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給孩子最全的禮儀教育(簡體書)
滿額折

給孩子最全的禮儀教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父母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呢?《中國好教育叢書:給孩子最全的禮儀教育》從“禮儀開啟孩子的社交人生、社交定律、容姿、言談、家庭禮儀、待客做客之道、尊師禮儀、同學相處禮儀、校園禮儀、通訊禮儀、出行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等12個方面,全面總結了禮儀教育的133個細節。這些細節,有原則,有方法,還有深層次的探討,等等。父母如果能夠掌握並活用這133個細節,就一定會掌握禮儀教育的精髓,把孩子培養成為懂禮儀的好孩子。

作者簡介

張端然,資深家庭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暢銷書作者,傳統文化愛好者、傳播者,國內多家知名教育網站特約家庭教育專家。曾任一線教師多年,多次被評為“優秀青年教師”等,現專注於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問題的研究與寫作,善於從根本處解決當今家庭教育中的各種問題。出版家庭教育著作多部,如《中國好教育》叢書、《不打不罵培養男孩的100個細節》、《不嬌不慣培養女孩的100個細節》等,深受廣大讀者好評。

名人/編輯推薦

好的禮儀教育,應當如春風一般,慢慢吹拂過孩子的內心深處。所以,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必須刻板地學習各種禮儀,而是引導他去感悟禮儀所帶來的美好感覺,讓他發自內心在交往與處世中注意禮儀,從而自動自發地、持久地學習禮儀。
張端然主編的《給孩子最全的禮儀教育》是一部禮儀教育寶典,133個關鍵點,全面提升孩子的素養,讓孩子有禮走遍天下。

古人講:“不學禮,無以立。”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學禮儀、禮節,在社會中就難以有立身之地。禮儀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重要前提,如果一個人不懂得社交禮儀,那他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就會增加許多障礙。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并以“禮義之邦”著稱于世,這里說的“禮”,指的就是禮儀,而“義”則指的是道義、情義、恩義等。一個人如果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知禮、行禮的人,那么,幸福的生活就在不遠的將來等著他了。
孔子說過:“禮之于人,猶酒之有襞也。”對于人們來說,禮就如同美酒有了皺褶,波光粼粼,煞是好看,兩者相輔相成。一個舉止優雅、彬彬有禮的人,更容易得到周圍人的欣賞和認同,也能獲得更多機遇。正如一位哲人所說,那些明智的和有禮貌的人們,他們特別謙虛謹慎,從不裝腔作勢、裝模作樣、夸夸其談、招搖過市。他們正是通過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言語來證實自己的內在品性。的確是這樣。而一個不懂禮儀的人,通常表現得舉止粗俗,不懂得尊重他人,這種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很難獲得他人的尊重。
禮儀絕不是一些刻板的虛文假套,它是一個人修養和品味的體現,是他內心世界的表征。哲學家認為,粗暴無禮是內心虛弱的人貌似強大的手段,相反,和藹可親則是一個人充實和自信的表現。事實上,對待別人要禮貌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講究禮儀是人與人之間交往不可缺少的行為規范。而且人與人之間互相觀察和了解,一般都是從禮儀開始的。
禮儀是社會交往中的行為規范,也是人們個人修養的顯現。如果缺少了禮儀,一個人會讓別人視為缺乏修養而被排斥,甚至惹出不愉快的事情來,自己也得不到絲毫好處。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僅僅因為一個禮儀細節的疏忽,一個十分有利的合作就會喪失。
總之,一個人懂得禮儀,并依禮而行,不但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自己也會得到不少方便,使個人素質大大提高。
對孩子而言,“禮”也顯得尤為重要。不管是懂禮貌、遵守禮節,還是擁有得體的禮儀,都能讓他變得更讓人喜愛。所以,父母不能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要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禮儀,要讓他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懂禮儀的人,知禮、行禮,以禮待人。
要知道,一個懂得社交禮儀的孩子,會隨時以一種“有教養”、“有風度”、“有涵養”等等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這樣的孩子受關注的程度顯然比一般的孩子要強很多,當然也就會有人緣。這樣,無形中就給孩子在溝通技巧方面增加一個有力的砝碼。
那么,父母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呢?
這本《給孩子最全的禮儀教育》回答了這個問題。本書從“禮儀開啟孩子的社交人生、社交定律、容姿、言談、家庭禮儀、待客做客之道、尊師禮儀、同學相處禮儀、校園禮儀、通訊禮儀、出行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等12個方面,全面總結了禮儀教育的133個細節。這些細節,有原則,有方法,還有深層次的探討,等等。父母如果能夠掌握并活用這133個細節,就一定會掌握禮儀教育的精髓,把孩子培養成為懂禮儀的好孩子。
好的禮儀教育,應當如春風一般,慢慢吹拂過孩子的內心深處。所以,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必須刻板地學習各種禮儀,而是引導他去感悟禮儀所帶來的美好感覺,讓他發自內心在交往與處世中注意禮儀,從而自動自發地、持久地學習禮儀。
非常希望透過這本書,把禮儀教育的方方面面展示出來,也希望父母能借此給孩子最全的禮儀教育。最后,衷心祝福您和您的孩子!
編者

