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竹書紀年》與夏商周年代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竹書紀年》與夏商周年代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稿從流傳至今的《竹書紀年》今本和古本入手,梳理兩個版本的傳播過程,探討兩者的成書、原貌和相互關系,提出了今本形成于唐代開元的觀點,并肯定今本對復原古本的價值。進而逐一具體推求了《竹書紀年》的西周、商、夏的年代,并編撰了校訂后的《竹書紀年》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同時就夏、商、周斷代工程階段成果的一些結論提出質疑,并在附錄中就有關的利簋銘文詮釋、《國語》天象記載、金文歷譜等作專題討論。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上古史的研究困難重重,其中首當其沖的是夏、商、周三代年代學的研究。
陳夢家先生說過:“年代是歷史的尺度,而先秦史的研究,尤須對此先有明確的規定,然后史事才可有所依附。不幸此事二千年以來,都在不定之中;學者所標定的先秦年代,都是根據不甚可靠的材料,擬構而成的。其中共和以前,年代尤為渺茫。”①
許倬云先生也曾就西周年代指出:“西周年代學,已是周代歷史上的顯學。年代學本來也應是任何史學工作的基石。不幸,西周年代學有許多根本性的難題,這些難題至今仍難解決。”②
古史年代學研究的難處和困境是人所共知的。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大約不外乎這樣幾點:(1)文獻史料的缺乏;(2)古人紀年的模糊;(3)古歷法不能明。
從文獻方面看,中國古史紀年的萌芽本來是很早的。譬如至今完整保存下來的夏、商、周三代王室世系,想來先前都應有各王的在位年數相伴記錄,當時的王室行政和歷法也需要有相對明細的年歷譜。可惜后來由于文獻的散佚,西周共和以前各代王年的原始數據差不多全都失落了,少量保存下來的記錄也往往因為輾轉傳抄而變得令人懷疑。后世公認的年代定點是西周共和元年(前841),自此以下的年歷雖仍有細節上的參差,而大框架已經固定下來.可以制成比較準確細致的年代表;過此以往,則雖經歷代學者的艱苦探索,終難造成堪與共和以后相銜接的編年譜錄。共和年代的保存,實有賴于西周各諸侯國史的完善過程。這類國史原都是編年式的,其中除魯國史較早記錄具體的年數外,其余大致都是到周厲王被流放前后才有具體的年數,故而可以通過相互比對,確定厲王奔彘與共和行政的正確年份。古人的紀年方式,其源流還需要深入研究。《爾雅·釋天》說:“夏日歲,商日祀,周日年,唐虞日載。”唐虞時候的情況不能明,說其時用“載”字紀年,大約也只是因為傳世《尚書》的《虞書》部分用此字。商代甲骨文中的“歲”字多用以指稱收獲季節,“年”字則多用以泛指年景收成或表示若干個收獲季節的集合,還不完全是后世紀時系統上的年歲概念。甲骨文完整的紀時方式,先書干支日期,然后書“在某月、唯王某祀”,有的還再綴以周祭的祀季。這種紀時法實際還是以農歷和祀歷相混合的,“月”是農歷的月份,“祀”和“祀季”是周祭的劃分,“日”則兩套系統并用。然只書“唯王某祀”,不書王名或王號,在當時人自然很清楚是指哪一位王的哪一年,而在后人看來就模糊了,不知是指哪一位王的哪一年。周初金文的紀年尚多用“祀”字,后來則多稱“年”,然亦只記“唯王某年”,極少見到具體的王名或王號。這就為銅器斷代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以致此種斷代之學成為年代學上的艱深學問,能夠掌握的人少而又少,分歧卻多而又多,所以總難得出精確的結論。其實就紀年本身而言,古人的紀年方式是否只有一種,就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樣,都從王即位記起,一年一年擺下來,直到他去世,對此也還不無疑問。譬如在特殊情況下,可能會有沿承前王紀年的,有分前元及后元的.甚至俗間可能還會有以時王的年齡紀年的;而新王即位是當年改元或次年改元,恐怕也不完全一律。這些都會給年代學研究造成難題。
年代學研究是和古歷法研究密切相關的。從理論上說,充分利用傳世文獻和甲骨文、金文中的歷法資料,精密考證,審慎使用,是有可能為古史年代學的研究作出突破性的貢獻的。但是有關商周歷法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月首問題、月相問題、歲首問題、置閏問題等等,至今都不能考明;而且上古歷法粗略而多變,僅據現有的紀時材料和殘存的歷日,要恢復商周歷法的原貌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自戰國秦漢以來,學者試圖依據某種歷法,通過編制歷譜的方式推求古年代,都不能獲得成功;即使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此法也還難以成為古史年代學研究的基礎。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汲冢竹書與古本《竹書紀年》
一 汲冢竹書的出土和整理
二 古本《竹書紀年》的敘錄及原書梗概
三 古本《竹書紀年》的流傳、引用和輯佚
第二章 今本《竹書紀年》的纂輯和來歷
一 引言:以往的研究情況和問題
二 著錄和流傳情況的再檢討:南宋初年館閣所藏的一種《紀年》文本
三 內容和義例:今本《紀年》出于南宋初館閣文本的推證
四 今本《紀年》對古本的改編和增補(上):“五帝”紀部分
五 今本《紀年》對古本的改編和增補(中):夏、商、周紀部分
六 今本《紀年》對古本的改編和增補(下):晉、魏紀部分
七 關于今本《紀年》的纂輯時代和再編過程:一個新的推測
八 結語:重新評估今本《紀年》的價值
第三章 《竹書紀年》的西周年代
一 各家西周年代
二 《史記?魯世家》的西周魯國紀年
三 《世經》的西周年代
四 今本《紀年》的西周年代
五 由今本《紀年》推考古本《紀年》的西周年代
1.武王、成王的年代
2.康王、昭王的年代
3.穆王的年代
4.共王、懿王的年代
5.孝王、夷王的年代
6.厲王的年代
7.宣王、幽王的年代
六 西周年代小結
第四章 《竹書紀年》的商年代
一 各家商年代
二 關于商代積年
三 關于商王年的幾個具體問題
1.《尚書?無逸》篇的記載
2.盤庚遷殷之年
3.武丁的年代
4.帝乙、帝辛的年代
四 商年代小結
第五章 《竹書紀年》的夏年代
一 各家夏年代
二 關于夏代積年與王年
三 夏始年參證上的幾個問題
1.關于禹時“五星聚”
2.關于仲康日食
3.夏始年的考古印證
四 夏年代小結
第六章 三代年代總結
一 夏商西周年代總表
二 關于《真誥》中涉及三代積年的幾項數據
第七章 校訂《竹書紀年》夏商西周大事年表


