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提醒您!您有折價券未完成領取,請盡速登入以保存至您的帳號。
走下神壇的易經(簡體書)
滿額折

走下神壇的易經(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易經》實為闡述天地人之道,一切從客觀的生產、生活出發,只有將易卦、易象,以及卦辭、爻辭的徽義返回到生活中,才是真正的《易經》。《走下神壇的易經》以一個全新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應用易道,讓《易經》走下神壇,還《易經》真實面目。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萬物之象就在眼前,疑情起則萬法生,疑情滅則萬法無。.

作者簡介

趙知易,中國文化書院三智道商國學院特聘導師,時代光華管理學院特約講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特約講師,太易中國易學應用研究學院院長,上海皇宇潤智營銷管理咨詢公司特約講師。 主講課程,《周易智慧》、《易學術數》、《國學智慧》、《冰鑒與企業用人》、《儒釋道》系列。

名人/編輯推薦

《走下神壇的易經》希望給你一個全新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應用易道,一切都不是莫測高深,一切都是那么顯而易見,自然之道的語言我們未必能聽懂,可是它們的現象可以認知。

對于《經易》,很多人都存在著一個相同的疑問:“《易經》好學嗎?為什么買了那么多書還是看不懂?”我的回答首先是,好學也不好學,學習要找方法,方法不對,那么就會看不懂、學不會。第二,存在認識上的錯誤。第三,在知識結構與解讀上有問題。面對古人的書籍,可能是由于知識結構與文體形式的不同,不能讀懂古文。而現在有關《易經》的書籍也是很多,大多數是對古籍的抄襲,或者將簡單的易學復雜化,實際這就是不懂。易學的本質是自然之道,是古人通過一套符號化的陰陽文字來表達對人與萬物的理解與認知。“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現象的變化都是由陰陽二氣消長進退而發生,那么現象就是陰陽二氣的演變現象,卦象就是陰陽二氣的外相與表演舞臺,而文字是對事物有限認知的總結,能否真正表現陰陽,這要取決于當時對卦象以及自然事物的認知程度,所以,不可不信書,不可全信書。
第一,學習方法。易學的發生首先是象數學,是人類通過現象的啟迪,去研究現象背后的真理與規律。從現象到陰陽,兩儀,四象,八卦,二十四節氣,不是玄妙之學,而是人類對自然的認知過程與表達方式。而陰陽就是從現象出發去認知事物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沒有對錯,只是一種認知的結果,是一種認識上的感覺條件,是否真正有陰陽并不重要,因為陰陽只是一種現象的認知,一種認知的表現,它不能超越于道法之外,而其本身也在道法之中。很多時候,不理解陰陽,一定要把陰陽當做一種具象的東西,就是錯誤。陰陽就像正負電,也像是化學分子式中的正負電子,只是一種認知的現象。伏羲氏通過立桿觀影,觀察太陽陰影的進退變化,把陰陽作為一種認知條件,那么就是說,易學的產生是對自然認知的結果,它的產生不是占卜,是通過簡單的陰陽爻作為文字結構,也是作為陰陽現象的一種文字。不論是從太極,還是從兩儀、四相、八卦,直到六十四卦都是一種陰陽結構文字,一種陰陽現象,一種認知學的進步。這個過程體現了古人特有的思維方式,從一分為二到一分為三,也就奠定了東方文化的變通思維。也就是說,從現象去解讀,要比讀文字去理解卦象要真實,因為這更能接近事物本質。而一般的書籍,不去用卦象解讀文字,而是進入文字的字面解釋,繞來繞去難解其意,所以就造成了看了很多書看不懂。
第二,認識上的錯誤。很多人直接把《易經》當做占卜算卦之書,只想看看書就學會算卦,算算自己的命運,看看自己以后貧富貴賤。實際上,《易經》是從道德出發去談論人進退窮達之道,告訴人不論貧富貴賤,都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而六十四卦就是以時空為交替,在陰陽進退的演變下去模仿人類社會的綜合現象,告訴人們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成功。喜而不過,泣而不悲,面對著千奇萬變的大千世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易傳》中說:“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易經》就是綜合了天下事物的終極學問,不論是社會人事、婚姻家庭,還是道德、軍事、養生、兵法等,都包容其中,真做到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不論從陰陽開始,還是到演變為六十四卦,陰陽始終貫穿全局,陰陽不但是現象,還是時空標志,空間的變化則決定時間的認知概念,時間是一個恒定系數,而空間則是決定陰陽性質與現象變化的本體,不同的空間即使在同一時間,它們的現象也不會相同。所以,《易經》通過六十四卦演繹認知規律,將萬物之象綜合其中,通過卦象的推導去了解事物未來的運動現象與軌跡。當然,六十四卦的哲學含義更是深刻,它可以指導人們更好地認知事物本質,高瞻遠矚,決斷未來。