目次

第一章 禮儀——開啟孩子的社交人生禮儀,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表現給外人看的行為狀態,所以禮儀在社交中顯得格外重要。當一個人能擁有良好的禮儀表現時,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分就會大大提升,這也有助於他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而對於孩子來說,良好的禮儀就是開啟他社交人生的一把金鑰匙。1.社交禮儀造就好的人際關係2.什麼時候教孩子學社交禮儀3.文明社交風氣和不良社交習氣4.孩子不能在外有禮在家無禮5.教孩子擺脫社交恐懼的心理6.社交的原則——真誠與尊重第二章 社交定律——不可不知的交往法則生活中,每個人每天可能都需要與各種各樣的人交流,這其中就存在一些交往法則,如果不懂法則或者亂用法則,就可能影響最終的交往效果。社交並不是簡單的人與人的碰面,我們也要將這些交往法則都教給孩子,讓他巧妙地利用法則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7.首因效應:第一印象非常重要8.近因效應:最新的認識會掩蓋以往的評價9.暈輪效應:警惕交往中的“以偏概全”10.互惠定律:互助互利才能皆大歡喜11.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與贊許會創造奇跡12.同理心原理:懂得設身處地理解他人13.海格力斯效應:讓寬容增加個人魅力14.示弱效應:適當地“求救”,請人幫忙15.刺蝟法則:與人交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16.登門檻效應:與人交往不要操之過急17.超限效應:物極必反,過猶不及第三章 容姿——孩子的形象價值百萬形象是每個人的外在標簽,雖然“以貌取人”可能會出現誤判,但不得不說一個良好的形象的確可以給個人加分。一個人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有可能給他帶來機遇或“幫”他帶走機遇。所以,孩子的形象也價值百萬,禮儀教育也要從教他擁有較好的容姿開始。18.孩子的穿著方面是有講究的19.要孩子務必注意個人衛生20.坐姿:坐出端莊與穩重來21.站姿:站出健康與自信來22.蹲姿:蹲出得體與優美來23.走姿:走出自然與大方來24.教孩子學會恰當地運用手勢25.教孩子學會用眼睛“說話”26.微笑是孩子最好的“名片”27.教孩子遞物與接物的禮儀28.指導孩子改掉不雅的小動作第四章 言談——這樣說話才更得體第五章 家庭——孩子在家也要講禮儀第六章 待客做客——教孩子掌握主客之道第七章 尊師——與老師的應對進退之禮第八章 同學——與同學的應對進退之禮第九章 校園——如何在校園裡講禮儀第十章 通訊-E時代更要講禮儀第十一章 出行——有禮走遍天下都不怕第十二章 公共場所——落落大方,得體有度