西周
附錄
利簋銘文新釋
《國語?周語下》伶州鳩語中的天象資料辨偽
古史年代學研究的誤區――夏商周斷代工程金文歷譜問題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
附表
表一 各家西周年代表(共和以前)
表二 西周魯國年表
表三 《世經》所記西周年代表
表四 今本《竹書紀年》西周年代表
表五 今本《竹書紀年》西周干支年表
表六 校訂《竹書紀年》西周年代表
表七 各家商殷王年表
表八 校訂《竹書紀年》商年代表
表九 各家夏王年表
表十 校訂《竹書紀年》夏年代表
表十一 校訂《竹書紀年》夏商西周年代總表

書摘/試閱



由這些記錄推算,周人祖先自高圉以至季歷的五世,若皆以其受殷命為準而計其在位年數,凡得高圉62年、亞圉106年、組紺(或作公叔祖類)36年、古公宣父(太王)19年、季歷(王季)25年。其中前兩世的年數或有傳說成分(或是高圉、亞圉總共在位106年),而后三世的事跡應該有周人的原始記錄為依據,否則難以記錄到如此詳細。如是則組紺大致當商王祖甲、廩辛、康丁之世,古公宣父、季歷大致當武乙、文丁之世。今本《紀年》所載季歷之事,自武乙三十四年“周公季歷來朝”以下,除文丁五年“周作程邑”一條外,其余全見于古本《紀年》佚文,可知《紀年》的商末記事,今本與古本大致無異。季歷之死在周人是絕大的事件,《紀年》記在文丁十一年,應該極可信。按今本《紀年》所記的商王年數,由前面所考武丁至祖甲諸王的年代下推,則廩辛至文丁諸王的年代為:廩辛,前1147~前1144年;康丁,前1143~前1136年;武乙,前1135~前1101年;文丁,前1100~1188年。如是,則文丁十一年當公元前1090年,亦即周文王嗣季歷之位在公元前1089年。以文王在位50年、武王嗣位至滅商共13年計,前后凡63年;而今本《紀年》實載文丁在位13年,帝乙、帝辛共在位61年,以此61年加文丁在位的最后2年,則正得文王嗣位至武王滅商的63年之數。這應該就是古本《紀年》的記錄。
現存的疑問是帝乙、帝辛二王年數的分配。今本《紀年》作帝乙9年、帝辛52年,如果即以此數為準,則由前述文丁以上各王的年代下推,帝乙元年應為公元前1087年,帝辛元年應為公元前1078年。照徐鳳先博士的研究,按商末周祭祀譜推求,帝辛元祀的可能年份有公元前1101、1096、1091、(1085)、1080、1075、1070、1065、1060年等。這大概是考慮到在現今所設定的商末歷法和紀時背景下,紀日干支每五年左右會有一次循環,因而帝辛元祀的可能年份可以按此周期順推。她最后選定的帝辛元祀是公元前1075年,此亦即斷代工程所取的年份,極接近于《紀年》所記的公元前1078年。不過這個年份的選擇,除祀譜上的可能性外,實際上仍依賴另外兩個參數:一是工程所確定的武王克商年為公元前1046年;二是帝辛時的周祭材料有廿五祀青銅器。這樣,帝辛元祀便不能晚于公元前1070年(1046+25—1=1070),于是取此前合于祀譜的最靠近的可能年份,而以公元前1075年為帝辛元祀,也就是估定帝辛在位30年。這個年數的估定,同時也考慮到了帝乙在位不能少于20年的因素。
關于帝乙在位不能少于20年的看法,是由卜辭周祭的“王廿祀”分屬不同系統的認定而來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