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全譯本)(簡體書)
滿額折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全譯本)(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2.8 元
定價
:NT$ 197 元
優惠價
8717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烏合之眾》是社會學經典名著。勒龐顛覆了人們平常對群體的認識,考察了群體的特殊心理與思維方式,尤其對個人與群體的迥異心理進行了精闢分析,將群體的特點剖析得淋漓盡致。他指出個人在群體中會喪失理性,沒有推理能力,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傳染,變得極端、狂熱,不能容忍對立意見,因人多勢眾產生的力量感會讓他失去自控,甚至變得肆無忌憚。 作為一部經典之作,《烏合之眾》對於理解今天仍不失現實意義。日本普通民眾為何曾變成戰爭機器,“文革”青年為何曾變得喪失理性,入市股民又為何會變得群情激亢?個人到群體的心理變化看似難以理解、難以置信,實則有跡可尋。今天,《烏合之眾》以其對大眾心理的精闢剖析,已成為眾多專業人士薦閱的書籍。

作者簡介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被譽為“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利”。
勒龐早年在巴黎學醫,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遊歷歐洲、北非和亞洲,寫了多本有關人類學和考古學的著作。18 70年起在巴黎行醫,於1884年開始研究大眾心理學,他注重研究民族特點與種族特性,以對群體心理特徵的研究著稱。勒龐認為“民族的精神”或“種族靈魂”是整個社會生活的基礎,任何一個民族、種族或一種文明都有民族精神,即他們有共同的感情、利益和相似的思維方式。
勒龐一生著述頗豐,有《各民族進化的心理學規律》、《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戰爭心理學》等多部著作。《烏合之眾》於1895年出版,此書將群體的特點剖析得淋漓盡致,顛覆了人們對大眾群體的認識。雖是一部學術著作,但語言生動流暢,分析鞭辟入裡,一上市就引發了大眾心理研究熱潮,更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全球發行,是經久不衰的經典暢銷書。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作者精緻透徹地描述了群體的心理。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有的著作中,本書具有持久的影響力,並且是群體行為研究者的必讀文獻。這本書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至今仍在國際學術界具有廣泛的影響。作者指出,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他的個性和獨立的理性就被湮沒了,群體的思想佔據統冶地位,而群體的行為集中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

媒體評論
勒龐的《烏合之眾》是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 ——佛洛德 
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非勒龐的《烏合之眾》莫屬。 ——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
勒龐這本書具有持久的影響力,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文獻。
——社會學家墨頓

導 論
群體心理特征
那些過去被奉為圭臬的教條,其權威在現在似乎遭到了極大的挑戰,我們曾經一度認為,物質是永恒存在的,但最近的科學研究發現,所有物質不過是短暫的簡單組合。學界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研究,似乎完善到了極點,難以再進行什么創新了。但那些關于法國大革命的所有著述,依然令我們如癡如醉、愛不釋手——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文明發展的進程難道每次都必須以血流成河的暴力沖突形式的革舊舉新來推進,而不能和平解決?要讓這一問題渙然冰釋,我們只有借助現代心理學的方法來回顧歷史;群體心理與理性個人的心理特征迥然不同,而心理特征也會因不同的群體而異。
每個種族都會因個人的遺傳因素而擁有一定的共同心理特征,毋庸置疑,這個種族的氣質也因此而生。但這并不意味著,同一種族的人所構成的群體心理特征能和種族的共同心理特征保持一致。如果一個新群體是由民族中那些目的性強的部分人聚集而成的,那么,這個群體必然會在原有種族心理特征的基礎上滋生新的心理特征。
