋·愛森斯坦31
3.1電影的素材33
3.2電影方法:經由蒙太奇的創作39
3.3電影形式44
藝術機器47
有機的類比50
3.4電影的最終目的53
修辭學54
藝 術56
第四章 貝拉·巴拉茲和形式主義傳統61
4.1形式主義電影理論小結61
4.2俄國形式主義64
4.3貝拉·巴拉茲70
4.4電影藝術的素材71
4.5電影技巧的創造潛力73
4.6電影的形式77
4.7電影的功能80
第二部分 寫實主義電影理論
第五章 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89
5.1素材和方法90
5.2組成形式96
5.3電影的目的105
5.4反 駁108
第六章 安德烈·巴贊113
6.1素 材116
6.2電影的方法和形式120
巴贊VS傳統理論120
畫面的造型125
蒙太奇的方法132
6.3蒙太奇的運用和誤用:電影的目的140
6.4電影的功能145
第三部分 當代法國電影理論
第七章 讓·米特里159
7.1素 材162
7.2電影的創造潛力165
7.3電影的形式和目的176
第八章 克里斯蒂安·麥茨和電影符號學181
8.1素 材184
符號學的184
電影的185
8.2電影的表意方式187
電影不是一門真正的語言187
無論如何,電影還是像一門語言190
8.3電影的形式和可能性196
8.4符號學和電影的目的201
第九章 來自現象學的挑戰:阿梅代·艾弗爾和亨利·阿杰爾207
參考文獻218
譯后記228
出版后記230

書摘/試閱



第一部分形式主義電影理論
20世紀是一個熱衷于理論批判的世紀,電影才發展了不到20年,就有人提出了電影理論。以前從來沒有一門藝術可以如此迅速地吸引那么多學者探討,并有學者試圖將它引入正軌。最早的電影學說自然地想在現代文化中為其尋找立足之地。如今電影已經藤蔓般地生長在高雅文化與流行文化的分水嶺中了,它甚至開始改變文化史觀。然而一開始,將電影從它所記錄的內容中分離出來是艱難的。而且為了便于吸引觀眾,早期電影的形式也依附于傳統藝術及娛樂形式,將兩者分離更是難上加難。
最早的電影“理論”更像是誕生宣言而不是科學研究。那些傾心電影和希望看到電影依靠自身魅力開花結果的人們意識到,首先要把電影從其表達的內容中解放出來,而大眾卻習慣于將兩者聯系在一起。這就意味著他們必須抨擊銀幕寫實主義,尤其是抨擊那些認為電影除了記錄事件外沒有任何實質內涵的人(如盧米埃爾)。
這些理論家努力使電影成為一門藝術。他們宣稱,電影和其他藝術一樣,改變了現實世界混亂無意義的狀態,使之具有自足的結構和節奏。詩人韋切爾·林賽是第一個出版電影理論的美國人[《活動影像的藝術》(The Art of the Moving Picture),1916],他特別強調電影能展示所有藝術的性質,包括建筑的。在法國,一群熱衷電影的人不停地拿電影和音樂做比較,顯示其塑造現實形態和外觀的能力。這其中,里喬托·卡努杜邁出了關鍵一步。這群人在路易·德呂克(領導法國先鋒電影運動,直到1924年去世)舉起的旗幟下團結奮斗,他們不僅僅希望電影被承認為藝術,還堅稱電影是一門獨立的藝術。
這一時期(1912—1925)無數的論文都旨在區分電影和戲劇。大多數人認為早期電影多受制于經濟因素,只能記錄戲劇表演而無法表現自身的特質。同時,這些20世紀20年代的先鋒派(theavant—garde)也在強調觀影具有音樂、詩意和夢境的特質。德呂克試圖用一個詞來總結他的新藝術理念——上鏡頭性(photogénie)。這是一種電影獨具的特殊品質,它能通過一個簡單的姿態展示人和世界的形態。毫無疑問,電影是一種攝影術,但它又具有自己的節奏和統一性,因此能夠加強我們的夢境感。在謝爾曼·杜拉克(Germaine Dulac)、讓·愛浦斯坦(JeanEpstein)、阿貝爾·岡斯(AbelGance)等人的文章和著作中,充滿了對這種特質的抒情與感嘆。這些美學觀念本身很先進,但論證還是不夠嚴謹。可是就20世紀20年代來說,強力呈現這些理解電影的方式這些新見解已經很不容易了[如“可被塑造的形象”(plasticshape)、“凍結時間”(frozentime)、“聲畫與我們的夢的節奏同步”(synchronized to the tempoofour day dreams)]。
跟隨著最初的電影俱樂部和先鋒派藝術家的理論步伐,法國還出現了詩意電影理論。與此同時,德國的電影工業則正在形成日后我們所謂的表現主義運動(expressionism)。表現主義認真地用形式主義的方法來表現生活,而且在整個電影史上,這是與知識分子的理念結合得最緊密的一次運動。盡管如此,當時還是沒有理論家為它進行辯護。當然,也有人對這類電影的演員、布景、編劇和導演的方法及功能進行評論,但完整的表現主義的理論卻沒有出現。到了1925年的時候,隨著德國電影運動的衰落和法國先鋒派的分裂,電影藝術思潮的中心轉移到了莫斯科。蘇聯早在1920年就成立了著名的國立電影學院,許多熱烈的爭論和思想都在那里誕生。列夫·庫里肖夫(Lev Kuleshov)、吉加·維爾托夫(Dziga Vertov)、費謝沃洛德·普多夫金,尤其是謝爾蓋·愛森斯坦,都是這段時期經常被提起的人。幾乎所有的電影問題都被這個小組框定為剪輯的問題。這其中,愛森斯坦的理論是最徹底的,同時這種熱烈爭辯的氛圍也使他的理論較之別人更為豐富和復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