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芳荼遠播:中國古代茶文化(簡體書)
滿額折

芳荼遠播:中國古代茶文化(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68 元
定價
:NT$ 1008 元
優惠價
8787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從茶的起源、茶的栽培與製造技術、古代飲茶法和茶具、茶與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等四個部分,講述了茶是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是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文中大量詳實、專業的文字和圖片,從考古的角度講述了茶文化。

名人/編輯推薦

《芳荼遠播:中國古代茶文化》講述了中國茶葉和茶文化的傳播,對世界各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目次

緒言
中國古代的茶與茶文化
第一章 南方嘉木——茶的起源
第一節 茶的起源
第二節 瑞草之魁
第二章 精培細制——茶的栽培與制造技術
第一節 茶的栽培技術
第二節 茶的制造技術
第三章 茶事變遷——中國古代飲茶法和茶具
第一節 飲茶肇始
第二節 唐茶之興
第三節 宋茶之盛
第四節 茶風轉型
第四章 閑適雅致——茶與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第一節 名僧高士:從寺院到文士的飲茶文化
第二節 雅致生活:唐宋之后文士對飲茶文化的塑造
第三節 雅俗之間:宋以后士人對飲茶的講究與禁忌
第五章 茗香四溢——中國茶的傳播
第一節 茶的陸路傳播
第二節 茶的海路傳播
結束語

書摘/試閱



四 明清制茶工藝
明代改興葉茶,采用炒青制法,大大增進了綠茶的色、香、味,是我國制茶技術上的又一次重大發展。之后相繼出現了曬青、烘青,再發展到全炒。隨著制茶技術的成熟,勞動人民通過控制茶葉不同發酵程度,引起茶葉內含物質的變化,出現了黃茶、黑茶、白茶、紅茶、烏龍茶等多種茶類,至明末清初六大茶類基本齊全,一改明代以前單一綠茶類的局面。
反映明代炒青制茶工藝的記載有張源的《茶錄》:“新采,揀去老葉及枝梗碎屑。鍋廣二尺四寸,將茶一斤半焙之,候鍋極熱始下茶。急炒,火不可緩。待熟方退火,徹入篩中,輕團那數遍,復下鍋中,漸漸減火,焙干為度。……火烈香清,鍋寒神倦。火猛生焦,柴疏失翠。久延則過熟,早起卻還生。熟則犯黃,生則著黑。順那則甘,逆那則澀。帶白點者無妨,絕焦點者最勝。”許次紓的《茶疏》也有類似記載:“生茶初摘,香氣未透,必借火力以發其香。然性不耐勞,炒不宜久。多取入鐺,則手力不勻,久于鐺中,過熟而香散矣。甚且枯焦,尚堪烹點。炒茶之器,最嫌新鐵。鐵腥一入,不復有香。尤忌脂膩,害甚于鐵……炒茶之薪,僅可樹枝。不用干葉。干則火力猛熾,葉則易焰易滅。鐺必磨瑩,旋摘旋炒。一鐺之內,僅容四兩,先用文火焙軟,次加武火催之。手加木指,急急鈔轉,以半熟為度。微俟香發,是其候矣,急用小扇鈔置被籠,純綿大紙襯底燥焙,積多候冷,入瓶收藏。”羅廩的《茶解》亦有炒茶過程的詳述。這些記載表明明代的制茶工藝中已廣泛使用高溫殺青的炒青制法,史料記載的關于炒青火候的掌握,炒茶的手法、投葉的數量,特別是防焦、防沾染異味、防吸收水分等方面,都還具有現實意義。
西湖龍井茶是炒青綠茶的代表。明代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鵲起。明嘉靖年間的《浙江通志》記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產,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為珍品,所產不多,宜其矜貴也。”明萬歷間的《錢塘縣志》有“老龍井茶品,武林第一”的記載。明代李日華《紫桃軒雜綴》:“龍井味極腆厚,色如淡金,氣亦沉寂,而咀咽之久,鮮腴潮舌,又必借虎跑空寒熨齒之泉發之,然后飲者領雋永之滋,而無昏滯之恨耳。”清人陸次云《湖埂雜記》:“飲過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出。”
除了炒青綠茶,亦有曬青綠茶、烘青綠茶和早前便有的蒸青綠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7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