在所有的種族中,生活中的有組織群體都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更是重中之重。這個時代的主要特性之一便是:集體無意識行為取代了個人有意識行為。
我對各種群體問題的考察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都是純粹以科學的方式進行的,不受各種意見、理論和教條左右——這是發現某些真理的唯一方法。由于只是全心致力于探究一種現象背后的原因,而這些探究會傷害到某些人的利益,但這并不在我的考慮范圍之內。
著名的思想家高布利特·德·阿爾維耶拉[1]先生曾經表示,由于他的結論與眾不同,所以他不屬于任何當代學派,畢竟這些學派的結論都或多或少地有著各種各樣的謬誤。因為不希望自己受某個學派的影響,帶著偏見和先入為主的立場看待各種事物,所以他坦言自己不屬于任何學派。希望這本新書也可以像阿爾維耶拉先生那樣,既不被歸于某個學說體系又有自己獨到的認知。
為什么阿爾維耶拉先生會認為我的結論乍看會讓人難以接受?我想我有必要做個解釋。例如,為什么我會認為群體智能低下,即使群體成員博學多才,智能也極端低劣;盡管如此,我卻又肯定地斷言,雖然群體成員卓越抑或群體成員平庸,但如果想干涉或取代這些群體,仍將威脅我們現有的社會呢。
這是因為,所有的歷史都不約而同的證明:社會組織如同一切生命有機體那樣龐雜繁復,我們至今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人為地強迫社會組織一夜驟變。然而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卻往往借助那些比革命還要血腥的手段去成功改變這些社會組織。不言而喻,相對社會而言,無論引導諸多變革的理論多么完美,志向多么遠大,都無法平衡熱衷于重大改革而帶來的危險性和致命性,它們就如同魔鬼煉獄。只有改變種族特質的變革才是王道,但是,只有時間,才真正擁有這種改變種族特質的力量。人人都會受種族內的各種思想、性情和習慣所左右,我們的本性在潛移默化中已經負載了太多種族中的共同物質,種種制度和法律就是我們性格和價值觀的外在體現。然而又有多少人意識到:這些制度和法律,它們僅僅是我們性格中的產物,又怎么可能依賴它們改變我們的性格?
研究產生這些現象的民族對研究社會現象更是不可避免,當我們研究某種社會現象的時候,必須要意識到要分清先后、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考察的必要性。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發現:純粹理性的真理往往與實踐理性的經驗截然相反。這個認識幾乎可以適用于任何領域,包括自然科學領域在內。倘若從絕對真理的角度分析:無論是一個立方體還是一個圓,它們都是根據相關公式做了嚴格定義的固定幾何形狀;假若從感官印象的角度分析,那么這些幾何圖形就會十分不同;從透視的角度分析,立方體就可以變成錐形或方形,圓可以變成橢圓或直線。當然考察這些真正的形狀,自然是遠比考察它們所呈現出來的虛幻形狀更為重要。因為它們,且也只有它們,是我們可以看到并且能用攝影、繪畫技術來再現的形狀。生活中,更多時候,確實是不可見的事物比可見的事物包含更多的真理。假如我們只是簡單地根據事物的幾何形狀來判斷它們的存在形式,那么這種間接性認識,就極有可能導致我們對自然產生誤解,使我們更難認識這些事物固有的真實狀態。試想,如果人人都只能復制和翻拍事物,卻不能親自體驗的話,我們對事物形態的正確認知還會存在么?而事物形態的抽象知識假如只是掌握在少數知識分子中,它的存在又有什么價值呢?
誠請那些致力于研究社會現象的學者,都時刻共勉一條真理:相對文明的誕生和繁榮而言,我們不僅僅需要關心社會現象的理論價值,更值得我們重視的是社會現象的實踐價值,事實上也只有實踐價值最有意義。為了更好地保持理性的審慎,避免妄下結論,我們在考察每個現象背后的最初邏輯時,務必要重視這條真理。
其次,在社會現象紛繁復雜的境況下,要想全盤掌握或預見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關結果是完全不現實的。眾所周知,現象的背后都會隱藏著若干未知的緣由。由于這種超過我們分析范圍的意志,或許正是這些巨大的無意識意志頻繁催生了這種種可見的社會現象。相對波浪般的可見和可感知現象而言,這種無意識無疑會被人看做是容納百川的海洋。這樣看來,可見現象無非就是我們無意識般的海洋深處水流湍急的表象。介于群體大多數行為在精神上的獨特、低劣,少數行為受神秘力量支配的現象,使得大家眾說紛紜,是命運,是自然還是天意?更有甚者,法國人稱之為幽靈的聲音。事實證明我們無法忽視它的威力,雖然目前尚不了解這種力量的本質。
每個民族的內心深處,似乎都會被一種持久的、不可思議的力量所支配。就好比語言,世間還有什么事物能比它更復雜,更有邏輯,更精妙呢?但對這種組織程度紛繁復雜且完美無瑕的產物而言,除了人類無意識中潛藏的天賦可以創造它,還能有什么智慧可以奇跡般地創造它呢?即便是博學多才的學者和相對權威的語言學家,他們也僅僅是找出相關語言的規律和章法,至于創造,那是遙遙無期的事情。即使是思想——諸如那些偉人的思想,誰又敢肯定它們完全是有意識的產物?表面上,是單個腦袋萌發這些思想,退一萬步講,倘若沒有人類無意識的天賦提供的思考能力和社會提供的思考素材,這些思想又怎能健康萌發、存活?