第三,知識結構與解讀上的問題。易卦以及卦辭、爻辭,是古人觀察天地與實際生活對應總結而來,而今天的人,不知四時八節,不知道一切的事物都是在一個無形而又有象的陰陽物質下生死存亡。不去從伏羲創卦的思維模式,不去從自然時空中仰天俯地體驗道法,而是望文生義,不知道文字只是認知后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而語言又受思維與對文字的理解等影響,因此,對于同一個現象不同的人表達會出現不同,所以,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從《易經》版本的結構看,卦辭、爻辭要早于彖辭、象辭,這可能是受文字發展的限制。卦辭與爻辭的詞匯簡單,不華麗優美。而彖辭與象辭是在春秋以后出現,語言結構豐富,并加大了詞匯量,語言描述要比卦辭優美。可是中國文化的建立是以“天人合一”為指導,處處體現天人相處的和睦性。所以,只要是抓住卦象的主題,不要過分去強調卦辭與爻辭的理解,因為卦象是本體,語言只是一種有限的描述。在象辭的大量詮釋中發現,象辭的理解詮釋,根本就不能與彖辭相比,彖辭對于卦象與卦辭的理解算是中肯,并達到了一定的意境。而象辭在很多的詮釋中,并沒有搞清楚爻辭的真正意義,就出現一些模棱兩可,甚至于不知所以的言辭。從語言風格,到語言結構與詞匯應用來看,卦辭、爻辭、彖辭、象辭可能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經過很多代人的不斷實踐總結歸納而成,所以在學習研究中若是強調文字的詮釋,可能是隔靴撓癢,難達痛處。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很多種流派來詮釋《易經》,比如利用“乘承比應”的關系,難道古人創易有那么復雜嗎?若是最早的《易經》是這樣的,就違背了圣人創易的最基本思想——簡易,若是真的那么麻煩,恐怕《易經》早就失傳了。很多的學者,研究了很多年,寫出書來讓人看不懂,那就說明自己不懂,因為《易經》闡述的是天地人之道,一切都是從客觀的生產、生活出發,只有將易卦、易象,以及卦辭、爻辭的微義返回到生活中,那才是真正的《易經》。只要是人,具有了生活的認知,那么就一定可以讀懂《易經》。
從出版的書籍來看,很多的學者陷入了文字的詮釋中,豈不知一個真正卦象的意義在于理解的境界與不同的著眼點。大家相互抄襲,相互轉載,搞得云山霧罩,讓看到書的人真的就不知道他們要說什么。所以,很多人買了書打開一看就搖頭,一來二去,就對《易經》難免有了負面的認知。《易經》既然表現的是天地人之道,那么人就應該讀懂讀明白,用于生產、生活并指導實踐,才能發揮經典的真正時義。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以卦象為綱領,指導卦辭、爻辭,才能做到綱舉目張,觸類旁通。經典的時義也就起到了作用,經典的傳承也就做到了“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本書希望給你一個全新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應用易道,不再把易學當做神秘之學,一切都是生活,都是自然的生命寫照。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一切都不是莫測高深,一切都是那么顯而易見,自然之道的語言我們未必能聽懂,可是它們的現象可以認知。萬物之象就在眼前,疑情起則萬法生,疑情滅則萬法無。

目次

學易難否(代序)第一部分 易學的起源與基礎第一章 易學一門糾結的學問第一節 何謂易第二節 易學的義理與象數第三節 蔔筮到象數第二章 易學的基本架構第一節 學易需要追本溯源第二節 物理學的屬性第三節 數學的模式第四節 哲學的提升第五節 玄學的思維第六節 讀經開智第三章 伏羲創卦與陰陽概念第一節 伏羲氏觀天俯地第二節 確定陰陽破譯時空第三節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第四節 月令與節 氣、時辰第五節 伏羲創卦第四章 河圖洛書與先後天八卦第一節 河圖與洛書第二節 先天八卦第三節 後天八卦第四節 六十四卦方圓圖第六節 易學中的思維方式第七節 陰陽方法論第二部分 易傳的智慧第五章 易學的道與象第一節 道象術數文第二節 易學流派與演變第六章 《易傳》中的道第一節 繫辭上傳第二節 繫辭下傳第三部分 六十四卦中的道第七章 讀象與解卦第一節 如何去解卦第二節 六十四卦的卦序第三節 乾冊篇第四節 坤冊篇第四部分 象數應用篇第八章 術數推衍的原理第一節 術數的根本在陰陽第二節 時空是推衍解讀的重要依據第三節 關於卦的推衍解讀第九章 象數的應用第一節 起卦方法第二節 卦象、爻象的解讀第三節 卦辭、爻辭的解讀第四節 太易象數法附錄 生僻字拼音.

