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景德問瓷(簡體書)
滿額折

景德問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
優惠價
87204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問系列:景德問瓷》從景德鎮的人文、地理環境和瓷文化入手,勾畫了景德鎮風情與景德鎮瓷文化豐富內涵,細膩地描述了景德鎮這一水土宜陶的靈秀之地,從瓷器的燒制、傳統瓷器珍品、帝王的喜好、民間的流行、海外的傳播等諸多方面系統地講解了景德鎮瓷器的原料採集、成形、裝飾、品種、傳播、影響,帶領瓷、瓷藝、中國傳統文化、人文地理的愛好者進入景德鎮瓷韻的世界,感悟瓷中百味。

名人/編輯推薦

這本《景德問瓷》,是伯仲近幾年對瓷器發生興趣以來,對其進行潛心研究和數次進出景德鎮探訪的產物。所謂“問”者,既有對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的敬畏,也包含有對陶瓷魅力進行探究的持久興致。輕叩古瓷的清泠聲響,那杯中飄香的醉人美酒,壺中氤氳的誘人茶色,個中三昧,難以言傳;讓我們走進景德鎮,近距離地領略這片“宜陶之地”,感悟瓷中的萬種風情。

為瓷而生
在富饒美麗、水系縱橫的贛鄱腹地,一座古城,平靜地躺在昌江岸邊,她就是有著“中國瓷都”之稱的景德鎮。
景德鎮是一方為瓷而生之地,在散布古窯的溪水河灘、工匠忙碌的窯房畫房、青石板鋪路的小巷里弄、青花路燈裝飾的城市街道,處處都能體會到瓷的存在。追溯景德鎮瓷的足跡,風采流芳,已是跨越千年。她靈動并富有韻味,在點滴問記錄了華夏文明興盛的陶瓷文化。《江西通志》記載,景德鎮,宋真宗景德年問置鎮,因燒制青白透亮的青白瓷,而“天下咸稱”。元代,忽必烈在景德鎮設置“浮梁瓷局”燒制瓷器,此時景德鎮創燒出被后人稱為“國瓷”的青花瓷,一改先前中國瓷器仿玉類銀的局面,在熊熊窯火中將瓷上詩情——花卉、山川、人物、鳥獸圖案幻化為現實。從明代開始,景德鎮成為天下的制瓷中心,青花、斗彩、三彩、五彩各式釉上、釉下彩風靡一時,形成“陶舍重重依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的壯觀景象,并隨著海上瓷路的傳播“施及外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好古求奢,景德鎮工匠投其所好,工藝創新的同時,不斷仿燒歷代名窯佳器。乾隆年間燒制的一件86厘米高的大瓷瓶,整個器物采用了16種施釉方法、17層紋飾,集高溫、低溫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體,其燒造工藝繁復至極,至今無法復制。
今天的景德鎮,在經濟發展大潮中,傳承千年的古色漸漸褪去,但一脈相承的制瓷技藝和文化血脈,卻并沒有斷流。作為全國最大的集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瓷器產品集散地,景德鎮的瓷器分銷點已遍布全國及世界各地。作為公認的“瓷都”,景德鎮始終是我們尋瓷之根,品瓷之源。
這本《景德問瓷》,是筆者近幾年對瓷器發生興趣以來,對其進行潛心研究和數次進出景德鎮探訪的產物。所謂“問”者,既有對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的敬畏,也包含有對陶瓷魅力進行探究的持久興致。輕叩古瓷的清泠聲響,那杯中飄香的醉人美酒,壺中氤氳的誘人茶色,個中三昧,難以言傳。讓我們走進景德鎮,近距離地領略這片“宜陶之地”,感悟瓷中的萬種風情。

目次

第一章景德鎮江南有雄鎮浸在江南宜陶之地浮梁往事走進瑤裡人文樂平第二章禦貢瓷帝王引瓷尚與皇家結緣明清國器第三章巧天工浮期梁巧燒瓷陶成雅器制瓷成俗景德名匠譜第四章賞瓷珍佳器冠古今瓷中“玉韻”剔透玲瓏瓷永不凋零的青花柔美的東方瑰寶第五章行天下妙瓷動四方行于九域施及外洋第六章瓷之用世人皆得用食中天地——瓷與餐具銜杯長飲——瓷與酒具引茶發香——瓷與茶具