由于群體的無意識,使得這類物種擁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力量,隱藏著我們不為人知的秘密。大自然中那些受無意識本能支配的低能弱智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復雜性、神奇性的動作,都使得人類為之驚嘆!理性——究其根本也不過是無意識的產物之一,它是我們時代較近的人類才能有的稟賦,由于它的局限性很大,至今都不能成功幫助人類理解無意識,揭示無意識的運行規則。而要理性深入到無意識,這依舊還是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其實理性力量相對無意識力量而言,實在是太微不足道,因為無意識力量才是永恒地主導我們所有行為的決定性力量。
在我們偏安一隅、不想漫無目的地思考和猜測,只愿全權依賴科技手段來感知事物、汲取知識的情況下,若還想勉強得出基本正確的理論,那就必須留心所有我們能夠接觸到的社會現象,同時還要限制思考的對象和范圍。當然,這些理論也未必十分完善,畢竟在我們可感知和認識的現象背后,依然隱藏著我們無法感知的潛在規則與力量。
任何一場革命都源于民族思想的變化,這是大眾時代來臨的本質變革。不論是羅馬帝國的衰亡還是阿拉伯帝國的建立,都向我們證明——每場革命暴動之前的大動蕩都取決于三個要素:政治變化、外敵入侵和王朝的傾覆。我們在綜合考察這些動蕩發生的根源時,就會發現,人民思想的重大轉變是每次動蕩的主要原因。歷來場面浩大、廝殺慘烈的烽火硝煙,在今天看來,并不是導致某個文明發生真正重大革命的唯一重要根源,更多是取決于人類的思想、觀念和信仰的變化。我們所緬懷的所有歷史事件,無非是人類思想發生深刻轉變而催生的可見后果。由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思維結構,以至于我們難以洞察社會動蕩的玄機,由此可知,形成思維定式并且世代相傳的威力不可小覷,它足夠穩定以致讓人類忽略它的存在。
當今時代,也是人類思想發生深刻轉變的關鍵時期之一。
之所以這樣,取決于兩個基本要素。首先,文明賴以建立的根基是信仰。而目前大眾道德淪喪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所有宗教、政治和社會信仰不是衰亡便是泯滅;其次,由于科技的發達,全新世界已經逐步拉開帷幕,人類的生存環境和思維結構也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縱然舊信仰與舊觀念已然千瘡百孔,但人類依然被其強大的慣性所左右。然而,即將取代它們的新觀念和新信仰還未成形,顯然這個階段處于過渡狀態,社會局勢必然會混亂動蕩。
筆者不能妄下斷言這個過渡狀態會持續多久,演變到何種地步。我們也并不清楚,未來社會建立基礎的信仰和觀念是什么。但不可否認,無論未來社會的信仰、觀念如何,作為一股正在崛起的新力量,一股未來時代至高無上的力量——大眾力量,不容忽視。過去所謂的理所當然般的觀念和信仰,而今都已瀕臨邊緣、垂死掙扎中——成功的大革命摧毀了它們。踏著歷史的廢墟,從發展趨勢來看,大眾力量即將成為可以取而代之的唯一力量,不久的未來,它將與其他力量結合成真正的時代主流。是的,在這樣一個曾經被我們奉若神明的悠久歷史信仰坍塌殞滅、舊的社會法則逐步壽終正寢的時候,大眾的勢力將會所向披靡,并且勢不可擋,日益強大。
我們即將進入大眾時代。
歐洲各國的傳統政策和君主之間的對抗,成功引發了19 世紀之前的歐洲大革命。那個時代的大眾信念和理想不過是權貴們肆意蹂躪的玩物,僅僅是茶余飯后的談資而已,根本沒有任何作用。截然不同的是,現如今,各種傳統、統治者的個人傾向或權貴之間的相互對抗斷然無法引發相關革命,反倒是,大眾的聲音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優勢。無奈之下,統治者不得不開始重視大眾意見,更過分者唯大眾馬首是瞻。從此結束了由王侯將相的會議主宰民族命運的時代,步入了由人民的意志主宰的時代。
