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新編護理學基礎(附光碟)(簡體書)
滿額折

新編護理學基礎(附光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2 元
定價
:NT$ 432 元
優惠價
8737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教材:新編護理學基礎(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第2版)》內容新,及時將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學,以反映新世紀護理發展前沿。其中護理實踐中的倫理與法律、評判性思維和臨床護理決策、護理理論家的學說等4個課目屬于首次引入護理本科課程教學。結構新,突出了學科理論知識的指導性和應用性,打破了以往理論部分與技術操作部分分開編寫的傳統,將學科理論和學科基本技術融為一體,以科學理論解釋指導護理技術,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范例;大膽調整了學科知識的邏輯體系,將學科知識的邏輯起點落在人的需要上,以幫助學生用全面、聯系、立體的科學思維方式認識患者的需要,融會貫通地理解護理學知識和技術的功能,更好地適應整體護理的需要。

名人/編輯推薦

《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教材:新編護理學基礎(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第2版)》在運用教育心理學提高教材可懂度技術的同時,又在提高教材的助學性上作了初步的探索,編制了與教材配套使用的學生實習指導手冊和課程助學光盤,以補充給學生有關名詞解釋、技術操作流程,評分標準、測試題、案例分析、課目內容新進展、學習資源等,充分體現了當代開放性、立體化大教材觀和以學生為本的教材建設理念。