書摘/試閱

陶瓷是景德鎮的立市之本、稱都之源。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始于漢,起于唐,興于宋,至明清達到鼎盛。千百年來,景德鎮窯火生生不息,昌江水清流滾滾,陶瓷文化之河源遠流長。清人藍浦在其所著的《景德鎮陶錄》中說:“景德鎮水土宜陶,陳以來土人多業此。”水與土是景德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也是構筑瓷都的基礎。
景德鎮的水來自昌江,昌江水發源于安徽祁門縣大洪嶺深處,匯集東境、西坑兩條支流注入倒湖,再由倒湖向西南逶迤入市境,經鲇魚山出市境,經鄱陽縣注入鄱陽湖,沿途還有三條支流匯入。這些大小河流組成了網絡狀的昌江水系,全長253公里。昌江自北向南,蜿蜒而下,在景德鎮穿城而過,形成了“一水中開”的地理特點。
很早的時候,景德鎮人就認識到河流的巨大動力,工人們利用天然水流的落差,在許多支流上安裝了水輪和水碓。滾滾流水,順勢奔涌,沖動水輪,帶起臼杵春瓷石。據史料記載,最盛時,水碓超過6000只。每當春夏水發,車輪飛轉,水碓起揚,碓聲隆隆,真可謂“重重水碓夾江開,未雨殷傳數里雷”。
制瓷離不開水,運輸亦然。歷史上,無數精美的瓷器經昌江之水走向世界,傳播中國的瓷文化。由于水路運載量大,景德鎮所需要的原料、燃料、農副產品都要依靠這條水道。景德鎮自明以來運送御瓷均由水路,所以古代昌江水上運輸繁忙。古人有詩曰:“坯房挑得白釉去,匣廠裝得黃土來。上下紛爭中渡口,柴船才攏槎船開”;“茅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這些詩句正是當時景德鎮瓷業生產和瓷器貿易繁忙的真實寫照。為了運輸和搬運的方便,長期以來景德鎮沿河建窯,沿窯成市,整個城市沿著昌江兩岸呈長龍形延伸。經專家調查發現,景德鎮的昌江支流上,也有不少古窯、古礦分布。南河湖田窯和西河大洲礦,便為其中的代表。可見水資源對景德鎮陶瓷工業的發祥與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作為景德鎮的“母親河”,昌江水滋潤了流經的山林、田野和“宜瓷”的土地。她連接著過去、現在和將來。
昌江彎彎繞景德,而景德鎮瑤里高嶺村外卻是另一番景觀:山是白色的,路是白色的,礦洞是白色的,甚至連南河的河床也是白色的,這道風景線被人們稱為“青山映白雪”。這些“白色”就是被譽為瓷土之源、瓷土之根的高嶺土。高嶺土俗稱瓷土,呈白色,其礦物組成除高嶺石外,還有大量的石英和云母。其含雜質時可呈黃、灰、玫瑰等色,耐火高達1735℃,是制作瓷器的最佳原料。高嶺土與瓷器有密切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它是瓷都的代名詞,因為如果景德鎮沒有優質的制瓷高嶺土,就很難成為千年的瓷都。這里到目前還留有元、明、清古礦坑和數百萬噸尾礦,而這個海拔800米的小山村,也因出產高嶺土而聞名于世。
早在清乾隆年間,為乾隆祝壽的英國使節馬戛爾尼在《旅行日記》中寫道:“景德鎮——這是大清國最著名的主要瓷器產地,距我們的旅程并沒有很大距離。我們最好去拜訪這個世界著名的城鎮,這是最稱心如意的,但是我們卻不能如愿。”與其同行的化學家吉蘭博士在關于《中國化學和醫學、外科的觀察報告》中寫道:“我是沒有能幸運地觀察中國瓷器生產,它們以前在歐洲是如此享有盛譽,以至到現在,中國瓷器制造還是最優秀的。它的卓越而優秀的技藝關鍵是瓷土和高嶺土的純度……”
中國曾有過點石成金的神話,那是生活處于困境的人們對富裕的渴望。而一代又一代的景德鎮人,點土成金,把普通的泥土,變成貴如黃金的陶瓷。
景德鎮地處內陸,依靠完備的制瓷原料,燒制出適應不同火候的瓷器,以不熄的窯火撐起一座千年城市的興盛,不得不叫人感嘆。
P8-1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