而我們這個過渡期,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眾的各個階層正在進入政治生活。事實證明,他們正在成為統治階層。眾所周知,古已有之的普選制度在實行期間,那些擁有選舉權的大眾,向來都是無足輕重的。所以人們對那些貌似被大眾推選出來的領袖,持質疑態度也在情理之中,這和政治權利的轉移過程是否明智是同樣的道理。
由于大眾勢力的壯大,那些被廣泛傳播的觀念逐漸在大眾頭腦中扎根,這也使曾是一盤散沙的個人,逐漸團結逐步結為社會群體,他們有了為實現自己的理念和利益而進行抗爭的強烈意識。
大眾通過各種結集,逐漸掌握了那些和自己利益息息相關的信念和信息——即便信念不夠正當但界限著實明確,大眾意識到了自己的力量,進而成立各種聯合會,這也迫使各個政權逐步俯首稱臣。為了支配勞動和工資,無視一切經濟規律,大眾成立工會。最后演變成,越來越目中無人的大眾支配著政府的議會,所謂的委員會的傳聲筒,就是那些優柔寡斷唯唯諾諾的議員而已。
大眾具有徹底的破壞性。而今,大眾越來越清楚,他們秉持的信念,其實就是原始的共產主義。他們限制工作時間,把礦場、鐵路、工廠和土地統統國有化,還試圖平均分配所有生產資料——大有非摧毀當下社會不可之態,只是想著應該為百姓的利益而消滅王公貴族或商界巨頭。現在的我們都深知,這作為一種原始信仰,只有在文明之前,才是正常的狀態。而當時這種共產主義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共產主義。
因為組織的力量,大眾群體缺乏審慎的思考,且好沖動行事,認為自己所向無敵的勢頭日益彰顯。我們都目睹過他們所信奉教條的誕生過程,然而這些教條很快就會擁有舊式教條的威力,擁有專橫武斷的專制——毋庸置疑,大眾神權即將取代君主王權。
思想狹隘,觀念陳腐,對任何新事物都疑慮重重,時時表現出低能弱智的膚淺和自私等,這正是當下這種時期中產階級的普遍現象。由于驚恐于大眾力量的日益強大,致使那些向來對中產階級抱有熱情的學者更是把這些特征表現到極致。瀕臨絕境、一籌莫展的他們,為了對付大眾莫衷一是的觀念和信仰,只能紆尊降貴,求助于往日他們嗤之以鼻的教會和道德。他們高調聲明科學已經崩潰,向羅馬教廷滿心懺悔的同時,還提醒我們《圣經》有啟示性真理的教誨。
但他們卻不知道,現在為時已晚。由于大眾早已不再關心宗教皈依之事,所以即便神祇真被他們打動,大眾頭腦也已經不受其影響。一切只能歸咎于這些勸說者,而不是歸罪于大眾。他們早已拋棄了諸神,大眾拋棄的,不過是他們早已拋棄的。無論天界還是人間,事實已成,覆水難收。
科學只是探索少量人類智力能夠把握的相關知識,它也僅僅是探索真理,而無視人類的喜怒哀樂。科學無立場,它從不向人類承諾任何希望或幸福,更不會陷入當今社會這種精神上的無政府狀態。事實上,這種群龍無首的狀態,也不是科學導致的。人類唯一能做的是向科學妥協,沒有任何力量能恢復被科學摧毀的幻想和希望。
大眾最明確的意圖就是:徹底摧毀一個衰敗的文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歷史告訴我們,如果文明賴以建立的道德基礎不存在,無意識的野蠻群體會通過各種革命迫使其毀滅或解體。創造和領導文明的,歷來是少數知識精英而非大眾,所以他們被稱為野蠻人是名副其實的。然而大眾只有強大的破壞力,且其意志永遠停留在野蠻階段。要想走出本能狀態,懂得未雨綢繆,制定復雜典章,就必須進入理性狀態的文明階段,這也是文化的高級階段。事實勝于雄辯,我們看到的是,僅靠大眾本身完全是不可能實現這些目標的。毫不夸張地說,大眾的純粹性破壞作用和加速病危或死尸腐壞幾乎沒有區別,因為他們的確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卻不善于建立一個新世界。
古往今來,當一種文明結構即將瓦解時,促使它徹底顛覆的,幾乎總是大眾。也只有此時,才能更清晰明了地體現出大眾的歷史使命,那些群體的規則,被我們想當然地當成唯一的歷史準則也就水到渠成。
無論人類即將面臨什么,都必須接受群體的力量,這似乎成了所有國家統治者的統一信條,因為他們都意識到了群體力量的強大。所有反對群體信仰或觀點的理論,也都徒勞無益,這也榮升為大家的共識。而這可能預示著西方文明的最后一個階段倒退到群龍無首的混亂時期,每個新社會的誕生都不可或缺的標志就是——大眾力量的崛起。
岌岌可危的難道只有西方文明嗎?試問,我們的文明也會有同樣的命運嗎?
