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上海美專音樂史(簡體書)
滿額折

上海美專音樂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上海美專音樂史》記載的諸多內容,是各種音樂史研究專書中,從未面世的音樂歷史事件與人物,例如中國出版的第一份音樂教師的專業期刊、中國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音樂辭典、中國第一部以西洋歌劇體裁創作的歌劇等等,這些開創性的音樂成就,是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師生創造的。上海美專的音樂教育歷史上,還培養出許多著名的音樂家。

名人/編輯推薦

《上海美專音樂史》勾勒出民國時期上海美專音樂教育的整體脈絡,同時也是中國早期專業音樂教育和師范音樂教育的縮影。

目次


前言
第一章上海圖畫美術院的肇始
第一節時代氛圍與教育背景
第二節梗名變革與校址遷涉
第三節校長更替與領導概況
第四節校董會的產生與職能
第二章校歌的產生與演變
第一節上海美專校歌的產生
第二節美專校歌二次修改
第三節校歌最后的定稿
第四節存疑的美專枝歌
第三章學科設置與課程安排
第一節上海美專學科設置
第二節暑期講習會音樂班
第三節藝術師范音樂學科
第四節音樂系的課程安排
第四章音樂學科領銜人傳略
第一節音樂學科開拓者劉質平
第二節歷屆音樂系系主任傳略
第三節藝術教育系領導者介紹
第五章教學實踐與學術研究
第一節音樂創作與實踐演出
第二節菱專學術刊物橇迷
第三節名流政要的學術講演
第六章美專學刊《音樂教師的良友》
第一節美專氛圍中的音樂學刊
第二節《音樂教師的良友》評析
第三節學刊續集的出版印行
第七章上海美專的音樂教師
第一節民國教育經費概述
第二節上海美專的教員待遇
第三節美專音樂師資格局
第四節美專音樂名師傳略
第八章上海美專的“音樂高足”
第一節上海美專生源概速
第二節初顯文才的錢仁康
第三節踏上歌壇的喻宜萱
第四節傾心于表演的趙丹
第五節康謳與《大陸音樂辭典》
第六節美專部分音樂畢業生傳略
第九章中國第一部音樂辭典
第一節中國早期音樂工具書概述
第二節《音樂辭典》的三個版本
第三節編者劉誠甫其人其事
第四節學術界對《音樂辭典》的評論
第五節重審劉版《音樂辭典》
第六節劉版《音樂辭典》的歷史價值
第十章中國早期本土歌劇《秋子》
第一節黃源洛與歌劇《秋子》
第二節故事梗概與劇本誕生
第三節《秋子》的音樂創作特色
第四節多次上演的空前盛況
第五節毀譽參半的社會評價
第十一章陳小魯與《皮簧琴譜》
第一節《皮簧琴譜》的體例及內容
第二節作者的從藝背景
第三節陳小魯其人其事
第十二章上海美專電影名人風采
第一節電影導演與明星演員
第二節攝影藝術與電影美術
第三節動畫片與萬氏四兄弟
第十三章上海美專畢業紀念冊
第一節尋覓歷史的手跡
第二節畢業紀念冊編撰宗旨
第三節紀念冊內容體例
第四節畢業紀念冊經費來源
第十四章政治活動與校園生活
第一節美專校園內的政治活動
第二節抗戰賑災中的師生行為
第三節學生社團的積極作用
第四節校園內的文體活動
第十五章上海美專音樂教育紀年
第一節學步中的藝術教育
第二節音樂教育的開端
第三節美專音教輝煌期
第四節三十而立成熟期
附錄:上海美專音樂文論集萃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三節美專音樂師資格局
從所見資料梳理推定,上海美專的音樂教育是從民國十年(1921年)的暑期訓練班起始。翌年,暑期班學員人數大增。這兩期訓練班音樂專業的教師除了圖音系主任劉質平外,還有張湘眉和潘伯英。張湘眉,廣東番禺人,在上海美專任教期間,家住上海法租界寶昌路仁和里。潘伯英,字縵操,江蘇江陰人,音樂教授,家住無錫縣北涸鎮[1]。
