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人類生態學原理(簡體書)
滿額折

人類生態學原理(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類生態學是一門融合諸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如何定位和構建這門學科,國內外學術界至今沒有定論。作者在總結國內外大量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其多年對人類生態問題的思考與探索,通過理論分析和經驗總結完成《人類生態學原理》。全書共分為三篇,14章。上篇:人類生態學基礎理論,共5章,主要討論了人類生態學的主要學派和基礎理論問題;中篇:環境與人類生計系統,共4章,重點討論了人類通過不同生計活動對全球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利用和改造問題;下篇:人類對不同環境的適應,共5章,主要討論了人類在高山、極地、乾旱、濕熱和疾病等不同環境壓力因子(stresso)作用下的適應問題。《人類生態學原理》為學術專著,可為從事地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景觀規劃、人口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等相關專業研究的科研人員和其他關注人類生態和環境問題的讀者閱讀,也可作為上述各專業大學本科和研究生教材。.

名人/編輯推薦

《人類生態學原理》共三篇14章,上篇5章是關于人類生態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問題,中篇4章討論了人類對全球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利用和改造問題,而下篇5章討論人類在不同環境壓力因子作用下的適應問題。全書體系完整,構建了人類生態學理論的新框架,既體現作者對人類生態學的認識,也反映了當前人類生態學的中外研究最新成果。參考文獻列于每章之末,一時難于統計引文的總數,但無疑十分豐富。除了論文之外,還有不少難得一見的中英文專著。作者有很高的英文素養,而劍橋一年,又使他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國內難于查找到的英文原著。這些都會使《人類生態學原理》的讀者,獲得可信的新認識,又有助于對作者探索的判讀。因此,這是一本頗具理論深度和學術價值的好書。

目次

態學基礎理論第一章 人類生態學理論與發展第一節 理論學派一、生物學派二、社會學派三、哲學學派第二節 相關理論與學說一、環境決定論二、環境可能論三、文化生態學四、生態人類學五、人類適應論六、行為生態學七、政治生態學第三節 幾個基本問題及其判識一、空間尺度問題二、時間尺度問題三、複雜性問題四、脆弱性問題五、實證與規範問題六、市場與制度問題七、科學與社會問題第四節 人類生態學研究的過去與新進展一、人類生態學研究的過去二、人類生態學研究的新進展參考文獻第二章 生物-文化進化與適應第一節 生物進化和適應的一般理論一、生物進化理論二、生物適應理論第二節 人類的進化一、生物進化二、文化進化第三節 人類的適應一、形態與膚色適應二、生理適應三、文化適應四、行為適應五、適應類型的相互作用參考文獻第三章 人類生態系統第一節 生態系統理論第二節 人類生態系統一、人類生態系統概念二、人類生態系統的結構三、人類生態系統的功能四、人類生態系統的特點五、人類生態系統的類型第三節 鄉村聚落生態系統一、對鄉村聚落及相關概念的理解二、鄉村聚落生態系統的概念三、鄉村聚落生態系統特點第四節 城市(聚落)生態系統一、城市生態系統的定義二、城市生態系統組成與結構三、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四、城市生態系統的主要特點參考文獻第四章 人類種群生態第一節 基本概念第二節 人類種群動態第三節 人類種群調節第四節 人口承載力一、人口承載力研究現狀二、人口承載力K值可變條件下的人口增長模型三、生態系統穩定性與最佳人口規模四、有關人口承載力研究的一些共識參考文獻第五章 人類生態位第一節 生態位理論第二節 人類生態位第三節 人類生態位的應用與擴展一、在生態人類學中的應用二、人類生態位擴充理論三、人類生態位適宜度理論四、文化生態位構建理論參考文獻中篇 環境與人類生計系統第六章 狩獵和採集社會第一節 當今狩獵和採集社會現狀第二節 狩獵和採集社會的分類第三節 當今狩獵和採集社會的特點一、對自然生態的依賴程度高、對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二、社會流動性強,人口處於不斷分散和聚合狀態三、缺乏領導核心、社會組織鬆散四、人口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人口增長緩慢第四節 有關狩獵和採集人群幾個理論問題一、勞作強度與休閒二、資源供給與需求三、族群構成和土地所有制四、狩獵和採集對策與最優獲食理論參考文獻第七章 農業起源與自給農業第一節 農業的起源與發展一、農業起源的幾種假說二、世界農業發源地三、我國原始農業的發展第二節 自給農業第三節 輪歇栽培農業一、相關概念與發展現狀二、輪歇栽培農業分類三、輪歇栽培農業的特點四、輪歇栽培農業的前景參考文獻第八章 傳統與現代牧業第一節 牧業的起源第二節 牧業分類第三節 傳統牧業特點及類型一、草原遊牧二、山地遊牧三、定居牧業第四節 現代牧業的主要特點第五節 世界牧業面臨的挑戰和前景參考文獻第九章 傳統與現代集約農業第一節 集約農業發展及相關理論第二節 傳統集約農業一、傳統集約農業特點二、傳統集約農業粗放化第三節 、現代集約農業一、發展概況二、現代集約農業特點三、現代集約農業的優勢四、現代集約農業面臨的問題第四節 集約農業未來發展參考文獻下篇 人類對不同環境的適應第十章 人類對山地環境的適應第一節 山地生態環境特點一、垂直地帶性規律明顯二、地形複雜、生態環境脆弱三、自然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明顯四、高山空氣稀薄、大氣含氧量低第二節 山區人口分佈及其社會屬性和特徵一、山區人口分佈二、山區聚落和社區的分散性及與外界的封閉性三、山區文化的多樣性與相對穩定性四、山區人口與社會對自然災害的易損性第三節 山區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關係第四節 人類對高山環境的適應一、對低氧環境的適應二、對低溫寒冷的適應三、對低生物生產力的適應參考文獻第十一章 人類對極地環境的適應第一節 極地生態環境特點第二節 極地人口與原住居民一、阿留申人二、阿塔帕斯卡人三、楚克奇人四、因紐特人五、伊努皮亞人六、涅涅茨人七、薩米人八、尤皮克人第三節 人類對低溫寒冷的適應第四節 人類對低生物環境的適應第五節 人類對極晝和極夜的適應參考文獻第十二章 人類對乾旱(荒漠)環境的適應第一節 荒漠生態系統特點第二節 人類對幹熱和乾旱環境的適應一、生理和形態適應二、文化和行為適應第三節 人類對乾旱荒漠區資源的利用參考文獻第十三章 人類對濕熱環境的適應第一節 熱帶雨林自然環境第二節 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一、植物物種極為豐富、優勢物種不明顯二、森林郁閉度高,群落層次複雜三、特有植物生態現象突出四、沒有週期性的生長期和開花季節五、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發達六、生物生產力極高,群落演替速度快第三節 人類對濕熱環境的適應一、生理和形態適應二、文化和行為適應三、對人口的適應性調節第四節 原住居民對熱帶資源的利用參考文獻第十四章 人類疾病生態第一節 人類環境與疾病一、生物地球化學因子二、氣候氣象因子三、水文因子四、地形地貌因子五、土壤因子六、生物因子七、人文環境因子八、人類生態環境因子對人類健康與疾病影響的時空性第二節 社會發展與人類疾病演化一、採集狩獵時期二、定居農業時期三、工業社會時期(現代農業時期)第三節 人類流行病學轉變一、Omran流行病學轉變理論二、對omran流行病學轉變理論的補充及相關評述第四節 疾病生態學與新發傳染疾病一、疾病生態學及其研究對象二、疾病生態學研究的相關理論問題三、疾病生態學研究的重點——人畜共患病四、新發傳染病及其主要生態因子參考文獻後記.