以史為鑒可以得智,這種擔心并非杞人憂天,只是人們暫時無法給予相應回答。
我們注定都要屈從于大眾的力量,縱然我們無法預知社會如何進展,介于群體鼠目寸光沒有任何長遠打算且又無視一切障礙的緣由,任何障礙必然都會被逐一清除。
研究大眾心理的重要性。固然關于群體的話題已經成為熱門話題,但我們對群體始終知之甚少。心理學專家對群體生活之所以熟視無睹,是因為感覺他們的心理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很難沾邊,即使偶爾有目光投向群體,也只是聚焦于犯罪群體而已。其實,犯罪群體只是其中之一罷了,雖然它確實存在,但過分忽略其他各類群體難免有些得不償失。所以僅僅依靠研究犯罪群體來解構群體的精神構成,這就好比片面地用犯罪動機來剖析所有人的心理特征一樣,只能以偏概全,結果也會讓人匪夷所思。
縱覽那些偉人、宗教創始人、開國君主等,不論是小頭目還是所有信仰的使徒和杰出的政治家,他們都深諳群體心理學,縱然有可能只是下意識間的智慧。出于領導者對群體心理特性本能且可靠的認知,他們可以輕松地確立自己的領導地位。拿破侖憑借自己對法國大眾那非凡的洞察力而戰果累累,但由于缺乏對其他民族群體心理的了解,導致他征討西班牙,尤其是征討俄羅斯時不幸遭遇滅頂之災。對于如今那些沒有能力統治群體,只求充當唯諾者,避免被群體任意支配的政治家而言,群體心理學知識成了他們最后賴以生存的保障。
要想明白法律制度對群體作用的無足輕重,理解他們多么善于人云亦云,多么容易妥協于強加的觀念,領導者就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群體的心理。把握情感,才是真正領導群體的王道,依賴純粹平等學說的時代已經遠去。要知道,群體是情感的奴隸,找到可以讓他們動心的事情和能夠誘惑他們的事物,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我們會好奇:一個打算實施新稅制的立法者,會選擇理論上最公正的方式嗎?
其實,相對普通大眾而言,最不公正的方案是最好的。最容易讓人忽視的就是那些不易懂又讓人匪夷所思的制度。這也造成不論間接稅多高,大眾都會接受的現象。然而每天所支付的份額特小的消費品稅金,完全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消費習慣,進而征稅進展得神不知鬼不覺。但是若按薪資或其他收入比例征稅,每次要求納稅人繳費一大筆,且不論這種稅制理論上的負擔如何的小,這都必然會遭受無數人的反對,
立法者深諳此道,大筆金錢的支付意味著刺激大眾心理,進而采取零星稅金代收,實在高明。只是因為新稅的支付方式是在無知覺中進行,我們無從察覺。然而這種深謀遠慮,大眾是遠遠無法做到的。
例證很簡單,原理也易于理解,拿破侖和先前諸多統治者都深諳此道,很遺憾當代諸多立法者對此茫然,這也致使他們無法領會這些原理。盡管他們經驗豐富,他們還是不能更好地理解,為何大眾異常排斥純粹理性原則的指導。
大眾心理學在各領域的諸多方面,都相對應用廣泛。掌握這門科學,可以使你真正讀懂歷史和經濟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假設不懂這門科學,必然會有諸多歷史和社會事件讓你時常匪夷所思。本書會讓你了解到,即便是被譽為法國最杰出的現代史學家的泰納[2],由于他缺乏對大眾心理學和人類本性的認知,對法國大革命的理解也是異常片面的。泰納采用自然科學家的考察方法來研究法國大革命,眾所周知,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是沒有情感和道德因素的群體。然而,歷史發展的真正緣由恰恰正是這些因素。顯而易見,僅僅是實踐層面,大眾心理學也越發值得人研究。