書摘/試閱



從中原出發,向西北走,跨過賀蘭山,來到世界山脈的起源點昆侖山,世界最高的山脈珠穆朗瑪峰是昆侖山的支脈。象征著乾卦的剛健、高亢,故將乾卦放在西北。
東南沿海是每年臺風的登陸點,故巽為風位于東南,海南群島四季炎熱,如是夏天,故離為火位于南。西南三省氣候適應植物生長,萬年的原始森林,多種的生物,女性眾多與坤卦相對立,坤位于西南。因為山的形狀似馬鞍,故取名馬鞍山,由于黃土高原的特點,黃河加入了大量的泥沙,水質渾濁,故稱黃河。南方濕熱,房屋建造要首先考慮通風,北方寒冷,首先考慮保暖。虎生在東北方稱東北虎,生于西南稱華南虎。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風水文化,全部體現了俯察地理的特點。
天文、地理即出于此。天文是古人仰觀天體運動的外象,是天體運動規律的象數體現,文者象。而地理是古人觀察地理南北之異、東西之差,在同樣時間循環下的不同生長現象,是地氣運動的象數表現,理者氣之機。此二者雖各不同,但理相同。
格物致知,窮理盡性。種種學說理論,都是人類觀察天地之文理所得。人類生存于天地之間,莫不遵天地之道而行。人類從長期的經驗積累中走出來,掌握了很多自然的法則,由此象推彼象,就能知道現在、將來的事物的發展結果。“水缸濕,鹽發潮,大雨不久就來到”,“燕之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由此而推知雨即將到來。動物在逃竄,似有驚恐之感,是將有地震的前兆。看到植物葉子干燥知道其缺水,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則將枯萎。看到某人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知道其必有不吉之事發生。看到某人得意洋洋,眉飛色舞唱小曲,必有喜事發生。不同的地域其地質面貌不同,通過地表現象可以推出地表以下的地質情況。這兒不生長植物,說明此處的地質缺乏水分及養分或者地質堿性太大,那么地表以下土質疏松不能包含水分,此處則缺乏生機,不利于植物與人類生長、居住。外象為明,內質為幽。已看到的現象,知道的消息為明,將來的發展結果與象數背后的實質為幽。而幽明是現象的連續類推,是易學邏輯推理的表現。幽者未知世界,明者已知世界。由象得理,由理得象,此即幽明。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理象合二為一,是物理世界的必然性。萬物皆有緣起,又有緣滅,緣起即生,緣滅即死。知曉幽明的原理,可以從事物的開始推導事物的終點,由事物的終點形態可以反推事物開始的狀態。物理世界的事物,永遠都是在始、終二種現象之間循環,萬物皆有生滅。只不過各自的循環周期不同,菌有朝生夕滅,蟲有今生而明終,花草有春生而秋枯,龜則千百年不死,人度春秋幾十載,小年不如大年,事物雖存在的時間不同,但其生滅的規律永遠不會改變,曾子在《大學》中言:“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其先后,盡乎道矣。”
窮天地之性,而知幽明。氣理同推,有始有終,而知生死的道理。
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故知鬼神之情狀。
萬物皆由天地氣化而生。精氣是每個事物的“主”,是事物存在時空中長久的源體,這種源體則為精氣。草本之物,春夏而生,秋冬必死,而木本之樹木,短有幾年,長則萬年。人有出生即天,也有壽過百歲。牛馬狗之類不過十幾載,此中之因,無不因事物本源而定。物理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物質的一種形態轉化,由礦石磨研,選出鐵粉,化鐵成鋼,剪裁成車、成船、成門……其鐵自的精不變,但其存在形態發生了變化。人有父母之精氣,化為嬰兒,由兒童到中年,由兒子變成父親、爺爺,其精在而其魂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