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幻城
滿額折

幻城

定  價:NT$ 360 元
優惠價:9032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6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一本如同中文世界的「小王子」般的小說。九十一個章節,各個篇幅簡短,主角的對白卻往往富含著深刻的寓意。

內容講述一位在太空中旅行的王子(距今八百年後),回憶著前半生在地球上生活與成長的記憶(二十世紀)。文中充滿了各種人類生活、文化議題的討論,關於藝術、關於美食、還有政治、宗教與愛情。其中,對於美食的描述頗多,多少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情境與家世背景。

除了主人翁與其他角色的各種議題談話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這些談話之中,反映了未來生活在太空中的人類,其實要處理或追求的不是科技的進步與外星生物的接觸過程,相反的,是在無限的時間與空間之中,人類如何面對自己,如何找尋存在的意義?

西元3069年
地球沒有國家之分、戰爭也消失了
唯一的統治者將王子送入太空
踏上目的地成謎的旅程。。。

王大閎塵封半世紀的手稿。
華人建築界,等待最久的小說。

這不是一本你所認為的「科幻小說」
卻是把你從想像的世界帶回人間
思索與體會人生所有美好感受的寓言
一如作者所言:

... 希望提供的乃是喜悅,如春風一般吹化罪惡的瘴氣和恐怖主義的威脅,
一束增加身、心、靈歡欣的生命之花。(王大閎)

本書特色 

在這本書所要呈現的未來世界,並沒有一般科幻小說所具備的那些技術、科技、想像的內容,就如同作者自序所言:「讀者在本書中不會找到任何離奇的策劃、陰謀、暑殺、外星怪人或星際戰爭。作者希望提供的乃是喜悅,如春風一般吹化罪惡的瘴氣和恐怖主義的威脅,一來增加身、心、靈歡欣的生命之花。」此一註解,也正呼應了書名「幻城」﹝PHANTASMAGORIA﹞一般,將生命看作如同不斷在變化的幻影的過程,其實正是作者對於生命的一種觀點、態度。

同時,這樣一本很不科幻的科幻小說,其實也正反映了現代科幻作家對於此類別小說的一個定義,或許可以做為此書在意義上的貼切註解。科幻作家劉慈欣:「科幻本身最關注的應該是人與自然的關係‧‧‧科幻把文學重新與宇宙聯接起來,讓人與大自然關係重新進入文學,這確實是文學的一個超越自戀的機會。」另一位,科幻作家王晉康則說:「(科幻小說的最核心的價值)是立在科學理性的平台上思考人性(包括群體的人性)和人類的命運。」

作者簡介

王大閎

1918年7月6日生於北京,於上海與蘇州長大。父親是王寵惠。蘇州景海小學畢業後,先後就讀於南京金陵中學與蘇州東吳初中。1930年,隨父親前往海牙工作,進入瑞士栗子林中學(或稱夏德乃中學、夏德美中學)就讀,1936年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他原先主修機械,後來則改為建築。1941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攻讀。

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系學士與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的背景使他成為台灣第一位完整接受西方現代性建築教育的建築師[1]。而在哈佛大學研究所就學時,受教於德國現代建築大師沃爾特•格羅佩斯(之前擔任包浩斯校長)與密斯•凡•德羅,也與另兩位知名建築師貝聿銘與菲力普•強生(Philip Johnson)是同班同學。

名人/編輯推薦

~~~伊格言~~~
 
或許是創作年代的關係?極特殊地,《幻城》這部科幻小說充滿了真空管唱機般的懷舊氣氛。
用我的話來說,是的,這是一本「古典時代」的美麗小說;而同樣奇異的是,它竟是一部以紓緩的、田園詩般的語調試圖訴說藝術(如此暴烈之物)、存在(如此深沉之物)、時間(如此神祕之物)與孤寂(如此冰冷之物)的小說。那像是一座有著廣闊平原的小行星,舉目四顧,不見其他生物,而抬頭仰望亦不得見藍色天幕;無垠的太空無遮蔽地直接展現在你眼前。在無始無終的飛行之中,繁星閃爍,時間以空間的形式存在,然而終究沒有什麼是能佇留的。
 
──伊格言(小說家.《噬夢人》作者)