不可否認,破譯人類的行為動機,如同確定某種礦物或植物的屬性一樣有趣。

目次

導 論:群體心理特徵
第一卷 群體心理的普遍特徵
第一章 群體的普遍特徵
從心理學角度看群體的構成
群體心理的共同特徵
受無意識本能支配
個人責任感缺失
容易因情緒傳染而從眾
容易因接受暗示而從眾
自我人格消失
一切文明的創造者都是群體
第二章 群體的感情觀和道德觀
感情的傀儡,刺激因素的奴隸
群體感情與情緒極端化
衝動易變的群體
不能認知障礙的群體
極易接受暗示
極易相信謊言
沒有真相的歷史
情緒誇張而單純
偏執、專橫、保守
道德有兩個極端
第三章 群體的觀念、推理與想像力
只接受簡單明瞭的觀念
只會用形象思考
形象最能刺激群體的想像力
群體永遠需要宗教與偶像
 
第二卷 群體的觀點和信念
第一章 群體觀點和信念中的間接因素
群體的觀點和信念的基礎
種族因素
傳統因素
時間因素
制度因素
教育因素
第二章 群體信仰和觀點中的直接因素
五大直接因素
形象、詞語和套話
幻覺——希望和幻想
真理傳播的唯一手段
失效的邏輯定律
第三章 群體的從眾與領袖的說服手法
偏執狂領袖
領袖手段:斷言、重複和傳染
聲望
第四章 群體的信仰和觀點的變化範圍
信念究竟有多牢固
意見多變的群體
 
第三卷 不同群體的類型與其特點
第一章 群體的分類
兩大群體類別
異質性群體
異質性群體特徵
同質性群體
第二章 犯罪群體
犯罪群體
群體的犯罪動機
群體的犯罪歷史
犯罪群體的一般特徵
第三章 刑事陪審團
陪審團群體的普遍特徵
陪審團也是感情的奴隸
群體中的靈魂人物的作用
陪審制度的利弊
第四章 選民群體
如何說服選民群體
套話的力量
沒有理性的選民群體
選舉制度的必要性
選舉結果與種族意識需求
第五章 議會
議會的基本特徵
議而不決的議會
議會群體受聲望支配
如何支配選民的情感
容易喪失自我意識的議會群體
議會制的必要性與弊端
結語:文明的迴圈
民族與文明的誕生與繁榮
民族與文明的隕落

書摘/試閱

感情的傀儡,刺激因素的奴隸
在概括性地闡述了群體的主要特點後,接著要對這些特點的細節進行研究。
需要說明的是,群體的特點,如衝動、急躁、缺乏理性、缺乏判斷力、缺乏批判精神、感情誇張等,其實幾乎都可以在處於低級進化狀態的生命中看到,例如野蠻人和兒童。
下面我需要按部就班地討論一下,在大多數群體中,人們可以看到的不同特點。
群體幾乎完全受無意識動機的支配。在群體中的人們,他們的大腦功能處於停滯狀態,所以個人行為主要受脊椎神經的支配而並非我們的大腦,這種情況下的行為,只是一種本能性的反應而已。我們完全也可以將群體視為對文明茫然無知但又充滿破壞欲望的野蠻人,之所以這樣說是由於群體的思維、行為都無比雷同於原始人。
施加於群體的所有刺激因素,也同樣作用於獨立的個人,這時的個人,便會依據刺激因素而取捨自己的行動。當然所有的刺激因素也或多或少地影響群體,並且群體擁有肆無忌憚地隨機應變能力。雖然獨立的個人和群體中的個人一樣,都會受到刺激因素的影響和左右,但是獨立的個人,他們的大腦會清醒地意識到衝動是魔鬼,他們完全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不同於群體中的個人的是,獨立的個人,他們擁有堅定的意志和清晰的意識,他們忠實於他們自己。
所以說,群體是刺激因素的奴隸,他們好比行屍走肉般無法自我主宰;而獨立的個人具有主宰自己反應行為的能力,他們不會輕易淪為感情的傀儡。
