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守望南美洲(簡體書)
滿額折

守望南美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價
:NT$ 156 元
優惠價
87136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名人/編輯推薦

《守望南美洲》在敘述見聞的同時融入了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思考,見解獨特,讓讀者在領略異國風情的同時得到了精神的升華。

暑假的一天,李師忽然打電話,稱要到開封見一朋友,不想竟帶來了一大沓書稿且命我作序。吾師大作,后生小子何敢贊一詞!但吾師之命既不可違,又不免對吾師“非學術類的著作”產生好奇,所以,惶惶然之余,還是接受下來,遂關上電腦,將手機調至靜音,然后拉上窗簾,靜靜欣賞……如是者數日,方覺進入一片似夢非夢、如癡如幻的狀態。那是很久都感覺不到的一種境界了。書稿讀罷,已經有不少感受可與讀者分享。
不過,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還是先對作者有所介紹才好。
1980年,我與李師相識進而相知。我那時已是英語系二年級的學生,李師教我們最重要的課程“精讀”。李師畢業于知名學府北京大學,上課前同學們當然有很大的期待。因為河南省高校的教師在當時隋況下大多是本校畢業留校任教的,外來者屈指可數,名校畢業的更是鳳毛麟角。而來自北京大學的,在當年的河南大學,可謂李師一人而已。
我個人乘坐上“新三屆”的末班車,從農村“一躍”成為似乎很是那么回事的“大學生”,當然希望能學到真正的東西了。但是,當年的情況是:改革開放沒有開始幾年,資料極其匱乏,課外讀物不是簡寫本就是縮略本或刪節本,再就是內部印刷的讀本,原著之類的是大學畢業很多年之后才能見到的。而課堂上老師們所講的大多也只是課文或者是課文的另一種表達——解釋、釋義、換詞。照本宣科使語言學習一直停留在書本的背誦和朗讀上。這樣一來,所謂語言的學習不過是老師的言語的復制、復述。
這里并沒有一絲一毫貶低我的老師們的意思,每一個老師都是非常努力的。因為時代的變化,跨人大學門檻的那些人當時不能不抓緊時間,以彌補過往的時代動亂所造成的損失。實際上,大家都在盡心盡力。只不過,條件所限,的確很難達到超脫。時代就是這樣,而時代的超前者不是沒有。李師就是一個明例。
因為課程多,學生積極,作業堆積,老師們即使全力以赴,仍覺時間不足用,哪能有別的心思!但是,假若不能在課外有所探求,每一年,每一月,甚或每一天都在重復以往之所知,所謂“新知”如何出現?假若“新知”不能出現,又如何打開“思想之門”?或許正是在這里,中國的外語教學,尤其是英語學習,是大有問題。語言不論有什么樣的爭論,總是表現為一種文化形式,它總是要負載些什么的。只有如此,語言才是名副其實的語言。而學習的對象假若只是一個空殼、一個沒有容納進些許內容內涵的東西,世界的精彩不得其門而人,所謂的語言學習也就不過是某種形式的復述罷了。或許當年的那種教學現在已經大為改觀,但是那樣的高等教育的影響卻是潛移默化的。
李師并不是這樣接受現實的老師。他總是在以一個真正知識分子應有的那種心態對待一切,因此,我們的上課也就不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時至今日,在20多年過去之后,我還清楚地記得,他在課上大講《紅樓夢》如何在藝術構思,也就是結構上問題多多。后來才知,原來胡適,李師當年就讀的北京大學的那位老校長,也有類似的高見。這一個例子或可說明,就記憶所及,他在課堂上所做的并不是純粹的語言教學,而是將思想批判引入其中。另一個例子是:他還曾提及某某名人的詩詞將污穢之詞引入,大失文雅之道。那種坦率和真誠到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十分了得!可是,那真的是與教學無關嗎?如果不能將知識學習和語言訓練上升到思想層面,如果整天所做的就是接受、重復,那么教出來的是什么?學到的又能有什么呢?
李師的另一個特點也是很多老師所不具備的。這就是課后的工作。記得有一天他直言不諱地告訴同學們:昨晚坐夜時間很長,所以可能沒有備好課,懇請大家諒解。那節課好像并沒有出什么問題。但李師所說的熬夜實則是筆耕的一幕顯現罷了。
實際上,李師除了上課之外,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翻譯上。這在我看來是十分難得的。大學教師,尤其是英語教師,每一個人都總是忙碌不堪。老師們除了上課還是上課,至于當下所謂的科研,在觀念上可以說是相當隔膜的。而李師在這方面偏偏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另類”。據我所知,他不斷在翻譯文學作品,也不斷在撰寫論文。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論文有《文藝美學對文學翻譯的制約作用》、《論文學翻譯的層次問題》等,而他所著所譯的《英語名著選讀》和《語言學概論教程》一直是我擺在案頭的著作。時不時查找資料,拜讀翻閱,總是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后來,不懂得“安分”的李師調到別的學校工作,雖說是很長時間不見,但他的有關情況我一直是十分關注的。因為我明白,正如劉師炳善先生所說的,在一些地方永遠會有文化沙漠。而文化沼澤也是一樣存在的。在那樣的地方,李師還能堅持上課,同時又有不少譯作問世,的確更是“另類”了。但是,知識分子之所以成為知識分子,不就是一個個這樣的忘掉自己進而醉心于學術探討的“另類”嗎?