~~~謝宗哲~~~
 
幻城:A Poetic Architect ‘s Odyssey[1] 謝 宗哲
迪諾躺在床上,覺得自己已經枯竭不止一次。時間穿越了他的生命,就像水從指縫間流出。
他唯一能掌握的是記憶與夢境,然而這些也終將隨時間消失無蹤。
節錄自〈38.愛麗絲〉

在接受阮慶岳老師的邀請下,我決定試著寫寫看這篇有關於「幻城」之閱讀的短文。我必須承認這並不足以成為一篇書評,而只是以作為建築的後輩與閱讀愛好者的身分,對於永恆建築詩人王大閎先生的這部小說之創作內容的讀後隨筆。恰好約莫同時,我正好看到電視台重新播放著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所主演的電影「全面啟動」,裡頭提到的Architect(建築師)被翻譯為“造夢者”,才讓我彷如恍然大悟地重新標誌了“Architect”的身世與血統,再次確認了建築師除了具有外在物理世界中進行構築的熱情之外,內在深層意識裡也悄悄地存在那股渴望著形塑出夢境所繫之幻城的鼓動。因著這個宛如天啟般的觸發,我才終於覺得可以開始試著來談談這部由永恆的建築詩人之文字寫作的一些我個人的看法。

這部小說一開始以科幻的形式拉開序幕。雖然我並不了解作者是在何時落筆寫成這部作品,不過可以理解的是在他正值青年而充滿創作才氣的那個年代(約莫1950~1970),正是結束了世界大戰,世界“相對”歸於平靜,隨著高科技的進展與經濟的復甦讓人類開始將夢想拓展至太空的黃金時期,因此有這樣的書寫可以說毫不令人意外。有趣的是,若把閱讀比喻為在文本中的散步,那麼在途中所邂逅的歷史人物與傳說中的事件、經典藝術作品的觀照與古典音樂名曲的圍繞,這讓我想起自己曾經讀過的「蘇菲的故事」,作者同樣以相對輕鬆的故事線來鋪陳原本相對沈悶的哲學發展脈絡與主要思想;而安藤忠雄的名作「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一書中也以旅人的身份從1960年代開始在世界不同的都市裡親身經驗了當時的藝術流派與各種文化現象。

因此這部作品對我來說有股難以言喻的熟悉度與親近感。而這種置身於太空的某種屬於人類的終極浪漫,那麼當然就又不得不讓我想起那部於1968年由Stanley Kubrick 所拍攝完成的史詩式電影「2001太空漫遊 (2001:a space odyssey)」裡,隨著人類的進化而折返前往宇宙、試圖追索生命源頭的那種處境當中。而採第一人稱的敘事口吻讓主角迪諾(今世)與赫基(前世) 的雙線平行並置並在時空中交錯重疊的手法,毫無疑問的更是我熱愛的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也擅長使用的方式。

我認為王大閎試圖透過這樣的方式來仿擬現實處境的投射與曾經有過的甜蜜生活觸感:一是表象意識中的現實與想像,而另一面則會是潛意識中的盼望或者逝水年華中的追憶。我尤其喜歡那些“前世”的生活剪影,那當中呈現出某種令人懷念的色彩、香氣與溫度,讓我得以與大師共享了那個我未能夠親身體驗的、那份對於無比美好之年代的指涉。

回到整個故事的主軸,所有的一切還是來自於迪諾身為王子所必須接受之教育訓練的這場航向浩瀚無垠之宇宙的太空之旅。這樣的架構之得以成型無疑便來自於「壯遊(Grand Tour)」這個從文藝復興時代之後歐洲貴族子弟進行的一種歐洲傳統的旅行,可視為一種教育性的成年禮。其主要價值,據信一方面是接觸古代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遺產,一方面是接觸歐洲大陸的貴族和上流社會。此外,它提供了唯一的機會,觀看特定的藝術品,以及聽到某些音樂。

一次壯遊可能會持續幾個月到幾年,通常有博學的嚮導或導師陪伴。因此在書中的登場人物設定上可以說完全符合這樣的一個格式。接著故事被裂解為迪諾與其前生回憶錄中的基赫,在我看來是一個現在式的、或說對於可及的近未來之現況的遙想式寓言。在太空船梅杜莎進入宇宙的那個永無止境的旅行狀態裡除了暗指當代生活中的苦悶、而藝術方是終極的救贖之外,似乎也觸及了人類文明的未來究竟何去何從的省思,以及對於生命意義與本質的凝視及信仰上的永恆的答問;另一方面,透過“回憶錄”的這個時光機器,也讓自己的分身,也就是迪諾的前世基赫這樣的一個角色,仔細回味吟詠那些青春歲月中的痕跡:生活片斷的各種細節(包含與祖母之間的深刻情誼)、青少年懞懂時期對於性與愛的探索與追求、與摯友們在各種旅行與生活體驗上鉅細靡遺的描述…..等等。