目次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護理學的發展史
一、護理學的各個歷史階段
二、我國護理學的發展
三、我國護理學發展的展望
第二節護理學的基本概念、任務和實踐標準
一、護理學的基本概念
二、護理的任務和目標
三、護理實踐標準與指南
第三節護理學的范疇
一、護理學的理論范疇
二、護理學的實踐范疇
附表1—1 ANA臨床護理實踐標準框架(2004年)
第二章健康和疾病
第一節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二、健康的模式
三、影響健康的因素
四、健康狀況的評價指標
第二節疾病
一、疾病的概念
二、現代疾病觀的特點
三、健康與疾病的關系
四、疾病譜的變化
五、疾病行為
六、疾病對患者和家庭的影響
第三節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
一、健康促進
二、疾病預防
三、護士在健康保健中的作用
第四節健康教育
一、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健康教育的標準
三、健康教育的程序
第三章 我國的衛生保健服務體系
第一節我國衛生保健服務體系的組織結構
一、衛生服務體系
二、衛生保障體系
三、衛生監督與執法體系
第二節我國城鄉衛生保健服務體系
一、農村醫療衛生保健體系
二、城市醫療衛生保健體系
第三節醫院
一、醫院的工作特點和功能
二、醫院的類型與分級
三、醫院的組織結構
第四節醫院業務科室的設置和護理工作
一、門診部
二、急診科
三、病區
第四章護士與患者
第一節角色理論
一、角色的概念
二、角色的特征
三、角色轉變
第二節患者
一、患者角色
二、患者的權利和義務
第三節護士
一、護士的角色
二、護士的角色準備
三、護士的基本素質
四、護士職業生涯規劃
第四節護患關系
一、護患關系的概念
二、護患關系的特征
三、護患關系的基本內容
四、護患關系的基本模式
五、護患關系的建立過程
六、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對護士的要求
第五章護理實踐中的倫理和法律法規
第一節護理倫理與實踐
一、概述
二、護理倫理原則
三、護理職業道德規范
四、護理實踐中的倫理問題
第二節護理法律法規與實踐
一、概述
二、護理相關法律法規
三、護士執業資格
四、醫療護理差錯事故
五、護理實踐中的法律問題
六、護理實踐中法律問題的防范
附5—1《國際護士倫理守則》
附5—2《美國護士倫理守則》
附5—3《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
附5—4護士守則
第六章護理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系統理論
一、系統理論的產生
二、系統理論的基本概念
三、系統思維與方法
四、系統理論在護理中的應用
第二節需要理論
一、需要概述
二、需要層次理論
三、影響需要滿足的因素
四、患者的基本需要
五、滿足患者需要的方式
第三節應激與適應理論
一、基本概念
二、應激學說
三、對應激的防衛
四、對應激的適應
五、應激管理
第四節生長與發展理論
一、概述
二、弗洛伊德的發展理論及其在護理中的應用
三、艾里克森的發展理論及其在護理中的應用
四、皮亞杰的發展理論及其在護理上的應用
五、巴爾特斯的發展理論及其在護理上的應用
第五節溝通理論
一、溝通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二、溝通的層次
三、溝通的形式
四、影響護患有效溝通的因素
五、溝通的常用技巧
第六節護理理論
一、概述
二、奧瑞姆的自護理論
三、羅伊的適應模式
四、華生的人文關懷學說
五、紐曼的系統模式
第七章評判性思維和護理臨床決策
第一節評判性思維
一、評判性思維的概念
二、護理評判性思維的層次
三、護理評判性思維的構成
四、護理評判性思維的標準
五、護理評判性思維的運用
六、護理評判性思維的發展
第二節護理決策
一、護理決策的概念和分類
二、護理臨床決策的步驟
三、護理臨床決策的影響因素
四、護理臨床決策能力的發展
第八章整體護理與護理程序
第一節整體護理
一、整體護理的概念
二、整體護理的發展背景
三、整體護理的實踐特征
四、整體護理的工作模式
第二節護理程序
一、護理程序的概念與理論基礎
二、護理程序的發展歷史
三、護理程序的功能特征
四、護理程序的基本步驟
附8—1 NANDA—I 201項護理診斷(2009—2011)
……
第九章環境
第十章護理安全
第十一章入院和出院護理
第十二章舒適
第十三章休息與活動
第十四章飲食與營養
第十五章體溫
第十六章呼吸
第十七章脈搏與血壓
第十八章排泄
第十九章給藥
第二十章靜脈輸液與輸血
第二十一章病情觀察和危重患者的搶救和護理
第二十二章臨終關懷
第二十三章醫療和護理文件記錄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一、疾病的概念
(一)疾病
疾病是機體的某部分、器官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異常或紊亂。但不同學科對疾病的認識有不同的側重點。
1.辭海對疾病的定義疾病是指人體在一定條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種復雜的、有特定表現的病理過程。此刻,人體正常的生理過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表現出特定的癥狀和體征,機體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勞動能力也可能受限或喪失,甚至縮短正常的生命過程。
2.生物學的疾病定義生物學觀點認為:①疾病是細胞、器官或組織損傷的結果。此觀點忽略了僅有功能改變而無病理變化的不適狀態。②疾病是生物學的變量,是機體的功能、結構和形態偏離了正常狀態。此觀點看到了疾病的本質,但存在孤立和片面的缺陷,難以對神經心理性疾病作出解釋。③疾病是機體內環境動態平衡的紊亂。這是以整體觀點去看待疾病,顯示人們在疾病認識上的進步,但有些狀態,如四肢麻痹、侏儒等,又很難用內環境穩定狀態被打破來解釋。
3.社會學的疾病定義社會學觀點認為:疾病是指社會行為,特別是勞動能力的改變。該定義注重的是疾病的社會后果,目的在于喚醒人們努力消除疾病,戰勝疾病。
4.哲學的疾病定義哲學的觀點認為:疾病是機體損傷與抗損傷的斗爭過程,或是機體應付有害因子作用的過程,如免疫性疾病、器官功能不全、休克、腫瘤、水腫。該觀點揭示了疾病過程的實質,在疾病治療的方法論上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但此觀點也不能解釋所有的疾病現象,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損傷和抗損傷過程都是疾病。
上述認識疾病的觀點相互補充,使人們對疾病的認識更全面和更深入。
(二)患病
患病(illness)是個體不健康的主觀體驗,是個體生理、心理、社會、發展或精神功能的良好體驗減退或受損的狀態。一個人因為疾病而感覺患病了或僅感到不適,而另一個人即使患有某種疾病也可以沒有病了的感覺。例如,有的人在不知道自己已患肝癌時,感覺自己很健康,此時他能像往常一樣繼續完成他的工作;一旦知道自己疾病的情況,就可能認為自己病人膏肓,再不能像以前那樣工作了。由此可見,患病與疾病并不等同,患病可以與疾病有關,也可以無關,它涉及個人生命存在狀態和社會功能的改變。因此,患病具有明顯的主觀性,只有個體自己才能判斷自己是否患病。
護士不僅要熟悉不同種類的疾病及其治療,更要關注護理對象機體功能和健康各維度受各種因素影響,包括疾病,而出現的患病感。
二、現代疾病觀的特點
現代疾病觀認為,疾病不僅是機體組織器官功能、結構和形態的改變,還包括各組織器官、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人的心理與軀體因素的相互聯系,以及個體與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可見,疾病是機體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發生的復雜過程。依據現代疾病觀,疾病有以下特征:
(一)疾病是生命活動的整體反應過程
在生命活動中,疾病是與健康相對應的生命現象,是機體整體的反應過程。這一過程涉及機體的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分子各層次,而臨床上疾病又常表現在一定部位。因此,疾病并不是脫離局部的整體反應,也不是不受整體支配的局部存在。認識疾病必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不能只關注疾病的局部表現而忽視機體的整體反應。
(二)疾病是機體動態平衡的協調發生障礙
人體的結構形態、功能和代謝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相互制約,共同維持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而疾病正是這種動態平衡狀態的失調或破壞,使機體內部各系統之間和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協調發生障礙,使生命活動偏離正常。這就是疾病過程的實質。
(三)疾病是機體對內外環境適應的失敗
疾病是人體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的結構形態、代謝和功能的改變。這些內外部因素就是機體發生疾病的原因,其變化實質是機體對內外環境適應的失敗。這說明疾病是內外因素作用的客觀過程,而個體的適應能力是個體維持健康的重要內部機制。
(四)疾病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響的過程
疾病不僅是軀體生病,還包括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異常。所以,僅僅針對生理和生化異常的“合理治療”不一定使患者完全恢復健康,必須配合心理和社會因素方面的措施和手段。
綜上所述,疾病(disease)是機體在內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結構形態、代謝和功能的變化,表現為損傷與抗損傷的整體病理過程,是機體內外環境動態平衡狀態的破壞或機體偏離正常狀態的過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7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