再后來,他出國參加另外一種工作——其中包括另外一種形式的翻譯。然后,再一次回到學校教書。
李師的為人行事一向是我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個人目前所從事的也恰好是翻譯研究,所以,我不僅能從他的著述和譯著中吸取力量,也能自他的心性行事中學到不少東西。這一次,他的大作《守望南美洲》得以先讀為快,也充分體現了吾師對弟子的愛護。
跟他的為人一樣,我覺得這本書滿是夢幻,只不過那是到了南美洲之后的結晶。其中既有對李師工作的國家圭亞那的風俗人情的描述,又有游歷南美洲別的國家時的所見所聞;同時,此書觸及的主題還包括對歷史乃至死亡的感悟、對寓居南美洲的華人的生活的描寫,以及在一個小小的南美洲國家的一片小小華人墓地邊憑吊時的沉思。此著最大的亮點或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李師筆下,出現的是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奇異得近乎“鬼魅”的南美洲。
在圭亞那這樣的赤道國家,炎熱的氣候使得人的生命進程變得那么短暫,而生活的壓力又使得諸多男性奔赴國外謀生。留守的那些女性便成了社會的主角,甚至做了保安。這樣的社會是我們這樣的讀者或者沒有到過那里去的人所難以想象的。更為奇特的是,一個黑人中年女子對一個中國短期到那里工作的人萌生了愛意,而且對此直言不諱。這種奇特的故事的確是聞所未聞的。而在李師筆下,最令人驚奇的還是那位江洋大盜,逃跑時竟然不怕警察的圍追堵截,瀟灑地開起了拖拉機,優哉游哉進人玉米地當中,然后拿下搶來的錢袋子,慢悠悠消失在一片田地里。最后,這位江洋大盜在被警察擊斃之后,竟然有個超大規模的葬禮,而那儼然就是“國葬”。這真的是讓人不知所以的新鮮。
李師不僅選取這樣近乎傳說的真實事件或者人物作為書寫描述的對象,使得整個著作色彩斑斕且如夢似幻;同時,他還用了大量的篇幅,以對話的形式來探討文化問題,如印第安人對玉米的培植、南美洲的兩位英雄、巴西的足球以及秘魯的馬丘比丘等。閱讀這些文字,我隱隱感覺到,那乃是和李師所從事的教學這個職業難分解的。因為人類文化畢竟是交流的結果,而千百年來人類的勞動成果也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溝通才影響到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過,李師的敘事又都是直接的,而不是完全知識性的。從跌宕起伏的敘事來看,李師的文字功力可謂游刃有余。
在這樣多姿多彩的文字中,讓我感到最為親切的當是那份熾熱,也就是作為書寫者的李師對筆下的人物、現象或事件的真情實感。在圭亞那的那片華人墓地,李師作為一個匆匆而來的訪客,在慨嘆逝者已去的同時,筆下出現了這樣的句子:“陰間盡管是單行道,他們卻并不那么孤單。也許還可以拉拉家常。”為了謀生而客死萬里之遙的諸位逝者自然不能想望未來會有多少人來追悼、憑吊。但是,有了李師這般優美多情的文字,他們若是地下有知,也一定會得到些許安慰的。而感天憫人的情懷不就是一個知識分子的真情實感的流露嗎?豁達的心態不也是這樣的人所特有的品格嗎?
正因為李師對自己的書寫懷抱著這樣的熾熱,所以我們似乎能在那種看似縹緲的另一種文化空間的種種奇異事相中看到一種實在:智慧。雖然是某種意義上的文化隨筆,雖然是以游歷和見聞敘述為主的文字,但時時會有發人深省、引人遐想的妙筆出現。
李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寫下如此優美的文字,真像是帶我們去親身體驗南美洲那種種怪誕和林林總總的社會亂象。整部書讀過,覺得酣暢淋漓且余味未盡。
世界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由于2016年要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舉行下一屆奧運會,在此之前也要在巴西舉行2014年第二十屆世界杯足球盛典,全世界的目光將在下一個四年周期更多地投向南美洲和巴西。本書的出版無疑將代表著中國文化界的熱情和關注,將還可以體現中國文化人士的前瞻眼光。
寫到此處,意欲未盡,數語附后作結,聊搏吾師一笑:
吾輩之師,學界之經,奇也其文,大哉其行。祖國半生,異域數冬。
退而不休,學術見功,舌耕方殷,新著始成。華彩紛呈,栩栩如生。
遠涉南美,搖曳生風,學術之旅,文化品正。風云外交,清明在躬。
是為序。
蔡新樂
2013年1月