我彷彿在建築詩人的筆觸下,也進到了能夠感同身受的時空場景裡。那就宛如是一留神時已經永遠失去,只有記憶依舊新鮮而清晰的青澀而甜美的歲月。這種感情的記憶,無疑會他在面對漫長人生旅程中最為溫暖的安慰。
這部猶如聽風的歌[2]般的斷片式散記,到處配置著無數通往延伸閱讀的窗口。那就宛如柯比意晚年神來一筆的經典作品「廊香教堂」中那片厚牆上所開啟的大大小小孔洞。光就這樣透過那道厚牆射了進來,在漫射的效果與氛圍下散發出屬天的光輝與絢爛,就彷彿天使的絮語與神諭般的訴說。

讀到最後,我想起了Stanly Kubrick於1968年接受某雜誌的專訪下對於《2001太空漫遊》的回應:
「你自由地猜測,正如你期待它當中的哲理和寓言的意義─如此的猜測顯示出在更深一層上它已經成功的吸引住觀眾─但我不想要詳細解釋《2001太空漫遊》,因為每位觀眾/讀者都有責任去追求屬於他自己的解讀……」

~~~阮慶岳~~~
 
出版緣起
王大閎先生,除了是台灣當代最傳奇的現代建築大師外,更以著深厚豐富也多元的藝術學養,為多方敬仰。而其中,已在建築界神話般傳述長久,書寫時間跨越數十年,卻一直未正式曝光,有著濃厚烏托邦色彩的英文科幻小說《PHANTASMAGORIA》(幻城),終於在同為建築界前輩王秋華建築師的翻譯下,欣喜現世。

王大閎1918生於北京。父親王寵惠是國際知名的法學專家,曾任中華民國第一任外交部長,以及行政院長、司法院長等職務。獨子的王大閎,受到嚴謹也優秀的教育,包括十三歲進入他稱為「畢生難忘」的瑞士栗子林中學、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系,與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尤其後者,他與貝聿銘以及過世不久的美國教父級大師菲立普.強生(Philip Johnson),同時受教於包浩斯創辦人、後來因避躲戰爭遷住美國的葛羅匹斯(W. Gropius),堪稱經典。
 
王大閎、貝聿銘與長年旅居德國已離世的李承寬,大概是台灣最熟悉的首批華人建築師。王與貝是同窗,彼此偶有書信往返,但一個翩然於國際政商與建築舞台間,一個據守台灣六十年如一日(王大閎來台灣後,前五十年未離海島一步),人生方向與建築態度南轅北轍。
 
王大閎的建築作品極多,例如台大學生活動中心、林語堂宅、濟南路的虹廬自宅、寶慶路的亞洲水泥大樓、登月紀念碑計畫案、外交部,其中可為代表作的大約是國父紀念館與建國南路自宅(已拆除)。
 
王大閎曾說:「國父紀念館是我最艱難的設計,而登月紀念碑則是我自許最具有深遠意義的作品。」登月紀念碑曾經引發台灣社會的熱烈迴響,由當時外交部長魏道明為首的社會名流,積極合力推動捐贈這個高逾二十層樓的優美作品,作為美國獨立兩百年的禮物,後來因台美關係與政治環境的改變,讓計畫案終於胎死腹中。
 
無論如何,登月紀念碑還是讓我們見到王大閎對人類的未來,積極也善意的某種期待態度;而他的國父紀念館與建國南路自宅,則是嘗試將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性作對語的經典作品,一個回應的是大我的文化承傳/符號,一個則是小我的生活/生命語境。王大閎曾說:「真正的中國建築,是簡樸淳厚,非常自然的,尊重現有的大環境。明朝以前的中國建築都比較單純,我在裡面住過,有印象、有感覺。」
 
王大閎的兒子王守正建築師,也以單純來形容父親:「他的生活非常規律也單純,一切事物都有著自己的位置與秩序,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還說到父親被外界傳言說很難與業主配合,王守正對此不以為然,他表示記得父親如何苦口婆心去說服業主,與如何費盡心力以期待對方能接受理念的誠懇態度。
