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張壁古堡的歷史考察(簡體書)
滿額折

張壁古堡的歷史考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三晉學術研究書系:張壁古堡的歷史考察》僅僅是張壁古堡研究的起點,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目次

總論
張壁古堡的營建時代及歷史地位
第一編 介休城建置變化和介休境內的僑置郡縣
一 孝昌以前的介休建置及北方政局
二 興和年間介休縣之僑置及介休境內的僑置州郡
三 鄔城泊、塢縣考述
四 秦漢介休故城考辨
第二編 汾州、南汾州、定陽郡、平昌縣
一 關于汾州
二 南汾州與東西魏對峙
三 四定陽八平昌和介休境內的定陽郡平昌縣
第三編 由塢到壁,由壁置鎮,由鎮改州中的南朔州
一 由塢到壁及漢魏以來邊塞防御的內移
二 由壁置鎮及北魏邊防
三 由鎮改州過程中的東魏僑置郡縣
第四編 后魏介休城與南朔州治所張壁村
一 介休在歷史上的地位
二 龍鳳鎮張壁村是一處典型的塢壁建筑
三 從張壁村提供的文化線索看張壁建造的歷史時代
四 由建筑理論和實踐對古堡建造時代的再認識
五 星象學與古堡星象村
第五編 可汗廟、南朔州與斛律氏
一 可汗與可汗廟
二 可汗廟與南朔州
三 斛律氏及其在東魏北齊政府中的地位
分論
壹 十六國北朝山西塢壁的地理分布及類型
一 引言
二 塢壁形成的歷史淵源
三 山西塢壁的地理分布
四 山西塢壁的類型特征
五 張壁古堡的時間推測
六 結語
貳 十六國北朝時期的軍鎮
一 軍鎮的設置背景
二 軍鎮的分布和類型
三 軍鎮的職官體系和構成
四 軍鎮的功能
五 軍鎮的消失
六 介休地區戰略地位分析——兼論張壁古堡的歷史定位
……
附錄
后記