目次

第一章遙遠的南美洲的呼喚/001
第二章赤道國家令人頭痛的問題/007
第三章江洋大盜的國葬/021
第四章在國外談經論史/045
第五章在喬治敦大學聽講/067
第六章走過蘇里南/087
第七章從貝倫到巴西利亞/093
第八章聽巴西業內人士侃足球/099
第九章行色匆匆看秘魯/115
第十章南美洲解放斗爭中的兩位英雄/131
第十一章我的華裔友人/149
第十二章憑吊華裔墓地/159
第十三章中國餐館的際遇/169
第十四章天上地下/179

書摘/試閱



在首都機場的熙熙攘攘的候機大廳里,我默默地呆坐著陷入了沉思,同時在等待飛往美國紐約的航班。周圍嗡嗡不斷的談話聲對我產生不了任何干擾。我自從在北大求學時代起,就學會了亂中求靜,只專注于某一件事情,更何況這次我去的目的地不是美國的紐約,而是南美洲,遠赴南美洲為我的國家而工作。
南美洲是距中國最遙遠的地方,在地球儀上看,南美洲和中國正好在相對的兩端。中國人的足跡遍布全世界,但是赴南美洲并且擔負著一定工作使命的人卻是寥若晨星。所以我表面上沉穩而平靜,實際上內心卻心潮澎湃,對此次萬里之行充滿了向往和憧憬。
在貝多芬的傳記中這樣記載:“他聽到了陽光的聲音。”“看著美麗的大地,這時候他聽到了花開的聲音,聽到鳥聲啾啾。”
我不是耳聾的藝術家,完全不能與這位聲名如雷貫耳的藝術大師同日而語。但是我已經聽到了南美洲的遙遠的呼喚。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蝴蝶效應。對于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其原因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并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他稱之為混沌學。
“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指的是世界第一大河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巴西的蝴蝶,這只是存在于我的遐想中的一點,其他的還有巴西的足球和桑巴舞、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里斯、秘魯的偉大的馬丘比丘古城堡以及被人類稱為千古奧秘的納斯卡地畫和智利的神秘的復活節島,這些說不定都有可能親自見到。那種遙遠的呼喚和或許能親自一見的沖動使我內心難以平靜。
我一向是一個內心不太安分的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教書,這使我有機會向莘莘學子傳授知識,同時也向他們坦露我對某些觀點和社會現象的存疑,并與他們有較多的交流和切磋。在這種平靜的生活當中,我與學生們之間完全超越了所謂的“代溝”,體驗到了教學相長的樂趣。但是我也很容易厭倦一成不變的生活因此這種專心致志的教書生活不大會超過七八年。七八年的時光一過,就會出現日常生活中的“七年之癢”,我會對如同復印機印出來的每天雷同的生活感到厭倦。在過去的生命中,我似乎被一種宿命的力量所左右,不時地“游走”,而不愿意像一頭拉磨的驢子那樣,每天走著一成不變的軌跡。
這一次南美洲的游走是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