王大閎相信人的全面向可能,除了早年翻譯並改寫的王爾德小說《杜連魁》為人所知外,私下也繪畫、作曲及寫作。而這本久被期待的《幻城》,應該就是王大閎在建築之外、最衷心也在意的創作作品。
 
《幻城》是設定在3069年的故事,九歲的迪諾王子被他統領地球的父親,送上一艘名為「梅杜沙」的太空船,開始一趟有如奧德賽般、不知終點究竟何在的探險/學習之旅。
 
這艘幾乎宛如烏托邦樂園般的太空船,迪諾有與他年齡相近、純真卻又思想成熟的同伴一起學習與生活,也有成年的神父與學者隨行,以進行教育與對話,一切都顯得舒適、健康也完整。形而上的哲學與思辯,優美的音樂與藝術,不斷地流淌在日常的生活,幾乎像是某種對古希臘文明裡,形而上與形而下的意識,理性與感性的思維,得以在日常生活裡,自然交織的嚮往兼致意。
 
確實,這樣的某種嚮往(烏托邦)與離世(太空船)特質,隱約還是會讓我想起來《杜連魁》這本小說。王爾德與王大閎兩人,其實都曾經同樣表達出歌頌古希臘所代表「全人」文明的傾向,並對由理性主導的近世代文明,有著因之的批判。王爾德所哀悼(與戲謔詛咒)的青春之美,或就是這樣逝去不復返的過往文明,而與之相對映的,是以現實目的與理性實証為主導的此刻文明,對他而言,這對比自然是極其悲哀與負面。
 
因為,在此時此刻的文明裡,青春或美都已經淪為現實交易的某種籌碼了。
 
王大閎與王爾德的差異處,即在於他的並不如此悲觀。雖然本質上兩人都以希臘文明與現代文明的對照,做出感傷似的哀悼或批判,然而王大閎依舊想寄予未知的明天,某種樂觀的期待。所以,即令完全知道人造完美太空船的外面,是「冰冷的無止境黑暗時空」,九歲的迪諾王子依舊要開始書寫他的前世回憶錄,因為他想要藉此,讓我們回返到那個「一度曾經擁有的無憂無慮的日子」。
 
小說中不斷反覆暗示透過吃藥(科技產物的追弗)而「可以控制的夢境」,與生命可重返的「靈魂再世」(非理性的神秘力量),似乎都念茲在茲地提醒我們文明的不必絕望,以及樂園依舊可以再顯。
 
而關於這樣夢境/期待的投射點,在小說中是被安排入第一人稱男孩的童年生活敘述裡,並且與原來奧德賽般的探選/學習旅程,開始以冰冷/溫暖、知性/感性的對比方式,有趣地相互輝映起來。
小說於焉開展,內容非常的豐富也深邃,隱喻與思辨不斷交織,但是這些就交由讀者們,請各自與作者做對話並解讀吧!
 
當然,這小說也不免讓我們與王大閎極其特殊的成長經驗作聯想,譬如他在蘇州的童年經驗,十三歲被父親送到瑞士求學的過程,以及在建築領域登堂入室後的迴旋轉身,所帶出來對生命意義與本質的凝看,以及對人類文明何去何從的某種憂心,在在引人聯想。
 
最後,關於這小說的結語究竟是否有具體呈現,其實猶然難以確認。在小說倒數第二章裡,眾人對航程究竟意欲何所去,再度提出質疑與討論,卻也以一種無可知亦無可問的方式終結。
 
終章時,迪諾王子反而「非常清醒,心中默默地想:原來藝術不但可以壟斷空間,也可以靜止時間。」似乎告訴我們:人類文明的無盡旅程,終點應該必須就是藝術,而非科技或他者。這樣的答案,也由迪諾王子在閱讀詩集的過程,逐漸進入小說終結的某個未明夢鄉裡,得到了作者的某些隱約暗示?
 
王大閎在1977年《杜連魁》出版時,所寫的〈幾句說明〉文章的結語裡,引用了波斯天文學家奧瑪開陽的詩句,在此我再引一次,做本文結:
 
我將我的靈魂送往上蒼,
想探知一些來世的玄奧,
不料我那靈魂回來傾訴,
我自身就是地獄和天堂。
 