書摘/試閱

10.互惠定律:互助互利才能皆大歡喜
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與人之間存在著這樣一種關系,“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信任就會被信任,懷疑就會被懷疑。愛就會被愛,恨就會被恨”。給這種關系起一個名字,這就是互惠定律。
曾經有一位心理教授做過一個小實驗,他買了一些明信片,又隨機選擇了一些人,然后按照他們的地址給他們每人寄去了一張明信片。一段時間后,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給他回寄了一張明信片,盡管他們并不認識他是誰。
而且,這些人也壓根兒沒想著要去打聽一下這位教授是誰。大家普遍的心理是,可能是自己忘記了他是誰,或者是因為什么原因他才會給自己寄明信片。不管怎樣,自己都不能欠人情,所以回寄一張準沒有錯。
這就是互惠定律的表現,如果從別人那里得到了好處,那么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想著應該回報對方一下,即我們所說的“禮尚往來”,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人際交往中一個不成文的規則,沒人可以只收獲不付出,互助互利才能皆大歡喜。
孩子正處于人際交往的積極期,為了保證他能擁有更多的朋友,我們也要將互惠互利的原則講給他聽。
要提醒孩子,當他人向他表示友好時,他不能冷冰冰地拒絕,面對他人的微笑,最起碼他也該回一個微笑;如果朋友送了他小禮物,要想著日后也找機會還一個禮:如果對方幫助了他,除了表達謝意,日后當朋友需要幫助時,他也要能及時伸出援手;等等。
有的孩子可能認為,“別人對我好,很正常”,但是這種理所當然的想法卻并不實際。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親人,沒什么人會理所當然地對任何人好,若要在社會中更好地生存,若要在交往中能游刃有余,就需要遵守這個互惠互利的原則,就像廣告語中所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孩子應該時刻心存感恩,要記得他人對自己的好,并時刻想著奉獻自己的一份愛。無論是新朋友還是老朋友,他都應該有互惠心理。
如果是新朋友,彼此間的互惠行為會拉近雙方的距離,讓雙方盡快度過磨合期,變得彼此熟絡親密起來。
而如果是老朋友,有的孩子可能會覺得“老朋友誰跟誰,彼此也就用不著互惠了”。事實恰恰相反,正因為是老朋友,才越發不能忘了互惠。否則,如果孩子總是從朋友那里獲得好處,而自己從來都不付出,日子久了,老朋友也會離他而去,彼此也就變成了陌生人。不過老朋友的互惠不用太過著急,否則也顯得生分,孩子可以將時間拖得略微長一些,等到找到合適的機會后再予以回報。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好像是小時候玩的蹺蹺板,不能總是讓自己蹺到天上去,也該使一使力,回報一下別人。彼此交替“給力”,才能達到互助共贏的最佳結局。
11.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與贊許會創造奇跡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他擁有高超的雕刻技藝。因為不喜歡那些凡間女子,于是他便用自己神奇的雕刻技藝雕出了一尊美麗的象牙少女雕像。
皮格馬利翁將自己全部的熱情、精力以及愛戀,全都賦予了這尊雕像,并像對待自己的妻子一樣去愛她,他不僅給她穿上了漂亮的服裝,用美麗的裝飾品裝扮她,還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加拉泰亞”,他甚至祈求神明,想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
愛神阿芙羅狄忒最終被皮格馬利翁的深情所打動,賜予了這尊少女雕像生命。從此,皮格馬利翁便和加拉泰亞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是一種能利用熱切期望而使幻想變成現實的神奇的效應。如果放在人際交往中,那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暗示”。當我們期望別人成為自己所希望的人時,就多向他傳遞那種積極的信息,培養他的信心,給他改變的能量,受到鼓舞的人也許就能真的向那個方向努力,并最終真的讓希望變成現實。
所以,孩子在與人結交過程中,別總是抱怨對方怎么怎么不好,也別因為朋友又一次做得不對就開始疏遠甚至抱怨連連,完全可以通過給對方一個期望,來幫助對方進行改變,最終實現孩子所期望的結果。 比如,和朋友交往過程中,當朋友做錯了的時候,不要批評與指責,可以給他一個暗示,用自己的期望來給對方一個扭轉劣勢的時機,同時也要多鼓勵對方,當朋友按照他所說的做到了也改正了錯誤時,最好給他一個夸獎,這樣也能讓對方明白自己現在的做法是正確的。
不過,孩子不能總是頻繁地對朋友提出什么要求或希望,否則也會引發對方的反感。因為人際關系中,朋友之間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誰總是要求誰的情況。孩子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也是一個彼此磨合的過程,彼此間可以說一說希望獲得那樣的友誼發展,然后彼此一起向那個共同期望去努力,這才有助于建立讓所有人都感到舒服的友誼關系。
另外,這個皮格馬利翁效應也適用于孩子自身,他可以對自己有一個期望,向自己傳達一個積極的信息,自己先要充滿自信,然后逐漸做得更好。
在使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時,孩子不能夸大期望,也不能夸大贊許,要有符合實際的合理期望值,同時這個期望也要是可操作的,是經過一番努力就能實現的,這樣他的期望才不會落空。
P19-2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