在1924年出版的高師第一屆畢業紀念冊上,還發表有四篇音樂專業的文章,分別為路瘦梅《音樂與人生》、俞家康《國樂略說》、卜超《音樂上簡譜與五線譜的價值》、鄭宏模《音樂的基礎知識》,并分別刊發有教師的照片,由此可以說明,當時上海美專音樂學科至少已有6位以上音樂專業的教師在任。美專音樂學科是否還有其他教師教授音樂,暫時沒有任何資料佐證。
從現有的歷史文獻和檔案可以看到,上海美專的音樂學科隨著全國教育大背景和本校學則(制)的改變,也在不斷地調整、充實、更新。從早期的教師名冊和學校刊物上得知,學校曾聘沈淑清為音樂兼英文教授,姚昆治、吳特民、劉茂華、韓傅煒等人曾經在校工作(或兼職,或撰發音樂文論)。民國十二年六月(1923年6月),上海美專新制第十四屆學員畢業,在畢業紀念冊標注出一批音樂專業教師的名單,包括吳夢非,任校教務委員會主任兼藝術教育系主任;湯鳳美,任校教務委員會委員(家住上海慕爾鳴路舁平街241號);名冊上還有麋鹿萍、宋壽昌、呂震坤、史耀振、丁善德、衛仲樂、張拾之、金律聲等教師。從這份材料來看,這一階段上海美專的音樂學科發展迅速。新制第十四屆以后,又有多名教師入校工作:劉蕙佐(江蘇無錫人,在上海美專任教提琴專業,當時家住上海閘北宋公園路西興里4號);許安珍(聲樂教授,家住上海城內縣后街65號);郭志超(鋼琴教授,家住上海呂班路萬宜坊86號);惲杞(江蘇武進人,聲樂助教)。
關于音樂教育家丁善德曾任教于上海美專的情況,我們是從以下幾份文獻資料上覓得的。上海美專第十六屆畢業生紀念冊的教師名單中錄有他的名字,使人疑惑的是所授課程是聲樂課,他的家庭住址欄上是“上海甘世東路甘村二二七號”。丁善德是國內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曾任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他是以音樂創作和教育而聞名國內外,現在一批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如陳鋼、何占豪、王酩、馬友道、王西麟等均出自他的門下。譽滿全球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陳鋼、何占豪作曲,創作于他們的學生時代)、大提琴協奏曲《嘎達梅林》(馬友道創作)等,都是在丁善德這位主課教師的指導下創作的。
丁善德也曾以鋼琴家的身份出現在音樂舞臺。1935年5月11日,丁善德在上海新亞酒店禮堂舉辦鋼琴獨奏會[1],演奏了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肖邦的《波蘭舞曲》、李斯特的《第六匈牙利狂想曲》、格里格的《鋼琴協奏曲》以及賀綠汀的《牧童短笛》等中外經典鋼琴曲。演奏會觀眾來賓達800余人。有學者稱,這是中國鋼琴家舉辦的第一個獨奏音樂會。如果說丁善德作為鋼琴家身份,教授鋼琴課程十分合理,那為什么他又在上海美專任教聲樂課?這是完全不同的兩類表演學科。
在檢索到的幾份有關丁善德的資料中,朱健撰著長達萬言的介紹丁善德的文章是篇幅最長的傳記。撰稿者朱健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是一位治學嚴謹的音樂學家,他的著文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在這篇長文中,敘及丁善德在國立音樂院求學時,原先的專業主科是鋼琴:
“當時考慮到畢業后可能去中學教書,應該學點唱。于是在修完琵琶副科,就選聲樂為副科。1930年學校正好又聘了一位俄籍著名聲樂教員蘇石林(Shuslin),他就被分配在他班上,沒想到他的歌喉在老師出色的指導下,竟然大放光彩,蘇石林甚至要他在學生音樂會上演唱,請查哈羅夫擔任鋼琴伴奏。他的演唱轟動全校,有人規勸他以聲樂為主科,并說將來必然大有作為。但他還是堅若磐石,始終以鋼琴作為他的主攻方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