附記:此書是在王大閎老師的94歲生日家宴時,我冒昧地主動探詢,而能得到整理出版的機會。後來,又得到同為建築界前輩王秋華老師的允諾翻譯,才得以與典藏合作,完成這個出版的工作。因為原稿的打字與手寫頁次的零亂,使翻譯的過程相當不容易,若非王秋華老師優秀/優美的語文能力,以及高度的耐力與專注力,本書是絕對難以如此呈現的,僅在此致上高度的謝意與敬意。
(阮慶岳/建築師、小說家)

目次

出版緣起 阮慶岳
作者序 王大閎
一、太空遊艇梅杜沙
二、新皇帝
三、艦隊命名
四、太空旅客
五、相信玄學的科學家
六、墨非的夢
七、飛翔的宮殿
八、太空遊艇的餐廳
九、雄偉的旅程
十、黑空
十一、祖母
十二、一件禮物
十三、爹爹
十四、反藝術運動
十五、固執的記憶
十六、天下太平
十七、神藥
十八、製藥過程
十九、夢境生涯
廿、打不完的仗
廿一、方城之戰
廿二、綠色的皮盒
廿三、妮克
廿四、媽咪
廿五、皮卓
廿六、捉迷藏
廿七、魔鬼的引誘
廿八、熟睡的吉普賽人
廿九、藝術
卅、伊甸樂園
卅一、茶宴
卅二、祖母請凱特飲茶
卅三、螞蟻
卅四、櫻桃樹
卅五、克萊敏
卅六、和祖母飲茶
卅七、魔鬼的企圖
卅八、愛麗絲
卅九、最可怕的敵人
四十、小星星
四十一、母系家族制
四十二、太空中的小頑童
四十三、模稜兩可的境界
四十四、祖母請客的菜單
四十五、一場約會
四十六、甜蜜的閑暇
四十七、音樂會
四十八、家庭聚會
四十九、音樂
五十、下午茶
五十一、夜間登山
五十二、森林女神
五十三、快樂的夢
五十四、東西方文化
五十五、快樂的人民
五十六、好人和壞人
五十七、飛翔
五十八、素食者
五十九、水晶禮拜堂
六十、寶石與珍珠
六十一、調匙
六十二、喬治舅舅
六十三、青草
六十四、羅密歐與茱麗葉
六十五、宵夜
六十六、草地
六十七、鍍金青年
六十八、詩和詩人
六十九、耆那教
七十、晚宴
七十一、月光浴
七十二、蝴蝶
七十三、登月日
七十四、茶餘點滴
七十五、巴別塔
七十六、與天使為伍
七十七、小鎮西施
七十八、娼妓
七十九、愛維
八十、蝴蝶泉
八十一、墨非的祝賀
八十二、鐵達尼號
八十三、命運
八十四、墨非請客
八十五、奇怪的夢
八十六、話說墨非
八十七、化石
八十八、荒蕪的莊園
八十九、現在
九十、創世紀
九十一、往何處去
九十二、寶貴的友人
譯者後記 王秋華

書摘/試閱

「……我們不再受重力監禁在地球上,但我們的自由有讓我們更開心愉快嗎?」

「窮人渴望擁有富人所有的東西。擁有的人感到煩膩和厭惡,但無法擁有的人,永遠都感到不滿足,因為他們在爭取擁有的競賽中永遠落後。」

「心智上的混亂導致價值觀的混亂。」

「政治和戰爭是成年人的遊戲,…,其實這些遊戲都很幼稚,卻無人肯放棄!」

所有的夢想與期盼均在夢中實現;日復一日,信徒因而深信自己的夢境,反而認為現實生活只是一場惡夢。

「人類有了知識,就製造了機器,變成機器的奴隸就享受更多的閑暇,把人類趕出天堂的不是上帝,而是苦悶的無聊感。」

「共產主義和聖經的新約有些相似的地方:他們都有心幫助窮人;但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也有相同之處:他們都拼命賺錢,前者賺給國家,後者賺給私人,」他喝了一口茶繼續說,「窮人貪圖富人的財富,所以永遠跟在後面追,」

「我在寫回憶錄,要把快樂和不快樂的記憶分開來,只有快樂的記憶是值得回味的。」

最不快樂的可能是上帝的選民:流浪的猶太人,被監禁,屠殺!

老人很喜歡到教堂來禱告,孩童或年輕人卻因覺得距死亡尚遠,因此離上帝也就很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