書摘/試閱

一 關于汾州
《讀史方輿紀要》汾州府:
《禹貢》冀州地。春秋時屬晉。戰國屬趙。秦屬太原郡。二漢屬太原及西河郡。魏因之。晉為西河國。后魏日郡,兼治汾州。北齊改南朔州,后周改為介州,而西河郡如故。隋初郡廢,煬帝復改介州為西河郡。唐初改為浩州。武德三年改為汾州。天寶初日西河郡。乾元初復日汾州。?
《魏書·地形志》敘汾州:
延和三年為鎮,太和十二年置州。治蒲子城。孝昌中陷,移至西河。?
關于汾州和西河郡的治所,《元和郡縣圖志》稱:
漢武帝元朔四年置西河郡,領縣三十六,理富昌縣是也,后漢徙理離石,即今石州離石縣也。獻帝末荒廢。后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復于茲氏舊城置西河郡。屬吐京鎮。按吐京鎮,今隰州西北九十里石樓縣是也,十二年改吐京鎮為汾州.西河鎮仍屬晉。明帝時為胡賊所破,因北移西河郡理平陽界,高齊又于此城置南朔州,周武帝廢南朔州,宣帝于此置汾州。?
由上可知,西河郡建置悠久,沿革復雜。漢武帝時西河郡郡治在富昌縣,即今內蒙古與準格爾旗界。王仲犖《北周地理志》稱:“后漢初移治平定,在今陜西榆林縣北境。順帝永和五年又移治離石,今山西離石縣治。魏黃初二年,又移至茲氏城,即此隰城縣治也。”?
太和八年,北魏又在茲氏城舊城置西河郡,歸屬吐京鎮。太和十二年,改吐京鎮為汾州,西河郡仍屬汾州。魏孝明帝北移西河郡理平陽界。故《魏書·地形志》有兩西河郡,一屬汾州,一屬晉州。而晉州西河郡則是孝明帝移至平陽界之西河郡。移西河至平陽歸屬晉州是孝昌二年(526)之事。
原屬汾州的西河郡領三縣即隰城、介休、永安,而孝昌年間移至平陽隸屬晉州的西河郡仍領隰城、介休、永安三縣,但到了孝莊帝永安年間,又將原西河郡的隰城、介休加上伍城縣僑置到了汲郡陳城,隸屬義州。汲郡即今河南汲縣。僑置到汲郡之三縣再不屬西河郡,而歸屬義州伍城郡了。《元和郡縣圖志》“高齊省介休入永安”。此事當發生在北齊天保七年并省州郡時,查《隋書·地理志》汲郡汲縣稱:“東魏僑置七郡二十八縣。后齊省,以置伍城郡,后周廢入伍城縣,開皇六年改焉。”是把伍城郡改成伍城縣。推測后齊在并省州郡時,隰城、介休二縣也不再隸屬伍城郡了,伍城郡只領伍城一縣。所以到后周時索性將郡改為縣了。《元和郡縣圖志》說高齊省介休入永安縣。此永安縣治所在今靈石縣。按《魏書·地形志》稱:“永安郡,建義元年置。治永安城”。建義是北魏孝莊帝的年號,建義元年是528年。
仔細分析,隰城、介休、永安三縣本隸屬西河郡,后移平陽屬晉州。但僑置到河南汲郡時卻沒有了永安縣,而新隸屬的義州伍城郡所轄三縣變成了隰縣、介休、伍城縣了。而僑置隰縣、介休縣至汲郡的時間是永安元年,上說永安郡建置是在建義元年。其實建義元年和永安元年都是孝莊帝元子攸的年號,是同一年,即528年。永安縣沒有僑置到汲郡,繼續保留在晉州,同時由縣治升為郡治。天保七年(556),當介休、隰縣省并、劃人永安郡永安縣時,已在外僑置了28年。
汾州轄四郡十縣。四郡除上述西河郡外,還有吐京郡、五城郡、定陽郡。西河郡如上所說治隰城,即今汾陽縣。其外三郡都是在孝昌中原城被攻破,寄治西河的。
先說吐京郡,《魏書·地形志》載:“吐京郡,真君九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清一統志》汾州府:“吐京廢郡,在孝義縣西。”劉緯毅先生稱:“故治初在今石樓縣,孝昌中年寄治今孝義縣西二十里吐京村。”?《太平寰宇記》石樓縣:“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于此城置吐京郡,領嶺東、嶺西二縣”。
綜上所述,吐京郡,在太武帝太平真君年間置于石樓縣,太和二十一年屬汾州,孝昌中移治今孝義縣西的吐京村。
五城郡:《魏書·地形志》載:“正平二年置,孝昌中陷,寄冶西河”。五城縣:“世祖名京軍,太和二十一年改。”《元和郡縣圖志》仵城縣:“后魏于此置仵城郡,領京軍縣,孝文帝改京軍縣為仵城縣。”《清一統志》平陽府:“五城廢縣,在吉州東北六十里。”劉緯毅先生稱:“故治在今吉縣東北六十里縣底村。”?
關于定陽郡,《隋書·地理志》稱:“吉昌,后魏日定陽縣,并置定陽郡,開皇初郡廢。”《元和郡縣圖志》慈州:“后魏孝文帝于漢北屈縣南二十一里置定陽郡,即今州理是也。”該志又于吉縣下云:“后魏孝文帝于今州置定陽郡,并置定陽縣,會有河西胡人渡河居于此,因以為名。”上述可知,《隋志》和《元和郡縣圖志》所稱定陽郡及定陽縣同《魏書·地形志》所稱之定陽郡應為一事。《魏書·地形志》稱(定陽郡)“延興四年分屬汾州。”延興是孝文帝的年號,所述亦與《元和郡縣圖志》所記相合。吉昌縣即今吉縣。
上述關于汾州四郡,除西河郡外都寄治在西河。吐京,寄治在今孝義縣西的吐京村,五城郡、定陽郡均在吉縣。
然《隋書·地理志》西河郡稱:“介休,后魏置定陽郡、平昌縣,后周改郡日介休。”這是否說明,原治吉縣的定陽郡,在孝昌年間又寄在了介休境。
定陽郡平昌縣前面已提到過。其建置同北齊、北周介休縣建置有直接的關系,但是要說明這個問題,要涉及很多的行政建置,紛亂如麻。然而這個問題又無法回避,故而筆者想將此問題理出一頭緒。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是南汾州的設立。南汾州將東、西魏、北齊、北周的行政建置交織在一起。
二 南汾州與東西魏對峙
1.建州、晉州和南汾州的建立
關于南汾州的建立。王仲犖先生援引錢大聽《廿二史考異》云:
南汾州,志不言何時置。孝莊紀:永安三年,以元顯恭都督晉建南汾三州諸
軍事、晉州刺史,則南汾之置當在永安初也。?
永安三年,北魏發生了一件大事,這年九月,孝莊帝殺爾朱榮。此事件引發了北魏政局的大動蕩。事件剛發生,爾朱世隆就率領爾朱榮的部曲焚燒洛都西陽門、屯軍河陰,進攻河橋,南逼京邑。就在此時,孝莊帝即下詔,以驃騎大將軍、雍州刺史、廣宗郡開同公爾朱天光為侍中、儀同三司,以侍中、司空公楊津為使持節督并肆燕恒云朔顯汾蔚九州諸軍事。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