眾所周知,所有的情感之所以不變是由於種族因素,這些因素也同時影響著群體,正如它會影響到我們所研究的大眾感情一樣。所有的群體無疑總是急躁而衝動的,只是程度深淺不同罷了。比如由拉丁民族構成的群體和由英國人構成的群體就有十分顯著的差別。法國歷史上的事件有力地證實了這個觀點。1870年,普魯士首相俾斯麥[7]公佈了一份很有挑戰意味的“埃姆斯[8]”電報,就意外激起了普魯士和法國人民的民族仇恨,最後引發了一場損失慘重的普法戰爭。幾年之後的一份電報再次激起了人們的怒火,只是因為電報涉及了關於法國兵敗中國諒山(現為越南北部城市)的事,其實這的確無足輕重,但是卻當即摧毀了政府。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同一時期的英國,喀土穆的遠征也遭遇了一次非常慘重的失敗,但這次慘敗只是引起了國內輕微的不滿情緒而已,甚至沒有解職任何一個大臣。
如果一個人意念總是搖擺不定,全權仰賴衝動去草率行事,這種情況實在無異于在懸崖邊上散步,指不定哪天就會跌入萬丈深淵。刺激群體的因素紛繁複雜,面對諸如此類的低層次刺激,若群體只是知道屈服退步,他們必然會莫衷一是。
還記得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期,當安條克城[9]被波斯的蘇丹帶領一支大軍包圍時,這一刻的十字軍,都已是心灰意冷、無心戀戰,他們躺在房子裡拒絕出門迎戰。在任何威逼與利誘都已然徒勞的時候,統帥便縱火燃燒將領的房屋,可是縱然這般威逼利誘,士兵們依然堅持葬身火海而不回頭。
其實,這位統帥並不懂得群體的真正性格,所以才不知所措,這時,一位年長的牧師出現並且巧妙地策劃了一齣戲,成功地讓十字軍信心大振、鬥志昂揚。可喜可賀的是,這些之前已然灰心喪氣的士兵奇跡般地重新行動,擊敗了六倍於己且精力充沛的波斯人。
這位牧師編造了一個這樣的離奇故事,他自稱在攻佔安條克城之前,自己曾經遭受危險。當他高聲呼救上帝的時候,出現了兩個頭戴光環的神靈,他們授予他一根長矛,並聲稱這是當年拯救世界的長矛。隨後使者又將長矛埋進了土裡,並且告誡牧師,等到安條克城從異教徒的魔掌中解脫之後,十字軍才可以挑選12個人來此挖出長矛。
十字軍的統帥們便開始實施這個計畫,他們挑選了12個虔誠的人,一起去尋找那支神聖的長矛。從天微亮就開始挖掘直到日落西山才停止,他們始終一無所獲。正擔心會無功而返時,牧師突然跳進一個坑裡,念念有詞地向上帝祈禱:為了增強人們的力量,奪得最後的勝利,祈求上帝把手裡的長矛展現在大家面前。剛剛禱告完畢,統帥們就看到了土中的長矛尖,他們合力將長矛拉出,淚流滿面,周圍的士兵全然看在眼裡,他們萬分感動,竟然不知道這是早已預謀好的。
就這樣,這支長矛用一塊紫紅色的布包裹好,被當成了聖物在十字軍中傳看。十字軍的士氣也因此奇跡般地迅速恢復了,每個士兵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縱然他們饑腸轆轆,但渾身卻充滿了力量,急著上陣殺敵。
這個例子證明,對於群體而言,它從一個極端轉變到另一個極端,是輕而易舉的事。
群體感情與情緒極端化
群體的感情與情緒,在短時間內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並不難,下面的範例也是明證。
1879年,在捷克的比爾森地區,有一個叫揚納切克的吉卜賽人,這位吉普賽人因為宣傳叛亂罪被判處絞刑,但他底氣十足地宣稱自己無罪,會轉危為安。結果如他所料,由於行刑那天恰逢皇帝生日要大赦一天,他因此死裡逃生。第二天再次行刑的時候,宮廷意外發生政變,刑場被暴亂者所佔領,皇帝被推下了寶座。由於叛亂的鎮壓,又使得他平安地度過一周,之後他再次被拉上絞刑架終被絞死。不久,所有事實證明,此案與死去的吉卜賽人無關,其實是另一個同名人所為。無奈之下,眾人把他從犯人墓地挖出來,為他平反後,改葬到天主教徒的墓地。天不盡如人意,後來又有人發現他不是天主教徒而是新教徒,只好又把他從墓地裡挖出來,改葬到福音派教徒墓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7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