書摘/試閱



人類的生物進化指人類發展過程中遺傳組成及其相關的體質特征和行為特征的世代改變(張昀,1998)。人類從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開始,經歷了能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和智人(HoTno sapiens)三個階段。人類與其他生物一樣隨著環境的改變,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逐步得以進化。在進化過程中,人類的生產勞動是人類進化的內在動力,自然選擇是人類進化的外在要求,遷移和地理隔離促進了人種的分化。勞動不僅是人類重要的謀生手段,而且使人類自身得到了改造,推動了人類從猿向人的轉變。早期人類個體在體力和智力方面存在著差異,影響了它們的適合度。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適應環境的生物個體得以生存,不適應者則被淘汰,即強者生存、弱者淘汰。來自自然和勞動方面的選擇壓力促進了人類的進化和轉變。自然選擇的結果導致人類個體基因突變,有利的基因突變使人類個體在體質和行為方面處于優勢,使它們在生存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通過長期的選擇,人類身體和智力得以進化和發展。人類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的大腦結構、生理特征、體質形態和行為特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大腦結構的變化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最重要的改變。根據現有考古資料,生活在東非,距今380萬~36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其腦量平均大約只有500ml;到距今180萬~100萬年前的能人時期,人的腦量平均為650ml;到距今50萬~30萬年前的直立人時期,人的腦量已經進化成了1000~1200ml;大約距今20萬~5萬年前的早期智人時期,人的腦量已經接近晚期智人或現代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的水平,即大約1400ml(彭奕欣等,1997),這與當代人的腦量差不多。可見,隨著人類的進化,人類的腦量在不斷增大。在動物界中,人類的絕對腦量和相對腦量并不具有優勢,但在哺乳動物中,人的相對腦量具有絕對優勢。不僅如此,人的大腦皮層比任何哺乳動物都發達。其復雜的溝回結構,大大增加了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和神經細胞的數目。高度發達的大腦結構及其智力水平是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重要標志。
生理特征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人類出現幼態持續和繁殖無季節性等方面。幼態持續(ncoteny)指個體發育中保留某些幼年時期的特征并使之延長到成年的現象。許多靈長類動物的幼體在出生前,大腦發育很快,出生后短時間內,大腦就發育成熟。人類出生時的腦容量只有成年后的23%,出生后的6年內,發育速度很快。然后,到20多歲,大腦才發育成熟。幼態持續不僅使人腦得以充分發育,而且可以通過后天學習,提高人的智力水平。這充分說明后天學習對人的智力發育有著重要作用。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人類的性行為和生育沒有季節性,生育時間長。女性的連續性性接受(continuous sexual receptivity)(性行為沒有季節性)可能是一種維持配對結合的適應(彭奕欣等,1997)。人類獨特的性生理和生育行為有利于維系兩性關系和幼體緩慢生長(沈銀柱,200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